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一天蓋800個章 唐僧的通關文牒都沒我誇張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聽說特種兵旅遊已經進化到四處蓋章了?古有唐僧師徒西天取經,手握通關文牒,每到一國都需要加蓋該國印璽方可通行;今有我與我朋友特種兵旅遊,手握“蓋章護照”,每到一地先直奔能蓋文旅章的小店,排隊兩小時蓋完50個章再離開。

也許在別人眼裏,我們認真蓋章的樣子像極了天橋上貼膜的。

但在蓋章人自己眼裏,是在向乾隆皇帝致敬,畢竟王羲之28個字的《快雪時晴帖》上,被乾隆蓋了172個章。我花50塊買的“蓋章護照”,蓋它50個章又怎麽了?



不夠,還遠遠不夠。

一個真正成熟的旅遊蓋章人,擁有屬於自己的蓋章本以及一套連貫優雅的蓋章手法。按下的每一次章,都是將來可以拿出細細品味的旅行回憶。風景記不記得不重要,重要的是風景已經被永久印在本子上。



小紅書@非著名小鬆果

小紅書上廣為流傳的蓋章式旅遊,到底是個啥?



要說起蓋章,沒有人會覺得陌生。

如果你小時候被爹媽架去少年宮學過書法,那必然擁有屬於自己的名字印章;如果你擁有一個自由的童年,也很難逃過小學最後一排牆上貼著每個人名字的小紅花榮譽印章;如果你非說你小學玩的是小紅花貼紙,那也難逃大四實習證明上的公司紅章。

蓋章這件事,幾乎貫穿我們的一生。

隻不過被動蓋章,總沒有主動蓋章來得愉快。

據說小紅書上刷屏了的蓋章式旅行最初起源於日本,隨後因旅遊業越來越好,這股風又吹到了中國台灣地區,漸漸普及到大陸。

而所謂的蓋章式旅行,就是在旅途中的各個景區、博物館、機場火車站、乃至商業街區的小店,都有各種各樣的印章提供給遊客使用。大家把它當作一種旅遊的紀念,“集章”也就越來越流行。

年輕的遊客們紛紛化身當代乾隆,以蓋章為樂,又或是魂穿唐僧,將蓋章當作旅途上一項必須完成的任務,主打一個來都來了,不蓋完不走。



小紅書@宋關

西天取經的路線是規定好的,但蓋章旅遊的路線則是千變萬化。小紅書上有各地蓋章攻略,哪裏章多、哪裏免費、哪裏不用排隊……隻要是做了攻略,保證一個“好章”都不會錯過。

怎麽說,蓋章這件事,也卷起來了?

各大景區博物館深諳“有一個好章”對特種兵遊客的誘捕力有多大,紛紛使出吃奶的勁兒。從蓋章體驗到印章美觀度,甚至發展至蓋章收藏價值,無一不另辟蹊徑。

鞍山市博物館和山西青銅博物館紛紛推出了滾筒印章,成了蓋章人必打卡的地方。看了完整版視頻,我情不自禁聯想到人生中第一次幫媽媽擀餃子皮,也是如此地小心翼翼。擀餃子皮和滾筒式印章確實有異曲同工之妙——餃子皮要裏厚外薄,滾筒式印章要先輕後重;做餃子一手拿擀麵杖一手扶著餃子皮,滾筒式印章一手扶印章一手按住本子。

不但要分清楚上下方向,還要牢牢按住本子以防滾筒印時錯位。

主打體驗感和儀式感,且這種模式和中國古代近東地區記錄“圖案故事”的手法有一定的曆史淵源。

簡單來說,蓋章得蓋得寓教於樂。



圖源小紅書

寒山寺的套印更是聲名遠揚。據小紅書經驗貼提醒,想蓋一次要排一兩個小時的隊,沒點熱愛還真做不到。

蓋章手法也獨樹一幟——要蓋六次才能湊成一個完整的章。當然,如此複雜的蓋章自然也是有自己的說法,“一蓋拙政園、二蓋荷風四麵亭、三蓋評彈昆曲貓、四蓋非遺紙鳶、五蓋蘇州市花桂花……”



小紅書@不花冤枉錢‍

沒有滾筒印章和套印也可以,還有另一種大受歡迎的蓋章方法——上價值。

最有代表性的莫過於故宮解說式印章。在故宮文創店花196買本書,就可以收獲60枚故宮專屬印章。但和別的章不一樣,雖說都要排長隊,但這個故宮章不能自己改,要店內員工親自動手。

“這是康熙皇帝寫的福字、這是雍正皇帝寫的福字、這是乾隆皇帝寫的福字……這是慈禧太後一筆寫的福祿壽……這是故宮的禦茶膳房,原址在……”

店員一邊蓋章,會一邊娓娓道來地講解。你花196買的書,可能一半是給蓋章講解員的知識付費。

和故宮解說式印章齊名的還有蘇州拙政園卷軸印章。卷軸印章能一躍至如此高的地位,卷就卷在兼美觀與體驗於一體。故宮印章隻能花錢看別人印,而拙政園卷軸則是工作人員幫忙印好大號印章,為每一個卷軸的美觀度保駕護航,遊客可以在其餘留白的地方自己去印小印章。

卷軸還有各類顏色,30元任意蓋。總之,就是雖然花的錢一樣,但每個人最終都有獨屬於自己的成品。



圖源小紅書

卷完花式印章和收藏價值,蓋章還卷起了美觀度。重慶的漸變印章因為花紋精美,有“視覺3D感”而出名;北京世紀壇還有紫外線燈照才能看出的“隱形章”;十三朝古都洛陽幹脆連章都做成了傳國玉璽的樣子,每蓋一次感覺自己身價飆升一回。

不說別的,起碼蓋章的那幾秒裏,朕感受是相當好的。



圖源小紅書

為了蓋出的章效果好,還有不少遊客會自帶DIY印泥,得到一個定製版的章,引得小紅書一片豔羨。



小紅書@Sikebb

煙台的一家咖啡館甚至推出了手機印章。隻要拿著電子優惠券去門店兌換,店員就會拿起一個章蓋在手機屏幕上,優惠券即刻會顯示“已兌換”。

就連i人也會忍不住開口,“那個,我自己印行嗎?”



小紅書@先鋒數字創意

光會蓋章還遠遠不夠,想成為一個合格的“旅遊蓋章家”,蓋章的紙和手法也是門學問。

蓋章的紙質要講究三要素:幹得快、顯色、不暈染。據我認真在小紅書看過幾十個攻略帖子後總結出,大家普遍推薦100克以上的“道林紙”(也可以叫膠版紙,常用於凸版印刷),或是幹得很快的荷蘭白卡,以及蓋章後顏色呈現很正的飄金白卡,或能營造出古典氛圍的飄金米色。

大小則是以A5最佳。畢竟A6有點小,一些精致大章蓋不下,A4又太大不便攜。



圖源小紅書@呀呀嘿手作

蓋章手法更是考驗當代年輕人的精神狀態穩不穩定。一著急一上火,章就容易蓋花。

尤記得我在恭王府老老實實花錢買了明信片,為了保證自己錢沒白花,蓋章時用了點力氣,旁邊工作人員瞬間翻了個白眼,輕飄飄說道,“你輕點,這是回墨章,輕輕按一樣顯色。”

我一頭霧水邊道歉邊囑咐一旁的我弟,“聽到沒?輕輕按!”



我的黑色回墨章因為用力蓋糊了

一覽小紅書上的“蓋章專家”們科普,我才知道蓋不同的材質章用的手法都不一樣。

橡皮章、亞克力章、木頭章、銅章等需要用印泥的印章就要大力按,否則會不顯色;而回墨章和光敏章這類可以直接使用的都需要輕按,不然就會收獲和我一樣的“手抖版西洋門”。

怕自己分不清眼花繚亂的章,但又想有個漂亮回憶,還能求助店員幫忙。畢竟每個人想要的不一樣,有人排隊倆小時專門為樂自己能親手蓋一次,也有人光站半個小時隻為得到一個完美的成品。

有些店幹脆為了避免售後多事、諸如我這種吹毛求疵的遊客能一次性滿意,隻允許店員代替蓋章。



小紅書@旺財喜歡火腿腸



正因為這些景區、商店的花樣以及玩法,蓋章繼越做越精致越來越貴的景點雪糕之後,成為下一個被追捧的“土特產“。

拿手機拍一百張照片,還不如親手去蓋一個風景章來得記憶深刻,起碼是能實打實拿在手裏的。

但想蓋章也沒那麽容易,你得先有本“蓋章護照”。



圖源小紅書

自從蓋章式旅遊越來越火熱,曾經的免費章已經搖身一變,變成了買周邊附贈的“收費章”。即使大部分蓋章人都聲明“免費蓋章”是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但也耐不住想“集齊”的衝動。

遊客蓋章:蓋不完、根本蓋不完;商家:錢收不完,根本收不完。



圖源小紅書

有了“護照”,除了這些附贈的收費章,想蓋別的,則需要足夠“厚臉皮”。

氫商業編輯部唯一e人編輯嘴嘴告訴我們,她去廈門旅遊時親身經曆,一家一家小店走進去問,最終獲得滿滿當當一整本漂亮章,“這有什麽,問問有沒有免費章蓋就行了呀?”

我們剩下幾個i人連連擺手,不敢,真的孩怕。

要說“四處尋章”已經超出我等社交範圍,那如今的“瘋狂式旅遊蓋章”隻會輕蔑一笑:小子,你還太嫩了。

排隊兩小時隻為蓋章這件事已然談不上“瘋狂”,畢竟暑假是旺季,哪兒哪兒旅遊都人多。排隊已經排麻了的遊客聽到蓋章需要排隊也並不詫異,甚至還能從背包裏掏出一個小馬紮瞬間原地坐下開始打遊戲。

令人最憤怒的不是排隊,而是排了兩個小時隊發現章一半是壞的、一半沒水了。



小紅書@糖郵果子

當一個成熟的蓋章人不遠萬裏來某個景點旅遊,排了兩個小時的免費蓋章隊,從背包裏拿出精心準備好的200g飄金白卡紙,發現自己最中意的章被嬉鬧的小朋友蓋在對方的臉上、胳膊上,轉頭想換一個,發現身邊蓋章的遊客正在試驗如何在一張衛生紙上用力蓋滿“福”字章。

聽到身邊人同樣在歎氣,正想說碰到了愛章同好,結果人家坦白自己是“收錢來代蓋章的”。

真的很難不崩潰。



圖源小紅書 見章就想蓋

隨著蓋章逐漸“瘋魔化”,很多網友開始歎氣,表示“蓋章的最初感覺變了”。

最開始隻是旅遊時習慣性地給自己留下一個記憶,看到日漸充盈的蓋章本感歎自己原來已經走過了這麽多地方。後來逐漸有“想集滿”的心情,既然這個地方全都蓋了,幹脆下一個旅遊目標地也要蓋滿。

直到現在,蓋章打卡行為把旅遊變成了上班。明明是一場和朋友之間計劃好的出遊,但到最後總是不停地向規劃路線去蓋更多的章,反而真正的旅途被忽視。同時,蓋章時的支出越來越大,一趟遊玩下來吃喝沒花多少,錢都用來買“蓋章護照”了。

“為了蓋章而蓋章”甚至產生了攀比情緒。蓋完了還要數一數蓋沒蓋全,會不會比其他人少蓋了幾個,甚至會因為第一次漏蓋了兩三個再次去排兩個小時的隊。還有所謂的“章霸”,自己蓋完某個精美章後故意損壞,不想讓別人和自己蓋一樣的。

但被吐槽最多的,還是旅遊蓋章捆綁式消費,最好看的章總是“蓋章護照”、“蓋章本”、“蓋章書”、“蓋章卷軸”的附加品。真正熱愛蓋章的遊客深深感覺到了背刺,自己入坑這一愛好本身是因為0花費、門檻低,現在卻不得不為愛掏腰包。



小紅書@小先生。

到底是為了蓋章才去旅遊,還是為了旅遊順便蓋章?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為了蓋章才去旅遊也沒有錯,這種反向打卡何嚐不是一種解壓方式。要真說個誰對誰錯,實在沒有答案。與其糾結旅行方式是否正確,不如好好享受短暫的假期。

把蓋章完成了“定向越野”,追根溯源還不是因為假期太短了?

打工人頂著“請假羞恥感”七拚八湊的假期,住著小1000的快捷酒店,搶完去程的票,又要著急搶回來的下鋪,遇上難纏的leader,假期活脫脫成了出差辦公。

於是加快腳步,一邊衝向下一個目的地一邊計算還有多少個小時結束假期。

喜歡蓋章式旅遊無非就是為了給自己的旅行找點意義,可能“我曾經來過”就是旅行最大的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