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正是吃瓜解暑的季節。但最近不少人發現西瓜漲價了。
而據上遊新聞報道,近日,寧夏硒砂瓜的主產區中衛市部分瓜農漲價毀約引發關注,一名瓜農甚至向瓜商坐地起價,“每斤漲5分錢”。
8月12日,重慶市民陳先生向記者講述了他在超市看到的西瓜價格。“現在西瓜快吃不起了,寧夏硒砂瓜一斤2塊5左右,上個月才1塊5呢,每斤漲了1塊錢。”
西瓜價格上漲
消費者吐槽:吃不起
據溫州日報溫度新聞報道,8月14日,記者走訪市區沃爾瑪、世紀聯華等超市以及滿堂紅、誠信果林、果然多等水果店時,聽到不少準備買瓜的市民嘀咕,“最近西瓜好貴,吃不起了。”
記者在多家水果店看到,目前市場上的西瓜主要來自甘肅、寧夏、新疆、海南等地。其中,寧夏硒砂瓜比較便宜,零售價在每斤1.98元—2.98元。最貴的是小蜜蜂麒麟瓜和赤金西瓜,都是6.98元/斤。
溫度新聞
吳先生在快樂購超市的西瓜區域看了半天,選了5.78元/斤的麒麟瓜切片,花36.09元買了半個,“雖然超市的硒砂瓜才2.58元/斤,但覺得還是麒麟瓜好吃。”
“一個月前,無籽麒麟瓜3元多一斤,現在要5元多一斤。”市區萬歲裏一家水果店的老板說,雖然往年8月份西瓜也會漲價,但感覺今年漲得太快了,好像是這半個月突然漲價的,而且幅度也大。
“最近的西瓜真的漲得太離譜了。”滿堂紅一家連鎖店的工作人員說,不少顧客都過來吐槽西瓜最近太貴,轉頭去買葡萄、哈密瓜、冬棗、桃子、李子等水果。
據浙江東日股份有限公司所屬的溫州市水果批發交易市場數據顯示,進入8月,溫州市水果批發交易市場近期8424西瓜批發交易價格為每斤1.7元-2.3元、美都麒麟無籽西瓜批發交易價格在每斤3.2至4.3元。而兩個月前,8424西瓜批發交易價格最低僅為0.8元/斤、美都麒麟無籽西瓜批發交易價格最低僅為1.4元/斤。
在其他地區,西瓜價格也已上漲。
據廈門晚報報道,近日,記者走訪多家超市、水果店看到,西瓜價格迎來普漲。其中,麒麟西瓜10元/千克左右,甘美西瓜及號稱“特選”“精品”的西瓜直逼12元/千克,單價比上月同期上漲約2元,比6月份翻了一番。
“上周買麒麟瓜時每千克9元,現在11元,怎麽漲了這麽多?”黃先生感到不解。他表示,西瓜是夏天自己家裏常備的水果,今年剛上市時還非常便宜,每千克隻要4元左右。如今價格漲得太快了,讓他有些吃不消,“挑了一顆西瓜的1/5做果切,就花了17.7元。”
據上遊新聞報道,重慶市農業信息中心網站顯示,12日,江津雙福水果市場西瓜批發均價為4元/公斤。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顯示,8月1日到8月8日,全國範圍內西瓜平均批發價整體呈現上漲趨勢,由每公斤2.89元漲至3.31元。
西瓜價格很難降低
還可能進一步上漲
西瓜價格為何上漲?在廈門中埔水果批發市場從事果品銷售的揭先生介紹,目前西瓜價格變化主要受供需關係的影響。
西瓜是我國種植麵積最多的水果之一,在多個省份均有種植。一般來說,各產區按照從南到北的順序陸續成熟。“國內多數城市氣溫仍高,消費者對於西瓜的需求沒有減少,但多個主產區的西瓜已經進入尾期。”揭先生說,江蘇、安徽、湖南、山東等省份的西瓜已經下市,市場上供貨主要來自甘肅等產區。這些產區的西瓜供應量相對較少,導致市場供需關係發生變化,從而推高了西瓜價格。
“往年這個時候,部分產區還有西瓜‘尾貨’,在一定程度緩解供需壓力。但今年受雨水、冰雹等天氣影響,這些‘尾貨’的數量和質量均有所下降,容易出現泡水瓜、過熟瓜,很多果商不願意冒風險去收購。”揭先生說。此外,去年西瓜價格便宜,導致果農種植積極性下降,部分產區今年的種植麵積有所減少。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近期西瓜價格出現明顯上漲。
揭先生預計,接下來西瓜價格很難降低,可能會持平或進一步上漲。
另外,據上遊新聞報道,重慶雙福市場西瓜批發商彭先生表示:“與這幾天相比價格升幅可能還有一點空間。即使是接下來東北瓜入市了,價格可能不會回落多少。”
對於西瓜的銷售,彭先生表示:“西瓜價格上漲,銷量雖受到部分影響,但開學季馬上要來了,大宗需求旺盛,市場還是能消化這波價格行情。”
有瓜農撕毀合同,坐地起價
值得注意的是,在寧夏,由於西瓜漲價,瓜農在與瓜商簽好合同的情況下,單方麵撕毀合同,並表示瓜商需要加錢,否則就無法把瓜拉走。
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武哥是廣東一家知名水果連鎖店的采購,僅8月4日一天,武哥就遭遇了硒砂瓜價格一天三漲。早上起床時,瓜價從前一天的每斤1.2元漲到1.3元了;等到地裏看瓜的時候,農戶說得1.4元;到了下午3點,又說得1.5元了。
武哥今年收的14車西瓜裏,有一單本來已經談好了價格,“一斤0.85元,我收兩車,第一車已經裝好了,準備裝第二車的時候,農戶直接說不賣了”。
直到兩天後,武哥才找到新的瓜裝車,但價格已經漲到了1.05元。不過他已經很知足了,因為就在簽約後的第二天,當地的瓜價已經漲到了1.25元。
8月3日到5日,中國新聞周刊走訪中衛多個硒砂瓜產區,發現簽了合同後農戶坐地漲價的情況不在少數。
在社交媒體上,漲價毀約是今年寧夏瓜農最被詬病的一點,不過當地瓜農對此相當不理解:“漲價怎麽能算毀約呢?”
在中國新聞周刊走訪中,多名農戶在簽約後依舊要求漲價時也都給出了類似的解釋。有瓜農表示,這份合同不具備任何法律效力。“首先是沒有體現公平公正,我們兩邊的違約金標準明顯不一樣;其次農產品就應該隨行就市,瓜漲價了你不應該漲嗎?”
而在西甜瓜產業技術體係首席科學家許勇看來,把毀約的責任都推給瓜農並不合理,因為客商跑單也是常有的事情,“遵守契約精神在農產品銷售中確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據悉,部分客商、代發簽合同後不急於將瓜拉走,並不單單是因為忙不過來,可能也帶有一定投機屬性。“農產品就像期貨一樣,如果價格跌了這車瓜就不要了,反正定金也不多;如果價格漲了,這車瓜還可以出手給其他客商賺差價。”一名客商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