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夥穿越火線 勇闖難民營 迎娶巴勒斯坦新娘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戰爭爆發之際,中國小夥孤身一人勇闖黎巴嫩。

  生死難測的9天,他冒著槍聲與絕望,成功迎娶巴勒斯坦妻子。

  所愛隔山海,山海亦可平。

  如果茉莉沒有周創,不知道此刻的她會流落何方。

  01

  中國小夥怎麽會認識巴勒斯坦女孩呢?

  月老的紅線埋在了一串英文字母上。

  1994年出生的周創,是江蘇淮安人。初中畢業後不久,他便匆匆開啟了自己的獨立之路:工地搬磚、工廠打螺絲、海底撈做後廚、理發店當學徒……社會這所大學讓周創越發深知學習與努力的重要性。

  2022年,周創輾轉在上海找到新工作——應聘成功一家收入尚可的理發店。

  店裏經常會接待外國客人,奈何他不會英語,溝通特別困難。

  這期間,他也在準備成人自考,學英語成為了工作之餘的重點攻克目標。

  他開始買書、看視頻、背單詞……一通折騰,依舊吃力。

  後來,朋友推薦他下載了一款國際聊天軟件,嚐試在線與世界各地朋友英語交流。

  某天,周創在瀏覽軟件動態時,一串縮寫的英文字母引發了他的好奇,他給內容分享者發去了私信:

  請問這是什麽意思?

  沒幾天,遠在黎巴嫩的茉莉耐心地回複了他。

  

  ● 兩人第一次聊天截圖。圖片來源:抖音@巴勒斯坦媳婦茉莉

  之後,周創的消息框多了一條好友申請,申請人,正是茉莉。

  就這樣,原本毫無交集的兩個年輕人,在網絡世界,漸漸建立起親密連接。

  茉莉十分好奇中國文化,也坦誠與周創分享了她的故事。

  茉莉生於1998年5月,彼時的巴勒斯坦戰爭頻發。父母為了護佑孩子們的安全,一家人在茉莉很小的時候便逃往鄰國黎巴嫩。

  

                                                  ● 巴勒斯坦戰爭頻發

  出逃勢必要付出代價——茉莉一家並非黎巴嫩國民,隻能以難民身份在黎巴嫩境內最大的巴勒斯坦難民營——艾因赫勒韋難民營——生活。

  難民營裏物資短缺,連基本的飲用水都難以保障:即使將水燒開,裏麵還是有很多雜質。

  遇上停電更是絕望,一斷,可能就是一個月。

  惡劣的生存環境並未消退茉莉對知識的渴求:她憑借篤定的信念考上了大學,選擇英語專業,繼續探索。

  

                                        ● 茉莉。圖片來源:抖音@巴勒斯坦媳婦茉莉

  在大學的學習中,茉莉通過網絡了解到更多外部世界。偶然看到的中國古裝劇,令她對中國漢服妝造產生濃厚興趣。在遇到周創之前,她便有一個願望:以後有機會去中國看看。

  周創的出現,不僅增進了她對各類中國文化的了解,也讓她有了強大的精神寄托:那個素未謀麵的中國男人,仿佛世界上心靈相通的另一個自己。

  就這樣,兩個異國青年聊著聊著,漸漸萌生了特別的情愫——茉莉,從周創的女網友,變成了女朋友。

  隨著兩人交流的加深,周創決定將這份虛擬空間的愛,變為現實的不離不棄:我要去娶她。

  02

  2023年5月,周創訂好了10月8日前往黎巴嫩的機票。

  誰料10月7日,巴以衝突再度爆發,巴勒斯坦多地遭遇炮擊。離亂之下,茉莉絕望地告訴周創:我什麽也做不了,我們這輩子不知道是否還能見麵。

  

                   ● 茉莉與周創的聊天記錄。圖片來源:抖音@巴勒斯坦媳婦茉莉

  麵對愛人的無助,周創心裏隻有一個念頭:去黎巴嫩找她,護她周全。

  10月8日,從未出過國的周創帶著行李提前4小時抵達機場,瞞著父母朋友,準備“為愛奔現”。然而,飛機並沒有如期起飛。

  “我的機票經過德國。航空公司負責人員用戰爭、政治、結婚、安全等理由拒絕了我。並告訴我:如果你必須去,就選阿拉伯國家的航空公司。”

  

               ● 2023年10月8日,周創趕到機場被拒載。圖片來源:抖音@巴勒斯坦媳婦茉莉

  周創隨即又谘詢了迪拜的航空公司,事情似乎有了一點轉機:你可以飛過去,但那邊附近國家在戰爭,你可能回不了中國。並且我們的落地簽隻能用於旅遊,結婚是不可以的。

  當周創把買機票受挫的事情告訴茉莉後,信奉神靈的她認為這是命運的阻撓,一度想放棄。

  但徹夜未眠的周創卻不甘心:她需要我,我不想放棄。

  10月9日下午,周創再次撥通一串爛熟於心的號碼,大使館給予了令他驚喜的回應。

  幾經溝通,周創終於在10月11日順利登上了阿聯酋航空的航班,目的地——黎巴嫩。

  過邊檢時,小夥子不斷被告知此行的凶險:機場隨時停運,可能會被困。

  周創也一次又一次地果決回複:我知道,我要去。

                                               ● 圖片來源:抖音@巴勒斯坦媳婦茉莉

  其實,從小在中國長大的他,從未經曆過戰爭,身入險境,他也擔心安危,但想到女友,又莫名生出很多很多的勇氣。

  曆經19小時的長途飛行,周創終於見到了那個朝思暮想的女孩。

  那一刻,所有的忐忑、焦慮與緊張,都化作了雙向奔赴的笑容。

  

       ● 周創在黎巴嫩機場第一次見到茉莉和她的父親。圖片來源:抖音@巴勒斯坦媳婦茉莉

  在黎巴嫩難民營,周創親眼目睹了戰爭製造的人間煉獄:髒亂的街道、零星的槍聲、超高的物價——“艱難且毫無安全可言的生存環境。那一刻,我仿佛置身於電影。”

                                                          ● 黎巴嫩難民營

  “茉莉一家每個月的收入隻有50美元,然而那裏一瓶可樂需要1美元,喝可樂是奢侈的事情。”

  黎巴嫩的動蕩更加堅定了周創要帶走茉莉的決心。

  他首先想到了結婚,隻有結婚了,茉莉才能申請團聚探親去中國。

  

                                        ● 圖片來源:抖音@巴勒斯坦媳婦茉莉

  起初嶽父並不放心這個中國女婿,要求他在黎巴嫩買一套30萬的房子,作為女兒的婚姻保障。

  可普普通通的周創並沒有這麽多積蓄,他隻提前準備了價值3萬元的黃金首飾,全部交給了茉莉父親。

  麵對父親的考驗,茉莉主動站了出來:我不在乎他有沒有錢,我愛的是他這個人,我相信他不會辜負我。

  女兒的軟磨硬泡說服了原本態度強硬的男人——父親將黃金首飾全部退還了周創,不斷地叮囑:“你要保證照顧好她。”

  10月15日,幾經波折,周創與茉莉在黎巴嫩正式登記結婚。

  

                      ● 周創和茉莉登記結婚當天。圖片來源:抖音@巴勒斯坦媳婦茉莉

  在完成登記、公正等一係列手續後,茉莉終於有機會申請Q1簽證。

  由於周創的簽證時效有限,他隻好先回中國,等待茉莉。

  10月24日,簽證成功下發,茉莉成為了黎巴嫩第一個擁有中國Q1簽證的巴勒斯坦人。

  

                                     ● 圖片來源:抖音@巴勒斯坦媳婦茉莉

  11月16日,茉莉在浦東機場順利與周創團聚,正式開啟了中國媳婦的幸福日常。

       03 

  來中國後,茉莉跟著周創住在上海的出租屋內,簡單樸素的房間被茉莉誇上天:水質好、網絡穩定、不怕停電,特別有安全感!

  有時候,茉莉會在晚上出門接周創下班,她最大的感受就是:太安全了!

  “你可以帶著珠寶出門,不用擔心有人搶你,包括你的錢,你的錢包。”

  初來中國的茉莉甚至不敢相信有無人自助超市、買東西可以刷臉支付、街道可以安靜又整潔……

  周創用心記錄下了妻子來中國的許多個“第一次”:

  第一次帶茉莉住酒店,她驚歎房間裏有電視和冰箱;

  

                                     ● 圖片來源:抖音@巴勒斯坦媳婦茉莉

  第一次帶茉莉坐地鐵,她不敢相信買票如此便捷;  

                                     ● 圖片來源:抖音@巴勒斯坦媳婦茉莉

  第一次帶茉莉去西湖,她說美得像天堂;

                                       ● 圖片來源:抖音@巴勒斯坦媳婦茉莉

  第一次帶茉莉去海底撈過生日,原以為i人茉莉會在一群人的鬧騰圍觀中遭遇社死瞬間,沒想到茉莉卻笑著笑哭了起來。

  周創問她為什麽哭,她一邊擦眼淚一邊說:因為我快樂。

  那晚夫妻倆回家的路上,這位巴勒斯坦女孩一遍又一遍地跟丈夫說:“謝謝老公,我愛你。”

  在一家沙縣小吃店吃完麵條後,茉莉曾望著周創,無比滿足地問:“我們每天都能生活在今天嗎?”

  有網友感慨:這巴勒斯坦媳婦可真容易滿足!

  對於中國人而言,吃沙縣小吃的一天,是再稀鬆平常不過的一天,但在茉莉看來,這樣吃飽穿暖、安全平和的日子,是多麽難得。

  前不久,巴勒斯坦一對情侶冒著戰火舉行了簡單的婚禮,他們像茉莉和周創一樣,因為愛情勇敢奔赴:“明天我可能就會死,所以今天就要嫁給你。”

  簡陋的棚子,塑料的花束,一切都那麽匆忙又淩亂,但新郎臉上的笑容是那樣

  的真摯,兩人緊握著的手是那樣美好。

  然而,戰火無情,槍彈無眼,硝煙中相愛的每一秒,都可能是一輩子。

  這對情侶在結婚僅僅三天後,便死於轟炸。

  如果茉莉沒有跟著周創來中國,也許她遭遇的,就會是另外一種人生。

  當周創在浦東機場接到茉莉時,他為自己的妻子送上了一束鮮花。那束花是茉莉人生中收到的第一束,直到花朵枯萎,茉莉都舍不得丟掉,她說那是愛情的見證。

  

                                        ● 圖片來源:抖音@巴勒斯坦媳婦茉莉

  再美的愛情,如果沒有家國的強大後盾,終究讓有情人難成眷屬。

  黃花崗烈士林覺民在《與妻書》中曾無比悲痛地對妻子說:

  “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

  曾經的中國,也遭遇過離亂之痛。

  如果沒有先輩的犧牲與奉獻,何來今日之中國?

  周創回憶自己在黎巴嫩的9天經曆,深感祖國的強大與溫暖:大使館辦事特別給力。

  茉莉在與黎巴嫩家人的互動視頻裏,滿足地跟父母講:我住在中國很幸福,我的丈夫很愛我。

  因為愛情,兩個身處異國的年輕人克服語言、文化、距離、戰亂等種種障礙,勇敢走到了一起。

  因為強大的祖國,這份愛得以安穩著落,自由生長。

  而今,茉莉肚子裏已經有了新的小生命,兩個的愛情,即將升級為一家三口的幸福。

  當周創把他和茉莉的故事分享到網絡後,感動了無數網友。

  “一輩子,至少做好一個人的英雄!”

  周創自己也說,去接茉莉回中國,是這輩子最勇敢的決定。

  茉莉的妹妹很羨慕姐姐:你現在像生活在天堂。

  茉莉與周創的生活,在國人眼裏,是尋常的幸福,觸手可及;

  在巴勒斯坦,那注定是幸運又幸運的極少數。

  這段傳奇的跨國之戀,再次讓人看到世界的參差:

  那看似虛無縹緲的“和平”二字,是多麽的珍貴與奢侈。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