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的首批失業者:60多人采編團隊被開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騰訊科技訊 6月19日消息,國外媒體日前撰文指出,如果有人對人工智能將如何塑造自己的職業未來感到憂慮,文案創作界的變遷或許能為他們揭示一些未來的端倪。

2023年初,作家本傑明·米勒(Benjamin Miller)正處於他職業生涯的高峰。他帶領著一個由60多名作者和編輯組成的團隊,為一家科技公司撰寫博客文章和專欄,該公司專注於打包並轉售包括房地產和二手車在內的各類數據。米勒說:“這確實是一份極具吸引力的工作。”它不僅讓他充分發揮創造力,還有機會與各領域專家深入合作。然而,有一天,米勒的上司向他介紹了一個新的項目:“他們打算利用人工智能來降低成本。”

一個月後,公司推出了一套自動化係統。米勒的上司隻需在在線表格中輸入文章標題,人工智能模型就會據此生成大綱,米勒的電腦隨即會收到提示。他的團隊成員不再獨立構思創意,而是根據這些大綱撰寫文章,米勒則在文章發布前進行最終校對。米勒隻有幾個月的時間來適應這種變化,然後他得知了第二波自動化的消息。從此,ChatGPT將全麵接管文章撰寫工作,大部分團隊成員相繼被裁撤。留下的少數人承擔起一項更枯燥的任務:編輯ChatGPT生成的平庸文本,使其更具人性化。

到了2024年,公司裁撤了米勒團隊的所有其他成員,隻留下他一人。米勒說:“突然之間,我不得不承擔起所有人的工作。”他日複一日地審閱由人工智能生成的文檔,修正程序化錯誤,完成過去需要數十人團隊協作的工作。

米勒表示:“我目前的主要工作是整理和潤色內容,刪除過於正式或過分熱情的措辭,讓文章讀起來更加自然流暢。這比我與人類作者合作時的編輯工作要多,但需要完成的是相同類型的編輯工作。真正的問題是,這個過程過於重複和乏味,我開始感覺自己像是在流水線上機械式地工作。”

01 AI浪潮下的職業起伏

米勒的經曆映射出一個更廣泛的趨勢。在眾多行業中,人工智能正被用來完成那些曾經隻有人類大腦才能完成的工作。人工智能通常比人工成本更低,但早期采用者很快就意識到它並不總能達到相同的水平。如今,像米勒這樣的人發現自己被要求與那些正在搶走他們工作的機器人合作,給算法增添一些人性化——他們都是隱匿的工作者,讓人工智能看起來比實際更加出色。如果人工智能的性能大幅提升,這種合作可能隻是權宜之計。如果不是,米勒的經曆可能是其他行業即將麵臨的未來的縮影。

人工智能會搶走我們的工作嗎?這很難說。一些專家警告說,我們正處在一個令人不安的十字路口,超級智能機器人很快將取代大部分人類工作,而另一些人則認為技術可能永遠無法達到那個水平。還有一些人認為,我們正朝著人工智能與人類合作而非競爭的未來邁進。

但在更小的規模上,一些工作者已經麵臨令人不安的後果。如果說由生成式人工智能驅動的大語言模型能做什麽,那就是把單詞和段落串聯起來,讓一些文字創造者成為首當其衝受影響的人。對人工智能寫作工具搶走工作的恐懼,是導致去年美國編劇罷工的主要問題之一。其他創意產業也對隨著能夠從頭開始生成圖像、音頻和視頻的人工智能工具的到來,對自己的未來感到類似的擔憂。

在廣告文案和商業內容創作領域,人工智能的影響已在悄然顯現。對一些文案創作者而言,人工智能猶如天賜之福。作為一款高效的工具,它不僅加速了工作流程,還激發了創意思維。然而,對那些初出茅廬的文案新手來說,人工智能卻成了求職路上的攔路虎。

與此同時,市場中出現了一種新的工作崗位,不過薪酬微薄:對人工智能生成的粗糙內容進行修改。“我們的任務是給文字賦予人性,但往往這需要對文本進行深入的發展性編輯,”擁有編輯人工智能文本經驗的美國肯塔基州列克星敦的文案創作者卡特裏娜·考沃特(Catrina Cowart)說。“人工智能文本中的語法和用詞常常顯得怪異。你總是要刪除那些在非正式寫作中格格不入的華麗辭藻,比如‘因此’(therefore)和‘然而’(nevertheless)。此外,你還得對整篇文章進行事實核查,因為人工智能有時會編造內容,這既耗時又費力。此外,人工智能在生成文本時,會在一些看似不重要的句子中插入一些隨意的細節,這些細節可能在閱讀時不易被察覺。”

考沃特指出,讓人工智能寫作更貼近人類風格的過程,往往比從頭開始創作一篇文章還要耗時,但報酬卻更低。“在那些提供此類工作機會的平台上,寫作工作的報酬最高能達到一個字10美分(約合人民幣千字730元)。但當從事的是編輯工作時,通常隻能得到約千字70至350元人民幣的報酬。”

02 人機協作開啟新篇章

“這是一份枯燥且令人沮喪的工作,而且報酬微乎其微,”考沃特坦言。其他行業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低薪的人類勞動力在背後默默支撐著機器的運轉,從協助自動化點餐係統到為訓練人工智能視覺係統所用的圖像進行標注,這些工作往往不為人知。

在文案創作界,人工智能的到來究竟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如何接納它,以及個人在職業道路上的進展。一些創作者認為,把人工智能工具融入創作流程,甚至能夠提升他們的工作成果。為自由撰稿人提供培訓和資源的組織美國作家與藝術家協會(AWAI),為會員開設了多種關於人工智能的課程。該協會會長麗貝卡·馬特(Rebecca Matter)表示,人工智能課程已成為該機構最受歡迎的課程。她認為:“這是一個令人驚歎的工具。對於以文案創作為職業的人而言,真正的挑戰不在於人工智能取代他們的工作,而在於他們必須適應這種變化。這可能讓人感到不適,但我認為這同時也是一個巨大的機遇。”

馬特指出,她所熟知的大多數作家在向人工智能輔助創作的過渡過程都相當順利。實際上,人工智能已成為文案創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許多作家在自己的專業網站上添加了個人“人工智能使用政策”條款,解釋他們如何應用人工智能技術。

擁有9年行業經驗的文案創作者麗貝卡·杜加斯(Rebecca Dugas)表示,人工智能對她而言如同“神賜”,讓她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創作出同樣高質量的作品。她表示:“隻要我的客戶對此表示認可,我就會運用人工智能技術。無論是開展頭腦風暴、市場調研,還是當我遇到創作瓶頸時重構段落,人工智能都成為了我難以置信的共創夥伴。”

不過杜加斯深知客戶對這項技術可能存有疑慮。她在個人人工智能使用政策中明確表示,對於傾向於不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的客戶,她願意放棄使用該技術--但相應地,客戶需要支付更高的費用。因為不使用人工智能技術意味著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腦力,她的這些項目標價自然更高。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日益成熟,杜加斯預計一些企業可能會選擇ChatGPT等工具來滿足寫作需求,不再雇傭人類文案創作者。“但我認為,即便是現在,我們也正逐步認識到,如果你不理解文案創作,你就無法評判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的有效性,”她指出。杜加斯相信,這意味著有才華、經驗豐富的創作者總會有高薪酬的工作機會。

03 挑戰與機遇並存

然而,處於職業初期的文案創作者可能就沒有這麽幸運了。目前,許多處於這一階段的人發現自己陷入了一係列現代特有的矛盾之中。大量文案工作源自希望提升網站流量的業主。但是,穀歌去年宣布了一係列重大措施,包括在從搜索結果中移除“無用”內容。這引發了人們對於穀歌可能會對依靠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網站進行懲罰的擔憂。穀歌堅稱,隻要內容質量高,人工智能寫作是可以接受的,但這些保證並未完全消除人們的擔憂。因此,在文案創作界的某些領域,使用人工智能檢測軟件檢查文本已成為一種常規做法。過去一年中,一些作家甚至表示,他們因人工智能檢測器的誤判而失去了工作。

考沃特指出,許多自由寫作平台在部署人工智能檢測軟件的同時,也在聘用人員編輯由聊天機器人生成的內容。這意味著在文案創作生態圈的某些角落,幾乎所有事情都圍繞著如何避免被誤判為人工智能創作的內容而展開。

“他們一邊銷售人工智能內容,一邊向人類員工付費修改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同時又發郵件告訴你如何寫作以避免觸發他們的人工智能檢測器,”考沃特說。“這種做法真是令人感到侮辱。”更糟糕的是,這些檢測器會定期更新,以適應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開發者的持續變化,這意味著判斷是否由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標準也在不斷變化。“這讓人感到沮喪,因為在英語中,同一件事有無數種表達方式,但哪一種更像人類寫作?我不喜歡這種猜測遊戲,”她表示。

米勒對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審校工作戛然而止。在經曆了數月枯燥的編輯任務後,他突然被召集參加一次會議,卻意外地得知了自己被裁員的消息。公司認為,米勒的角色已不再必要,成為了可以被自動化替代的一環。“我感覺自己基本上就是被機器取代了,”米勒無奈地說。幸運的是,米勒很快就找到了新工作,不過這份工作聽起來有些諷刺。他加入了開發軟件讓人工智能寫作更難以被識別的Undetectable AI公司。

Undetectable AI的首席技術官巴斯·尤哈茨(Bars Juhasz)表示,像他公司開發的這類工具肯定會對勞動市場產生一些負麵影響,但他對未來的工作持樂觀態度。“當汽車首次在馬車時代推出時,人們認為這是世界末日的到來。但社會總是能夠適應,”尤哈茨說。“我認為我們將看到很多工作被取代,自由職業者將受到最大的衝擊。我確實同情他們。但那些靠著讓人工智能能人性化而獲得報酬的人是絕佳的機會主義者。雖然這可能不是一份理想的的工作,但他們已有效地在生產力重新定義的時刻找到了新的立足點。學會使用這項新技術的人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米勒並不懷念他之前的人工智能生成內容人性化編輯的工作。“我之前生成了充斥互聯網並破壞它的大量垃圾內容,”他說。“當我離開的時候,甚至沒有人讀這些內容,因為它們都隻是垃圾。”最終,米勒認為前東家可能會簡單地撤下他參與編輯的人工智能生成文章。“就像它們從未存在過一樣,”他說。

天乙貴人 發表評論於
以後評論區全部是AI機器人隔空罵。再出來幾個邪惡的AI機器人,在街上亂開槍,全人類就一起high了。
西岸-影 發表評論於
這就是為什麽AI不可能成為第四次工業浪潮的核心內容的原因,因為任何一個工業浪潮的目的是可以擴大經濟增加就業。
土撥鼠撥土 發表評論於
一樓的工作完全可以由AI代替
exds 發表評論於
文科生 以後的對手是 AI,藥丸 ~~
小矛 發表評論於
萬惡的共產黨說人不夠了,那通過AI提高生產力降低對人力資源的需求,這難道不是好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