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聊聊國慶檔的新片,被很多人尊稱為“國師”的張藝謀導演的《堅如磐石》。
從豆瓣上看,這片幾乎是整個國慶檔最差的一部:10月3日,評分僅僅為6.5分,基本低於同檔期的電影,而且預計分數還會下降。
真有那麽差嗎?請看曾先森的詳細解答。
這部電影,雲集了張國立、陳衝、於和偉、孫藝洲、雷佳音和周冬雨,涵蓋了國內50後到90後幾乎最具票房影響力的演員,似乎對於票房很有信心。
但是,張藝謀依舊犯了老毛病,劇本對於人物的撰寫,簡直蒼白到無言以對。
電影裏所有好的地方,均來自於演員們的表演。
於和偉演得最好,是所有人物中最為立體的那位。角色的情緒拿捏,身份轉變,舉手投足很有力量。
角色需要狠的,他用肆意張狂的嘴角和利落的身手作為對應。
需要溫情時,他有動容有眼淚,以鬆弛有度的身體和穩重與大氣兼具的形象出場,用落魄收攏的身姿和黯淡無光的眼神收場。
整個故事裏,他既是一個父愛滿滿的好父親,又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惡魔,更是一個能左右別人命運的野心家,最後成為獄中的滿頭銀發的老人。
張國立很穩,這是一個虛偽、殘忍卻又靠吃軟飯上位的人物,在人性深處還帶有一分慫的因素,不得不過分依靠瞞與騙來混世界。當真相暴露時,他會突然崩潰,變得惱羞成怒。
但人物的前史、背景等重要信息確實是硬傷。
這個問題並不難解決,是劇本的事,而且這樣明顯的問題是一看都覺得哪裏不對勁的,隻能說導演張藝謀確實不會講故事。
02
反派張國立貪婪虛偽、假仁假義,卻疼愛兒子、二奶外甥女,為什麽不花幾分鍾回顧一個他當初和二奶,怎麽開始和你儂我儂的片刻呢?
反派於和偉心狠手辣、城府極深,卻受製於人、懂點進退、疼愛女兒,為什麽不用幾分鍾來回顧一段他和女兒曾經相依為命的過往時光呢?
成為一顆棋子的雷佳音
依仗官二代的身份,在警察局裏搞所謂的技術,卷進事件中成為棋子,他的無能又敏銳的性格,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他的成長過程哪怕兩分鍾閃回,當他得知殺害自己親生母親的凶手是誰,當他親眼目睹血案發生,內心又有怎樣的轉變?
他像一枚棋子一樣被編排進這出戲裏,自己一點預感都沒嗎?
最令曾先森想不通的地方還有兩處,一個是周冬雨的角色和雷佳音的角色,用曾經被棒打鴛鴦已經不是男女朋友的前任,來遞進兩個人互相嫌棄的戲份。
周冬雨的角色在辦案時,是插科打諢的應聲蟲,表演性地“抬杠”;遭遇瓶頸時,她是給予安慰力量的前女友;而在危難關頭,她挺身而出,不是為了自保或伸張正義,而是為了獲得“拯救愛人的機會”;而在她以一種完全突兀的方式被殺死後,她以犧牲生命為代價所保護的那個男人沒有感謝她。但兩人的愛情為何不能拍,這個內容的缺失,令周冬雨這個角色的犧牲毫無痛感。
另一個是於和偉與張國立的角色,官與黑的互相包庇和決裂,在車上的那場戲,完全可以用更好的台詞來烘托這種黑,故事竟然不給。
電影主要問題是所有角色都不完整,要不是演員們精彩的表演,這就是一部爛片。
或是因為被剪掉,或是因為審查,故事裏的那些女性角色更失敗。
陳衝飾演的角色,本是案件中最重要的共犯,但她最主要的兩場戲一次是被挑撥離間,另一次是被張國立的角色扇了一巴掌幾乎沒意義。
而陳童的角色更是如此,一個黑幫電影中經典的不諳世事的傻白甜女兒形象,更是完全淪為一個起襯托作用的劇作工具,被強奸殺害也無意義。
這個故事,和香港電影《無間道》是有些相似之處的,都是幾乎反派最出彩,成主角,都有火鍋戲,都是正義戰勝邪惡。
但在20年前的《無間道》裏,人物的氣場、衝突發生的環境、前因後果都在導演的控製下,呈現出更協調的氛圍。
03
最後,誇誇好的部分。
張藝謀導演不愧為攝影師出身,光影和色彩很好。
重慶迷離的絢爛,紙醉金迷的官場現形計,在濃烈的霓虹光影裏,確實別具一格。
談判那場戲,一束光打在於和偉臉上,突出他複雜微妙的表情和內心。“士農工商”,自己始終是不被看得起的,但他又不甘心就此逃到一個“連名字都沒有的島上”。
暴力血腥的場景,突然死亡的配角的處理,也還可以。
但就整體而言,這部電影隻能給個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