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客戶信息被銀行當廢品賣:被動回應難平輿論質疑

客戶信息被銀行當廢品賣:被動回應難平輿論質疑

文章來源: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 於 2024-07-12 09:39:56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7月9日,澎湃新聞報道稱,山東省沂南縣的王先生日前反映,沂南縣農商銀行湖頭支行把含有用戶隱私信息且未經特殊處理的紙質材料當做廢品直接賣掉。王先生提供的證據顯示,這些敏感材料均由“山東農村商業銀行”開具,包括個人信用報告、貸款授信卡、抵押合同、貸轉存憑證等,均印有完整的客戶姓名、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等隱私信息。王先生表示,他去年就致電銀行反映有關情況,但最後卻不了了之。

王先生提供的部分含用戶信息材料 來源:澎湃新聞

針對此事,沂南縣農商行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澎湃新聞電話問詢時回應表示,該行目前正在調查核實這一情況,如果核實確實存在違規行為,銀行會根據內部製度對員工的違規行為進行處置,並追究責任。

銀行棄客戶信息如敝屣令人咋舌

輿論質疑其內部監督管理存漏洞

銀行草率處置含客戶隱私材料行為突破大眾認知,輿論呼籲嚴查嚴懲。銀行材料普遍包含大量個人隱私,相關信息泄露可能給客戶帶來潛在的財產損失乃至人身安全風險。本應行事嚴謹規範的銀行,卻如此輕率地對待客戶隱私材料,將之當作廢品丟棄,著實讓人大跌眼鏡。正如媒體評論指出,如此巨量且關鍵的個人信息,以一種如此簡單粗暴的方式泄出,實在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相關評論區內,網民跟評要求涉事銀行盡快查實情況,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給大眾一個交代。

輿論認為事件折射出涉事銀行信息管理、內部監督機製均存漏洞。將敏感材料當做一般廢品處理,讓客戶信息“裸奔”,一方麵反映出銀行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意識淡薄,對敏感信息管理能力薄弱;另一方麵,更值得注意的是,王先生去年就已向涉事銀行反映過問題,卻始終未能得到滿意答複。這不免令輿論質疑,為何涉事銀行對材料被隨意丟棄一事早已知情,但直到此次被媒體公開曝光,才表態將著手調查呢?有媒體認為,如王先生所反映情況屬實,則不僅說明銀行在信息管理上存在漏洞,更是暴露出銀行內部監督機製的失效。

銀行回應難平眾怒

還需公開調查整治結果

從輿情應對情況來看,涉事銀行在首次接受媒體采訪時做出的答複不盡理想。受訪負責人表示銀行正在核實相關情況,一旦查實,將對違規員工進行處置並追究責任。但考慮到王先生在向媒體爆料前已向銀行反映過此問題卻不了了之,直到發酵成為輿情事件銀行才介入調查,銀行受訪負責人的此番說辭難以服眾。此外,該負責人關於“銀行將根據內部製度對員工行為進行處置”的表述也招致輿論不滿。有媒體指出,從嚴格意義來說,泄露個人信息已涉嫌違法,涉事銀行單方麵的“自查自糾”、僅對“違規員工”進行處置追責是遠遠不夠的。

相較於此番表態,輿論更期待看到涉事銀行嚴肅追責整改的實際行動。因而,為平息輿論質疑,涉事銀行後續還應及時公布事件調查結果與已采取的問責手段,表明整改決心,提出改進舉措,切實彌補內部管理與監督漏洞,讓輿論呼聲有回響。

輿情啟示:堅守數據合規底線

從源頭化解輿情風險

隨著公眾個人信息安全意識提升、行業數據安全監管趨嚴,客戶個人信息處理不當已成為金融機構聲譽風險重要誘因之一。近來,金融APP被曝強製、頻繁、過度索取用戶權限,從業者涉嫌偷拍或違法售賣客戶個人信息等負麵事件頻繁進入公眾視野。

因個人信息安全關涉公眾自身利益,輿論普遍對相關事件保持高度敏感,關注討論意願強烈。相關事件一旦曝出,金融機構便會遭到輿論集中質疑,處境被動,處置難度極大。因而,防範類似輿情,重在從源頭化解風險隱患。金融機構應前置輿情防控關口,通過培訓、內宣等手段幫助全員牢固樹立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借助科技手段提升數據管理與運用能力,嚴守數據合規底線。與此同時,金融機構還應建設並暢通專門渠道,傾聽公眾關於機構個人信息保護的意見建議,及時發現漏洞並落實整改提升,避免將問題“拖大拖炸”。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流行天後轟川普“生活真的變好了嗎?”白宮火速回擊
哈利波特作者羅琳發長文 “開撕“赫敏扮演者艾瑪沃特森
AI女演員出道 100%人工生成 影星群起反對 工會譴責
魯比奧在中國國慶之際發表聲明 中國駐美大使呼籲...
華人大媽認罪震驚全球!竟豪言要買下一個國家




24小時討論排行

政府關門 紐時:為何民主黨拒讓步?憂失未來籌碼
美防長批“肥將軍” 紐森諷川普:“胖統帥”恐失業
極左派曼達尼或當市長 紐約富豪嚇壞準備搬家
美國密歇根州長:特朗普關稅隻會有一個贏家,就是中國
上海大師賽觀眾幹擾比賽 揮外國護照被抬離現場
深圳車主“15小時出不了廣東” 公路塞車畫麵極震撼
突發:正在船上的“環保少女”,被以軍扣押
強化“斬首”演練!內蒙古驚見台灣總統府模擬實景
移民局突擊這州1000家庭 近半涉婚姻詐欺 全美或迎大清洗!
美深入海底放手開採稀土和貴金屬 中國恐跳腳
FT:川普為何又盯上了和他沒有衝突的索羅斯?
川普政府與哈佛達成協議 辦職業學校培養工人
政府關門!川普氣炸"凍結民主黨州資金",威脅裁員30萬人
黃仁勳批評美對中鷹派 班農:趕快逮捕他
習近平重申“反台獨”,北京發布2758決議立場文件
美國就業數據意外下滑 創兩年半以來最大降幅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客戶信息被銀行當廢品賣:被動回應難平輿論質疑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 2024-07-12 09:39:56

7月9日,澎湃新聞報道稱,山東省沂南縣的王先生日前反映,沂南縣農商銀行湖頭支行把含有用戶隱私信息且未經特殊處理的紙質材料當做廢品直接賣掉。王先生提供的證據顯示,這些敏感材料均由“山東農村商業銀行”開具,包括個人信用報告、貸款授信卡、抵押合同、貸轉存憑證等,均印有完整的客戶姓名、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等隱私信息。王先生表示,他去年就致電銀行反映有關情況,但最後卻不了了之。

王先生提供的部分含用戶信息材料 來源:澎湃新聞

針對此事,沂南縣農商行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澎湃新聞電話問詢時回應表示,該行目前正在調查核實這一情況,如果核實確實存在違規行為,銀行會根據內部製度對員工的違規行為進行處置,並追究責任。

銀行棄客戶信息如敝屣令人咋舌

輿論質疑其內部監督管理存漏洞

銀行草率處置含客戶隱私材料行為突破大眾認知,輿論呼籲嚴查嚴懲。銀行材料普遍包含大量個人隱私,相關信息泄露可能給客戶帶來潛在的財產損失乃至人身安全風險。本應行事嚴謹規範的銀行,卻如此輕率地對待客戶隱私材料,將之當作廢品丟棄,著實讓人大跌眼鏡。正如媒體評論指出,如此巨量且關鍵的個人信息,以一種如此簡單粗暴的方式泄出,實在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相關評論區內,網民跟評要求涉事銀行盡快查實情況,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給大眾一個交代。

輿論認為事件折射出涉事銀行信息管理、內部監督機製均存漏洞。將敏感材料當做一般廢品處理,讓客戶信息“裸奔”,一方麵反映出銀行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意識淡薄,對敏感信息管理能力薄弱;另一方麵,更值得注意的是,王先生去年就已向涉事銀行反映過問題,卻始終未能得到滿意答複。這不免令輿論質疑,為何涉事銀行對材料被隨意丟棄一事早已知情,但直到此次被媒體公開曝光,才表態將著手調查呢?有媒體認為,如王先生所反映情況屬實,則不僅說明銀行在信息管理上存在漏洞,更是暴露出銀行內部監督機製的失效。

銀行回應難平眾怒

還需公開調查整治結果

從輿情應對情況來看,涉事銀行在首次接受媒體采訪時做出的答複不盡理想。受訪負責人表示銀行正在核實相關情況,一旦查實,將對違規員工進行處置並追究責任。但考慮到王先生在向媒體爆料前已向銀行反映過此問題卻不了了之,直到發酵成為輿情事件銀行才介入調查,銀行受訪負責人的此番說辭難以服眾。此外,該負責人關於“銀行將根據內部製度對員工行為進行處置”的表述也招致輿論不滿。有媒體指出,從嚴格意義來說,泄露個人信息已涉嫌違法,涉事銀行單方麵的“自查自糾”、僅對“違規員工”進行處置追責是遠遠不夠的。

相較於此番表態,輿論更期待看到涉事銀行嚴肅追責整改的實際行動。因而,為平息輿論質疑,涉事銀行後續還應及時公布事件調查結果與已采取的問責手段,表明整改決心,提出改進舉措,切實彌補內部管理與監督漏洞,讓輿論呼聲有回響。

輿情啟示:堅守數據合規底線

從源頭化解輿情風險

隨著公眾個人信息安全意識提升、行業數據安全監管趨嚴,客戶個人信息處理不當已成為金融機構聲譽風險重要誘因之一。近來,金融APP被曝強製、頻繁、過度索取用戶權限,從業者涉嫌偷拍或違法售賣客戶個人信息等負麵事件頻繁進入公眾視野。

因個人信息安全關涉公眾自身利益,輿論普遍對相關事件保持高度敏感,關注討論意願強烈。相關事件一旦曝出,金融機構便會遭到輿論集中質疑,處境被動,處置難度極大。因而,防範類似輿情,重在從源頭化解風險隱患。金融機構應前置輿情防控關口,通過培訓、內宣等手段幫助全員牢固樹立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借助科技手段提升數據管理與運用能力,嚴守數據合規底線。與此同時,金融機構還應建設並暢通專門渠道,傾聽公眾關於機構個人信息保護的意見建議,及時發現漏洞並落實整改提升,避免將問題“拖大拖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