孩子高考要不要報新聞係?要看是不是親生的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1

前幾年朋友中流傳一個段子:孩子高考要不要報新聞係?“這要看是不是親生的,親生的就建議不報。”

這話有一點心酸,有一點沉重,而今我覺得也有一點輕佻:你會怎樣看待那些仍然在做調查新聞的記者呢?

2

中國調查記者不多了。好幾年前張誌安老師做過一個統計,有一百多。

現在可能又少了一百。

3

像劉虎這樣的,不能在任何媒體工作,卻仍然是我心中的“調查記者”。

真正的調查記者,已經很難在媒體工作了,因為大部分媒體都不做調查新聞了。

李微敖是為數不多的奮戰在一線的調查記者。他說要感謝經濟觀察報,因為大部分稿件都能發出來。

4

據說成都有人批評李微敖,“就沒有說過成都一句好話”。

他把這當成是褒揚。真正的記者是不會把“說好話”看成是自己的工作的。其實他也沒有說過其他城市的好話。

再說了,說好話人實在太多太多了。

5

這幾年李微敖有印象的報道很多。

影響最大的當然是安邦保險,那時很為他擔心。

還有:某縣縣委書記打擊舉報人;張繼科和景甜……很多人攻擊他,他遭遇了網暴。

不是很擔心網暴,成千上萬人攻擊他,他不會害怕。他手中一定有各種證據,在法律上也不會有風險。

但是我也能想象出他孤軍奮戰的背影。這就是這個時代的英雄人物。

6

幾年前我寫過一篇文章,把李微敖和劉虎稱為“獨狼型”記者,或者叫獨行俠。

李微敖是有“單位的”,但是在過去20年他換過8次工作,幾乎在所有有影響力的媒體都工作過。

他在做自己。秉承自己的理念,也自己承擔風險。他是一個“獨立作戰單元”,和供職機構更多是一種合作關係。

這是一種流浪,可能也是“調查記者”的獨特命運。不謀求升遷,也不連累機構。“能養活自己,卻無法養家”——但是最重要的,其實是在流浪中保全了自己。

保全的是人格,一種媒體機構中已經很少人在乎的東西。

7

李微敖和成都有著很深的淵源,他一定是愛成都的(所以也一直關注著,“監督著”)。

他從北師大曆史係畢業後到成都商報工作,2005年我到這家媒體工作時,和他成為同事,那是我們關注“公共”和社會議題的開始。

轉眼間快20年了。我們方向不同,卻都還在堅持著什麽。

8

這種堅持,當然也是開心的。我讚同他公開場合中表現出來的樂觀主義。

比如,他說現在的報道水平其實比以前高;現在投身於新聞業的年輕人,也比很多“老記者”起點高。

我還有一個判斷:中國人整體上受教育程度在提高,這麽大的國家,沒有新聞業是不可想象的。

說到底,總會有人選擇做記者。

查看評論(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