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或致醫療係統崩潰?媒體:醫藥反腐持續深入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醫藥領域反腐持續深入。據統計,今年以來全國已有180多位醫院院長、書記被查,多家醫藥企業的董事長被帶走,至少20省份紀委監委就醫藥反腐問題發聲。

不過,就在醫藥反腐大快人心之際,一些怪論卻沉渣泛起,需要仔細甄別。

絕不能讓“醫療係統崩潰論”動搖反腐決心

例如,網上近來也出現了一些聲音,比如一張網傳截圖顯示,據稱是某三甲醫院院長的人士稱:“這次醫療反腐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導致我們國家醫療係統全線崩潰。”此外,還有人擔心反腐會導致醫院人人自危,最終受傷害的是患者。

紅星新聞8月14日就刊發評論員文章《別讓“崩潰論”綁架醫藥反腐》指出,針對這一輪醫藥反腐,有讚同也有擔憂,實屬正常。對醫藥反腐說不,抑或擔心可能導致醫院無法正常運轉,倒未必是反對反腐,更不等於“處心積慮為醫療腐敗分子開脫罪責”。但是,所謂的“反腐可能導致醫療係統全線崩潰”,則顯然是誇大其詞,經不起推敲。如果一反腐,醫療係統就崩潰,那麽這個醫療係統也太脆弱了。如此“脆弱”的係統,又怎可能一直支撐著全國這麽多人看病求醫。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2021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21年,全國公立醫院11804個,民營醫院24766個。根據統計,截至8月12日今年全國至少已有176位醫院院長、書記被查。如此比例,怎麽就能導致我國醫療係統全線崩潰?

拋出“崩潰論”的言論還稱:“被抓的除了院長,其他的都是各科室主任,包括有些院長都是各個學科的專家,一個專家最少需要國家培養30年以上。把技術好的醫生、主任、院長都抓完了,誰給老百姓看病呢?”這番話是為醫療係統崩潰找鋪墊,同樣荒謬得很。

紅星新聞評論員文章認為,誰都沒有淩駕於法律之上的特權,如果確有醫療專家貪腐,當然應該被抓,不該有絲毫含糊。無論有多少光環,為醫療事業作出了多大貢獻,隻要違法亂紀就應被懲罰,這種常識理當不需要重申。專家這個稱號不是護身符,資曆深、醫術高也不是逃脫懲罰的理由,絕不能讓“醫療係統崩潰論”動搖反腐決心。

再者說,支撐醫療係統運轉的是廣大醫生,他們是這個係統前行的沉默“底盤”,當中的絕大多數人都兢兢業業,在醫術醫德上有所追求。而恰是這些人,他們無涉權力和腐敗,努力做好分內事。有他們在,醫療係統就崩潰不了;有他們在,人們看病就能多一份安心。

這樣的“崩潰論”經不起打量和審視,卻在此時冒出來,值得警惕。如果任其謬種流傳,則可能幹擾醫藥領域腐敗問題的整治,乃至綁架醫療改革。此輪醫藥反腐深入推進,綜合治理,相信將推動醫療係統重塑,從而讓人們更加受益。

這類肥了少數人、讓多數人埋單的潛規則,遲早要廢除

@俠客島 微博8月11日也刊文認為,不管哪個領域,腐敗都是見不得光、必須鏟除的毒瘤。隨著醫藥領域反腐走向深入,網上竟出現了某些怪論:有的說,要真徹查,大專家被抓了,讓剛畢業的小年輕看病,患者放心嗎?還有的說,這樣搞下去,公立醫院醫生為自保都跑私立醫院去了,以後還能指望在公立醫院便宜看上病嗎?

其實,這種論調似曾相識。十八大之後,中央掀起反腐風暴,當時就有怪腔怪調,稱反腐反得太厲害了會影響經濟,有人甚至說適度腐敗是經濟的“潤滑劑”……這些謬論一度還有市場。

事實究竟如何呢?最近廣東省紀委監委刊發了一篇文章,文中提到,中山市坦洲人民醫院原院長羅勇落馬後,被查出收取設備代理商高額回扣,涉案金額近3000萬元。砍掉回扣款和虛增的藥物設備價格轉嫁後,這家醫院的人均就醫成本下降了1400多元。

這是什麽概念呢?公開數據顯示,該醫院每年光心血管病人就要接診2萬多人,全部科室接診的病人數恐怕得翻好幾倍。一個病人省1400元,一年能給病人和醫保省多少錢?這個數字可不小。

@俠客島 微博指出,羊毛出在羊身上。為啥一個出廠價三五元的藥三轉五轉,到了病人手裏敢賣上百元?刨除合理利潤,裏頭有太多人從各環節中“食利”——藥廠為了讓自己的藥有市場,送錢給醫院,醫院收了這家的藥,就不讓另一家的同類藥進來。病人沒有選擇權,醫生也被裹挾著開一些高回扣的藥,最終是病人多花錢,醫保多負擔。這在一段時期裏竟然成了業內心照不宣的潛規則。

往小了說,這種潛規則損害的是某家醫院、某個地區的整體生態。比如雲南普洱,那個一台設備可以吃1600萬元回扣的院長落馬後,當地開展了專項警示教育和整改,數百名醫務人員主動退贓。

往大了說,這種靠送回扣打開市場的做法,不僅涉嫌行賄罪,也嚴重損害市場公平。本來倆藥效果差不多,隻是價格有區別,甲公司送禮塞錢在醫院打開銷路,乙公司吃了閉門羹。不送錢打不開市場,這不逼著守法企業踩踏法律道德紅線嗎?

@俠客島 微博認為,這類肥了少數人、讓多數人埋單的潛規則,遲早要廢除。打個比方,某地盛行買官賣官,明碼標價,價高者得,局中人覺得挺“公平”,但對踏實幹活的人公平嗎?這難道不該查處嗎?無論是政治腐敗、金融腐敗、能源腐敗還是醫療腐敗,說到底都是腐敗。醫者治病救人,祛除的是身體的病灶,對社會來說,醫療腐敗這個毒瘤同樣要剜除。

豈能用泰山之功,去抵泥塗之過?

也是在8月11日,澎湃新聞就已經刊文《馬上評丨泰山之功怎抵泥塗之過》指出,有人杞憂了:醫療界反腐,會不會導致對整個群體的汙名化?會不會激惹本就脆弱的醫患關係?

澎湃新聞馬上評文章認為,被打擊的醫療腐敗對象,和被表彰的為我們拚過命的良醫以及在三年疫情中挺身而出的一線醫護人員,並非同一群體。且看曝出的腐敗案,怵目驚心,一台醫療器械,進口價1500萬元,醫院卻花了3520萬元,其間1600萬元的回扣,被院長“吞”沒。今年,已有168位院長、書記被查,平均一天“進去”一個。

腐敗之嚴重、麵積之廣,超乎想象,不打擊不足以平民憤。泰山自高,泥塗自濁,豈能用泰山之功,去抵泥塗之過?

但是,爬梳了一些網絡議論,發現對醫生行業被汙名化的擔憂,也不算多餘,比如有的危言聳聽:一個都別放跑,真過篩子,整個醫療係統就崩潰了;有分析稱,反腐後,百姓看病成本將降低超50%以上;有的舉例帶量采購政策,“不少藥品和醫療器械價格直接被砍掉80%、90%,本質就是,繞過院長主任受賄環節,讓利給普通民眾。”

梳理下來,反腐會讓“看病貴、看病難”迎刃而解的觀點低估了醫療係統改革的複雜性;不加分辨地攻擊整個醫療行業,可能還會消解醫療反腐共識。因此,筆者認為有幾個問題需要重申。

首先,反腐是為了杜絕腐敗,營造不必腐、不敢腐、不能腐的環境。

為什麽一些醫院腐敗如此囂張?為什麽“敢”,又為什麽“能”?前者是個人貪欲膨脹,無法無天;後者是製度漏洞,大得驚人。堵住後者,才能管住前者。

其次,百姓看病難怎麽破?抓了腐敗的醫生和院長,還要繼續碰硬。以德治醫、以法治醫重要,加大醫療投入、培厚醫療保障、加快醫療改革,也不可或缺。

醫療反腐,不應也不會隻是一場風暴

當然,風暴之下,也有一些不同的聲音。

央視網13日刊文指出,有人講,現在醫藥代表都不敢進醫院了;有人說,不少權威專家都被抓了;還有人擔憂,精英醫生都跑到私立醫院去了。一時間,這樣的聲音似乎讓人很焦慮,甚至有些人心惶惶。其實,並不意外,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和當年“反腐會影響經濟”“腐敗是經濟的潤滑劑”之類的歪理如出一轍。

重症就得下猛藥。醫療領域要給自己“刮骨療毒”,需要這樣一場風暴,將那些多年來依附在醫療行業上的灰色利益鏈條鏟下來,同時把紀律和規矩立起來、挺起來、嚴起來。

醫療反腐,不應也不會隻是一場風暴,更需要關注和研究藥品設備采購、醫療保險監管、公立醫院補償、醫務人員薪酬待遇激勵等一攬子問題,真正從製度、機製層麵上完善監督、服務、保障體係,讓醫療回歸醫者仁心、救死扶傷、懸壺濟世的本質和初心。

央視網文章認為,這些問題講起來都不輕鬆,做起來就更不容易。腐敗本來就是一個世界性、曆史性難題,醫療腐敗還有其特殊性,治理起來就更棘手。

一個基本現實是,醫療衛生是個高度專業化的行業,技術壁壘高,隱蔽性又強。莫說外行,就是“內行”,如果分屬不同的業務領域,也往往有“隔山”之惑。就以醫療器械采買為例,招標單位負責人稍微改動個參數,就能把大部分廠商拒之門外,為“目標”廠商創造中標的條件,程序上還很難挑出毛病。這有點類似於我們常見的“蘿卜招聘”,可醫療領域這種操作,因為極高的技術門檻,一般人很難發現,發現了也不容易認定。

基於此,從方法論上而言,醫療反腐必須懲罰和預防雙管齊下。一方麵,要強化刑事製裁,得有霹靂之勢、雷霆手段,形成高壓態勢;另一方麵,要想辦法改變醫療行業封閉現狀,提高透明度,加強信息交流,特別要把內部監督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內外結合,久久為功。

基於多方麵的聲音,中國新聞網8月14日就刊文提出了醫藥反腐風暴下的三個追問:

——當舉報信滿天飛,對於輿論關切的舉報信息,尤其是那些大型醫院、關鍵崗位的問題線索,相關部門還需及時查明事實,回應公眾關切。醫藥領域反腐,不僅要有刮骨療毒的勇氣,也要有真刀真槍的手段和持續的高壓態勢,要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做到一視同仁,有一懲一,有二懲二。

——當針對醫生群體的各種論調、傳言四起,輿論要客觀理性看待醫藥領域的“個例”與“整體”、“極個別”與“大多數”,尊醫重衛的社會風尚,隻能加強,不能削弱。醫藥反腐,要讓違法者受懲處,也不能讓守法者吃虧。在保持反腐力度外,我們要關心的是,如何改革醫院和醫生收入分配體製,提高醫療服務價格,增加醫務人員的陽光收入,讓從業者看到奔頭。

——當“看病難、看病貴”年年提卻年年有,治理醫藥領域的沉屙痼疾需要自我革命的反貪決心,更要標本兼治的改革智慧。要從製度上鏟除腐敗滋生土壤,深化醫療體製改革,推動醫藥分離,從製度上解決“以藥養醫”帶來的問題,讓利於民,讓群眾看得上病、看得起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