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法式審美”chill拉滿 這是史上最時髦的奧運會嗎?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本文為「三聯生活周刊」原創內容

文|Lenu

編輯|王海燕

混搭與人文

賽場之上,我們津津樂道於本屆奧運會首金由中國00後小將摘得;賽場之外,慵懶恣意又極盡浪漫的巴黎街頭也在持續用獨特的法式審美給世界人民帶來驚喜。

這一驚喜第一高潮無疑是巴黎時間7月26日晚間的開幕式。作為,首個在公眾城市開放式空間舉行的奧運會開幕活動,在巴黎主城區塞納河畔,以自由、平等、博愛、團結等命名的 12 個藝術場景表演與206個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代表團入場同步進行,呈現出“體育”與“文藝”交織的獨特魅力。

從斷頭皇後的歌劇表演切入死亡重金屬樂隊演唱曲目,從紛紛升起的十大傳奇女性雕塑到全身鎧甲的女戰士身騎白馬一身颯爽運送五環旗,再到最後令人忍俊不禁的小烏龍——冉冉升起的五環旗被掛反了......諸多名場麵都令人感歎,這很法國。

巴黎開幕式上的斷頭皇後與重金屬樂隊

全身鎧甲的女戰士身騎白馬一身颯爽運送五環旗

回想起奧運會開始之前,巴黎奧運會安保計劃被偷、法國跳水運動員跳水時在總統馬克龍麵前腳滑摔倒,巴黎女市長親自下塞納河遊泳以證明水質......種種“社死”場麵紛紛出籠,外人要麽看得樂嗬,要麽看得跺腳,倒是法國人自己,好像挺平靜淡定的,或者換句話說,有種不管不顧的瘋感。

到了開幕式,大家才發現,之前的種種烏龍毫不意外,畢竟在舞台上,法國人也從不掩飾種種“不光彩”,血腥的曆史、名畫被偷事件、嘈雜且供電不足的地鐵統統可以拿來自嘲。配上史無前例的薰衣草紫色跑道、薄荷曼波色的攀岩牆、粉色的自行車道,也不急不慌地在奧運會正式開幕前一一亮相,帶來的觀看體驗,倒是格外驚喜了。

浪漫的、革新的、反叛的,優雅的、文藝的……法式審美似乎很難用單一的語言去概括,但它為什麽總是能驚豔我們?

幾百年前,自稱“我就是包法利夫人”的法國大作家福樓拜在書中寫道,“她很想去巴黎,她也很想去死”。巴黎,法國審美的代表,一座被稱為“流動的盛宴”的城市,關於它的美的想象,關於它令人趨之若鶩的魅力,從來離不開浮華與喧囂的時尚二字。

奧運會前夕,巴黎波旁宮的廊柱下陳列了6座色彩濃鬱的維納斯雕像,將古典雕塑藝術與運動項目混搭,十分令人驚豔。這組藝術裝置作品名為《美麗與姿態》(La Beaut éet le Geste),由藝術家洛朗·佩爾博斯(Laurent Perbos)所設計,她為女神維納斯重塑手臂,將拳擊、網球、籃球、衝浪、射箭、標槍融入其中。

從當代時尚的角度切入,去看本屆奧運會的審美,不難發現,諸多看似破次元壁的混搭,正是法式審美的精髓——審美的“人文主義”。即在全麵追求現代性的潮流之中,尊重曆史也尊重真實的、當下的需求。在詩人席勒看來,感性的人必須先變成審美的人,才能成為倫理上的人。有學者將席勒這種以整體的人為中心的審美思想概括為審美的“人文主義”或“審美人類學”。

開幕式上的人文主義雕塑

因此,盡管奧運會開幕式上致敬“戲夢巴黎”的一幕令多國解說陷入沉默,盡管壓軸表演的“藍精靈”令人忍俊不禁,盡管直播鏡頭中隨處可見的雨點分分鍾逼死強迫症,盡管塞納河上載著各國代表團的“破爛”小船透露出了東拚西湊的臨時感,但我們還是能夠在整場開幕式極度多元化的形象中感受到審美上的衝擊,以及衝擊過後的啞然、錯愕、驚喜、愉悅等諸多複雜情緒。

甚至服裝風格也是混搭的。雖然開幕式上,Ladygaga和席琳·迪翁的禮服來自Dior 、運送火炬的禮盒來自LV,各國代表團的禮服也往往來自本土的知名時裝品牌,但不少廣受好評的法國時裝品牌的奧運主題宣傳片中,時裝則是與體育混搭的,麥田裏的四人乒乓球台、走上跑道的巨型包包、超大號的網球都令人嘖嘖驚歎。

反叛、瘋感與優雅

說到法式審美,大家的第一印象當然是來自服裝時尚。某種程度上,服裝時尚的確塑造了法式審美很重要的一部分。

17 世紀,大國之間的對抗與競爭正在歐洲範圍內進行,各國針對製造業和手工業展開競備賽。巴黎從那時起,就奪得了它持續至今的地位:時尚之都。時任國王的路易十四是赫赫有名的“時裝愛好者”。在他留存至今的肖像畫中,有紅色手工絲襪、限量款簪花皮鞋、外加標誌性的卷發,妥妥的潮男代表。高跟鞋也是由這位熱愛時尚的國王所發明,最初是出於蹬馬方便。

《路易十四畫像》裏戈 Rigaud 1701

類似擁有敏銳的時尚直覺的還有拿破侖。據稱,他永遠會也不忘記在靴子裏放一小管古龍水,  一份1815年3月20日至4月30日的賬單顯示,僅這一個多月間拿破侖就訂購了4箱古龍水。此外,他常傾力舉辦大型舞會,向所有皇親國戚發出邀請函,函中注明dress code:佩戴全套珠寶,一心要樹立起國富民強的法蘭西帝國形象。哦,對了,本屆奧運會的獎牌由珠寶品牌Chaumet打造,這一品牌的創始人正是拿破侖和約瑟芬皇後的摯愛設計師,曾為拿破侖打造加冕時的佩劍。

《跨越阿爾卑斯山聖伯納隘口的拿破侖》雅克-路易·大衛 1802

而隨著路易十四以及拿破侖在曆史舞台上的相繼退場,法式時尚的潮流也在不斷演進。從路易十四時期的巴洛克,到隨後的洛可可時期,再到拿破侖時期的新古典主義。時尚審美與藝術反叛同時進行。洛可可推翻了巴洛克的雄偉壯麗,新古典主義則摒棄了洛可可的旖旎繁複。

或許正是這種祖上闊過的“富裕感”孕育了當今法國人對於時尚的態度——一種遊刃有餘的優雅以及平靜的瘋感。今年法國隊服裝,由法國百年品牌Berluti操刀,在設計之初,品牌藝術總監還專門去問了運動員們的意見,運動員們在提出需求時說出了耿直無比的大實話“我們不想成為一麵行走的法國國旗”。最終,法國代表團的服飾靈感取自吸煙裝,在設計配色上以深藍色為主,搭配銅綠色青果領。

當然女性今天能夠穿上吸煙裝(褲裝套裝),仍然離不開善於解構宏大,勇於開創局麵的法國設計師。在1967年,針對“吸煙裝是男士們的專屬”這一社會習俗,法國設計師伊夫·聖羅蘭( Yves Saint Laurent)率先發起反叛。他讓模特們穿著白襯衫,打上男式領結,穿上裁剪流暢的黑色禮服套裝,走上T台。伊夫·聖羅蘭先生設計的最初版本的吸煙裝( Le Smoking )套裝由直筒褲、貼身剪裁的長夾克以及白色透紗襯衫構成,成為了展現女性魅力與力量並存的經典之作。

有人說,瘋感之餘,還有優雅,才是法式風格的真正內核。

曾被紐約時報評價為“定義了現代巴黎時尚”的時裝設計師伊莎貝爾·瑪蘭( Isabel Marant )解釋說,“人們問我,法國女孩和美國女孩著裝風格上的差別,我會說,其實區別就存在於態度上。即使全黑衣著,她們身上也有‘我很性感但不是無腦,我應該什麽時候進行,什麽時候停止’的態度。當你以為她們會穿高跟鞋,往往她們就穿平底的,反之亦然。”

可以這麽說,法式審美的優雅並不是跟隨外界潮流的討好之舉,而是在忠實自我的同時,勇於反叛潮流的態度。

本屆奧運會開幕式導演 Thomas Jolly 已經在緊鑼密鼓地籌備奧運會閉幕式的彩排,據悉,在閉幕式演出中,他設計了一個情景,在未來,奧運會消失,但奧運的遺跡被世人發現奧林匹克運動又重新煥發生機。導演介紹,這一靈感來源是古代曾有奧運會,但後來消失了。直到一百多年前,由顧拜旦等人重新把它恢複起來,他想用這一時刻呈現生命的脆弱與歡欣。

是的,每四年一次的夏季奧運是一場盛事,但如果把尺度拉長到更宏大的曆史進程裏,我們會忍不住想,今日的我們,能在時間長河裏留下些什麽。從這個角度去看待生活與日常時,我們或許會擁有不一樣的時尚與審美眼光。

我突然想到,前幾年法國大罷工時,國內有段視頻很出圈,抗議人群在遠處焚燒垃圾之後,近景裏,人們仍然在氣定神閑地坐在咖啡館裏喝著紅酒聊天。而這或許正是法式審美的關鍵所在,用一句中國話來說就是“風物長宜放眼量”。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