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被經典戰爭片碾壓,《誌願軍》到底輸在哪?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豆瓣評分7.1,上映14天票房還沒邁過6億大關,陳凱歌導演的《誌願軍》交上了一份不太漂亮的成績單。

這多少有點可惜。陳凱歌手上握著最好的一副牌——在“國家隊”的帶領下,除去拍攝過程中能想象得到的艱難,《誌願軍》應該能拿到最好的政策、最好的資源,陳凱歌沒有後顧之憂;電影出品公司超過30家,和當初《長津湖》博納牽頭不同,這一次陳凱歌肯定有足夠多的錢,用來滿足他對藝術和大場麵的需求;

演員方麵更不用說,相信陳凱歌已經到了想用哪個演員就召之即來的地步,於是有了辛柏青、張頌文、章子怡和他的兒子陳飛宇,後麵還會有吳京等大牌演員;發行上,《誌願軍》一定會搶占最好的資源,僅中影旗下的院線就已經讓《誌願軍》的起跑線比其他電影靠前一步。

然而,這樣一副好牌,卻被陳凱歌打爛了。問題是,《誌願軍》的問題到底出在哪?

個人看來,《誌願軍》已經是陳凱歌在現有環境下,能拍出的最好的效果,隻不過,這樣的水平完全在觀眾意料之中,而沒有意料之外的驚喜。

一次熟悉的戰爭,被反複搬上銀幕和熒屏的角色,那些觀眾耳熟能詳的橋段,每一幀,都落在觀眾的預期之內,這部電影奉上了沒有懸念的戰爭,以及不可能有驚喜和反轉的人物命運走向。

求變和突破,陳凱歌不是不想。在人物塑造上,他力求深刻、生動,於是給了大量特寫和描繪,我相信陳飛宇飾演的角色的戲份之多,不是他對兒子的偏袒,而是想要將側重點放在一個小兵,來以小見大的呈現這場戰役。

在剪輯上,陳凱歌力求給觀眾帶來新鮮感及營造視覺衝擊力。於是有了鬆骨峰艱苦卓絕的戰役和聯合國大會上的交叉剪輯,有了張頌文那一聲聲怒吼。

在大場麵營造上,應該是受限於製作成本和陳凱歌自己在這方麵的能力——他確實不像林超賢那樣會打造邏輯紮實、層次分明、視覺衝擊力強的戰爭場麵,所以《誌願軍》在這方麵不那麽帶勁,顯得有些蒼白乏味。

這些加到一起,讓《誌願軍》看上去不像一部合格的戰爭片,用陳凱歌導演的《和你在一起》裏麵的那句台詞就是“什麽都對,就是不好。”

隨便對比兩部經典戰爭題材電影。盡管《誌願軍》有更大製作、用更先進的器材和更新的拍攝方式,但帶給觀眾的觀感還是不如1957年的《光榮之路》,那部電影豆瓣評分9.1。

《光榮之路》由大師庫布裏克執導,看了這部電影才知道原來庫布裏克拍起戰爭片也這麽在行。

電影背景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和德國兩軍的戰爭如火如荼,此時法國陸軍將軍下達命令不惜代價攻下德軍占領的安特山。軍令如山,盡管前方刀山火海,戰士們仍拚死衝鋒,結果進攻失敗,將軍抓捕三名無辜士兵做替罪羊。電影改編自同名小說《光榮之路》,其實相比而言,在製作上《光榮之路》並不占優勢,但重點是電影以小見大,展現真實的士兵心態和精神麵貌,他們怕死,同時也抨擊、嘲諷了將軍將領,他們視戰士生命如草芥,甚至不惜犧牲他們的生命來樹立自己的威嚴、掩蓋自己的錯誤。

另一部是新版《西線無戰事》。這部電影豆瓣評分8.5,故事背景同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從德國人的視角展現和法軍作戰的過程,整部電影用真實、殘酷的鏡頭展現戰爭的殘酷,饑餓、血腥和死亡洶湧而出,學校的孩子們憧憬戰場,但直到他們上了戰場目睹了這一切才知道戰爭是怎麽回事。

說起來,《光榮之路》和《西線無戰事》都是以反戰為核心,深挖戰爭背景下的人性,以及彰顯戰爭的殘酷。

但這些,在《誌願軍》裏被盡量弱化,比如接到鬆骨峰任務時,戰士們沒有對戰爭殘酷性的擔憂和死亡的恐懼,而是撿到“大肉”的興奮,這樣的描述方式很難令人信服,進而整部電影都缺少真實性,令人覺得僅僅承擔起了重新譜寫及傳頌這場戰役的任務,是典型的主旋律電影。

當然,這些的責任不在陳凱歌,他隻能這樣拍,隻不過,將這樣一副好牌打成這樣,確實令人可惜。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