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預測:大西洋洋流係統2030年崩潰
ZAKER
2024-08-04 00:15:23
透過雲層看到的淺藍色和綠鬆石色浮遊植物突出了格陵蘭島海岸附近的洋流。新的研究表明,這些洋流的一個重要係統有可能在下一個十年內崩潰。
一項新的科學研究揭示了令人震驚的發現:大西洋中一個對全球天氣至關重要的洋流係統——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MOC),可能在2030年代後期遭遇崩潰,這一巨變將深刻影響全球的氣候格局,引發一場前所未有的環境災難。
近年來,科學界已多次發出警告,指出AMOC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威脅,其強度因海洋溫度的持續上升及人類活動引發的氣候變化導致的鹽度失衡而逐漸減弱。這項尚處於同行評審階段、尚未正式發表的新研究,借助最尖端的模型技術,進一步預測了AMOC可能崩潰的具體時間範圍,即在2037年至2064年之間,尤其指出2050年前後為最可能發生的時間節點。
荷蘭烏得勒支大學的海洋與大氣研究專家、該研究的共同作者René van
Westen對此表示了極度的憂慮:“這一預測令人深感不安。除了我們已知的人為氣候變化帶來的種種惡果,如頻繁的熱浪、幹旱和洪水外,若再疊加AMOC的崩潰,全球氣候將陷入更加混亂無序的狀態。”
AMOC,這一被譽為“海洋傳送帶”的係統,對地球氣候起著至關重要的調節作用。它自南半球及熱帶地區汲取溫暖的海水,輸送到寒冷的北大西洋,同時,較冷且含鹽量較高的海水下沉並向南流動,這一循環不僅防止了南半球部分地區的過度炎熱,也避免了北半球某些區域遭受極端寒冷之苦,更在維持海洋生態係統平衡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然而,一旦AMOC崩潰,其後果將是災難性的。據預測,北極冰層將迅速南擴,百年之內可能蔓延至英格蘭南部海岸,導致歐洲及北美(包括美國部分地區)的平均氣溫急劇下降。此外,亞馬遜雨林的季節模式也將發生根本性逆轉,原本的旱季與雨季將完全對調。
“AMOC的崩潰是一個巨大的威脅,我們必須全力以赴去避免這一災難的發生。”德國波茨坦大學的物理海洋學家Stefan
Rahmstorf,雖未直接參與此次研究,但對此發出了強烈的警示。他指出,關於AMOC何時會達到崩潰臨界點的討論,已從幾年前的“低概率、高影響”風險,轉變為如今“極有可能在本世紀,甚至本世紀中葉之前發生”的嚴峻現實。
盡管AMOC研究的進展迅速,預測模型也在不斷優化,但科學家們仍坦言,目前的模型尚存局限性,尤其是未能充分考慮格陵蘭島冰層融化這一關鍵因素。大量淡水從冰蓋流入北大西洋,嚴重破壞了AMOC賴以驅動的鹽度梯度,這可能意味著AMOC崩潰的時間點和速度比現有預測更為緊迫。
因此,麵對這一迫在眉睫的危機,全球需攜手合作,加大氣候變化的應對力度,共同守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