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失去的30年,這些行業/企業卻奇跡般崛起!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1990年代初,日本經曆泡沫經濟的幻夢破滅,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經曆高空墜落,從此踏入了一個低增長、低通脹的泥沼,猶如困獸般在迷宮中徘徊,尋不到出路。

人口老齡化如影隨形,全球化競爭如浪潮般席卷而來,種種困境交織,將日本推入了一個迷失的時代。

每一次經濟危機、每一個國家遭遇發展停滯,「我們會不會重演日本的經曆?」常常成為熱門話題。

眼下日本股市重回當年的高點,日本是否走出30年泥潭,其他國家會不會陷入其中又一次登上熱門。

8月1日,王煜全在前哨直播中分享了自己的解讀:衰退看起來都是一條向下的曲線,但不同周期、不同成因,未來的走勢天差地別

日本失去的30年,這些行業/企業卻奇跡般崛起!

我們當前的下行麵對哪些風險,在衰退之中該如何應對,在【下行周期的上升通道】主題直播中有詳細解讀。

今天,我們就繼續用日本這個熱門案例,和大家仔細看看失去的30年裏,哪些行業創造了增長奇跡,或許你會發現許多案例似乎就在眼前。

一、「日本失去的30年」

時間的指針撥回到1980年代,那是一個屬於日本的黃金年代。

經濟高速增長,科技創新層出不窮,索尼的 Walkman風靡全球,豐田汽車在國際市場上攻城略地,日本的企業家們躊躇滿誌,仿佛看到了一個無限美好的未來。

然而,在這繁榮的背後,卻隱藏著巨大的危機—資產泡沫。

就像被吹大的氣球,日本股市和房地產市場在寬鬆的貨幣政策和過度投資的推動下不斷膨脹,最終在1990年代初迎來了不可避免的破滅。

股市暴跌,房價跳水,銀行壞賬堆積如山,企業紛紛倒閉,失業率飆升,日本經濟陷入了長達30年的停滯期。

日本經濟泡沫的破滅,是一場由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引發的悲劇。寬鬆的貨幣政策為泡沫的膨脹提供了充足的「燃料」,銀行過度放貸,企業盲目擴張,投資者追逐短期利益,將股市和房地產市場推向了非理性的狂熱,最終導致不可挽回的崩盤。

前哨直播PPT報告,加入特訓營即刻獲得200+報告資源

麵對「失去的30年」,日本政府做過很多嚐試,卻都未能見效。

2023年,日本經濟產業政策局局長飯田祐二分享了自己對日本失去30年的觀察,他從事經濟相關工作已經34年,可以說見證了失去30年的整個過程。

為了應對經濟停滯,日本政府采取了一係列政策措施,包括大規模的財政刺激計劃和超寬鬆的貨幣政策。然而,這些政策的效果卻十分有限。

飯田祐二:「過去我們認為,隻要減少監管、降低稅收,企業就會充滿活力,經濟就會自然好轉。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冰冷的數據,無情地揭示了日本經濟的長期低迷。

1990年代以來,日本GDP增速長期徘徊在1%以下,遠遠低於其他發達國家,企業投資意願低迷,消費增長乏力。

曾經位居世界前列的國際競爭力排名也不斷下滑,日本經濟的活力和創新能力明顯不足。

他認為導致這個結果的原因還是企業,日本企業拿到錢要麽選擇降低負債,要麽投資海外,沒有真正幫助到經濟發展。

真正阻礙日本成長的其實是日本的產業文化,汽車產業「集團化」發展營造出來的封閉文化,讓日本企業難以適應消費電子、IT、人工智能這樣的開放生態。

二、日本增長的困境

日本企業在泡沫經濟時代長期以來奉行「自前主義」,簡單來說就是一種「自力更生」的思想,強調自主研發、自主生產,盡量不依賴外部資源。

這種理念深深根植於日本的企業文化中,尤其是在製造業領域。曾經,它確實是日本企業一往無前的利器,豐田通過內部研發的「精益生產」崛起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然而,隨著全球化和科技的迅速發展,「自前主義」的弊端也逐漸顯現出來。企業過度依賴內部資源,導致研發成本高昂、創新效率低下,同時也錯失了與外部合作帶來的技術和市場機會。

同樣是車企的案例,中國電動車崛起一方麵是技術成熟帶來的性能優勢,另一方麵也是沒有曆史包袱,根據消費者需求設計的結果。

傳統車企由於垂直集成非常完善,導致設計部門推出新產品,很多時候不是按照客戶需求來進行設計,而是公司有哪些零部件部門,需要平衡大家每年的產銷目標,反過來設計出對應的車型。

這曾經鬧出一個業內笑話:「為什麽高端車上要配置CD光驅,低端車卻是藍牙、USB接口?

因為前者比較貴,即便今天大多數人都不使用CD,並不妨礙零件部門清庫存的要求造成這樣的設計。

再加上日本市場相對封閉,對外來企業和產品的接受度較低,日本消費者對本土品牌的忠誠度較高,日本的法律法規和商業慣例也對外國企業進入日本市場設置了一定的障礙,種種因素交織在一起。

用戶需求見頂,傳統企業雖然還在加大研發,卻時不時會放在氫能源這樣「非主流」的技術路線上,導致日本國內始終沒有成長出能創造新增長的前沿產業。

麵對一個封閉、保守的國內市場,日本企業在國內不願意多折騰,喜歡海外投資也就好理解了。

三、封閉環境下:逆勢增長的行業

好在日本經濟整體低迷,仍有一些行業卻在「失去的30年」中找到新的增長點,為我們展示出停滯、衰退產業中的一些經驗和打法。

前哨直播PPT報告,加入特訓營即刻獲得200+報告資源

1. 「小確幸」與「非日常」的消費需求

經濟增長停滯的大背景下,日本民眾的收入增長自然也不可能獨自提高,於是日本消費者變得更加注重性價比和實用性,這一度讓同質化嚴重的低價產品成為市場主流。

性價比產品中價格隻是一個方麵,性能要求其實總是千姿百態的。

習慣了低價飲料的用戶也渴望能有不同的「口味」,於是「小確幸」和「非日常」的經濟形勢出現。

食品飲料行業捕捉到這一趨勢,通過產品創新和口味升級,不斷滿足消費者日益多元化和精細化的需求

日本酒,作為日本傳統文化的代表,在經濟下行期麵臨著消費量下降的困境。然而,一些酒企卻另辟蹊徑,通過推出高端清酒、精釀啤酒、RTD(即飲調酒)等新品類,成功吸引了年輕消費者和高端消費群體。

例如,獺祭清酒以其獨特的釀造工藝和清新的口感,打破了傳統清酒的刻板印象,成為近年來日本高端清酒的代表。精釀啤酒則以其豐富的口味和個性化的風格,吸引了追求品質和品味的消費者。而RTD(即飲調酒)則以其便捷、時尚的特點,成為年輕人的新寵。

飲料行業同樣如此,日本伊藤園綠茶以其「健康、美味、方便」的理念,成為了日本綠茶飲料的領導品牌。三得利推出了「伊右衛門」等一係列高端茶飲,滿足了消費者對品質和品味的追求。功

能性飲料則以其補充能量、緩解疲勞等功效,吸引了工作壓力較大的上班族和學生群體。而豆乳則以其豐富的營養和健康形象,成為了替代牛奶的新選擇。

2. 從「物質富足」到「精神富足」

物質消費沒有繼續增長的空間,日本消費者開始追求更多精神層麵的滿足,美容、衛生、休閑娛樂都成為為數不多的增長領域。

資生堂、花王等化妝品巨頭不斷推出高端護膚品和彩妝產品,滿足了消費者對美的追求。電動牙刷、衝牙器等新品類,也是這一時期日本企業持續創新的成果。

任天堂、索尼、萬代等遊戲公司則掀起了ACG(動畫、漫畫、遊戲)產業的崛起,成為日本少數保持10年增長的行業。

四、默默崛起的巨頭

「失去的30年」並非沒有誕生新的巨頭,隻不過這些企業大多在默默無聞中崛起,不像互聯網時代的科技巨頭那樣引人注目。

1.優衣庫:極致性價比起家

優衣庫的創始人柳井正捕捉到了日本消費降級的趨勢,將優衣庫定位為「高品質、低價格」的服裝品牌,通過壓縮中間商利潤、打造高效供應鏈、聚焦基本款服裝,將優衣庫從一家地方服裝店發展成為日本乃至全球服裝行業的巨頭。

優衣庫的成功,在於其對「極致性價比」的追求。通過全球采購、大規模生產、高效物流等手段,優衣庫將成本控製到極致,並將節省下來的成本回饋給消費者,以低廉的價格提供高品質的服裝產品。此外,優衣庫還注重產品設計和功能性,不斷推出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新品,例如HEATTECH係列保暖內衣、AIRism係列輕薄透氣服裝等。

2.任天堂:遊戲領軍企業

任天堂,一家擁有百年曆史的遊戲公司,在「失去的30年」中依然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從紅白機到 Switch,任天堂始終堅持技術創新和對遊戲性的極致追求,打造了一係列爆款遊戲機,成為了全球遊戲行業的霸主。

任天堂的成功,在於其對「遊戲性」的深刻理解。無論是馬裏奧、塞爾達傳說、精靈寶可夢等經典遊戲IP,還是 Switch 的體感操作、多人遊戲等創新設計,任天堂始終將遊戲的趣味性和娛樂性放在首位,為玩家帶來極致的遊戲體驗。

3.QB House:10分鍾快剪業務

QB House,國內可能很少有人了解,這家公司成立於1995年,憑借其「十分快剪」的獨特模式,逆勢崛起,成為日本家喻戶曉的理發品牌。

傳統的理發店,往往需要預約、等待,整個過程冗長繁瑣,耗費大量時間。而QB House則主打「十分快剪」,顧客無需預約,隨到隨剪,沒有洗發護理的複雜環節,隻需十分鍾即可完成理發,極大地節省了顧客的時間成本。

前哨直播PPT報告,加入特訓營即刻獲得200+報告資源

在1995年,日本理發需要5000日元(約250人民幣左右)時,QB house隻需要1000日元(50人民幣左右)。

憑借這個性價比優勢,QB的客戶數量從1997年的幾千人逐步增加到2022年的數百萬,還開到了香港、新加坡等地。

下行時期有衰退、有悲觀,但同樣也孕育著機會,重要的是我們能否看清周期的未來將如何發展。

vincentsjtu 發表評論於
支柱產業萎縮,新興行業表現太差,日本已s有事燒紙
GP2X 發表評論於
也就五毛粉紅天天念叨失去的XX年,然後一切責任在美方。人家日本民間殷實,小日子過得好好的,又沒有“偉大領袖”勒著屁民褲腰帶去跟美帝爭霸。最淺顯的道理,你看看有幾個日本人移民歐美發達國家的?海外連日本料理都可以改福建料理了。老百姓安居樂業,比GDP數字重要得多。
飛雪連天大浪淘沙 發表評論於
洋知青的數據讓樓下一窩弱智五毛們蛆暴跳如雷,五毛們又開始扯人口基數和地域,拿北上廣和人家國家比,除了北上廣其它都不是中國領土了,很不幸北上廣也比不上人家,而臉都不要了

dane_2022 發表評論於 2024-08-03 03:40:30
洋知青又開始秀弱智下限了。你咋不和北上廣比?你的民主台灣還趕不上專製的香港和新加坡,賭博業發達的澳門,台灣是不是要走他們的路?
飛雪連天大浪淘沙 發表評論於
同一民族類似人口數量的兩種製度對比還少嗎?東西德的對照已經完美結束,南北朝鮮的對照還在活生生的驗證。當年如果中共和國民黨劃江而治,就是一個大號的南北朝鮮,不同的是估計建國前30年北邊的人都跑南邊了。14億人口養活和挽救了黨,現在連五毛都叛逃,不想當韭菜了
夢想天空 發表評論於
Pop4老兄,任何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的三大基本職責就是控製通貨膨脹,促進經濟增長,保持幣值穩定。賺錢從來都不是央行的目標,否則這個國家就亂套了。
飛雪連天大浪淘沙 發表評論於
無恥腦殘的邏輯就是拿不著邊際的借口來遮羞。還有臉扯基數?但凡中共國也是一億多人,現在也就是另一個墨西哥!誰鳥你?14億人口是黨國最大的遮羞布,還不知恥的當累贅,以為人就少了就自動成發達國家了?

連Robinson03這種愛黨五毛都叛國投敵,叛逃日本的也不會少。這就是五毛的難言之隱,最不要臉之處。

Robinson03 發表評論於 2024-08-03 04:42:23
樓下這位數學怎麽混過來的,還要臉嗎?基數不一樣,結果當然不一樣。體育老師教的也不至於這個數學水平。
pop4 發表評論於
"作為一個國際貨幣,保持幣值穩定肯定是非常重要的,要不然別的國家憑什麽信任你的貨幣"


日本這個倒無可厚非。
現在買入美元,利率那麽高,對日本央行是合算的。貨幣貶值總體上也可以促進出口。
貨幣幣值本質上一國經濟的反映(相對其他國家)。日本經濟比美國差,貨幣貶值是自然的,央行幹預短期內可以奏效,長期是不行的。
夢想天空 發表評論於
一個最近的例子是日元貶值。作為一個國際貨幣,保持幣值穩定肯定是非常重要的,要不然別的國家憑什麽信任你的貨幣。而日元竟然在過去五年裏貶值了50%,貶值幅度甚至超過了俄羅斯盧布。讓人震驚吧!然而更讓人震驚的是日本央行竟然還在不停地購買美元國債而不是賣出美元。為什麽?因為美國需要日本盡量多地去買,所以日本就必須去買。所以從本質上日本並沒有一個獨立的貨幣政策。
Huilianghu5 發表評論於
我以為文章能給我驚喜,卻發現中國正在走日本的老路。
希望不要走三十年。十年十五年吧。
除了吃,還有旅遊,遊戲,網紅消費點等。對經濟複蘇沒什麽貢獻。
Huilianghu5 發表評論於
崛起?有些企業在不景氣的時期能維持下來,而不是崛起,像餐飲業。人總要吃。大城市裏的百貨大樓,營業員比顧客多。上海第一百貨裏很荒涼,第一食品店裏人山人海。南京路步行街人很多,路邊商鋪卻很冷清。外灘也很熱鬧,零消費的地方。
rosin 發表評論於
日本的人口基數,領土麵積和保守的排外文化造成它的經濟有一個摸不著的天花板。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曆史總是一波一波發展的。當年的納粹德國也是受限於資源與人口,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整合。
duty 發表評論於
日本的經濟起飛是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的,觸發點就是朝鮮戰爭,成功標誌是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到七十年帶動亞洲四小龍經濟起飛,那時候日本電器日本汽車領引全球,日元牛氣衝天,日本人也風狂購買海外房地產,殊不知這讓美帝很不爽,於是就杯具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經濟相對於日本那可是相差懸殊,現在中國人均GDP相對於日本雖然還差了很多,但比起當年那可是進步太大,幾乎是從五十倍縮小至五倍。
Robinson03 發表評論於
樓下這位數學怎麽混過來的,還要臉嗎?基數不一樣,結果當然不一樣。體育老師教的也不至於這個數學水平。
------
飛雪連天大浪淘沙 發表評論於 2024-08-02 22:15:36
人家失去了30年還是高度發達國家,黨國30年的經濟奇跡後還是發展中國家。還要臉嗎?
夢想天空 發表評論於
最初說失去的10年,後來又說失去的20年30年。現在看樣子會很快有失去的50年。

日本在製造業方麵競爭不過中韓,在信息技術方麵又距離中美越來越遠。文中提到的動漫產業,估計也不會持續多久,中國的動漫產業在大規模趕上,發展迅速,水平越來越高。

為什麽會這樣真的讓人無法理解,我懷疑日本社會還是過於封閉,不夠開放。所以導致思想僵化。還有日本畢竟不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在很多方麵無法獨立做出最有利自己的決策,可能也是原因。比如廣場協議。
dane_2022 發表評論於
洋知青又開始秀弱智下限了。你咋不和北上廣比?你的民主台灣還趕不上專製的香港和新加坡,賭博業發達的澳門,台灣是不是要走他們的路?
洋知青 發表評論於
不走日本老路,走蘇聯老路,走共產老路,那路毛澤東已經走過一遍了啊!

看看人均可支配收入,
中國,$5,511 (2023)。
日本,$34,017 (2022)。
美國,$45,343 (2021)。

台灣,$16,715 (2022)。
香港,$20,000 (2022)。
新加坡,$37,000 (2020)。
澳門,$39,218 (2023)。

收入不到人家的五分之一,比不上任何有華人的地方,然後自豪的說不走日本的老路,有臉嗎?
alextelltale 發表評論於
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前三十年跟對了人,後三十就跟錯了。
飛雪連天大浪淘沙 發表評論於
人家失去了30年還是高度發達國家,黨國30年的經濟奇跡後還是發展中國家。還要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