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美國應該怎樣製定對華貿易新戰略
文章來源: 紐約時報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特朗普前總統於2018年開始與中國的貿易戰,對約四分之三的中國進口商品征收高達25%的關稅,當時他有三個目標:大幅縮小貿易逆差——這是他衡量經濟成功的標準;將就業機會帶回美國;向中國施壓,要求其停止竊取美國的知識產權。
從這幾個層麵看,貿易戰是一場徹底的失敗。盡管最初有所縮小,與中國的貿易逆差在疫情期間反而擴大了,貿易逆差總額也出現了增長。隨著關稅的提高,製造業就業的回升在2019年停滯不前。美國貿易代表今年抱怨說,中國公司繼續“肆無忌憚地”竊取美國的商業機密。
特朗普最多隻能說,中國比美國遭受的損失更大,因為它更依賴貿易。美國對中國半導體、家具和其他麵臨關稅的商品的進口下降,中國製造關稅商品的工業領域出現放緩跡象。
貿易戰中唯一真正的贏家是中國企業為避免美國征稅而將生產轉移去往的國家,尤其是越南。根據谘詢公司科爾尼的數據,2018年至2022年間,中國在越南的投資大約翻了一番,對越南的出口增長了75%,達到1470億美元。同一時期,美國從越南的進口幾乎增加了兩倍,達到1360億美元,因為中國公司把越南作為通往美國市場的免費高速公路。這種被經濟學家戴維·喬和勞拉·阿爾法羅稱為“大規模重新分配”的轉型,仍然使美國依賴中國。
如果下屆政府想要扭轉這種頹勢,就必須重新考慮如何設計關稅。為了給美國經濟帶來最大利益,它應該超越兩黨都支持的阻止中國投資的單一框架,而是鼓勵中國的技術領導者在美國開展業務,就像日本汽車製造商在20世紀80年代在美國建廠一樣。
盡管特朗普曾表示希望增加外國投資,但他一直對中國在其中扮演何種角色保持沉默。相反,他在他的舊戰略上加倍下注,承諾對中國征收60%或更高的關稅,對美國其他貿易夥伴征收10%或20%的關稅。這些數字可能會改變——特朗普經常拋出不同的數字——但他的目標很明確:給美國經濟“戴上領圈”。
他的新貿易戰計劃與舊計劃有同樣的缺陷:關稅通常是對來自商品最後組裝國的進口商品征收的,無論其原產地在哪裏,因此,從中國在越南工廠發貨的商品被視為越南的出口。而且由於對中國征收的關稅遠遠高於對其他任何國家,中國企業將有巨大的動機以這種拐個彎的方式嚐試進入美國市場。
越南將再次從特朗普的第二次貿易戰中獲勝,因為它已經投入了大量資金來支持出口經濟。但墨西哥可能會是第一名。它與美國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這意味著它可以成為進入美國的零關稅港口。
中國企業顯然在做準備。雖然中國在墨西哥的投資規模相對較小,但官方數據並沒有將投資活動的增長體現出來。今年,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派出一個代表團前往墨西哥哈利斯科州,與當地的中國供應商會麵。比亞迪正考慮在那裏建廠。臨工機械集團正在新萊昂州建設一座建築設備廠,據報道,這是該集團50億美元投資的一部分。
特朗普的官員指出,他曾表示要對在墨西哥製造並運往美國的中國汽車征收100%或更高的關稅,以此作為他將打擊中國逃避關稅的例子。但這種策略是不可擴展的:要追蹤中國運往美國的價值4000多億美元商品的路徑將是一場噩夢。
如果美國的目標是封鎖中國商品——無論它們在哪裏製造——它需要一個更複雜的方法。拜登政府表示,將隻對半導體、電池和電動汽車等少數高科技產品征收新的高額關稅,賀錦麗競選團隊支持這一概念。即便如此,民主黨人比他們承認的更接近特朗普的做法,因為他們沒有取消特朗普對中國征收的任何關稅。
減少對中國依賴的更有效的方式是將關稅集中在高科技產品上,隻有當此類產品中有很高比例使用非中國零部件製造時,才免除關稅,無論這些產品在哪裏組裝的。這就是特朗普政府在2018年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時采取的策略:現在,要獲得零關稅準入資格,汽車價值的75%必須在北美製造。
拜登政府正在研究不同的方法,比如禁止中國車輛,尤其是電動汽車,如果它們產生的數據可能被傳輸到北京,美國政府認為這是一種國家安全風險。
然而,美國更大的目標應該是與中國商品競爭,而不僅僅是阻止它們,因此這種做法有一個很大的弊端:它減少了美國公司的競爭和創新的動力。這損害了美國消費者的利益,因為他們得到的是更差的產品,同時也降低了美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
在電動汽車和電池等中國企業處於技術領先地位的行業,美國不應該禁止中國,而應該效仿中國。中國通過吸引歐美領先企業的投資,學習他們的技術和生產工藝,並將其融入中國製造的產品中,從而取得了經濟上的進步。
美國也可以這樣做。美國應根據具體情況鼓勵中國企業在美國的高科技領域進行投資,但前提是中國企業必須帶來先進技術,聘請美國工程師和科學家使用這些技術,並培訓美國工人生產高科技產品。
這實際上是美國目前正在使用的策略,目的是說服韓國和台灣的半導體製造商在美國建廠,向那些在美國國內生產先進芯片並培訓美國工人的外國公司提供補貼和稅收減免。
當然,來自軍事盟友韓國和美國最大競爭對手中國的公司是有區別的。在批準中國投資之前,華盛頓必須仔細權衡成本(增加依賴)和收益(獲得前沿技術)。近年來,隨著北京和華盛頓尋求經濟脫鉤,中國投資大幅下降。
但是,美國的主要目標是禁止中國的投資和進口,這就犯了一個錯誤。正如第一次美中貿易戰所表明的那樣,這一戰略不起作用,隻會有利第三國。它還剝奪了美國獲得中國專業技術的機會,這些技術通常是在美國公司的大力幫助下發展起來的,現在可以給美國經濟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