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眼”中的河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注冊登記不足兩年的民辦非企業河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下稱“河北醫院”)申請注銷,讓這家號稱總投資超90億元的腫瘤醫院和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處在了輿論風暴之中。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公眾號發布的文章顯示,7月27日,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第一屆職代會一屆二次工代會召開,會上醫院廊坊院區資產並購等事項獲表決通過。

這場注銷風波背後,則是一封長達19頁的公開《舉報信》。據媒體此前報道,這封《舉報信》細數了河北醫院在建設過程當中存在的“設立民辦醫院逃避政府監管”“國有資產流失”等六大問題。

↑網上流傳的《舉報信》(部分)

8月17日,紅星新聞記者實地探訪河北醫院發現,與網絡上的巨大輿論風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現實中河北醫院的建設除了門診樓上的醫院名稱拿掉了“河北”兩字之外,一切都看似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與此同時,廊坊官方對於這場輿論風波看起來也比較平靜。紅星新聞記者致電廊坊開發區投資促進和招商合作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當地政府在這個投資項目中隻是一個服務的角色,不劃撥土地和資金。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為什麽選擇與企業合辦民辦醫院?一位當地政府人士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設立“民非”(民辦非企業單位)的原因之一是廊坊沒有設置公立醫院的資金和編製。但對於此說法,撰寫上述《舉報信》的舉報人提出了不同意見。

而根據《舉報信》,回購金額約為23億元,回購轉公成功後,河北醫院將設置成為腫瘤醫院的跨省非獨立法人院區。

河北省衛健委副主任範素文向紅星新聞記者表示,河北醫院是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和中冶吉信合辦的一個非政府辦的醫院,相關事宜應向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問詢。關於醫院設立的背後真實情況,紅星新聞記者多次撥打河北省衛健委多個部門電話,也多次聯係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但均未獲得回複。

實地探訪:現場施工仍正常進行,

開工日期顯示早於衛健委正式批複

全國社會組織信用信息公示平台顯示,河北醫院為民辦非企業單位。

紅星新聞記者實地探訪發現,該醫院位於廊坊開發區花園道與桐西路交叉口西南側,緊鄰道路。與登記證書顯示的“河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的名稱不同,現場工程狀況牌以及施工大門張貼的項目名稱都為“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分院(廊坊院區)”。

但根據《民辦非企業單位名稱管理暫行規定》,民辦非企業單位名稱不得冠以“中國”“全國”“中華”等字樣,不得含有事業單位名稱。

↑河北醫院門診樓已經建好,尚有樓體正在施工

工程狀況牌顯示,該項目1期工程建設單位為中冶吉信健康產業有限責任公司,EPC總承包為中冶長天國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施工總承包為中冶天工集團有限公司,開工日期為2020年5月20日。

根據河北省人民政府的政務信息公開,2020年1月21日,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廊坊院區項目正式開工,報道稱該項目定位為三級甲等腫瘤醫院,項目總投資94.6億元,其中腫瘤醫院廊坊院區投資87.6億元,國家癌症中心投資7億元。共設計2600張床位。

↑河北省衛健委批複

而根據河北省衛健委的官方批複,2020年11月24日,正式同意設置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河北醫院,設置醫院的級別類別為三級專科醫院,經營性質為非政府辦非營利性,服務對象為社會。

也就是說,不管是以政府信息公開中的2020年1月21日,還是工程狀況牌顯示的2020年5月20日,都是在河北省衛健委的官方批複之前。

↑現場工程狀況牌

紅星新聞記者在現場探訪時發現,現場的施工建設仍舊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在已經建設完成的門診樓正門處,也不時有工作人員進入,門口還有保安值守。門診樓上方“河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的字樣被拿掉了“河北”兩字。

紅星新聞記者在招標網站上看到,這幾天,廊坊院區相關建設項目依然在進行招標或詢價。

平靜的廊坊:

當地政府是服務角色,對項目本身基本沒參與

“這麽大一個項目,所有的事情基本都是上報到省裏和北京,廊坊當地政府基本沒怎麽參與項目本身。”廊坊當地一位接近官方的人士向紅星新聞記者表示。

紅星新聞記者致電廊坊開發區投資促進和招商合作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醫院建設還在進行中。一期已經完成,二期主體建完,正在進行內外裝修,三期正在辦理開工證。該工作人員同時表示,當地政府在這個投資項目中隻是一個服務的角色,包括配套的水、暖、電公共服務,以及手續辦理,不劃撥土地和資金。

↑河北醫院建設項目部

根據公開報道,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在2019年2月與廊坊市人民政府簽約,在2019年5月與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及中國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項目《三方合作框架協議》。

但在河北省衛健委前述官方批複中,河北醫院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中冶吉信健康產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冶吉信”)共同設置,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並未出現在其中。

《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第二條明確,民辦非企業單位是指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力量以及公民個人利用非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活動的社會組織。

《河北日報》曾報道,按照上述《三方合作框架協議》,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作為廊坊市政府指定的具體實施服務主體,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和中國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緊密合作,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負責按照三級甲等醫院標準提供本項目規劃設計建設需求方案及醫院運營,中國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負責組建項目公司,並以項目公司作為項目投資建設主體,負責公益及非公益性醫療院區全部資金投入、工程建設。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係統顯示,項目公司中冶吉信2019年9月23日成立,其控股股東為康和信(大連市)健康醫療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注資47700萬元,持股99.58%;而康和信是吉林信托的100%持股子公司。該工商登記在媒體報道中引起了中冶吉信假國企的廣泛質疑。據中新網報道,吉林信托官方資料中查不到康和信的身影,吉林信托工作人員表示“沒聽說過”這一子公司。

但在一位當地政府人士看來,中冶吉信就是中冶和吉林信托合作成立的。

中國中冶的全資子公司中冶國際在中冶吉信持股僅0.42%,但中冶始終深度參與該項目。2019年的三方合作框架協議簽約的通稿稱,該項目由中冶長天負責具體執行、中冶國際協助執行。中冶集團2020年發布的消息顯示,廊坊腫瘤醫院項目是中冶集團投融資建設的。中冶長天、中冶天工也一直在發布項目進度新聞。

紅星新聞記者以投資者的身份向中冶集團投資者關係熱線求證是否投融資河北醫院,得到的回複是“沒有投資吧”“應該沒有”。中冶國際和中冶天工宣傳部門的電話則無人接聽。截至發稿,紅星新聞記者采訪請求未獲得吉林信托回複。

對於這些協議以及廊坊當地政府為何實際中“存在感不強”,廊坊一名官方人士表示:“不清楚。”

“這些協議中,廊坊方麵實際上隻負責市政管道、道路交通、人才公寓、幼兒學、學校等配套措施,對於項目本身基本上沒有參與,因此在此次輿論事件中,廊坊當地的態度是比較超脫的,甚至有人直到記者打電話希望了解此事的情況,才關注到這件事。”前述接近官方人士表示。

醫院性質為何是“民辦”?

或因當地政府拿不出資金和編製

一家國家衛健委所管三級甲等腫瘤專科醫院,一家從工商信息看實際控製人為吉林省財政廳、應為國企的兩家國有單位共同舉辦的醫院,性質為何成了“民辦醫院”,一直是此次風波被質疑和關注的焦點問題。

對此,上述當地政府人士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從一開始廊坊院區就不是按照公立醫院的模式來設置的,原因之一是公立醫院的設置需要政府投資和事業單位的編製。土地也不是當地劃撥,完全是以市場行為出讓的。“它這是一個新建的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的深圳醫院是深圳把一個既有的公立醫院送給他們了,廊坊也沒有深圳那樣的實力。”

↑河北醫院社會組織類型屬於“民辦非企業單位”

據了解,公立醫院建分院區有多種模式,異地辦院的基本都注冊了獨立法人,多以“某某醫院+地名+醫院”命名,如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遼寧醫院,其與山西醫院、河南醫院、深圳醫院都是公立醫院,已獲批複成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但河北醫院還不是。從辦院模式來看,上述遼寧醫院、山西醫院、河南醫院都選擇了當地一家依托醫院,深圳醫院則是與深圳市政府合作共建,深圳市政府投資建設,引進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合作運營。

“廊坊比較小,我們(大)的公立醫院就市醫院和中醫院,都是綜合性醫院,它們都要為市民要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的,沒辦法建成一個腫瘤專科醫院。”對於為什麽不能利用既有醫院,上述當地政府人士這樣解釋。

對於這樣的說法,舉報人卻提出異議:“當時中央編辦和河北省編辦都實地到過河北院區,明確說可以建成事業單位。況且,可以建成三類事業單位,即自收自支的非財政補助的事業單位。但是最終,河北醫院還是成為了民辦。”

而對於兩種說法,暫無法進行其他層麵的更多核實。

萬商天勤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高磊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解讀稱,醫療機構的開辦模式有很多種,政府可以公辦,也可以采用跟社會資本合作的PPP(公私合作)模式,可以辦成民非或其他多種形式。要設立公立醫院,政府要有相應的預算、規劃,審批程序也相對複雜。在某些PPP模式如LOT(租賃-運營-移交)中,社會資本進行投融資,但公共資產所有權均由政府方保留,公立醫院向投資方繳納使用費。

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一家注冊成民非的實質為政府辦的教育機構。當地政府為該機構劃撥了資產,以私人名義出資,並找編外人員做法定代表人,但一切都在各部門監管下進行。當地政府人員告訴記者,注冊成民非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要注冊成事業單位的話,拿不出編製,手續複雜。

高磊也坦承,PPP是創新的模式,社會資本參與公立醫院建設,在產權、公益性等方麵容易引起爭議。

天價放射治療係統為何放在民辦醫院?

此前,諸多介紹河北醫院的報道都提到該項目建設的一大“亮點”是配置了質子放療係統。據悉,質子治療屬於放療的一種,被視為放療的升級版,質子重離子放療設備被稱為“最貴醫療器械”。國家衛健委2018—2020年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了16套質子放射治療係統。

在國家衛健委網站公布的質子放射治療係統準予許可名單中,包括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1套和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1套,前者是16家中唯一一個地處北京的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內部刊物提及,項目建成後,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將成為國際上唯一同時配置兩套大型質子放療係統的醫療機構。

但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將質子放療設備配置到河北,而這家醫院的性質為民辦,由此引發了質疑。

對於質子放療設備,上述當地政府人士表示,設備“不能算是這個項目的”,產權是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的,相當於借地方。他還透露,在設計上,包括質子放療設備、病人繳費是走的北京的收費係統,是交給北京的。

根據中新網此前報道,財政部相關司局人士曾透露,“他們(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所有報的材料裏麵沒有體現安排在哪裏”,如果確實配置到民辦的河北醫院“肯定不合理”。

舉報信提到的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2018年向國家衛健委的請示表示,建立分院區的目的是“為盡快解決癌症中心科研業務用房不足及質子重離子治療中心用地問題”。

資深行業人士、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腫瘤粒子治療器械與技術專業委員會常委畢先生(化姓)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質子放射治療設備需要專門場地,大部分醫院為其修建了專門的中心,多位於遠郊。例如,武漢協和醫院修建質子醫學中心,坐落於該院金銀湖院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專門修建了位於嘉定的腫瘤質子中心。

其中最大的原因,畢先生表示,是其對場地有極高的要求,幾乎不可能使用舊樓改造,例如環保對放射設備離居民區的距離有要求,建築混凝土也必須達到一定厚度。從各地質子中心建設的報道來看,建築施工的確工藝複雜,施工難度大。

而對於至今沒有質子放射治療設備落地的北京,畢先生指出,其環評要求十分嚴格,質子設備極難獲批。

北京有醫院曾嚐試過引入質子放療設備。中日友好醫院的質子中心早在2002年就於國內首家拿到了原衛生部的批文,引入了民企共建,但多年延宕至今仍未落地。

據悉,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引入資本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因素。麵對動輒幾億的單台設備采購成本,中央財政不會為公立醫院全部買單。

“質子(設備)很貴,一般財政沒有那麽多錢。”一位衛健係統官方人士向紅星新聞記者指出,質子放療設備一般財政隻會補貼一部分,大部分是醫院自籌,可以引入國企等,但產權認定會比較複雜。

畢先生也認可這個說法。“項目整體投資可達二三十億,財政哪有那麽多錢,都要引入資本,包括政府基金會、民營資本。但當資本發現收益不如預期的時候,資本退出,項目歇菜。現在批了這麽多,真正有民企參與的落地運行的沒有幾家。”

為了核實文中所涉及問題,紅星新聞記者聯係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但截至發稿未獲回複。

質疑聲中仍在繼續招聘

補充協議中用工單位變更

2021年2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曾發布河北醫院招聘公告,稱預計2021年底開業,用工形式為派遣製,記者統計人數近600人。2022年3月,其又宣稱河北醫院開業在即,發布招聘公告,此次招聘規模超過了600人。

↑河北醫院招聘公告

河北醫院至今仍在持續招聘。今年6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發布了招聘公告,公告顯示工作地點為北京/廊坊。紅星新聞記者以應聘者身份致電谘詢時,工作人員表示招聘仍然有效。

公開《舉報信》中以及相關媒體報道提到過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的錢免費給河北醫院支付醫務人員費用”。《舉報信》顯示: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為河北醫院招聘了接近800名醫務人員,至今全部費用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支付,大體上每年金額約2億,累計造成超過3個億的國有資產流失。

前述接近官方人士表示:“當時僅僅在廊坊當地的醫院就挖了不少醫生,雖然醫生都知道河北醫院是民營的,但是給出的薪資待遇都比原來醫院高不少,所以有一批醫生離開了,當時是先到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培訓,然後等河北醫院開業。”

紅星新聞記者聯係到的舉報人則表示:“醫護職工和一家叫孚星公司的簽訂的派遣協議,由勞務公司支付工資,用工單位為河北醫院,而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則與勞務公司簽訂協議,把錢支付給勞務公司,換句話說,河北醫院的用人成本都是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承擔的,3個億的數字,因為我們拿不到具體數據,而且這些人員都是分批招的,所以隻是一個估算。”

此前,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2021年3月和2022年12月都在官網發布過河北醫院勞務派遣服務采購項目公告。

對於工資是如何支付、由誰支付,紅星新聞記者通過中間人士聯係到的兩位醫生並未告知,不過,記者通過中間人了解到,兩位醫生表示:“當時招聘的時候說很快河北醫院就會正式開業,但是開業時間一拖再拖,沒有準確通知。目前都還在北京(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隻發個基本生活費,下一步怎麽安排還不知道。”

此外,此次的舉報人表示,對於這些醫護職工的安置,最新動作就是讓這些醫院人員簽訂補充協議,將用工單位由河北醫院改為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紅星新聞記者獲取的一份補充協議顯示,該協議的甲方為河北孚星勞務派遣有限公司,乙方為派遣員工,該協議的主要內容為將用工單位由河北醫院變更為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工作地點為廊坊院區,其他條款不變。

↑勞務派遣補充協議

紅星新聞記者就此致電河北孚星公司了解核實相關事項,該公司工作人員在記者表明身份後未進行回複。

申請注銷後,河北醫院將走向何方?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2020年疫情後,許多高水平公立醫院開始大力發展多院區。為了規範發展、避免無序擴張,2022年1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指導原則(2021-2025年)》,規定公立醫院“分院區”是指公立醫院在原有院區(主院區)以外的其他地址,以新設或者並購等方式設立的,具有一定床位規模的院區。分院區屬於非獨立法人,其人、財、物等資產全部歸主院區所有。原則上,除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以及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單位、承擔北京醫療衛生非首都功能疏解任務的項目單位外,不跨省設立分院區。

2022年2月,國家衛健委印發《關於規範公立醫院分院區管理的通知》。設置審批方麵,該通知規定,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等特定項目確需跨省設置分院區,由主院區、分院區所在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統籌協調,簽訂合作協議。

該通知還對命名提出了明確要求,從規範命名的層麵,區分公立醫院分院區和其他合作形式:除符合條件的分院區和國家層麵推動的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單位外,其他醫聯體、醫院托管、對口支援等合作模式的成員單位不得以“某某醫院+識別名+院區/分院/醫院”形式命名。

同年12月,國家衛健委又專門印發《國家衛生健康委屬(管)醫院分院區建設管理辦法(試行)》,嚴禁未批先建(辦),邊批邊建(辦),堅決避免無序擴張。

而對於河北醫院來說,申請注銷並不意味著結束,如此巨額的投入之後,登記程序上的注銷也並不能解決現實層麵的問題。施工和招聘還在繼續,河北醫院將走向何方?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公眾號發布的文章顯示,7月27日,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第一屆職代會一屆二次工代會召開,會上醫院廊坊院區資產並購等事項獲表決通過。而根據《舉報信》,回購金額約為23億元,回購轉公成功後,河北醫院將設置成為腫瘤醫院的跨省非獨立法人院區。

回購方案能否落地,能否成為這起事件的最優解決方案,還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