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上海女婿改造嶽父家120㎡宅基地,四代人共居

上海女婿改造嶽父家120㎡宅基地,四代人共居

文章來源: 一條 於 2024-08-25 01:52:51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90後設計師徐俊偉,來自江西的小鄉村,太太何曉燕是上海金山人,他笑稱自己是一個“上海女婿”,老丈人在上海鄉下的稻田邊有一棟老宅,2021年,一場大雨讓老宅子變成了危房,徐俊偉牽頭改造,建起了一棟460平的4層小樓,一家四代人共居。

四代同堂的老宅在田野間

爺爺坐在改造後老宅的屋簷下

8月初,一條探訪這個四代同堂之家,也和徐俊偉聊了聊,作為女婿和設計師如何平衡各方的需求,解決代際的矛盾,在農村蓋一座自建房,讓一家四代人都住得舒心。

自述:徐俊偉

編 輯:秦 楚

責編:陳子文

我是江西人,20歲來到上海,做過服務員、群眾演員、發過傳單,後來又去了工地,在工地上接觸了設計師這樣一個職業,慢慢學習、努力,成為了一名設計師。後來去西藏旅行認識了我太太,現在是一個上海女婿,我們結婚到現在7年了,好快。

我太太在上海金山出生長大,領證前,她領我第一次回到這個老宅,當時第一印象真的很老舊,房子夾在兩棟樓中間,光線基本被擋掉了,室內不開燈的時候基本是黑暗的狀態,並且很多牆已經開裂了。

▲改造前的老宅狀態

老宅子是我老丈人結婚之前造的,那個時候都是親戚朋友自己推著小土車,一磚一瓦蓋起來的。原來的老宅一樓就是一個大客廳,一個小廂房,後麵還有個小茅屋,我和太太每次回來基本隻能待三四個小時,因為你沒有地方坐,沒有地方休息,非常拘謹。

我們倆結婚後,老丈人差不多退休了,爺爺也需要有人照顧,蠻迫切希望有一個敞亮的空間,大家能夠聚在一起。後來遭遇一場暴雨,老宅子變成了危房,重建新房,立刻提上了日程。

老宅占地120平左右,周邊環境其實還是很棒的,南麵大概有100畝的稻田,每年的5月一直到11月,會從綠色轉變為金黃色,北麵臨房有一條小河。我們從2021年的11月份開始動工,施工大概跨了三個年度,花了200萬左右。

改造首先要解決我們最抵觸的一點——這個房子沒有光。我在房子的頂麵和立麵上開了將近30個窗。西北麵的大窗、中庭頂部的天窗,保障了房內有充足的光線,即使未來西麵的鄰居蓋房子,也不會有太大遮擋的問題。

▲錯層樓梯讓室內空間更加貫通

傳統農村的房間布局就像一個一個格子塊,獨立又封閉,即使在有限的相聚時間,也都是各自躲在自己的房間內玩手機。我想打破這種狀態,想要大家能有更多的互動和連接。

我重新劃分了室內的功能布局,一個樓層一代人:一層是爺爺居住,二樓是老丈人居住,三樓的話是我們夫妻倆住,四樓則是工作室,以後等小孩大了也可以給他作獨立空間。按代際分層,先解決每一代人在生活方式上的衝突,大家可以互不幹擾。

傳統的自建房通常是一個樓梯間一直到頂,每一層之間是隔開的,上下樓大家相互之間沒有溝通。我重新調整了樓梯的動線,做了很多的鏤空、錯層,挑空從一樓貫穿到屋頂,比如說我在閣樓,跟我兒子喊,他會到處找,然後抬頭;我每次站在三樓,一低頭就能跟老丈人去聊天;有時候老丈人做完飯喊一聲,我們全都聽得到——這種狀態我覺得特別溫暖。

我從小是留守兒童,一放學滿村去玩,到吃飯的時候,我奶奶會在家門口大喊一聲,是我現在特別珍貴的一個記憶。我希望在這個房子裏麵有這種互相呼喊的狀態,房子得有聲音,這樣它才是活的。

▲一樓爺爺的區域

▲左:二樓老丈人的空間;右:三樓夫妻倆的空間

房子對每一代也有專門設計、考量。像爺爺在一樓的房間是挪到了前廳的後麵,因為老人的睡眠是很淺的,緊貼著外圍,有一點點聲音,他們就會醒來,同時光線稍微弱一點,也更有利於老人的睡眠。

我們的家具大都有棱有角,包括院子其實沒有做坡,很多來的朋友說你家太不適合老人居住了,其實我的考慮點是——看不見的危險才是最危險的。大部分的老人摔跤碰撞,是源於對看不見危險的隱患,將危險可視化,反而會有利於他注意安全,提高危險防範意識。

小朋友其實是很愛攀爬的,以前很多時候他都要我抱,現在他就愛自己爬樓梯,從公共樓梯到旋轉樓梯,每天爬上爬下很開心。因為每一代人的使用空間變大了,所以在三樓我們的房間內做了一個大衣帽間,整理收納衣服方便多了。

室內的材質也很簡單,主要用了混凝土和木頭,混凝土本身也是結構的一部分,不用過度裝飾,也可以實現一定的成本控製。我從小在山裏跟木頭打交道,自然的東西會給你很溫潤的感覺,混凝土有很強的力量感,通過木頭的這種溫潤去柔化混凝土的冷和硬。

▲老宅夜間的狀態

在農村蓋房子,我覺得人情味可能是更重要一點。這個房子是四代同堂的一個狀態,爺爺、老丈人、我們夫妻倆還有我們寶寶不同代人一起生活,一定是有很多矛盾在裏麵的。不管是作為設計師也好,還是女婿,還是會做一些妥協。

幾代人之間理念偏差其實還是蠻大的,當初有考慮過裝全屋地暖、中央空調,但老人他看到你空調全部開著,那就是浪費。他可能情願是我不要空調,我體溫上差一點也是ok的。

你要尊重他們的想法,如果你強硬地安中央空調,我們後麵真正生活的矛盾會很多。所以最後我找了一個折中的點,就是每個人的房間內安壁掛式空調,需要的時候自己打開。現在即使給爺爺放了一個壁掛的空調,他也是開半個小時就關。

我當時是想直接把電梯給安裝掉的,但老人們覺得現在完全沒必要,最後折中每一層有做一個鋼結構的隔層,先預留好電梯的位置,未來可以把鋼結構拆除轉換成電梯間。

在中國大部分農村,老丈人或者爺爺上兩代人的這種觀念其實很典型,他們可能不會直接表達,你是需要真正去觀察或者是跟他們生活,多了解、尊重他們的想法。一個房子住的舒服是大家的一個相處關係融洽,比環境更重要的是大家心理上的舒服。

很多農村蓋房子其實最大的矛盾或者問題,它不是說有沒有錢去蓋,而是每個人在意的點不同,裏麵的矛盾太多,導致都還沒有開始就停住了。

即使你是親兄弟,當涉及到利益關係都是很難處理的。

左右鄰居之間的矛盾也是在鄉下蓋自建房比較難解決的問題。你的房子不能超過他的房子,大家都麵朝南,你一定要是在一條水平線的。當初我們造房的時候,隔壁鄰居就會跟我說,你們的房子不能比東邊的高,不能比西邊的矮,甚至在做地基或者放線的時候,鄰居是站在邊上看著你的。

很多時候事情到最後一地雞毛,就是因為誰都不肯讓步,必要的時候是需要一定妥協的。

房子建完以後來了很多人,村裏人其實都會口口傳播,那邊蓋了一間奇奇怪怪的房子,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住進來以後,老丈人和爺爺的心情、狀態是完全不一樣的,很愉快,鄰居過來都是說這房子沒見過,很現代、很年輕人。

爺爺年紀比較大了,吃過早飯,他就開著他的老年電動車去鎮上的公園和茶館和老朋友聊聊天。下午天不太熱,他就在門口屋簷下坐著吹吹風。老丈人的話,他是在新房子蓋好之後就回來住了,房子東邊還有幾塊自留地,他就開始種菜,閑暇的時候他喜歡躺在二樓露台外的搖椅上聽聽書。

房子改造後,基本上周末我們都是回來住的。老人雖然不善表達,但是他們看到你回來其實很高興。

現在天氣好的時候,我和太太會去村子裏遛彎。等以後我們需要養老的那天,肯定會選擇回到村裏,回到這個宅子。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華人大媽認罪震驚全球!竟豪言要買下一個國家
移民局突擊這州1000家庭 近半涉婚姻詐欺 全美或迎大清洗!
深圳車主“15小時出不了廣東” 公路塞車畫麵極震撼
上海大師賽觀眾幹擾比賽 揮外國護照被抬離現場
震撼快餐界!KFC宣布將公開炸雞配方 全球粉絲倒數




24小時討論排行

突發:正在船上的“環保少女”,被以軍扣押
美防長嗆肥胖將軍不爽就離職!這上將不幹了
美國密歇根州長:特朗普關稅隻會有一個贏家,就是中國
強化“斬首”演練!內蒙古驚見台灣總統府模擬實景
FT:川普為何又盯上了和他沒有衝突的索羅斯?
政府關門!川普氣炸"凍結民主黨州資金",威脅裁員30萬人
政府關門 紐時:為何民主黨拒讓步?憂失未來籌碼
北航90後美女副教授走紅,長相及頭銜引發熱議
美防長批“肥將軍” 紐森諷川普:“胖統帥”恐失業
哈瑪斯拒絕川普停火計劃,決定繼續戰鬥!
砍外籍生 刪DEI…川普又點名9所頂尖大學 簽承諾拿補助
全球“機器人第一大國”:中國
哈利波特作者羅琳發長文 “開撕“赫敏扮演者艾瑪沃特森
流行天後轟川普“生活真的變好了嗎?”白宮火速回擊
美國就業數據意外下滑 創兩年半以來最大降幅
支持國家K簽政策,希望也給本國青年K簽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上海女婿改造嶽父家120㎡宅基地,四代人共居

一條 2024-08-25 01:52:51


90後設計師徐俊偉,來自江西的小鄉村,太太何曉燕是上海金山人,他笑稱自己是一個“上海女婿”,老丈人在上海鄉下的稻田邊有一棟老宅,2021年,一場大雨讓老宅子變成了危房,徐俊偉牽頭改造,建起了一棟460平的4層小樓,一家四代人共居。

四代同堂的老宅在田野間

爺爺坐在改造後老宅的屋簷下

8月初,一條探訪這個四代同堂之家,也和徐俊偉聊了聊,作為女婿和設計師如何平衡各方的需求,解決代際的矛盾,在農村蓋一座自建房,讓一家四代人都住得舒心。

自述:徐俊偉

編 輯:秦 楚

責編:陳子文

我是江西人,20歲來到上海,做過服務員、群眾演員、發過傳單,後來又去了工地,在工地上接觸了設計師這樣一個職業,慢慢學習、努力,成為了一名設計師。後來去西藏旅行認識了我太太,現在是一個上海女婿,我們結婚到現在7年了,好快。

我太太在上海金山出生長大,領證前,她領我第一次回到這個老宅,當時第一印象真的很老舊,房子夾在兩棟樓中間,光線基本被擋掉了,室內不開燈的時候基本是黑暗的狀態,並且很多牆已經開裂了。

▲改造前的老宅狀態

老宅子是我老丈人結婚之前造的,那個時候都是親戚朋友自己推著小土車,一磚一瓦蓋起來的。原來的老宅一樓就是一個大客廳,一個小廂房,後麵還有個小茅屋,我和太太每次回來基本隻能待三四個小時,因為你沒有地方坐,沒有地方休息,非常拘謹。

我們倆結婚後,老丈人差不多退休了,爺爺也需要有人照顧,蠻迫切希望有一個敞亮的空間,大家能夠聚在一起。後來遭遇一場暴雨,老宅子變成了危房,重建新房,立刻提上了日程。

老宅占地120平左右,周邊環境其實還是很棒的,南麵大概有100畝的稻田,每年的5月一直到11月,會從綠色轉變為金黃色,北麵臨房有一條小河。我們從2021年的11月份開始動工,施工大概跨了三個年度,花了200萬左右。

改造首先要解決我們最抵觸的一點——這個房子沒有光。我在房子的頂麵和立麵上開了將近30個窗。西北麵的大窗、中庭頂部的天窗,保障了房內有充足的光線,即使未來西麵的鄰居蓋房子,也不會有太大遮擋的問題。

▲錯層樓梯讓室內空間更加貫通

傳統農村的房間布局就像一個一個格子塊,獨立又封閉,即使在有限的相聚時間,也都是各自躲在自己的房間內玩手機。我想打破這種狀態,想要大家能有更多的互動和連接。

我重新劃分了室內的功能布局,一個樓層一代人:一層是爺爺居住,二樓是老丈人居住,三樓的話是我們夫妻倆住,四樓則是工作室,以後等小孩大了也可以給他作獨立空間。按代際分層,先解決每一代人在生活方式上的衝突,大家可以互不幹擾。

傳統的自建房通常是一個樓梯間一直到頂,每一層之間是隔開的,上下樓大家相互之間沒有溝通。我重新調整了樓梯的動線,做了很多的鏤空、錯層,挑空從一樓貫穿到屋頂,比如說我在閣樓,跟我兒子喊,他會到處找,然後抬頭;我每次站在三樓,一低頭就能跟老丈人去聊天;有時候老丈人做完飯喊一聲,我們全都聽得到——這種狀態我覺得特別溫暖。

我從小是留守兒童,一放學滿村去玩,到吃飯的時候,我奶奶會在家門口大喊一聲,是我現在特別珍貴的一個記憶。我希望在這個房子裏麵有這種互相呼喊的狀態,房子得有聲音,這樣它才是活的。

▲一樓爺爺的區域

▲左:二樓老丈人的空間;右:三樓夫妻倆的空間

房子對每一代也有專門設計、考量。像爺爺在一樓的房間是挪到了前廳的後麵,因為老人的睡眠是很淺的,緊貼著外圍,有一點點聲音,他們就會醒來,同時光線稍微弱一點,也更有利於老人的睡眠。

我們的家具大都有棱有角,包括院子其實沒有做坡,很多來的朋友說你家太不適合老人居住了,其實我的考慮點是——看不見的危險才是最危險的。大部分的老人摔跤碰撞,是源於對看不見危險的隱患,將危險可視化,反而會有利於他注意安全,提高危險防範意識。

小朋友其實是很愛攀爬的,以前很多時候他都要我抱,現在他就愛自己爬樓梯,從公共樓梯到旋轉樓梯,每天爬上爬下很開心。因為每一代人的使用空間變大了,所以在三樓我們的房間內做了一個大衣帽間,整理收納衣服方便多了。

室內的材質也很簡單,主要用了混凝土和木頭,混凝土本身也是結構的一部分,不用過度裝飾,也可以實現一定的成本控製。我從小在山裏跟木頭打交道,自然的東西會給你很溫潤的感覺,混凝土有很強的力量感,通過木頭的這種溫潤去柔化混凝土的冷和硬。

▲老宅夜間的狀態

在農村蓋房子,我覺得人情味可能是更重要一點。這個房子是四代同堂的一個狀態,爺爺、老丈人、我們夫妻倆還有我們寶寶不同代人一起生活,一定是有很多矛盾在裏麵的。不管是作為設計師也好,還是女婿,還是會做一些妥協。

幾代人之間理念偏差其實還是蠻大的,當初有考慮過裝全屋地暖、中央空調,但老人他看到你空調全部開著,那就是浪費。他可能情願是我不要空調,我體溫上差一點也是ok的。

你要尊重他們的想法,如果你強硬地安中央空調,我們後麵真正生活的矛盾會很多。所以最後我找了一個折中的點,就是每個人的房間內安壁掛式空調,需要的時候自己打開。現在即使給爺爺放了一個壁掛的空調,他也是開半個小時就關。

我當時是想直接把電梯給安裝掉的,但老人們覺得現在完全沒必要,最後折中每一層有做一個鋼結構的隔層,先預留好電梯的位置,未來可以把鋼結構拆除轉換成電梯間。

在中國大部分農村,老丈人或者爺爺上兩代人的這種觀念其實很典型,他們可能不會直接表達,你是需要真正去觀察或者是跟他們生活,多了解、尊重他們的想法。一個房子住的舒服是大家的一個相處關係融洽,比環境更重要的是大家心理上的舒服。

很多農村蓋房子其實最大的矛盾或者問題,它不是說有沒有錢去蓋,而是每個人在意的點不同,裏麵的矛盾太多,導致都還沒有開始就停住了。

即使你是親兄弟,當涉及到利益關係都是很難處理的。

左右鄰居之間的矛盾也是在鄉下蓋自建房比較難解決的問題。你的房子不能超過他的房子,大家都麵朝南,你一定要是在一條水平線的。當初我們造房的時候,隔壁鄰居就會跟我說,你們的房子不能比東邊的高,不能比西邊的矮,甚至在做地基或者放線的時候,鄰居是站在邊上看著你的。

很多時候事情到最後一地雞毛,就是因為誰都不肯讓步,必要的時候是需要一定妥協的。

房子建完以後來了很多人,村裏人其實都會口口傳播,那邊蓋了一間奇奇怪怪的房子,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住進來以後,老丈人和爺爺的心情、狀態是完全不一樣的,很愉快,鄰居過來都是說這房子沒見過,很現代、很年輕人。

爺爺年紀比較大了,吃過早飯,他就開著他的老年電動車去鎮上的公園和茶館和老朋友聊聊天。下午天不太熱,他就在門口屋簷下坐著吹吹風。老丈人的話,他是在新房子蓋好之後就回來住了,房子東邊還有幾塊自留地,他就開始種菜,閑暇的時候他喜歡躺在二樓露台外的搖椅上聽聽書。

房子改造後,基本上周末我們都是回來住的。老人雖然不善表達,但是他們看到你回來其實很高興。

現在天氣好的時候,我和太太會去村子裏遛彎。等以後我們需要養老的那天,肯定會選擇回到村裏,回到這個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