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爆火的網紅“白人餐”,社畜吃兩口就吐了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互聯網上調侃和揶揄外國人的日常美食,已經不是什麽新聞了。

不久前,一位網友在火車上偶遇一位瑞士阿姨,眼瞅著她從包裏掏出了一袋生菜包火腿,澆點芥末醬居然就算午飯。

糊弄之程度,讓我等泡麵黨都歎為觀止、連連叫絕,“不僅沒味兒還潦草,擱中餐胃可受不了。”



@黑森林旺卡

然而誰能想到,這種兔子看了都要拿後腿蹬出去、再罵一句遭罪的午餐,卻得到了社畜前所未有的熱捧。

入夏以來,不少網友驚訝地發現:身邊那個天天帶飯的同事,便當盒裏裝的不再是青椒火腿炒雞蛋,而是胡蘿卜搭黃瓜;嘴裏塞的不是雞翅玉米和南瓜,而是生啃彩椒或大列巴。

他們的朋友圈文案是,“吃最寡淡的白人飯,打最卷的工。”



01

敷衍白人飯,

被捧成了打工人之光

“白人飯”,aka維持生命體征餐。

最早在網上刷屏,是因為無數留學生聲淚俱下的控訴。

自稱“白人飯受害者”,他們不理解老外吃的這都什麽午餐玄學——

中午超市買一包四季豆,直接撕開小口微波爐加熱,不加任何佐料就開吃;上課上著上著,兜裏掏出一個小番茄就當午飯對付了……忙不迭又開啟了下午的工作。

簡直吃得糊弄又離譜,卷到無法又無天。



吃法湊合不說,搭配還很稀奇,最經典的,把白煮蛋放到意麵裏,“吃完感覺能躥一天稀”。

這是白人飯宇宙的宗旨,有啥吃啥。對他們來說:吃,不是為了享受美食,而是延續生命。



連外國人自己都自嘲,給貓吃,貓都會離家出走。

但就是這麽破天荒,它成了國內都市社畜的“午餐之光”。





第一批悄悄入坑的,是小紅書減肥女孩,其中一撮還是大學生。

因為白人飯的食材多為幾片草、一顆水煮蛋或雞胸肉、一點水果,很適合當減脂餐。

關鍵是宿舍裏哐哐5分鍾用保鮮膜包一包,都不用開火。



@人生有尺

你說它是年輕人不顧死活的“媽見打”係列吧,它卻以勢不可擋之勢席卷吃飯宇宙、疆域不斷擴充。

以北上廣的外企打頭,一波打工人發現它簡便的妙用後,反其道而行之,把它當成了工作日午餐來墊肚子。



“別把吃飯太當回事”、“在恰當的時候對食物無欲無求”,是白人飯午餐江湖的聖經,也被視作一個職場人思想逐漸成熟的標誌。

在打工人眼中,白人飯有三寶——冷、素、份量少。

貝果這種新網紅,在中產烘焙界裏或許算新寵,但換置白人飯坐標係裏,也隻剛剛夠得上個“初階”——原因無他,還得過烤箱加熱。



@艾艾

中級版還得是現成的老法棍,搭配點小番茄,橙子就更好的,都不用洗了。

這裏的鄙視鏈邏輯是加熱的



至於像下圖這樣直接西蘭花、甘藍和冷凍的雞肉丸往飯盒裏一放的,當屬白人飯裏的高級版。

簡單粗暴還講究健康,那叫一個妥當。



@頹廢少女

如果說之前那波跨時空征服打工人的午餐之光,什麽10元15個菜的工地盒飯、晚上9點後打3折的“剩菜盲盒”——奧義還是便宜管飽還好吃。

那麽如今,連這幾項都跳過了,開始回歸至最樸素的飲食原教旨主義——“維持生命體征”。

飯是什麽?反正都得死,活著就行。

於是,普通午餐吃法棍,奢侈午飯吃貝果,晚上再胡亂燉個菜成了這屆都市年輕社畜吃飯的新麵貌。



看過《黑客帝國》的都聽過一個預言:不久的將來,“食物”會變成一種米黃色的無名粘液,來上一點即可提供人體一切所需。

白人飯套餐提前一步達成成就。

站在便捷巔峰的,是一包薯片配一升裝噸噸噸冰美式,那叫一個“地地地地地道”——吃著吃著變成了光合作用生物也不用太驚訝。



咱媽曾經狠狠叮囑過的吃飯三鐵律,“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統統不存在了。

為了更好地跟上時代的火車,打工人終於做出了一個違背祖宗的決定:

中午必須吃少,晚上……晚上再說!



02

996社畜專用,

又一次達成進化成就

幾乎所有經曆了對白人飯“嗤之以鼻”到“好奇嚐試”的打工人,都提到了同樣的心路曆程:

自打放棄了對味道和份量的追求後,就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眾所周知,職場最大的疲憊,從來不是疲憊本身,而是你累麻了還得打起精神。

在這一賽道上,一度被瞧不上的白人飯提供了最貼心的抓手。

其中被最多人稱道的,是防困。



@11

由於中餐裏的主食往往是米飯、饅頭和麵條,都是高碳水化合物。

容易讓血糖指數快速升高,從而胰島素驟增、抑製大腦神經中樞,一時間讓你困到昏迷。

白人飯雖然簡單,但都是蛋白質和維生素——這就是為什麽很多留學生疑惑老外吃得又少、又不用午睡,下午卻依然精神抖擻。



@CCCara_

這種小孩子人生第一次喝會吐的提神單品,這兩年從標杯逐漸進化成了一升裝超大桶。

而且這股體量擴大風,從韓國刮到中國愈刮愈烈。

如今和白人飯搭配在一起,組成了透心涼套餐,一套組合拳打下來,既緩解了辦公室久坐的便秘焦慮,還消腫利尿。



@瀟湘晨報

到了下午三四點,還精神奕奕,感覺自己就像電視劇裏的職場精英。



至於自嘲吃白人餐的社畜,其他的好處更不必說,各中滋味大概要數帶飯黨最懂。

受過哐哐叮叮做飯半小時、吃飯十分鍾、打掃大半天的痛,嚐試了一次白人飯後,你就會瞬間參透做飯最大的奧義:

“敢情最高端的食材,往往隻需要最簡單的烹飪。”



@千島沒有醬

清水燙過的蔬菜裝一裝,或者帶生雞蛋兩個裝便當盒裏,午餐時候打散過微波爐。

前一天冰箱裏吃剩的甜椒和雞胸肉,火腿小番茄,配上貝果,下午餓了就啃一根黃瓜或胡蘿卜充充饑。

真是省時又省力。



曾有網友建議,黃瓜和胡蘿卜可以擠幹水份,夾吐司口味更佳。

收到的回複是,這題超綱了寶——

吃白人飯衝的就是一個馬上做馬上吃,別說懶得開火了,“可以的話我連碗都懶得刷“。



在白人飯宇宙,兩個同時因為便捷又提神入坑的格子間女工,會在茶水間看到對方便當盒裏類似的配方時相視一笑。

而一個高薪的管理層和一線大頭兵,也可能終將走向分道揚鑣。

一位體會出此道的朋友小李告訴我,一開始,他還學習自己的中層領導,投奔Wagas單人餐外賣的懷抱:

營養又均衡,誰能不種草?



但短暫興奮後,很快他摸了摸日益消瘦的錢包:一份牛肉能量碗+冰美式,動輒就要86元。

幹脆決定自己水煮點羽衣甘藍、西蘭花,帶點蘋果當沙——

都是維生素蛋白質,怎麽不算白人飯呢?



網上也有類似思路,@cc

白人飯那樣好,以至於你很容易上頭,在午餐極簡主義的路上一去不回頭。

一開始,不少打工人帶的白人飯還是用或塑料或玻璃的精美便當盒,用食材裝滿所有分隔。

然而不知道從哪一天起,你眼瞅著身邊的同事直接手拎一塑料袋,你問她飯呢?她一臉理所當然:“不懂了吧,這叫開放式三明治“。



怎麽講,連公司樓下的便利蜂,三明治都會有塑封。

他們倒好,盒也不裝、保鮮膜也不包了,成功完成了中產版到苦行版的過渡。

食材也開始中西結合化了,最初那些昂貴且沒咋見過的草,什麽西芹、芝麻葉、羽衣甘藍,變成了番茄黃瓜。——更適合中國寶寶。

最後連水都懶得過了,蘸醬也不要了,直接上手啃。



王一博的減脂餐都要相形見絀——畢竟人家的西蘭花還是燙過的,白人飯主打一個生吃。



除了一點不好——難吃到讓人眼前一黑。

然而,一位白人飯愛好者卻告訴我,它的要點恰恰是難吃。

把白人餐當工作日午餐,本來就不是為了享受,就是為了給自己找罪受。

“因為這樣就能時刻提醒自己是來打工的,而不是來享受生活的。”



古代人不也頭懸梁、錐刺股麽,寡淡午餐就是現代打工人吊梁上的繩、刺腿上的錐。

不僅具有生物學上的理論支撐,也是某種自我的潛意識暗示。

“不好吃也沒事兒,讓這個破班知道它不配。”

03

是不困了,

直接餓暈了

記得兩年前,互聯網上還在熱議“反內卷”。彼時,35歲自曝切胃的楊天真一句“人為什麽不能為了工作犧牲身體”還引發了工作異化的爭論。

但打工人追捧曾經吐槽敷衍又糊弄的“白人餐”,似乎撕開了一個都市社畜生存圖鑒的切口:

當35歲失業焦慮和大廠裁員的傳言愈發囂彌,打工人在曾經最看重的“吃”上,也選擇了優先保住飯碗。



為了維持更好的工作狀態,而吃“生命維持體征餐”,你很難說不是一場無奈的午餐解構。

白人飯是的確是一種智慧,但偶爾吃一餐可以,吃多了幾乎沒幾個中國胃能受得了。



@看完眼色行事好吧

事實上,一個激情入坑的打工人曆程往往是這樣的:

吃之前,想象自己是個沒有感情的工作燃料,甭管啥狗屁工作,吃完它,卷翻狗同事、倒逼爛甲方——暖它一整天。

結果多吃幾頓,就會發現嘴裏真要淡出隻鳥。



一位已經棄坑的00後網友跟我總結,吃了兩天後,她就已經眼淚都要噎出來了,餓得想啃人。

還出現一連串連鎖反應,包括但不限於:易怒,焦躁,總覺得同事針對自己,姨媽出走。

甚至簡直失去了活下去的欲望——“真的,人類不能沒有碳水。”



一大批自稱白人餐的實踐者已經開始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早上吃雞蛋清,中午吃雞蛋黃,晚上,嘿嘿,商家拌騎手,隻要吃得下,給我來十車貨拉拉。

啃了兩天胡蘿卜和草後,還是決定做回人類。



其實早在這波被調侃的白人餐火之前,網上就不乏這樣的疑惑:

為什麽明明歐美人也吃這麽少,還是普遍比我們胖那麽多?

此時此刻,一個美劇裏正在bistro痛飲雞尾酒、怒啃雞全家的老外臉上浮出了神秘的微笑。

“那當然是因為我們都是中午隨便吃吃,晚上大吃特吃。”





無論是國產都市劇裏精英白領不沾地的生活,還是美劇裏不用996、直奔bistro:

在那樣理想生活的幻夢中,午飯隨便扒兩口隻是他們應付下午工作的工作餐,下班後的生活才是他們甘願吃苦的奔頭——

譬如吃一頓我們最愛的中餐。



所以與其在吃上破罐子破摔、給老板創造價值,不如先吃好喝好,才能保住身體。

畢竟這年頭,還有什麽安全感,比碳水帶來的幸福和滿足來得更具體真實?

麥克老狼 發表評論於
從營養的角度中餐卡路裏太高而蛋白質過少,升糖過快,的確不利於當午餐。

有什麽樣的日子過什麽樣的生活。工作場合過幾年後大家都這麽吃,自有它的道理。不用大驚小怪。
西岸-影 發表評論於
其實就是追求健康和省事,在美國呆了十幾年後很多人,包括華人也會這樣。
如今一周裏大部分天數每天就是半個三明治,至多一個,就是一天全部的飯。隨著年齡增大,新陳代謝率降低,維持體重就隻能少吃,五十歲後一天一頓飯足夠了,不會影響身體健康,反而有利於健康。
其實就是個習慣問題,而且中餐確實很不健康,尤其是米飯的血糖太高。人的味蕾大致每七年一換,因此改變口味是不難的事情,如今除非參加老中的爬梯,很少吃中餐。不能說不好吃,畢竟是熟悉的文化內容,但每次吃過後都不是很舒服,太油了,包括回國也是這種感覺。
美國擁有各種不同文化的飲食,理論上品種繁多。但實際上都是有某種fusion的特點,這是趨同性。因此不論什麽風味的飲食,都會吃煩了,最終回到簡單,追求極簡生活。
林外芭蕉 發表評論於
沙拉要做得好吃很講究,不是隨便幾片生菜葉子就能打發了。再加上蛋白質,可以既飽腹營養又美味。中午吃中餐特容易犯困。
拾麥客 發表評論於
種族歧視啊!這種食物黑人白人都吃。
過濾詞 發表評論於
我以前一個白人同事每天中午從販賣機裏拿一大板Hershey's Milk Chocolate加一聽可口可樂,另一位前台小姐每天兩根芹菜梗沾點Ranch Salad Dressing .
___1984___ 發表評論於
為什麽叫“白人餐”?美國其它種族難道吃得有很大差異嗎。
zzbb-bzbz 發表評論於
白人吃飯時要隨時準備相互開火,哪有時間自己開夥
長劍倚天 發表評論於
我工作餐,基本帶餛飩,餃子。
米飯一直吃得少,不太炒菜。
但從不吃沙拉,那玩意我就不會碰。
長劍倚天 發表評論於
一人一個口味,什麽白人餐?
不要偏聽偏信!
有人午餐(工作餐)冷餐三明治,沙拉,也有人喜歡熱食,譬如超市賣得冷凍米飯,意麵速食,還有人頓頓麥當勞快餐,也有人頓頓小零食當飯,收入高的,更喜歡頓頓餐廳正餐!
ljcn 發表評論於
白人餐?????這是什麽人起的名字???跟黑人牙膏一樣,處處是種族歧視(這裏歧視應為跪舔)。
shawnhx 發表評論於
我覺得挺好吃,不要上綱上線
無法弄 發表評論於
西人辦公室不讓吃味道衝的午餐,三明治是最好的選擇。帶飯可以在指定餐廳,辦公場合不能吃熱食。
wbkds 發表評論於
生菜蘿卜挺好吃,我都不用色拉醬,直接啃有淡淡的甜味兒。 某些中餐其實挺惡心滴,吃進去滿嘴油味精和鹽的味道,妥妥的垃圾食品。當然中餐也有美味又健康的,洋餐惡心的也比比皆是。
HEB2022 發表評論於
白人!哈哈白人才不這麽朝呢。白人搞不好天天一個豆子罐頭或者一碗cereal就打發了
BeckyLin 發表評論於
中餐不方便準備。要弄老半天才做好。整個三文治隻要幾分鍾的時間。這就是為什麽白人餐那麽受歡迎。食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