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艦炸了!為什麽他們卻依然在振臂歡呼?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這就好比迪亞士遇風浪而回,但他已經繞過了好望角。

全球關注的“人類最大運載火箭”——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公司)的“星艦”超重型火箭於美國中部時間20日進行了首次軌道飛行。但該火箭成功點火升空幾分鍾後,在半空中爆炸,發射以失敗告終。



但挺有意思的是,你看現場回放,點火發射時,現場依然響起了一篇歡呼,我特地觀察了一下,這個歡呼一直持續到星艦淩空爆炸以後,人群先是驚歎了一下,然後繼續歡呼鼓掌。



馬斯克自己在稍後也發推表示:“在一次令人興奮的星艦測試發射之後,祝賀SpaceX團隊!為幾個月後的下一次測試發射吸取了很多東西。”



馬斯克:爆了沒關係,過幾個月再來唄……

是的,昨天如果你全程關注了這個新聞,就能感受到馬斯克的航天冒險的奇特之處——他似乎每走一步無論成功還是失敗,總會有歡呼聲響起。

可這真的隻是馬斯克會商業吹牛,靠高概念忽悠人的結果麽?

我認為不是的。

馬斯克和他創辦的SpaceX之於人類航天,也許真的正在做某些革命性的貢獻——我說的這個貢獻並不是可回收火箭、超重型推進器等新技術。這些技術沒有他,靠NASA或者其他國家的航天局可能遲早也會攻克。

馬斯克和他所代表的民營航天探索者,所引入的是一種新邏輯、新模式,而想厘清這個新邏輯和新模式對全人類究竟意義何在,需要稍微費些筆墨。

1

先說一件看似毫不相關的事。

今天提起汽車產業,人們想到的都是德係、日係、美係車,可是很少有人想到,上世紀三十年代,對這個最下血本、也看似最有希望站上風口的,其實是蘇聯。



當時,汽車業剛剛興起,號稱“所有學科天才”的斯大林做了個確實非常高瞻遠矚的決定。他敏銳地意識到汽車產業有搞頭。就趁著美國經濟大蕭條、資本家也沒餘糧之際,果斷斥資購買了福特位於俄羅斯盧吉河畔一整套汽車廠。

捎帶說一句,這筆交易付賬,蘇聯用的是上百噸黃金——是名副其實的真“氪金”、真“砸錢”。

但這筆氪金真的很值,因為該汽車廠是世界上第一座綜合性大量采用流水線生產的汽車廠,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汽車廠之一,整座廠包括練鋼、軋綱、輪胎、玻璃和汽車各個部分,廠區規模極為宏大。

還嫌這不夠的蘇聯人,又用福特賣給他們的圖紙,動手在伏爾加河畔“複刻”了一座規模更大的汽車製造廠,該廠綿延數十公裏,廠區內有自己宿舍、醫院、學校、商場、自來水廠,數十萬工人、工程師、後勤人員和上百萬他們的家屬在廠區內工作生活,儼然是一座獨立的城市。

這樣規模巨大的汽車廠(汽車城),在同時期的美國都沒有,創下了時代之最。

蘇聯人把這座他們的汽車城以紅色大文豪高爾基的名字命名,大名叫高爾基汽車廠。而高爾基汽車廠被中國人按照其俄文縮寫GAZ發音簡稱為“嘎斯廠”。



是的,上年紀的中國人都熟悉的嘎斯車就是這麽來的。

看見沒,雖然如今整個國家GDP隻相當於咱一個廣東省,但人家戰鬥民族當年也是這麽豪橫過的。

所以,當時很多世界媒體都驚呼蘇聯要在汽車業上迎頭趕超、並獨領風騷了!

因為沒有國家有蘇聯汽車業如此先進的技術,更沒有蘇聯如此係統化、規模化的超大工廠……

但結果如何呢?

後來蘇聯和近日俄羅斯汽車業是什麽樣子,大家有目共睹。

與蘇聯芯片行業好歹還可以歸咎於“點歪了科技樹不同”,為什麽蘇聯的汽車製造業會斥巨資、在全麵引進技術、生產線、甚至移民了大量技術員和技術工人的情況下依然失敗呢?

你若能想明白這個問題,就能理解為什麽無論成敗,馬斯克的思路的對頭的。

2

雖然全世界人都在工作,但其實很少人仔細想過,這個世界上的工作其實分為兩種:一種叫單目標任務,一種叫多目標任務。

單目標任務顧名思義,你達成一個目標就行,不問其餘。

這種工作多見於軍工技術產業,比如原子彈,求就是個炸得響,再比如曾經的航天,把衛星或人發射出去,達到目的就算成功。

對於單目標任務,氪金當然可行,雖然蘇式體質被公認特別講究集中力量辦大事,但這種事,美國當年其實也沒少搞:

曼哈頓工程,1942年上馬,1945年原子彈就丟日本人頭上了;阿波羅計劃,1961年肯尼迪吹牛,說我們10年內得把人送月亮上去,以當時那個技術條件,肯尼迪這麽說有點川普附體——成不成先把牛吹出去那種——但真金白銀砸進去,1967年肯尼迪這牛還真被圓上了。肯尼迪要是沒遇刺,能連任一屆,任期內就能見證奇跡。



但多目標任務就不一樣了,它要產品在完成一個主目標的同時完成很多分目標。要達成這種任務的一般都是民眾產品。

比如這些年引發熱議的芯片產業,說到底,難就難在它是個多目標任務上,因為是用在民用手機、電腦上,芯片的反應速度、穩定性、耗電量、性價比等等等,都是需要達成的目標。

一個習慣完成單目標指令的單位在這個高效體係在這種任務麵前很可能是空前無能的。美蘇當年在半導體技術上搞競賽時就屢次出現過這種現象——蘇聯在國營實驗室裏確實能搞出與美國私營公司相仿佛,甚至更好芯片,但是沒有用,

一旦走出官方實驗室,蘇聯的芯片就是沒有辦法做到像美國芯片那樣即廉價、又穩定、還高效、同時批量生產。

問題出在什麽地方呢?關鍵就在於單目標任務的完成難度和多目標任務是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的。

人類建立的很多自上而下的指令式科層體係,往往特別善於執行“單目標任務”,比如軍隊就是如此,一支好的軍隊,它的目標一定是高度單一的——“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勝利。”

當軍事係統或類軍事係統的所有行動緊緊圍繞這唯一一個目標去轉動時,它就能百戰百勝。相反假如軍隊或類軍事係統同時被下達兩個甚至兩個以上的目標,導致戰略模糊不清,它就一定會失敗:

比如宋襄公即想要贏、又想贏的“有禮”;建文帝既要平他叔的叛亂,又不想擔殺叔的罵名;德皇威廉二世既要歐陸霸權又要拓展“陽光下的地盤”、再比如這次俄烏戰爭中的俄方戰略模糊……一個越好的單目標執行體係,在被同時下達兩個以上的目標時,做出來的結果就越可能是拉胯的。

蘇聯的高爾基汽車城,他們的問題其實就出在這裏——誠然,你可以美國從廠區到機械、再到圖紙,全套把那個生產體係全須全尾的重金買過來。但你的體係是蘇式的、是高度計劃性、甚至類軍事化的,這個體係能執行好一個“單目標任務”,比如高爾基汽車城生產的坦克,都是非常優質的。

但如果他們接受一個上級指示:“造出一輛好汽車”。他們就犯難了。

因為,究竟什麽才是一輛好汽車?是坐著舒服、跑得快、省油、穩定性高、安全性高?都是。

而這個複雜、多元的目標是無法通過自上而下的科層製精確傳達的。因為類軍事化科層的本質就是指令,是一種意誌對另一個意誌的完全壓服。所以多目標任務在這個體係中傳導的時候必然是失真的。多目標任務不是無法達成,而是它不能夠通過類軍事化科層製來實現。

而造一輛好汽車,恰恰是個“多目標任務”,買過車的朋友一定對此深有體會:衡量一個車好不好,所要考慮的指標太多了太多了,車光能跑還不行,什麽舒適性、穩定性、百公裏耗油、性價比、維護保養經費等等等等,全是一台合格私家車需要完成的目標。當然,外觀最好還要設計得酷炫一點。就蘇聯嘎斯車那個造型,放在今天中國汽車市場上,再大的家業也能分分鍾給你賠到破產。

與軍事思維喜歡完成“單目標任務”不同,任何民間商業想要做好,就必須完成難得多的多目標任務,這是因為人性的多元的、人的欲求是多樣的,就像男女在擇偶時總想讓對方既有好看的皮囊、又有有趣的靈魂、最好還能多掙錢(對擇偶的困難就在於它是個多目標任務)一樣,我們對任何民用商品的需求天然都是“多目標任務”。

3

明了了這些問題,我們再來反觀馬斯克的民營航天事業。

馬斯克試圖做什麽?他其實正在改變航天這個事情的邏輯,把這項自美蘇航天競賽以來,就一直是“單目標任務”的事情,變成一件民間資本能做的,有泛用性、可以商用化的“多目標任務”。

毋庸諱言,美蘇時代的航天競賽,曾是最典型的單目標任務。蘇聯人這麽搞,美國人也不遑多讓,甚至更加起勁——

你看肯尼迪要“十年內把人類送到月球上去”,這就是個典型、清晰且非常成功的“單目標”,所以它再難也好完成。總統提這個要求的時候沒說NASA你隻能花多少錢,航天員駕駛舒適性、安全性要怎麽保證等等。既然要求就“到月球去”這一項,那就可勁兒造唄!聯邦政府百分之五的支出、成百上千億的美金砸進去,數萬個全美甚至全球最聰明的大腦聚起來,就為“送人去月球”這一個目標服務。這還能有幹不成的事兒?



事實證明美國人在發狠要軍事化的完成單目標任務時,是不比蘇聯差的。

可是因為NASA和大部分國家的航天局都是為了完成這種單目標任務建立的。所以他們就像蘇聯的高爾基汽車城一樣,注定將與後冷戰時代的商用航天需求不配適。

這是為什麽航天競賽之後,人類航天技術出現大幅度停滯甚至倒退的原因。馬斯克的星艦升空以前,人類已經很久沒有發射這個量級的超重型火箭了。

因為商用航天就像大航海時代的海商貿易一樣,是多目標的。

不知你有沒有想過,嚴格來說,在大航海時代,哥倫布到達新大陸、達伽馬開辟新航路這些標誌性事件本身其實並沒有那麽重要,重要的是,海商必須去了又回來、經濟、高效、有一定預期的完成這趟旅程,來回販運的貨物還必須能掙到錢。這個多目標就很難完成了,而一旦完成,它就將不可遏製的自然生長,因為它符合了人性、符合了服務人性的商業邏輯。

讓我們再看看馬斯克。

以尋常眼光看去,就像很多黑粉說的,他有什麽牛的呢?此次試射的“SpaceX星艦”,其超重型推進器雖然據說能送200多噸的東西上近地軌道,可是阿波羅計劃中的土星五號推進器,近地軌道有效載荷也高達140多噸啊!那是半個世紀以前的技術高度了。



論技術思想,SpaceX星艦在外觀上其實就是一種非常有“蘇式美感”的玩意兒,因為它的巨大推力是像蘇聯當年的超重型推進器一樣,通過並聯一堆“小火箭”獲得的,SpaceX的革新僅僅在於給這個推進係統加了一套自動即時演算和調控,保證這堆小火箭有一個出現故障時,及時調整其對位的發動機,保證火箭的姿態和推力恒定。



甚至我還可以告訴你,馬斯克SpaceX其實也沒有那麽“民間”,從2003年開始,美國政府一直都在給該公司注資,累計已經超過153億美元,占馬斯克獲得的總投資中百分之八十以上。該公司獲得了大量來自NASA的技術支持。

那麽錢主要是國家的、技術是NASA的、創新點模仿了蘇聯,想成的目的隻是“複興”超重型火箭。馬斯克又究竟牛在哪兒呢?

是他的任務邏輯——與冷戰時代的美蘇航天計劃不同,貫徹SpaceX航天計劃始終的多目標任務邏輯。

馬斯克把這些東西都給攢了起來,去試圖用一個民間商業邏輯,完成一個可持續性的多目標任務——高效、低成本、可回收、有盈利性的完成航天任務,甚至把人類送上火星。

這件事是改變既有航天邏輯的,在SpaceX以前,航天競賽一直是一種準軍事化的“單目標任務”,而SpaceX是第一個通盤係統考慮成本、成功率、可回收性、可持續性等等多個目標的商用航天嚐試。

正如人類征服海洋一定要有商業利益作為驅動一樣,人類如果想邁向星空,一定也得仰賴民間商業。

請記得多目標任務和單目標任務的難度係數天然是不一樣的,而一旦其路徑走通,多目標任務所將帶來的變革潛力也是單目標無法比擬的。

我想,這就是此次“SpaceX星艦”雖然在高空爆炸了,馬斯克卻依然發推表示祝賀,現場也有那麽多人歡呼的原因——星艦至少沒有爆炸在發射台上,它的點火升空是成功的,這至少證明SpaceX的推進器設計思路是可行的。它有點像當年航海家迪亞士開辟新航路時行至非洲最南端,遇風暴而回,迪亞士將這個阻擋他的海角稱作“風暴角”,但葡萄牙國王卻將其改名為“好望角”——因為最難的那一段航程已經過去了,繞過這個海角,人類已經看到了一片藍海,看到了一個新世界、和在其中盈利、發展的希望。

是的,在一次又一次成功或失敗當中。馬斯克的SpaceX其實也已經幫人類繞過了航天業的好望角,這個好望角不是任何技術難題。而是這個行業從單目標任務邏輯向多目標任務邏輯的迭變。曆史一再證明,任何產業唯有先完成這種迭變,才能如繞過好望角的商船一樣,迎來爆炸式發展的可能性。

而這種迭變,必須由馬斯克這樣的企業家帶著他們的商業邏輯進場,才可以完成。



結尾本來想再多寫幾個字,說一下那些在中文互聯網上對馬斯克的這次“失敗”表現的過於幸災樂禍、並借此貶損這種嚐試“沒什麽了不起”的聲音。

但後來想想還是算了,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真睡的就跟叫不醒了。

隻是,請想象一下,一個十五世紀的自滿者,很可能會覺得自葡萄牙出發的探險家迪亞士是一個失敗者,因為他前行到好望角就遇風浪而還了,相比幾十年前那規模浩大、盛況空前的鄭和下西洋,迪亞士的失敗簡直是low爆了。

他不會認識到這是一場時代大變革的前兆,他看不清兩次冒險之間“多目標任務”與“單目標任務”的本質區別,也就無法洞悉這種區別將導致的巨大潛力差距。



曆史和變革就是這樣在我們每個人眼前發生,隻不過有些人會虛心的去看、去聆聽、去捕捉這個世界的動向。而另一些人,永遠隻活在自己的世界裏,隻從外界選取一些信息的片段,來自證那顆日漸封閉的內心 。

於是很多人會看不懂,為什麽星艦炸了 ,依然會有那麽多人為這份嚐試而振臂歡呼。



突然覺得,

這世上最遠的距離,

也許並不是太空與陸地。
 

不好吃懶做 發表評論於
Hundreds years ago a Frady (FaLaDi) invented Electra-magnetic conversion and one lady asked what's the use of electricity? He said what's the use of your baby? Currently so man idiots here and what a shame of China and Chinese, they are really RuHua and should be arrest and put into jail by CCP.
神秘的獨角獸 發表評論於
馬屁拍的有角度
zzbb-bzbz 發表評論於
發射成功也成為太空垃圾,不如在地麵銷毀
欣賞Melody 發表評論於
我對馬斯克一直持比較肯定的態度,但我並不支持他的星艦計劃。他的這個設想大膽而超前,應該說優劣參半吧,優的一麵是銳意進取敢為天下先,劣的一麵是很容易超出人類目前的科技實力做白日夢。

看到星艦失控、轉圈最後爆炸,我歡呼不起來,我感到的是惋惜。什麽單一目標、多重目標? 設想一下這事如果發生在中國,會得到什麽評價?最起碼的一條是逃不掉的:還有那麽多人吃不飽飯卻燒錢去搞這些飄渺無期的眼球工程。

馬斯克可是設想他將在火星上終老的,我覺得他這個目標實現的可能性基本就是個0。連送人上天的火箭都還在連連爆炸,要把火星改造得適合人類居住又豈是幾十年完得成的?說直白點,馬斯克寄托在星艦上的宏偉目標不過是美國版的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556517 發表評論於
另一些人,永遠隻活在自己的世界裏,隻從外界選取一些信息的片段,來自證那顆日漸封閉的內心 。
----------------
這些人在哪裏?就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裏,不必否認。當然厲害國最多。
彎刀月 發表評論於
一龍心裏罵娘呢
car88 發表評論於
反正中國人就是認為星艦炸了就是失敗了,不承認也得承認。
Bukanuirusu 發表評論於
樓下吃檸檬聊哈。還有Space-X 沒有黨委書記哈哈。
Beerpool 發表評論於
演給投資人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