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篪準備了16分鍾多的講話,痛斥美國,演繹戰狼式外交。
長期觀察美中關係的著名時事評論員汪浩說,美中高層在媒體麵前吵架吵了一小時是破天荒第一次,至少是基辛格1971年訪華以來的第一次。汪浩說:“楊潔篪變身胡錫進”,楊潔篪準備了15分鍾以上的講話,把美國痛罵一頓,布林肯就著急了,本來美中雙方講完話之後媒體就應該離開,結果布林肯讓媒體留下,反駁了楊潔篪的講話,這一吵搞了一小時,當著全部媒體的麵前,直接吵架對罵,從來沒有發生過這種情況。
汪浩指出,最近這幾個星期發生了三個第一次,第一是美日澳印四方會談首次有首腦會議。二是美日聯合聲明強調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三是美中高層會晤公開吵架一個小時。
汪浩:中共對五毛宣示對美強硬立場
評論指出拜登團隊一直被共和黨質疑對中國太軟弱,因此有必要向全世界表示拜登政府對中國強硬,這是拜登團隊協調一致的政策。(路透社)
為什麽會出現美中公開吵架的情況? 汪浩認為美中各自都為了自己國內需要。汪浩說:“中國是出於習近平戰狼外交的需要,要展現大國自信、製度自信、路線自信這種超級發揮,中國這幾年在習近平領導下,對全世界出擊,用非常攻擊性的態度處理對外關係、包括對美關係。”他說楊潔篪和王毅預先準備好稿子,指責美國國內種族岐視,這是講給中國國內聽,“為了習近平大外宣、大內宣的需要,透過跟美國人吵架,對五毛和小粉紅對美立場強硬的宣示與表態。”
汪浩說,美國也有同樣需要。因為在美國整個大選過程中,到現在這兩個月來共和黨一直強烈質疑拜登對中國太軟弱。拜登團隊有必要向全世界表示拜登政府對中國強硬,這也符合美國國內民調的期待,向美國人展示強硬,而不是軟弱、親中,不會在台麵下偷偷讓步。公開透明傳達白宮政策是拜登團隊協調一致的政策,是美國拜登政府一致的行動。這個開場白對於各自的內政都有必要。汪浩說:“如果有了這樣的內政必要,就使得雙方在所有的問題上都不可能讓步。”
中國盼美取消製裁 美國打人權和盟友戰
評論指出楊潔篪和王毅為了習近平大外宣、大內宣的需要,透過跟美國人吵架,對五毛和小粉紅宣示對美的強硬立場。(路透社)
不過中美關心的重點有些不同,汪浩說,中國希望美國取消貿易關稅戰,更重要是取消特朗普的科技戰,特別是對於華為和中興的製裁。
中國最關心一是科技,二是關稅,三是其他製裁措施。美國則希望維持關稅戰和科技製裁,同時加強人權保衛戰和盟友保衛戰。所以拜登團隊會集中談西藏、新疆、香港的人權問題,更多強調以國際規則為基礎的地緣關係問題。不過,雖然雙方關心的重點不同,仍然有希望達成協議的地方,可能在氣候和疫情方麵,不過雙方對於疫情也有很多分岐看法。因此雙方事前都各自都吹了風說對於美中會晤達成協議不抱期望。但是雙方都肯定舉行會談以及持續會談,“畢竟兩個大國交往深厚,不可能像美蘇冷戰完全停止交往”。
汪浩評論當前局勢總結說,美中關係“冰天雪地”,日中關係“雪上加霜”,兩岸關係無法“春暖花開”。
而就在美中會晤之際,加拿大駐北京大使館接獲中國通知要對邁克爾(Michael Spavor)和康明凱(Michael Kovrig)分別在3月19日和3月22日進行庭審。
汪浩說,這兩名加拿大公民被中國拘留快兩年,一直沒有公開審判。最近拜登政府在印太戰略中拉攏盟友建立亞洲小北約這種態勢,中國蠻擔心,也擔心其他西方國家像加拿大和英國加入圍堵中國。汪浩說:“中國可能在跟加拿大關係方麵,做出一些緩和,把這兩人審一下,趕出中國,放回加拿大,這個可能性是存在的。”中國有可能想解決這個問題,中國不希望跟所有美國的盟友搞得關係緊張。
而相對於一些分析認為,中國會持續以兩名加拿大公民作為人質換取孟晚舟的看法,汪浩認為“交換人質”的可能性不大,兩年多來,加拿大政府堅持孟晚舟案是司法程序問題,“如果你用扣留人質來交換,就變成加拿大的司法完全聽中共指令。”汪浩說,不是加拿大抓孟晚舟,是美國要抓,曆史上也不是沒有交換人質的做法,但從加拿大看來,孟晚舟不是加拿大的人質。中共當然希望能換回孟晚舟,但若將加拿大兩位公民判刑會使中國在加拿大人眼中大大失分。中國將兩位加拿大公民判入獄幾年,借此間接對美國施壓的可能性也存在,不過這樣一來,中國跟加拿大的關係就不可能回轉了。
鬆田康博: 美中硬碰硬 中國最盼美取消科技製裁
美中交手,美國希望維持關稅戰和科技製裁,同時加強人權保衛戰和盟友保衛戰。(路透社)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鬆田康博說美中高層會晤,雙方一定各自堅持立場,中國對於台灣、南海、香港、新疆等議題以及海警法等,一定是堅持主張,不會讓步。美國也不會讓步,這完全是硬碰硬。但是外交的世界,在這樣的時候一定會找出可以達成的目標,例如朝鮮的無核化、氣候變遷議題,中國會準備這樣的議題。在涉及主權問題方麵,中國會拒絕美方,但在其他議題可能高度一致。中國現在最需要的是高科技,特朗普對中國企業做了太多製裁,在高科技尤其是半導體這部分,中國已經受不了,而且美國部份企業也受不了,半導體產業太多的生意,美中日韓都連在一起,一時無法脫鉤,所以特朗普的製裁可以說是個地雷,美國商界不太支持,美國內部也有不同聲音,中國看穿美國內部分裂,希望至少能恢複低端中端的半導體生意。所以美中會晤一定有硬碰硬的正麵對峙,但美國要不要部分解除製裁是一個關鍵點,中國需要的是這個。
美日韓2+2會談鋪墊美中會晤
鬆田康博從美中會晤前的美日韓2+2會談來分析拜登團隊首次外交出訪的意義,他說這個來龍去脈很重要,在中國崛起、美中對抗的態勢愈來愈明顯時,拜登政府舉辦這個會談劍指中國。過去特朗普退出國際框架,得罪同盟國,跟中國單打獨鬥,他的手段雖然很厲害,但是沒有盟友的力量,還是比較弱。拜登政府主導的美日2+2非常重要,引起全世界矚目,拜登的國務卿和防長首次出訪的國家就是日本,平常在華盛頓舉行,時隔七年半又回到東京舉辦,隨後赴韓國舉行美韓2+2會談,再回到美國本土阿拉斯加舉行美中高層會晤。而且在出訪前,美國剛舉辦過QUAD四方安全對話,如此一來,美國能以代表印太地區主要國家的立場看法,來麵對中國,這個來龍去脈非常重要。
鬆田說,菅義偉四月將訪美和拜登進行首腦會談,將是拜登第一個會麵的外國元首,意味美國非常重視日本,美國跟日本緊密聯合,麵對中國比較容易,如果日本落跑,美國就很難整合自己陣營的力量。這次美日共同聲明稿,點名中國違背現有國際秩序,有關中國的部分,該寫的全部都寫進去了,例如中國的海警法在2月1日生效,聯合聲明對中國海岸警衛隊的動向表示“嚴重關切”。聯合聲明還提到中國在南海的行為違反國際法,這主張是蓬佩奧提出來的,很顯然拜登政府也繼承這個立場。此外,香港、新疆、台灣問題,該寫的全部都寫進共同聲明中,而且直接點名中國,這是日美兩國對中國議題高度一致的一次會議,這是非常罕見的狀況。而且美國在聲明中重申美國將向日本提供包括“核保護傘”在內的更大威懾力,並確認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是《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適用對象,條約規定了美國對日本的防禦義務,這是相當相當強烈的訊號
鬆田康博: 美中在阿拉斯加會晤 中國被穿小鞋
美中交手,美國希望維持關稅戰和科技製裁,同時加強人權保衛戰和盟友保衛戰。(路透社)
美日韓的2+2會談為美中高層會晤做了鋪墊。鬆田說,拜登政府以更堅定鞏固的立場,並且與盟友一致的姿態去麵對中國。有意思的是美方代表團千裏迢迢飛到東京和首爾,卻不去北京或上海,也不邀請楊潔篪和王毅去華盛頓,而選在阿拉斯加。中國是可以拒絕的,但中國接受了這個提議,意思就是中國有求於美國。特朗普時期,中國人找美國人談判沒門,蓬佩奧當時是敲打中國的第一把手,中國無法跟美方談判,所以這次雖然中國被穿小鞋,仍然要掌握這個機會。中國最希望在北京舉行會談,如果不在北京,在華盛頓最好,在其他地方會晤有一點被穿小鞋的感覺。然而,美方不邀請中方去華盛頓,以避免拜登上台後在首都迎接的第一個外交部長來自中國,對美國盟友來說是不好的信號。
外交博弈時,會麵的地點很重要,去年六月楊潔篪在夏威夷跟蓬佩奧見麵,基本上是不歡而散,當時香港國安法即將發布,美國對中國的製裁一個接一個,中國再怎麽解釋都不被聽進去,但還是做了說明。當時楊潔篪就沒有去華盛頓,而是在夏威夷見麵,這個地點對中國也是有點委屈。會談的地點有其意義,例如在日本已經七年半沒有舉行美日2+2會談,這次選在東京舉辦,這象征性就非常大。
美中交手之際 朝鮮撂狠話
就在美中交手之際,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的妹妹金與正日批評美韓軍演,她揚言撕毀與韓簽署的軍事協議,警告拜登不要采取敵意行為,她說:“如果未來4年想睡得安穩,最好不要一開始就製造麻煩。”
鬆田說朝鮮的動作是預料之內,美國加強美韓關係,讓朝鮮受不了,朝鮮一定會拋出一些議題或訴諸一些行動來離間美韓關係。金與正揚言撕毀軍事協議的意圖是要影響韓國,因為文在寅非常在意朝鮮半島的和平框架。金與正發表了聲明,在實際行為上也可能做一些動作。布林肯說美國正在進行對朝鮮政策的總檢討,所以朝鮮應該是想影響美國檢討朝鮮政策的過程。
鬆田認為朝鮮應不至於做出進犯韓國這種自殺行為,因為美國會協防韓國,2017年朝鮮半島情勢緊張,朝鮮發射多枚導彈,讓日本很緊張,當時特朗普政府有官員提出“鼻血作戰”,就是對朝鮮輕打一下,對朝鮮某處軍事設施局部打擊,給點教訓,又不致引發全麵戰爭。但這個想法後來沒有被采用,因為外界對於金正恩是什麽樣的人,是狂人,還是正常思考的人,並不了解。直到2018年以後,美朝進行了兩次首腦會麵後,大家才知道金正恩是“正常人”,應該知道如果打了韓國或日本,自己也會沒命,知道美國一定還擊。當外界對金正恩有一定了解,不確定性就降低很多,朝鮮的選項愈來愈少,朝鮮又因新冠肺炎鎖國,經貿銳減,現在朝鮮國內應該是非常困難,若還要發射導彈,很可能導致美國非常嚴厲回擊。或許有人認為現在對朝鮮進行“鼻血作戰”可能有效,這對朝鮮非常不利。朝鮮如果發射長程導彈或進行核試爆,西方國家也可以以聯合國為平台,因為聯合國對朝鮮的核武發展,做了非常多的製裁決議,朝鮮無核化這一點,俄中都不會反對,可以用安理會平台,也可以用日美安保的平台,有各種方式應對朝鮮。
鬆田康博: 美國最重要的資產是同盟國多
拜登采取多邊外交打造民主陣線,《路透》報道中國也在拉攏盟友建立17國聯盟,包括中國、俄羅斯、伊朗、委內瑞拉在內的17個國家,準備在聯合國成立一個聯盟,名為“捍衛《聯合國憲章》之友”。對此,鬆田說,過去中國也積極建立上海合作組織、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CICA)、一帶一路、金磚會議等,中國有很多框架,但並不是軍事同盟,美國最重要的資產是同盟國多,日本、新加坡、菲律賓、韓國等,都位處可以包圍中國的位置。所以,美國的同盟網絡跟中國的同盟網絡,本質上完全不同,所以像17國聯盟這樣的框架不需要那麽重視。
鬆田康博: 兩岸戰事“信則無 不信則有”
對於美軍印太司令日前發言指出中共對台威脅,最快可能在六年顯現,台海局勢又引發熱議。鬆田指出,台灣雖然不是美國盟友,但是是美國的安全夥伴,台美之間沒有安全條約,美國是用國內法《台灣關係法》來定位美國對台的安全承諾,美國一直支援台灣,而且是跨黨派的支援台灣,態勢非常明顯,這是會長期持續的政策。
鬆田指出,習近平明年20大要尋求三連任,有一種解讀是解決台灣問題需要比十年更長的時間,意思是習近平要在任內解決台灣問題。最近台海和南海的軍事動向很清楚,解放軍為了攻打台灣,每天進行演練,所以美軍印太司令所提的六年威脅是合理推論,但戰爭是在一些條件下才會爆發。
鬆田說,未來這六年,首先,2022年以前中共犯台可能性比較低,今年中共要慶祝70周年黨慶,明年初北京要舉辦冬奧,明年秋有20大,政治時程這麽多,中國政府不敢犯錯。如果習近平認為不打台灣無法連任,那麽他一定會打。如果不打台灣也可以連任,就不用打,或者如果打了台灣有可能風險太高,無法連任,就不應該打。後兩者可能性比較大。所以習近平可能先取得三連任,2022年後的第三任再對台強力施壓。
鬆田說另一觀察點是香港,現在跟八零年代有相似處、也有不同點。當時鄧小平的想法是先在香港實施一國兩製,讓它非常成功,讓台灣人看了放心,可以接受一國兩製,這狀況現在沒有了,中國已把香港徹底摧毀。而相似之處是,中共認為香港不聽話,企圖分裂國家,狠狠打香港,下一個就是台灣,打香港也是給台灣人看。
他說中共對香港下手使香港地位下降,自身也蒙受經濟損失,中共勢必要維持香港經濟給全世界看,把香港內部的反對聲音全部打掉擺平,再讓香港發展,這是中共的目標。1980年代,很多港資外移,港人移民,但後來中國經濟好了,資金和人就回來了。八九民運後也是很多港人移民,看到回歸後經濟發展又返港了。現在中共的目標就是讓香港仍然可以賺錢,中共需要時間,讓它變成成功故事給大家看,如果不聽話就會跟香港一樣。所以現在不是犯台時機,最快也是2022年以後的事。
鬆田說,兩岸的軍事衝突可以用一句話來表現:“信則無,不信則有。”如果你相信很可能會發生軍事衝突,那大家都會做準備,不讓中國具備對台動武條件,對台動武就不會發生。“不信則有”的意思是,如果覺得應該不會犯台,大家就放心了不做準備,如果美國也放手,日本也放手,台灣也不做努力,久而久之中國對台動武的條件就具備了。所以還是多多擔心憂慮台海局勢,對台海和平跟穩定比較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