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給快遞員漲薪,也是一種恥辱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中國的快遞費,中國的快遞員薪酬性價比,都已經低到了一個不合理的水平。

撰文丨張明揚

關於快遞,最近有兩則新聞。

一則是鬧得滿城風雨的快遞新規,3月1日正式執行以來,據說有些快遞公司的大批快遞員辭職,導致快遞積壓嚴重。

另一則是乏人關注的快遞價格戰重啟。據《晚點財經》報道,多家快遞公司發布的1月經營數據印證了價格戰的趨勢。申通、韻達、圓通單票收入分別為2.19元、2.27元、2.45元,同比下滑18.89%、17.45%、10.59%;作為指標性價格的義烏單票收入更是跌至 2.5 元的曆史新低。

這樣的價格戰不僅不合時宜,也是極不體麵的。

01

快遞新規有很多槽點,這裏暫不展開。

但一個基本邏輯是,既然快遞要送貨上門了,快遞員的每單勞動量增加了,單位時間工作量降低了,收入自然會顯著降低,這也就是為何大批快遞員離職的核心原因。

那麽,輿論與其去過多糾纏“快遞應不應該送到家”,不如尊重現實,去探討一個更有現實性、更迫在眉睫的問題:快遞新規的主要成本難道都要讓最為弱勢的快遞員一力承擔嗎?

或者說,如何將快遞員這部分損失的收入“補回來”。

在這方麵,網民及輿論場顯得既輕浮又自私:這關消費者什麽事?

他們認可的解決方法自然是反資本風,作為資本方的快遞公司把這部分錢承擔了不就行了,至於快遞公司是否承擔得起,就不在他們考慮範圍之內了。

總之,這錢不能由消費者來出。

圖/視頻截圖

於是乎,當有論者提出今後快遞是否送貨上門可以“價格分級”時,也就是送驛站便宜點,送到家要加點錢時,很多人就炸了:憑什麽?!

輿論場反資本導向的另一麵,就是不精致的利己主義。但凡精致一點,也不會一麵堅決要求快遞送貨上門,一麵又堅決抵製一切有關漲價的討論,這太粗糙了。

反資本網民的自私不是什麽新聞,我今天說這些純當發泄了,但我的確想到的是,作為資本方的快遞公司也如此短視、愚蠢、膽怯和冷血。

02

快遞新規落地之後,快遞員變相降薪,快遞公司最應該做的是什麽?

答案本來很清晰,當然是一方麵提高快遞員的每單派費,以彌補單位時間送單量的下降;另一方麵,趁此機會糾偏前些年快遞價格戰的惡果,將快遞價格恢複到合理水平之上。

當然,如果有快遞公司站出來說,我們就是不想賺錢,一定會提高快遞員的每單派費,但就是不打算提高快遞價格。這當然也是大好事一件,你自己不想賺錢當然是你的自由。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快遞公司這一切都沒有幹,而是祭出了一記騷操作:重啟快遞價格戰。

正常的市場邏輯是提價,他們卻選擇了降價。

而本該提高的快遞員每單派費呢?當然是沒影了。作為產業鏈底層的快遞員,成為了這場莫名其妙價格戰的最無辜受害方。

圖/視頻截圖

我當然也能“理解”快遞公司的邏輯:消費者和網絡輿情是得罪不起的,怎麽能提價呢?而打價格戰多好,反正主要成本不要他們自己承擔,快遞員會承擔下一切。

那麽,為什麽快遞公司就不怕得罪快遞員呢?就不怕快遞員大批辭職嗎?

這個邏輯可能就很暗黑,甚至近乎無良了:現在不是經濟下行嗎,不是就業市場不振嗎?有多少快遞員辭職,就有更多手停口停的人等著找工作,新人不是更便宜嗎?

這些快遞公司不敢得罪那些輕浮又自私的網民,但他們一點都不怕得罪快遞員。

這也就是為什麽,在一個最不適合打價格戰的時候,快遞公司“敢於”站出來打了這樣一場最不體麵的價格戰。

03

很多網友說了,快遞打價格戰不是利好消費者嗎?還能活躍網購大盤,一舉兩得。

國內的網友呢,往往是精分而不自知,批判起互聯網大廠時一口反資本的語調;但說到快遞員收入時,往往轉瞬就忘了,自己其實和快遞員一樣,都是普通勞動者,大家的利益是一體的。

這話說得有點大而化之了。簡單說就是,很多藍領背景的網友都在抱怨打工收入太低,抱怨藍領收入上漲緩慢,但一說到自己參與消費的服務業價格時,又往往覺得應該再便宜點,哪怕這個便宜是建立在服務業薪酬不高這個基礎之上的。

說白了,在他們的潛意識裏,勞動力價格就應該不值錢。當然,除了他們自己的。

或者說,除了自己從事的行業之外,勞動力就應該不值錢。這可能嗎?

一個正常點的邏輯難道不是,所有的勞動力都是值錢的。

他們平日裏胡亂共情,但對快遞員這些“階級兄弟”怎麽就不共情了?

某些電商和快遞公司在這其中也充當了不體麵的角色。

比如,很多市場主體都喜歡鼓吹“無門檻包郵”“無門檻配送”“當日達”,甚至作為市場競爭的核心賣點,這營造的不就是一種“快遞不要錢,勞動力不值錢”的惡質消費文化嗎?

於是乎,當一些企業感覺到不堪重負,想改弦易轍之時,就遭到了此種惡質消費文化的反噬。前不久,某家互聯網生鮮超市,也就是加了1元的“包裝費”,就被罵上了熱搜。

配送怎麽能要錢呢?快遞怎麽能要錢呢?勞動力怎麽能值錢呢?

但這些四處攻訐的網友也是被反噬者。勞動力不值錢的消費文化,與勞動力不值錢的職場文化相互鼓噪相互激蕩,直至伊於胡底。

網友們每一句鼓吹包郵萬歲快遞廉價的聲音,都會反彈到自己身上。我們幾乎每一個人,都參與塑造了這種勞動力不值錢的惡質文化。

在北美,小費文化這些年愈加膨脹,也激起了當地公眾的不小爭議。但小費文化千不好萬不好,有一點是極好的:勞動力是最值錢的,服務也是不免費的。

隻有這樣的觀念才能塑造一個健康的消費文化,乃至職場文化。

在發達國家,快遞和送餐的價格不僅遠高於中國,更是甚少鼓吹“包郵”和“免費”,當消費者“被迫”要支付一筆額外的快遞費用時,他們自己很大程度上也是受益者:隻有藍領收入提高了,值錢了,勞動力市場才會進入一個正向循環。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快遞價格戰重啟、快遞員降薪,是快遞公司及網友的共同恥辱。

中國的快遞費,中國的快遞員薪酬性價比,都已經低到了一個不合理的水平。

快遞價格戰,不能再打下去了;直接相關底層藍領收入的價格戰,也不能打下去了。

圖/視頻截圖

有一個悲傷的段子是,網約車為什麽味道越來越難聞?答案是:網約車司機的收入不足以支撐租房,隻有睡在車裏,一周洗一次澡。

所以,非常有必要給快遞員漲薪,給底層勞動力漲薪。千萬別再用經濟來綁架漲薪。如果底層勞動力不能從經濟增長中受益,這種經濟增長的意義何在?這種經濟增長遲早也會遇見內需不足甚至通縮的威脅。

也千萬別用市場來綁架漲薪。惡性價格戰未必就是市場行為,壓低勞動力價格更非市場行為,更不要說,中國勞動力市場缺失了某些機製。即使在那些市場經濟踐行了幾百年的國家,也有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

當然,漲薪聽起來很爽,但部分代價也要全社會和網友來承擔:漲價。

如果網友們不放心,可以和快遞公司(電商、網約車、外賣)有個體麵的約定:增加的價格能不能全額定向地轉給快遞員們。

我善良地推測,不願意如此承諾的公司,會被市場自然淘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