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這件事情,就連胡錫進都看不下去了

這件事情,就連胡錫進都看不下去了

文章來源: 木蹊說 於 2023-11-30 01:01:38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01

“我們城市裏的安檢過度普及了,這是非常巨大的資源浪費!”

說起來,這已經是胡錫進第二次公開抱怨:中國的安檢太多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體會,我們現在的城市攝像頭,已經多得讓人感到不適。

和攝像頭相對應的,就是安檢。

去地鐵,要卸包放包,還要喝口水檢驗。

去公園,要刷身份信息。

去大學,甚至還要預約!

但在10多年前,這些是統統不需要的。

過度安檢真的好嗎?

如果一件事情連中肯的老胡都難以認可,那麽群眾更不會認可。

胡錫進說:

“在社會愈來愈安全的情況下,安檢、保全的加碼投入是不合時宜的,且中國的犯罪率尤其惡性犯罪率遠低於美國等西方國家,在這樣安全的環境中,安檢網隻是心理安慰,且效果難免畸形。”

“追求絕對安全反而會破壞社會免疫力,使集體心理變得脆弱,這對國家從長遠看一點好處都沒有。”

對於老胡的這番話,我舉雙手讚成。

並且我進一步認為,在當下,取消大量的攝像頭和安檢,對促進經濟恢複,宣誓改革開放,重新融入世界,有著標誌性的作用!

02

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最大的精神,就是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改革開放。

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是進一步強調:

要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堅決破除各方麵體製機製弊端。

但前幾年,我們卻看到微觀幹預越來越多,一刀切、層層加碼現象,越發嚴重,市場主體苦不堪言。

如何重新振奮人心?

各種利好的文件,已經發不少了,但從股市市場的回饋看,似乎效用並不明顯。

一些民營企業仍然缺乏信心和安全感,動輒容易風聲鶴唳。

在此情況下,我認為社會必須要拿出一個能夠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行動,來向公眾乃至世界證明:

中國的開放大門,隻會越來越大!

拆除大量不必要的安檢、攝像頭,在形式上,就是最好的開放大門之舉。

這是最直觀的指標,也是最強烈的宣誓。

縱觀世界,幾乎沒有什麽大學是設置門禁的,也沒有什麽公園會讓你“掃碼進場”,甚至很多景點連圍牆都沒有。

都說城市是文化高地,那城市之間,就不應該有如此多的藩籬,阻礙市民的流通。

但不得不說的是,今天我們還不僅僅是過度安檢,現在絕大多數大學,已經不能自由出入了!

閘機森嚴,攝像頭遍布。

疏離之感,讓人心寒。

久而久之,開放的氛圍就消失了。

03

當然,總有人借口什麽安全問題。

這實在是杞人憂天,甚至是懶政怠政!

一些領導怕出一丁點安全上的事故,從而影響仕途,於是拚命投資所謂的安全建設。

一些人因為一年不到一起的小事故,就說要把整個學校,整個小區管起來。

把所謂安全問題,秩序問題等當借口,給絕大多數人製造生活的不方便,經濟的不通暢。

因噎廢食啊!

這些人大概忘了,中國早在很多年前,就是世界上社會治安最安全的國家。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攝像頭,沒有門衛保安的情況下,也沒出多少安全問題。

現在有了安檢,有了攝像頭,更安全了嗎?

有句俗話說得好:安檢,防君子,不防小人。

有些領導因過度采購安檢設施,大肆吃回扣,都夠送自己的子女出國了!

現在想想,也不光光是胡錫進,民間反饋這些問題很多年了。

但事情卻在向反對的那個方向愈演愈烈。

醒醒吧!如果對自己人都不開放,何談對外開放呢?

對外開放,說起來是件很容易的事兒。

但實施起來,總會遇到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重重封堵。

這一次,我願意和老胡站在一起,衷心希望我們能夠做出一些標誌性的改變,給市場以信心,給世界以開放。

查看評論(23)

24小時熱點排行

他是中國國務院熱門接班人?“三重派係”背景全都有
義烏商家:短期損失能承受 怕關稅戰緩和後客戶沒了
美國收到"令人震驚情報",範斯致電印度總理促停火
中國籃協歸化新規:球員要棄原國籍、學唱國歌
巴基斯坦華人:回國機票多次被取消 價格漲了兩三倍

24小時討論排行

空戰捷報與假新聞,印巴停火背後的較量
特朗普聲稱中美談判取得 “重大進展”
反製中國極音速飛彈!日本研發新武器"電磁炮"將試射
中國貨船歸零!加州州長:關稅恐讓美國丟'最大經濟體'地位
日本首相表示不會接受英美關稅協議中的10%汽車關稅
星二代稱"中國人大部分是傻X" 官媒:吃中國飯砸中國鍋
中國“真空磁浮列車”:北京上海僅需90分鍾
川普誇中美談判“取得了巨大進展” 中方不評價
戰爭或者和平,與習近平有關的兩個畫麵或載入史冊?
英法德波四國領袖突訪問基輔 表態力挺烏克蘭
紐時:印度空襲戰火逼近巴國核武中心,驚動美國調停
王毅分別與印巴高官通話,強調中國支持全麵持久停火
3歲女童突嚴重脫發 被確診鉈中毒 警調查:人為投毒
川普高喊“美經濟將如火箭飆升”:現在就去買美股!
為什麽選出美國籍教皇:他幾乎反對特朗普代表的一切?
中美高層瑞士第二天續談,盼為關稅問題找出路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這件事情,就連胡錫進都看不下去了

木蹊說 2023-11-30 01:01:38
01

“我們城市裏的安檢過度普及了,這是非常巨大的資源浪費!”

說起來,這已經是胡錫進第二次公開抱怨:中國的安檢太多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體會,我們現在的城市攝像頭,已經多得讓人感到不適。

和攝像頭相對應的,就是安檢。

去地鐵,要卸包放包,還要喝口水檢驗。

去公園,要刷身份信息。

去大學,甚至還要預約!

但在10多年前,這些是統統不需要的。

過度安檢真的好嗎?

如果一件事情連中肯的老胡都難以認可,那麽群眾更不會認可。

胡錫進說:

“在社會愈來愈安全的情況下,安檢、保全的加碼投入是不合時宜的,且中國的犯罪率尤其惡性犯罪率遠低於美國等西方國家,在這樣安全的環境中,安檢網隻是心理安慰,且效果難免畸形。”

“追求絕對安全反而會破壞社會免疫力,使集體心理變得脆弱,這對國家從長遠看一點好處都沒有。”

對於老胡的這番話,我舉雙手讚成。

並且我進一步認為,在當下,取消大量的攝像頭和安檢,對促進經濟恢複,宣誓改革開放,重新融入世界,有著標誌性的作用!

02

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最大的精神,就是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改革開放。

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是進一步強調:

要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堅決破除各方麵體製機製弊端。

但前幾年,我們卻看到微觀幹預越來越多,一刀切、層層加碼現象,越發嚴重,市場主體苦不堪言。

如何重新振奮人心?

各種利好的文件,已經發不少了,但從股市市場的回饋看,似乎效用並不明顯。

一些民營企業仍然缺乏信心和安全感,動輒容易風聲鶴唳。

在此情況下,我認為社會必須要拿出一個能夠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行動,來向公眾乃至世界證明:

中國的開放大門,隻會越來越大!

拆除大量不必要的安檢、攝像頭,在形式上,就是最好的開放大門之舉。

這是最直觀的指標,也是最強烈的宣誓。

縱觀世界,幾乎沒有什麽大學是設置門禁的,也沒有什麽公園會讓你“掃碼進場”,甚至很多景點連圍牆都沒有。

都說城市是文化高地,那城市之間,就不應該有如此多的藩籬,阻礙市民的流通。

但不得不說的是,今天我們還不僅僅是過度安檢,現在絕大多數大學,已經不能自由出入了!

閘機森嚴,攝像頭遍布。

疏離之感,讓人心寒。

久而久之,開放的氛圍就消失了。

03

當然,總有人借口什麽安全問題。

這實在是杞人憂天,甚至是懶政怠政!

一些領導怕出一丁點安全上的事故,從而影響仕途,於是拚命投資所謂的安全建設。

一些人因為一年不到一起的小事故,就說要把整個學校,整個小區管起來。

把所謂安全問題,秩序問題等當借口,給絕大多數人製造生活的不方便,經濟的不通暢。

因噎廢食啊!

這些人大概忘了,中國早在很多年前,就是世界上社會治安最安全的國家。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攝像頭,沒有門衛保安的情況下,也沒出多少安全問題。

現在有了安檢,有了攝像頭,更安全了嗎?

有句俗話說得好:安檢,防君子,不防小人。

有些領導因過度采購安檢設施,大肆吃回扣,都夠送自己的子女出國了!

現在想想,也不光光是胡錫進,民間反饋這些問題很多年了。

但事情卻在向反對的那個方向愈演愈烈。

醒醒吧!如果對自己人都不開放,何談對外開放呢?

對外開放,說起來是件很容易的事兒。

但實施起來,總會遇到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重重封堵。

這一次,我願意和老胡站在一起,衷心希望我們能夠做出一些標誌性的改變,給市場以信心,給世界以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