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頂流才能住的療養院,到底有多奢華?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到底有多少人,專門飛去澳大利亞看考拉?

△(圖/PortStephensKoalaSanctuary)

一項調查數據顯示,75%的遊客希望在澳大利亞看到考拉,這一比例甚至超過了袋鼠——畢竟相比情緒不穩定、愛打架的拳擊選手,乖乖趴在樹上服用案樹葉的考拉,看起來更加親和無害。

但如果你還有印象的話,這一呆萌的國寶級動物,正在經曆一場滅絕危機——2019—2020年,在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士州,一場持續了數月的“黑色夏季”叢林大火,將1700萬公頃的土地燒毀,近6萬隻考拉也因此喪生。

△2020年,周傑倫前往澳大利亞的一家醫院探望受傷的考拉。(圖/視頻截圖)

不久前,澳大利亞多地把考拉列為瀕危物種,這也意味著,如果不采取任何行動,它將麵臨在2050年滅絕的風險。

如今隨著旅遊業的複蘇,不少人開始把“去看看考拉”提上日程。與之前不同的是,比起在網紅動物園打卡拍照,人們又找到了關心考拉的新方式:

△考拉醫院。(圖/愷哥)

2023年,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海濱地區,如麥誇裏港、史蒂芬斯港,幾家“考拉醫院”誕生——在這裏,人們會花上1—2天的時間,深度體驗考拉的救援和科普活動。

不少赴澳旅遊的中產,都將這家醫院設為了必打卡目的地。

全球首家考拉醫院,

花50元養一隻“成龍”

悉尼沿著海岸線一路向北驅車兩小時,便是新南威爾士州一望無際的史蒂芬斯港(Port Stephens)。如今,這個地方最新奇的景點並不是海灘,而是在叢林火災後首次對外開放的考拉醫院——

早上9點,我們驅車抵達了位於史蒂芬斯港的考拉保護區,這裏一共分為3個區域:科普區、考拉醫院和康複區。講解員Ken準時出現在大堂,首先帶我們穿過一條長約250米的蜿蜒小徑。

△考拉保護區的地圖。(圖/Port Stephens Koala Sanctuary)

在一條以考拉為主題、由藝術雕塑組成的科普步道上,我們迅速建立起對它的基本認知。

考拉,這種每天都要睡上20小時、“挑食”到隻吃案樹葉的動物自帶萌點,且全是冷知識:

比如因為案樹葉有毒,成年考拉需要長出長達2米的盲腸,用來消化和分解食物中的毒素,但這個過程伴隨有大量的能量消耗,所以考拉看上去總是行動遲緩,並不是“嗑嗨了”,而是在保存體力。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小考拉還不具備這種消化能力,所以從小要從媽媽的便便裏汲取營養物質,一吃就是一兩年起步,它是真正意義上被“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動物。

穿過250米的科普步道,眼前就是考拉醫院了——Ken告訴我們,這裏引進了全澳最先進的野生動物治療設備,一共救治過653隻考拉。

一隻受傷的考拉會在這裏待上30—54小時,人們可以透過一扇大型的觀察窗,看獸醫在診區為它進行分類和評估、在手術室實施救治和護理,以及在重症監護病房監測它的術後狀態。

實際上,考拉醫院的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年前。距離史蒂芬斯港一線之隔的麥誇裏港同樣有一家考拉醫院,但人們對此知之甚少——直到澳大利亞的“黑色夏季”叢林大火讓它冷不丁地成為全球網紅:

2019年11月,麥誇裏港的托尼·多爾蒂女士衝入一片火海中,脫下身上的衛衣救助了一隻考拉,並一路小跑,將其送到距離事發地半小時車程的考拉醫院——

叢林大火是考拉最大的生存威脅因素,醫院的臨床主任切恩(Cheyne Flanagan)分析,在大火中,考拉的求生本能是往高處爬以規避風險,但那裏的火焰和熱量都處於最強烈的狀態,因此每場大火過後,都會有近百隻傷勢慘重的考拉被送來治療。

這則視頻在網上獲得了100萬次的播放量,也將考拉醫院正在進行的工作擺到了公眾麵前。人們得以更直觀地感受到保護考拉的行動迫在眉睫,考拉醫院也借此契機正式麵向公眾開放。

△(圖/PortStephensKoalaSanctuary)

除了叢林大火,考拉在日常生活中還麵臨著其他的威脅因素:最常見的是車禍、野狗、衣原體疾病——目前在史蒂芬斯港的考拉醫院接受治療的傷者,基本都是這些病情,比如一隻在冬天被車撞折了左肘、顴骨和下巴,名叫冬至(Solstice)的考拉,在醫院進行了手術和激光治療;而維羅妮卡(Veronica)則因為淚腺分泌有問題,在這裏接受幹眼症的治療。

經過救治的考拉會在康複區生活一段時間,人們可以登上一個長約225米的高架觀景平台,從“樹冠”的視角看考拉是如何接受當地誌願者照料的。在傷勢痊愈、完成攀爬練習後,它們將被放歸大自然,回到棲息地生活。“這是我們和其他動物園不同的地方,最終會將它們放回野外。”

△考拉被悉心照料著。(圖/愷哥)

在參觀完考拉醫院後,你甚至可以花50澳元收養一隻“成龍”——2021年,一位叫Jackie的女士救下了一隻雄性考拉,因為它在獸醫檢查時展現出了身姿矯健、動作靈活的天賦,人們便將它命名為“成龍”(Jackie Chan),並且悉心照料了它4個月。

這當然不是真的領養——隻是在捐款後,你將收到一個電子版的收養證書,其中包含指定考拉的生平故事,之後每三個月還會收到它最新的照片和資訊,而所捐款項將用於治療考拉、保護考拉棲息地等。

“成龍”現已康複,順利回歸自然,但它的兄弟姐妹仍亟待幫助。

△此成龍非彼成龍。(圖/視頻截圖)

逐漸走紅的考拉,

順便帶火整個家園

澳大利亞的國寶這麽多,考拉卻“從不過氣”。它是澳大利亞的標誌之一,也是當地原住民的文化圖騰,在他們的創世故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koala”在原住民的部落語言中意味著不喝水(no water),這的確是一個恰如其分的描述。

△考拉在東張西望。(圖/愷哥)

盡管人們如今將考拉捧在手心,但它的命運也一度跌宕起伏:

在19世紀初,第一次登陸澳大利亞的殖民者認為袋鼠、考拉和鴨嘴獸的長相過於怪異,將它們視作“二等動物”。由於考拉的皮毛平坦柔軟、厚實溫暖,針對它的捕殺行動一度猖獗——到了1924年,超過200萬張考拉皮毛離開澳大利亞,用於製作地毯、手袋和大衣襯裏。

正因如此,考拉早早就經曆過一波人為的滅絕危機。直到19世紀末,人們從它的身上挖掘出文化象征意義和民族自豪感,以考拉形象為主角創作的兒童讀物風靡一時,《悉尼先驅晨報》率先將其命名為“澳大利亞的國寵”——

△睡夢中的考拉。(圖/Unsplash)

自此,“在澳大利亞和考拉合一張影”成為了每個遊客的保留項目,各國總統對考拉愛不釋手,還衍生出了“考拉外交”一說。

2006年,當時還沒改名為長隆的中國廣州香江野生動物世界引進了考拉,也讓更多中國人對它開始產生認知。

△2023年,《瑞克與莫蒂》編劇推出的動畫片《考拉俠》,讓毫無攻擊性、蠢萌可愛的考拉形象再次深入人心。(圖/動畫截圖)

而近年來,尤其是在經曆過澳大利亞的“黑色夏季”叢林大火後,考拉的滅絕危機又再次引發了人們的關注:

在大火後,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士州政府也沒閑著,很快製定了拯救考拉的三年戰略,以及保護野生物種的百年計劃——行動主要包括植樹以恢複考拉棲息地,宣傳減少車輛撞擊和狗的攻擊行為,在熱浪高發地區設立野生動物飲水站為考拉提供人工水源等。

△考拉。(圖/Unsplash)

不僅如此,新南威爾士州的居民也可以參與到保護考拉的行動中。2020年,Netflix深受歡迎的紀錄片《伊茲的考拉世界》就拍攝了考拉誌願者的故事。而除了接受培訓成為一名誌願者,人們還可以在當地的觀測考拉(I spy koala)App上,參與記錄考拉的最新行蹤。

在新南威爾士州,不少考拉醫院都麵向公眾開放——位於史蒂芬斯港的考拉保護區,遊客可以花28澳元(約人民幣130元)買一張門票,獲得上文中的各種體驗;而在麥誇裏港的考拉醫院,遊客還可以進入考拉博物館,在顯微鏡下觀察考拉的便便。

事實證明,這些措施不但讓考拉得到了重視,也讓遊客十分受用。澳大利亞考拉基金會的最新報告顯示,如今考拉每年為當地旅遊業創收32億澳元,“吸金能力”堪比悉尼歌劇院。

△《伊茲的考拉世界》。(圖/視頻截圖)

考拉醫院的走紅,背後也是在澳大利亞“生態旅遊”熱的興起——

2021年,澳大利亞獲得了《孤獨星球》頒布的年度“最佳旅行目的地榜單”中的社區恢複獎,人們可以在旅途中直觀地看到,這個國家在“黑色夏季”叢林大火之後,為推動當地社區的重建和野生動植物保護付出了巨大努力。

在這一點上,澳大利亞當地的旅遊從業者可謂是深藏功與名,將旅遊項目和生態保護融合得恰到好處——尤其是考拉醫院所在的史蒂芬斯港,這個被譽為“藍色海豚天堂”的地方,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生態旅遊體係:

在考拉醫院,人們可以在一旁的露營式帳篷中過夜,第二天清晨和考拉一起被“鄰居”的笑聲喚醒。鄰居是大名鼎鼎的笑翠鳥,它魔性般的笑聲將回蕩在天空中,經久不息。

△(圖/愷哥)

走出考拉保護區,便是長約27公裏的托馬裏海岸步道。遊客可以選擇前往一旁的托馬裏國家公園徒步,邂逅笑翠鳥、袋鼠,感受自然生態的魅力;也可以沿著步道抵達南半球最大的沙丘——沃裏米保護區(Worimi Conservation Lands),這裏是《瘋狂的麥克斯》的取景地之一,你可以參與四驅車滑沙,感受原住民的文化。

沙丘的另一邊就是海。值得一提的是,史蒂芬斯港有全澳大利亞唯一可以和海豚同遊的體驗項目。

試想一下,早上和考拉一起醒來,然後去和海豚共遊,說不定還可以偶遇一隻袋鼠,雖身處異國他鄉,你卻擁有一份陶淵明式的“複得返自然” (escape and get back to 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