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與未成年人"師生戀" 應是倫理或法律問題?

與未成年人"師生戀" 應是倫理或法律問題?

文章來源: RFA 於 2024-02-25 18:12:53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一起"上海女教師出軌十六歲學生遭停職"的消息目前在中國網絡引發熱議。網友輿論多聚焦於事件中的"權力不對等"、"出於崇拜"等倫理或心理因素,但鮮少觸及法律、道德等深層問題。那麽,與未成年人發生"師生戀"究竟應是倫理問題,還是法律問題呢?



近日,上海市徐匯區某中學女教師遭丈夫實名舉報,指她出軌一名十六歲高中男學生,與未成年人發生關係。這位丈夫還公開了妻子與男學生之間的親密聊天截圖,並表示:“試問這樣師德敗壞的人,怎麽配為人師教書育人?” 

事件爆出後引發公眾關注,迅速登上中國熱搜榜。據澎湃新聞網報道,涉事中學2月19日表示,涉事女老師已被停職,目前事件正在調查中。

師生戀難說是兩情相悅?

師生戀觸動民眾道德神經,中國網友一麵倒反對老師與學生發展戀情。多數人認為,師生戀會出現權勢不對等,未成年學生心智也尚未完全成熟,判斷能力恐不足。

網友 “湖南事兒” 在微博寫道,師生戀之所以很難說是兩情相悅,主要是因為其中存在權力差異、社會和文化因素的影響,以及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問題。網友 “甜酒味餅幹” 呼應,因為所處職業位置的原因,老師對學生是有話語權,而學生對老師存在天然畏懼感。

網友  “Ambromg” 則強調,大家反對的其實本質上不是師生戀,而是學識、眼界、社會閱曆遠遠拉開距離的兩個人戀愛,“因為這樣很容易變成高處的那個人對低位的那個人的操控,和剝奪低位那個人的未來選擇。”

但也有網友認為,若師生戀當事人年齡較大,就較無妨。網友 “小彭遠航號006” 指出:“師生戀在大學不足為奇,放在高中初中小學,跟犯罪沒啥兩樣。不反對和自己的老師談,但是得看你什麽時候談。”



中國網民對師生戀問題的議論


心理學家:電視劇美化師生戀 接受度漸增

即使網絡輿論多反對師生戀,但中國泛心理學創業公司知我探索(KnowYourself)2月20日在微信公眾號撰文指出,其實部分人心中仍默默覺得, “師生關係中誕生一點愛情,也未嚐不可” ,而這與大量文藝作品讓人習慣 “權力不平等中也能誕生愛情” 的說法有關係。

文章認為,如 “霸道總裁愛上我” 之類的作品都是在描述這類型的幻想,但比起職場、名利場等地方發生的故事,師生戀顯得溫情得多。“可能是得益於人們對老師、教授溫良形象的浪漫想象,也得益於學術氛圍的美化,讓描寫師生戀的文藝作品帶上了一層淒美、疼痛的濾鏡。”

該文以韓國電影《智齒》、英國電影《裂縫》(Cracks)為例說,這些作品都將師生戀描述得 “隱忍、迷人,挑撥著觀眾那尋求刺激的神經” 。



中國網民對師生戀問題的議論

師生戀法律問題何在?

師生戀雖某種程度仍被視為 “禁忌之戀” ,但在各國都時有所聞。舉例來說,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大他二十四歲的妻子就曾是他老師,且兩人戀愛時女方還已婚;前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的第二任丈夫也曾是她碩士班的教授,兩人相識時也都是已婚身份。

不過,為保護學生權益、避免教師濫用權力,歐美多所院校皆明文禁止師生戀,例如英國牛津大學、美國耶魯大學等名校。

那麽,在中國談師生戀究竟是否違法?事實上,中國最低合法性行為年齡雖訂在14歲,但教育部已在2021年9月實施《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不準老師與未成年學生發生戀愛關係、性關係。

既然未成年師生戀屬違規,為何網民在討論上海女教師案時,較少談到法律問題?旅美學者鄧聿文向本台記者分析,這主要是因為中國民眾把它當成 “類似八卦新聞、桃色新聞” 來看。

鄧聿文說: “主要是我們講老師跟未成年人的這種師生戀,在現實中發生的可能性還是很小,而且這個是女老師自己老公吐出來的,那當然大家對這種新聞就特別感興趣。”

一位不願具名的旅美維權工作者則認為,希望光靠法律禁止師生戀的效果不大,因為中國 “從上到下,誰都不遵守章法”,各人都養成了一個習慣,章法都是放在紙麵上,“他講一套,我做一套”。她表示,師生戀是個人道德底線問題,但中國缺乏信仰、沒有基本道德底線教育,才是問題中的問題。



中國網民對師生戀問題的議論


師生戀遭輿論撻伐   程度似男女有別

上海女教師事發後,在網絡上遭受輿論撻伐與嘲諷。但鄧聿文認為,這可能與當事人的性別有點關係: “如果那個小孩是女生,是男教師的妻子把這個事爆出來,我覺得同樣也是會引起關注,但可能關注的程度不如現在這個。” 

台灣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所長伍維婷也認為,上海這起事件凸顯中國仍有非常明顯的性別偏見。她對本台記者說:“事實上,過去在中國有非常多起男老師對女學生的性侵。如果去觀察過去媒體報道或者是社群平台上評論會發現,大部分言論不會像這一次上海女老師所遭遇的這種蕩婦羞辱。”

伍維婷表示,公眾應去思考,為何若是對於男老師的行為就覺得習以為常,或覺得難免會發生,但對女老師的行為就添加非常多嘲諷、羞辱,甚至使用“蕩婦”相關的詞匯,“這個性別偏見是非常清楚的”。

在美國求學的中國學生楊寧(化名)同樣認為,過去中國社會上也曾聽聞男老師與女學生發展師生戀的消息,但 “引起的轟動遠遠不及(上海)這個事”。 

楊寧表示,自己也曾在大學看過師生戀,這對學生來講非常不公平。他主張不論性別為何,涉及未成年人的師生戀都應被禁止。而針對上海女教師事件,他說:“肯定要受到處罰和道德上的譴責,但是我覺得不至於上升到全社會的討伐和圍獵。”


查看評論(0)

24小時熱點排行

川普表態:願赴中國會習近平,美中關係「很重要」
紐約大學畢業生訴加薩遭"種族滅絕",畢業證書遭扣留
馬斯克迎來至暗時刻:千億蒸發 政壇崩盤 家庭內戰
十問中國電影:從曆史第一到十年低穀
那些“以開盒為榮”的飯圈未成年粉絲

24小時討論排行

美撰稿人說出關稅最殘酷真相 :隻會讓窮人更窮
持續進攻:以色列向卡薩地帶發動新一輪大規模襲擊
印巴空戰後 殲10C新客戶出現?美盟友有望買24架
拆解霹靂-15E未爆彈研究 印軍宣稱:中國導彈不如我們
“瞌睡唐”來了?78歲特朗普疑似在沙特王宮中昏昏欲睡
微軟老員工48歲生日被裁,妻子發帖怒斥算法裁人
嗆俄烏談判沒進展,川普:沒我根本談不出協議
魔幻!特朗普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概率急速上升
死刑!許家印最大靠山完了
胡錫進:這場外交戰 未到場的普京操控了所有人
美駐北約大使:下半年將商討「撤軍歐洲」
美開始籌備閱兵:預算4500萬美元 6600名士兵參加
穆迪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 白宮將矛頭指向拜登政府
回國!國寶文物子彈庫帛書二、三卷從美國啟程
特朗普公開“懟”庫克:蘋果不應在印度生產手機
為啥中國的寺廟裏擠滿了磕頭的老外?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與未成年人"師生戀" 應是倫理或法律問題?

RFA 2024-02-25 18:12:53



                       




一起"上海女教師出軌十六歲學生遭停職"的消息目前在中國網絡引發熱議。網友輿論多聚焦於事件中的"權力不對等"、"出於崇拜"等倫理或心理因素,但鮮少觸及法律、道德等深層問題。那麽,與未成年人發生"師生戀"究竟應是倫理問題,還是法律問題呢?



近日,上海市徐匯區某中學女教師遭丈夫實名舉報,指她出軌一名十六歲高中男學生,與未成年人發生關係。這位丈夫還公開了妻子與男學生之間的親密聊天截圖,並表示:“試問這樣師德敗壞的人,怎麽配為人師教書育人?” 

事件爆出後引發公眾關注,迅速登上中國熱搜榜。據澎湃新聞網報道,涉事中學2月19日表示,涉事女老師已被停職,目前事件正在調查中。

師生戀難說是兩情相悅?

師生戀觸動民眾道德神經,中國網友一麵倒反對老師與學生發展戀情。多數人認為,師生戀會出現權勢不對等,未成年學生心智也尚未完全成熟,判斷能力恐不足。

網友 “湖南事兒” 在微博寫道,師生戀之所以很難說是兩情相悅,主要是因為其中存在權力差異、社會和文化因素的影響,以及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問題。網友 “甜酒味餅幹” 呼應,因為所處職業位置的原因,老師對學生是有話語權,而學生對老師存在天然畏懼感。

網友  “Ambromg” 則強調,大家反對的其實本質上不是師生戀,而是學識、眼界、社會閱曆遠遠拉開距離的兩個人戀愛,“因為這樣很容易變成高處的那個人對低位的那個人的操控,和剝奪低位那個人的未來選擇。”

但也有網友認為,若師生戀當事人年齡較大,就較無妨。網友 “小彭遠航號006” 指出:“師生戀在大學不足為奇,放在高中初中小學,跟犯罪沒啥兩樣。不反對和自己的老師談,但是得看你什麽時候談。”



中國網民對師生戀問題的議論


心理學家:電視劇美化師生戀 接受度漸增

即使網絡輿論多反對師生戀,但中國泛心理學創業公司知我探索(KnowYourself)2月20日在微信公眾號撰文指出,其實部分人心中仍默默覺得, “師生關係中誕生一點愛情,也未嚐不可” ,而這與大量文藝作品讓人習慣 “權力不平等中也能誕生愛情” 的說法有關係。

文章認為,如 “霸道總裁愛上我” 之類的作品都是在描述這類型的幻想,但比起職場、名利場等地方發生的故事,師生戀顯得溫情得多。“可能是得益於人們對老師、教授溫良形象的浪漫想象,也得益於學術氛圍的美化,讓描寫師生戀的文藝作品帶上了一層淒美、疼痛的濾鏡。”

該文以韓國電影《智齒》、英國電影《裂縫》(Cracks)為例說,這些作品都將師生戀描述得 “隱忍、迷人,挑撥著觀眾那尋求刺激的神經” 。



中國網民對師生戀問題的議論

師生戀法律問題何在?

師生戀雖某種程度仍被視為 “禁忌之戀” ,但在各國都時有所聞。舉例來說,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大他二十四歲的妻子就曾是他老師,且兩人戀愛時女方還已婚;前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的第二任丈夫也曾是她碩士班的教授,兩人相識時也都是已婚身份。

不過,為保護學生權益、避免教師濫用權力,歐美多所院校皆明文禁止師生戀,例如英國牛津大學、美國耶魯大學等名校。

那麽,在中國談師生戀究竟是否違法?事實上,中國最低合法性行為年齡雖訂在14歲,但教育部已在2021年9月實施《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不準老師與未成年學生發生戀愛關係、性關係。

既然未成年師生戀屬違規,為何網民在討論上海女教師案時,較少談到法律問題?旅美學者鄧聿文向本台記者分析,這主要是因為中國民眾把它當成 “類似八卦新聞、桃色新聞” 來看。

鄧聿文說: “主要是我們講老師跟未成年人的這種師生戀,在現實中發生的可能性還是很小,而且這個是女老師自己老公吐出來的,那當然大家對這種新聞就特別感興趣。”

一位不願具名的旅美維權工作者則認為,希望光靠法律禁止師生戀的效果不大,因為中國 “從上到下,誰都不遵守章法”,各人都養成了一個習慣,章法都是放在紙麵上,“他講一套,我做一套”。她表示,師生戀是個人道德底線問題,但中國缺乏信仰、沒有基本道德底線教育,才是問題中的問題。



中國網民對師生戀問題的議論


師生戀遭輿論撻伐   程度似男女有別

上海女教師事發後,在網絡上遭受輿論撻伐與嘲諷。但鄧聿文認為,這可能與當事人的性別有點關係: “如果那個小孩是女生,是男教師的妻子把這個事爆出來,我覺得同樣也是會引起關注,但可能關注的程度不如現在這個。” 

台灣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所長伍維婷也認為,上海這起事件凸顯中國仍有非常明顯的性別偏見。她對本台記者說:“事實上,過去在中國有非常多起男老師對女學生的性侵。如果去觀察過去媒體報道或者是社群平台上評論會發現,大部分言論不會像這一次上海女老師所遭遇的這種蕩婦羞辱。”

伍維婷表示,公眾應去思考,為何若是對於男老師的行為就覺得習以為常,或覺得難免會發生,但對女老師的行為就添加非常多嘲諷、羞辱,甚至使用“蕩婦”相關的詞匯,“這個性別偏見是非常清楚的”。

在美國求學的中國學生楊寧(化名)同樣認為,過去中國社會上也曾聽聞男老師與女學生發展師生戀的消息,但 “引起的轟動遠遠不及(上海)這個事”。 

楊寧表示,自己也曾在大學看過師生戀,這對學生來講非常不公平。他主張不論性別為何,涉及未成年人的師生戀都應被禁止。而針對上海女教師事件,他說:“肯定要受到處罰和道德上的譴責,但是我覺得不至於上升到全社會的討伐和圍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