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市學區委員會周二進行投票,
撤銷了此前通過的更改44所公立學校名稱的決議。當地的許多學校以“華盛頓”、“林肯”等曆史人物命名。更名的支持者認為,
這些曆史人物曾參與蓄奴、殖民等活動, 在講求種族平權的今天, 已經不再適用於學校的命名。但這一計劃同時也遭到了眾多人士的反對。
背景閱讀:美國舊金山44所學校將重命名,"華盛頓" "林肯" 都不能用
美國舊金山44所學校未來幾個月將重命名,移除多位開國元勳、同時也是蓄奴者的名字,以查看爭議的種族主義曆史。
美國學校的改名潮在「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前就已開始,社會辯論是否該改名,但花費也不低。曆史上的美國開國元勳如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傑佛森(ThomasJefferson)和麥迪遜(James
Madison)等名字印在學校帽T上,學生平日正常穿著。
這些指針性政治人物因曾是蓄奴者,在「昨是今非」的論述下,舊金山當地檢討為不適用於校名。
另外,被視為19世紀舊金山公立學校之父的登曼(James
Denman),因擔任當地教育主管時,曾拒絕華人進入公立教育體係。多年來,也有家長與校方要求更改以他為名的校名。
舊金山市學區委員會26日以6比1投票結果,同意44所學校改名,相當於1/3的公立學校未來幾個月將重命名,移除與奴隸製度和種族主義相關者的名字。
事實上,美國公立學校改名潮在「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之前已展開,過程漫長,引起社會辯論。
2015年11月,舊金山帕羅奧圖(Palo
Alto)一名家長強森(LarsJohnsson)發起請願,取得300名支持者簽名後,向當地學區委員會要求更改孩子就讀的中學校名。
強森的孩子在讀書報告中發現,校名是紀念提倡優生學的史丹福大學首任校長喬登(DavidStarr Jordan
),而「特定種族比其他種族優越」的觀念不符當今思潮。
是否要更換校名?巴洛阿圖學區委員會召開多次公聽會,「查看」與「承認」曆史、支持與不支持改名的兩派市民激動地在會議陳述意見,期間數百封電郵送至委員會和地區領導者的信箱。投票結果同意改名,但接著又為改什麽名字吵翻天。
最後,喬登中學改為法蘭克.葛林(Frank Greene )中學,以表彰已故非裔科學家葛林。
另一所學校改為艾倫.佛萊徹(EllenFletcher)中學,以紀念生前提倡自行車運動的女議員暨納粹大屠殺幸存者。改校名曆時近3年,更換招牌和文檔等花費約6萬美元。
私立學校改名相對較快,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
)召開特別會議即決定去年6月重命名校內兩個單位,移除前校友、支持種族主義的前總統威爾森(WoodrowWilson)的掛名。
學校改名潮是全美對種族主義曆史重新思考的縮影,時機和費用是另外衍生出的爭議。
許多家長公開表達,在疫情蔓延之際討論學校改名不合時宜,他們批評學區委員會隻重視象征意義,而非學生實質學習。
在美國更改校名非常昂貴,預估舊金山44所公立學校重命名至少將花費100萬美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