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大學生智能車比賽,要安排人在旁邊磕頭?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數日前,在山東某地的大學生智能車比賽中,科學與磕學這兩股神秘力量,正式進行了隔空握手。

抖音@術皓。

當賽場中的智能車,在路徑識別期間略顯迷茫時,在旁的參賽者並未猶豫,用頭猛烈撞擊地板,由此產生了大量信仰能量,及時為其助上了一臂之力。

經此助推,智能小車也似是堅定了方向,在正確的道路上一騎絕塵。

這並非是一場以虔誠為衡量標準的比賽,但你並不能否認虔誠在其中的重要性。

因為當這位參賽者停止以頭搶地的幾秒後,他的智能車很快迷失了方向,用失敗詮釋了“信則有,不信則罷工”的主觀唯心主義。

這正是國內大學生智能車比賽中一項較為小眾的戰略手段:

磕頭。

盡管磕頭的作用,並未正式記載在任何比賽手冊裏。但仍有少許虔誠的參賽大學生,將其看作是比賽中較為重要的東西。

放眼過去的比賽,就有些許珍貴的曆史影像能為此證明。

抖音@江南‍岸‍

它是繼電能之後的第二大能源,會在賽程最激烈的環節下啟動發力。

特別在是在過彎道期間,因為這屬於較容易出現失誤的地方。

抖音@.0-0.

一拜左彎,二拜右拐,是一種比較保險的選擇。

但如果全程跟磕,則能更進一步提升安全係數。所以不乏有參賽大學生做此選擇,身體力行為小車一路護航。

至於磕頭的具體方式,就並無太多講究。

每位選擇以此助力的參賽者,都有自己的個性。

需要注意的是,也有陰謀論者認為,這是他們在利用頭撞地板產生的震動來傳達信號。

在此必須要澄清這種過於科學的誤解:並非如此,全靠相信。

盡管這些比賽是科技與理性的舞台,但有時候為了給機器補足馬力,信仰這種內在動力顯然更加強勁。

而且這種技巧並不需要代代相傳,而是天然刻在人類的DNA裏。

截至目前,磕頭這一重要戰略仍在大學生比賽中被偶爾采用,但也被部分觀眾認為是“玄學戰勝科學”的決定性象征。

那用腦門撞地的哐哐聲,是為科技與理性送終而敲響的鼓聲。

這同樣也是種誤解。因為如果真有那麽一天,學生們隻會給自己電腦磕頭並祈求它長出論文。

而他們當下作為,顯然並未全然喪失理性,背後也確實有著多重原因。

據網絡上曾參加過類似賽事的知情人總結,大致分為兩種情形:

祖傳代碼,一碼傳三代,到手時已無力撼動;

從零開局,全靠自己寫,困難遠比方法要多。

而無論是哪種,稍有疏忽就容易構成“你上你也磕”的死局。

旁人看來簡單的智能小車,其實全由學生們的血淚驅動,不得已時才會采取這種彈性態度:

已知的部分交給科學,未知的部分交給玄學。

按現在流行的說法,此為「取悅機魂」。

「機魂」是現在網絡中的熱梗之一。

電腦動不動就黑屏,自己又查不出原因,於是用手掌輕拂機箱,輕聲細語哄它望其恢複健康。

這就叫「取悅機魂」。

哄了一陣,它當真恢複如初,不再用黑屏甩臉子。

這就叫「機魂大悅」。

作為網絡流行詞的「機魂」,大意是指,機械電子產品中也有靈魂在,機械有靈論。

那既然有靈,哄哄就行。

這個詞,原本出自於遊戲《戰錘40k》,隻不過它並未止步於遊戲愛好者圈內,而是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

因為現實裏的「機魂」之說同樣盛行。

但和人們常看的“公司請大師給服務器開光”之類的早期段子還不太一樣,現在的「取悅機魂」更貼近普通群眾,多為一種下意識中的自發行為。

在普通人看到的場景中,程序員雙手合十祈禱跑不出Bug,打工人對充不上電的手機好言相勸,大學生磕送智能小車,都屬於對「機魂」的取悅。

但這些“知梗玩梗”的現象之外,許多不知道「機魂」一詞的人,甚至早在它流行前,就悟透了其中法則。

老鄉們跪拜小轎車,為求「機魂大悅」,事故遠離。

大姐供奉大疆無人機,為敬「機魂」神奇飛天之力。

老哥攜挖掘機人機對拜,為望「機魂」保佑工程順利。

在部分鄉鎮地區,磕車也算是種早已存在的「機魂」取悅儀式,甚至還有更華麗的祭祀作為前搖。

和網上的大家玩梗式的「取悅機魂」,為自己打氣的行為相比,這種做法中的迷信含量其實更高。

但看似是愚昧封建,又不能以此一言以蔽之。

因為和學生們相比,老鄉們或許沒那麽清楚科學具體怎麽寫。隻是對科學所能帶來的益處,老鄉們反而有更強的感知力。

磕的是「機魂」,拜的是力量。

這是當代人對“盡人事聽天命”這套理念最樸素的詮釋,也是人類仍需麵對未知時最後的武器。

第一步,我已傾盡畢生所學,第二步,我求求你了老天爺。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