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錦麗為何很少被視為“亞裔美國人”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賀錦麗於2021年在線上舉行的亞太裔美國人傳統月團結峰會上發表講話。 ERIN SCOTT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丹尼爾·蔣(音)記得2020年有一個亞裔美國人參加了總統競選:台灣裔美國企業家楊安澤。但上周他驚訝地得知,當時以及2024年,還有一個參與競選的人認為自己是亞裔美國人,她就是賀錦麗。

“我從來沒有這樣的印象,”來自康涅狄格州的台裔美國人、38歲的丹尼爾·蔣說。

身為副總統並可能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賀錦麗以第一位當選副總統的黑人女性而廣為人知。

但她的母親是印度移民,父親是牙買加移民,她作為印度裔和亞裔的身份並不廣為人知。根據亞裔美國人基金會最近的調查,當被要求說出一位著名的亞裔美國人時,隻有2%的美國人選擇了賀錦麗。

賀錦麗不諱言自己的印度血統和亞裔美國人身份。她經常談到印度裔的母親和外祖父對她生活的深刻影響。當她以副總統的身份在亞裔美國領導人的集會上發表講話時,她經常使用“我們”這個詞,稱自己是“社區的一員”。

2017年開始擔任參議員的賀錦麗是國會亞太裔美國人核心小組和國會黑人核心小組的成員。她一直是拜登政府在亞裔美國人中的高調代理人,在她位於華盛頓的住所舉辦排燈節和農曆新年慶祝活動,甚至還舉辦了亞裔主題夜市。

長期以來,賀錦麗一直對有關她種族身份的質疑耿耿於懷,稱她對自己的背景感到自在和自豪。

“我從未有過身份認同危機,”賀錦麗在2020年對《洛杉磯時報》播客“足夠亞裔”的主持人說。“我想,讓我沮喪的是,人們認為我應該有這樣的危機,並且需要對此做出解釋,但是我沒有。”

賀錦麗沒有被普遍視為亞裔美國人揭示了美國種族界限的變化。在美國,多元種族美國人的數量繼續增長,隻有一部分亞裔美國人接受兼容並蓄的“大帳篷”亞裔美國人種族身份。

2020年成為副總統時,賀錦麗被認為實現了多個裏程碑。她被廣泛認為是第一位擔任這一角色的黑人女性。她也是第一位擔任這個職務的亞裔美國女性、第一位南亞裔女性、第一位印度裔女性和第一位有色人種女性。(在她的白宮小傳中,她被稱為擔任這個職務的“第一位南亞裔美國人”。)

“亞裔美國人”一詞既是地理和種族標簽,也是政治和文化身份。自1968年舊金山灣區的學生活動人士創造了這個標簽以來,這個詞有了很大發展,現在包含來自20多個國家、使用多種語言的人。

但是,有多少亞裔美國人會出於共同的文化認同感而支持賀錦麗,尚不得而知。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在美國生活的亞裔成年人中,超過一半的人表示,他們最常使用具體的標簽——比如華裔或印度裔——來反映自己的族裔身份。

在美國,當使用“亞裔美國人”一詞時,它仍然主要與東亞人聯係在一起,部分原因是日本人和中國人是最早大批來到美國的亞裔。

調查顯示,亞裔美國人和更普遍的美國人將印度裔和巴基斯坦裔視為亞裔的可能性低於將華裔和韓裔視為亞裔。盡管去年的人口普查報告顯示,印度裔數量已經超過華裔,成為美國承認的原籍國身份群體中最大的亞裔群體,這一情況並沒有多少改變。

“誰被歸類為亞裔美國人和太平洋島民的問題由來已久,今天仍有爭議,”波莫納學院政治學助理教授薩拉·薩瓦尼說。“許多印度裔美國人不一定覺得亞裔美國人的標簽適用於他們。”

賀錦麗長大的舊金山灣區長期以來一直是美國最多元的地區之一。

“如果你來自這樣的地方,你生活在差異化社區,多元種族並不是什麽不正常的事情,”西北大學黑人研究和亞裔美國人研究教授妮塔莎·塔瑪·夏爾馬說。

夏爾馬說,盡管多元種族的美國人是美國人口增長最快的群體之一,但公眾對多元種族的理解仍然滯後,尤其是當這些種族不是白人的時候。根據2020年的人口普查,超過3300萬美國人——大約十分之一的人——認為自己屬於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種族,這一數字在過去十年中增加了近2500萬人。

“奧巴馬為我們提供了一些談論美國多元種族的詞匯,”夏爾馬說。但她說,對公眾來說,賀錦麗另一回事。

37歲的越南裔美國人阮南(音)來自亞利桑那州格倫代爾。他說,看到同樣自認為是亞裔的人出現在總統候選名單前列,感覺“挺不錯的”。但阮南說,更讓他興奮的是,賀錦麗有可能成為美國首位女總統。

“對我來說,她是不是亞裔並不重要,”他說。

一些亞裔美國人對此非常興奮。周三,超過1500人——包括加州眾議員趙美心、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和前司法部副部長凡妮塔·古普塔等知名社區領袖——響應了亞裔美國女性支持副總統的呼籲,她們說,副總統是自己的一員。

印度裔美國人中也有明顯的興奮情緒。許多印度裔美國人都很喜歡賀錦麗,喜歡聽她講自己小時候去金奈探親的故事,以及她對蒸米漿糕和煎薄餅等南印度菜的喜愛。

印度裔美國人倡導組織Impact的主席尼爾·馬基賈說,在她宣布競選總統後的幾天裏,印度裔美國人紛紛加入誌願者和捐款行列。許多人還在社交媒體上轉發對她的讚美:“在梵語中,Kamala(卡瑪拉)的意思是‘lotus’(蓮花)。在美國,它的意思是POTUS,”POTUS是美國總統的縮寫。

弗吉尼亞州費爾法克斯的IT項目經理、現年40歲的拉胡爾·瓦奇哈尼說,他的家人對第一位印度裔美國總統和第一位女總統的想法感到非常興奮,賀錦麗宣布參選後,他們向她的競選活動捐贈了50美元。

“我兒子常說,‘我要成為第一個印度裔美國總統,’”2016年成為美國公民的印度裔美國人瓦奇哈尼說。“也許他會成為第二個。”

亞裔美國民權領袖表示,擔任副總統期間,賀錦麗強調,要確保亞裔美國人的聲音被納入投票權等重要問題的對話中。

華盛頓倡導組織“亞美公義促進中心”的主席楊重遠回憶說,在他與賀錦麗的會麵中,她經常談到,要確保亞裔美國人在投票時不會遇到語言方麵的障礙。賀錦麗此前曾談到,她的移民母親因為英語口音很重而受到歧視。

一些人盡管不認為印度裔是賀錦麗的第一身份,但還是覺得和她很親近,因為他們都是移民的孩子——或者覺得自己像是一個試圖讀懂美國主流社會的局外人。

22歲的柬埔寨和老撾裔美國人馬林達·烏恩在西雅圖讀書,她說:“有時候,人們不一定理解我們必須融入美國文化,也不一定理解我們的父母有時試圖融入美國文化有多難。”

然而,與任何群體一樣,代表性的吸引力也有局限性。來自弗吉尼亞州克利夫頓、今年60歲的凱特·沃倫和賀錦麗一樣,也有二分之一印度南部泰米爾納德邦的泰米爾婆羅門血統。她說她覺得自己和賀錦麗之間有個人的聯係。

“我知道她可能麵經曆了什麽——很多正統觀念,很多對教育的關注,很多非常嚴格的家庭觀念,”沃倫說。“這讓我更加尊重她。”

但沃倫說,這些相似之處與她的決定無關。雖然沃倫過去主要投票給民主黨,但她說,她對民主黨在犯罪和教育等問題上的立場深感擔憂,她仍在考慮是否在11月投票給賀錦麗。

“看到她站在那裏,我有點驕傲,”沃倫說。“但我更關注的是那些問題,而不是某人的族裔身份。”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