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借貴、充電慢、歸還難,共享充電寶還香嗎?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共享充電寶,或許是用戶最希望看到競爭終局的賽道。

2021 年被稱為共享充電寶的收割之年。

艾媒谘詢 CEO 張毅曾坦言,在疫情的衝擊下,有相當一部分的玩家會退出市場,釋放出一部分份額出來,這將加劇市場頭部萬家的馬太效應。

與團購、網約車、共享單車等賽道一樣,共享充電寶也經曆了近乎複刻的劇情走向。

挺過了 2017 年王思聰 " 做成便吃翔 " 的魔咒,經曆了 2018、2019 的資本、企業退潮,以及 2020 年疫情黑天鵝事件的衝擊後,共享充電寶賽道的淘汰賽在 2021 年進入了下半場。

但用戶們似乎已經等不及了,他們更希望行業能迅速在無序混戰與一家獨大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在這個理想的狀態下穩步前行。

至少,應該先解決租借能否更便宜,歸還能否更方便這兩大痛點問題。

共享充電寶,惹了眾怒?

" 我手機充滿用了 3 小時,加上找不到歸還點浪費的時間,一下收了我 25 塊錢。" 廣州的共享充電寶用戶小丁對 ZAKER 新聞說,之前在城區商圈租借了某共享充電寶品牌,充電速度慢是一方麵,回到家附近還死活找不到對應品牌的歸還點。

多跑了好幾公裏的路程,小丁好不容易找到歸還點,卻發現槽位都滿了,沒有空位可以歸還。又等了十幾分鍾,有人借走一台充電寶後他才順利歸還。

" 共享的充一次十幾二十塊,這‘鑲金’的電,充不起。"經曆過這次糟糕的體驗,小丁回家就馬上網購了兩個充電寶,準備養成出門自帶充電寶的習慣。

實際上,共享充電寶普遍漲價的現象早已在多地見諸報端。

此前有北京媒體走訪當地商圈發現,共享充電寶每 15 分鍾 1 元、4 元 / 小時的收費已經比較普遍,而一些特殊場景則漲到 6 元 / 小時。

今年 4 月,有媒體報道稱杭州西湖景區內的共享充電寶甚至出現了高達 10 元每小時的收費價格,隨即引爆輿論關注,充電寶漲價的相關話題也衝上了微博熱搜。

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共享充電寶服務平均每筆訂單的價格自 2017 年至 2020 年逐年上升,分別為 1.3 元、2.3 元、4.1 元、5.3 元,並預計於 2025 年達 8.0 元。

實際情況是怎樣的?以街電充電寶為例,2018 年其每半小時的租借費用是 0.5 元,到 2021 年每小時的租借費用已達到 3 至 6 元不等,特殊場所甚至更貴,基本符合了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價格預測。

這樣的增長幅度是個什麽概念?簡單來說,短短三年時間,共享充電寶的租金每小時漲了至少 3 倍以上

業界普遍分析認為,共享充電寶紛紛漲價的原因還是在於行業所處的無序競爭階段。為了搶占更多的線下商戶資源,共享充電寶不得不以更優厚的分成讓利來作為談判籌碼。

據媒體報道,共享充電寶企業與商家的分成模式,從此前的 6:4,不斷上漲到了 7:3,有的共享充電寶企業為了保證核心商圈店家的獨家協議,甚至提出了讓出 8 成利潤給商家的承諾。

羊毛始終出在羊身上,共享充電寶平台需要在競爭中投入更多的資金、成本籌碼,但又必須保證自身的資金鏈安全,那麽不斷漲價,從用戶端賺取更多收益便成了一個較為直接的可選項。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此前表示,本質上共享充電寶的市場已經趨於飽和,未來是個存量博弈的紅海。

但這並不意味著靠小時租金漲價提高共享充電寶企業的盈利水平是個合適的發展策略。盤和林認為,當共享充電寶達到定價 10 元 / 小時以上後,引發市場的反噬,最終導致用戶需求退潮。

多位業界專家也都表達過類似的觀點。

91 科技集團董事長許澤瑋曾表示,共享充電寶價格如果漲幅過高、頻次過多,忽視用戶體驗和感受的話,最終會讓數年培養起來的用戶使用習慣出現消退,將用戶 " 逼 " 向自帶充電寶,導致陷入行業用戶流失、市場萎縮的境地。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在點評共享充電寶行業時也表示,如果侵害了用戶合法權益,忽視了用戶體驗和感受,任何商業模式都是不可持續的。

ZAKER 新聞從黑貓投訴平台中 8000 多起關於共享充電寶的投訴案例中也感受到了市場反噬的苗頭。

用戶投訴的問題大多集中在共享充電寶企業互相直接的割裂性,導致往往難以歸還,充電速度越來越慢,每小時收費越來越高,歸還後由於平台技術問題仍舊被亂扣費等等方麵。

終局在何方?

上述影響用戶體驗的種種現象,體現的是整個行業缺乏精細化運營和深耕用戶體驗的弊病。

然而在市場還未進入到終局之前,隻會持續受困於無序且激烈的競爭,這也必然談不上所謂的精細化運營和用戶體驗提升。

經曆過去數年的大浪淘沙及合縱連橫後,共享充電寶賽道目前處於四強競爭的階段。

美團充電自不必說,小電科技背後的第一大機構股東是騰訊,怪獸充電的大股東則為阿裏。4 月 22 日,阿裏旗下的餓了麽便宣布全國上線共享充電寶服務,背後合作方就是怪獸充電。

而合並的街電與搜電,背後站著的是聚美優品。對,就是當年王思聰嘲諷聚美優品陳歐 " 做不成 " 的那家共享充電寶品牌。

結合共享充電寶的商業模式來看,主導未來競爭格局的關鍵先生,或許便是各家企業所屬的互聯網巨頭陣營體係。

這其中最為尷尬的便是聚美優品與合並後的街電、搜電。雖然兩家合並後的用戶數突破 3.6 億,日訂單峰值達 300 萬單 / 天,從市場份額的數據上做到了行業第一的位置。

但聚美優品似乎並沒有鞏固這個行業頭名位置的防禦能力,這也或將導致目前占有的市場份額,會成為其他玩家眼中未來可以瓜分的 " 肥肉 "。

這具體還是得歸結到企業對線下商家覆蓋能力的強弱上。從目前唯一上市的怪獸充電財報中便可看出端倪。

2021 年第一季度,怪獸充電的銷售和市場推廣支出高達 6.617 億元,占總支出比例高達 93%。該費用相比去年同期也大幅上升,增長幅度為 107.4%。在此背景下,一季度怪獸充電的淨利率僅僅為 1.8%。

業界分析認為,行業普遍高漲的 " 入場費 ",是造成怪獸充電營銷費用暴漲利潤卻越來越低局麵的主要原因之一。

艾瑞谘詢發布的數據顯示,共享充電寶的成本結構分為,支付手續成本占 0.5%,倉儲物流成本占 2%,BD 成本占 10.5%,設備成本占 15.4%,商戶入駐成本占 46.8%。

可見,營銷推廣和線下商戶入駐的成本合計為 57.3%,成為了企業成本支出的大頭。線下商家場景的覆蓋也確實關係著共享充電寶企業的發展命門,想要爭奪更多的點位,必然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

而對於美團、餓了麽來說,這也給了兩家實現 " 降維打擊 " 的底氣。

線下商家資源無疑是美團、餓了麽的強項,兩大平台在外賣、本地生活方麵多年積累的商家資源,為自家共享充電寶鋪設線下渠道提供了現成的資源。

再進一步而言,美團、餓了麽還可以通過外賣流量合作、營銷費用補貼、訂單抽成優惠、擴大分賬比例等多種方式,提升共享充電寶業務與線下商家的合作黏性。

簡而言之,商家接受美團、餓了麽的共享充電寶進駐,如果可以在正常獲得分賬的基礎上,還能提高更多的外賣訂單導流的話,商家們必然會用腳投票。

對於騰訊而言,早在 2017 年共享充電寶風口剛起時就已入局。外界普遍認為,具備高頻流量屬性的共享充電寶端口,是力推支付場景覆蓋布局的騰訊必須要拿下的戰略要地。

而背靠騰訊的小電科技,也一路行駛在發展快車道上,目前已是坐擁 2.37 億用戶,衝刺港交所上市的共享充電寶頭部平台。

相比之下,連自己主營的電商業務都節節敗退的聚美優品,難以在商家資源上與美團、餓了麽相抗衡,也遠遠無法與騰訊這樣的互聯網生態 " 巨獸 " 相提並論。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究報告顯示,2020 年至 2025 年中國三線及以下城市共享充電寶服務的市場規模增長速度預期,將比一線及二線城市快 6.3%。

此外,預期三線及以下城市共享充電寶服務的滲透率將按比一線及二線城市更快的速度增長,並預期於 2025 年將達到約 40%。

這也意味著,共享充電寶的賽道和市場還會越來越寬闊,但身處其中的玩家們,也注定會越來越少。

用戶和市場都期待這場拉鋸戰的最後結果,最終脫穎而出的選手,或許還是會從騰訊、阿裏、美團這中國三大互聯網巨頭各自押注的企業中產生。

打完架之後,共享充電寶市場也該進入精細化、規範化、強調性價比的發展新階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