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高層會談火藥味十足,雙方外交官互相指責
紐約時報
2021-03-19 02:22:15
安克雷奇——甚至在拜登政府周四與中國高級外交官舉行首次麵對麵會談之前,美國官員就預測會談不會順利。他們是對的:開場幾分鍾的慣常問候和講話變成了長達一個多小時的公開的唇槍舌戰,證實了預期中的這兩個地緣政治對手之間的對抗基調。
美國官員說,為期兩天的會談將繼續進行,但立即指責中國代表團違反了這次敏感會談的形式,該會談旨在在兩國之間的許多衝突點中試圖尋找共識。
中國最高外交官楊潔篪指責美國在會談中采取“居高臨下”的態度,並表示美國代表團無權指責北京侵犯人權,或就民主的優點進行說教。
他一度表示,美國應該好好解決自身“根深蒂固”的問題,特別提到反對美國種族主義的“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運動。在開幕致辭似乎已經結束,記者起初被告知離開房間以便雙方開始更深入的討論的時候,楊潔篪指責美國在捍衛新聞自由方麵缺乏一致性。
“我認為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不會認可美國倡導的普世價值觀,或美國的意見可以代表國際輿論。”楊潔篪通過翻譯說。“而且那些國家不會承認少數人製定的規則將成為國際秩序的基礎。”
國務卿安東尼·J·布林肯(Antony J.
Blinken)起初顯得有些吃驚,但隨後采取了更加堅定的態度。會談一開始,他就申明了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旨在“促進美國利益,並增強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
“與基於規則的秩序相對的,是一個強權即正確、贏者通吃的世界,”布林肯說。“而這對我們所有人來說,將是一個更加暴力和不穩定的世界。”
但是,在楊潔篪的冗長評論之後——美國官員稱其違反了將開幕詞限製在兩分鍾之內的協議——布林肯建議在場的十幾名記者留下以聽取他的回應。
布林肯含蓄地表示,與中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長期以來一直公開麵對自己的缺點:“沒想忽略它們,假裝它們不存在,也沒想掩蓋它們。”他還回顧了十幾年前時任副總統的小約瑟夫·R·拜登(Joseph
R. Biden Jr.)和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之間的一次會晤——兩個人現在都是各自國家的領導人。
布林肯說,拜登當時表示,“賭美國輸從來不是一個好的選擇。”他還說,“今天仍是如此。”
在美方作出回應後,記者被再次要求離開,楊潔篪直接轉向電視攝像機,並用英語說“等等”。然後,他再次開始了對美國政策的冗長批評。
在一個小時的時間裏,中國的外交官數次批評美方在會談前夕對24名中國官員實施的新經濟製裁。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說:“這不是迎客之道。”
拜登政府說,這些被製裁的中國官員修改香港的選舉法,並通過受共產黨控製、擺布的立法機構來推進這些修改,從而破壞了香港的民主。拜登政府官員早些時候曾表示,並未故意選擇製裁的時機來影響安克雷奇的會談。
但這顯然冒犯了中國外交官,他們抓住這些證據,證明這個開場的目的並非為了給雙方的優先事項製定基本規則,便於雙方的理解,而是為了讓美國在自家地盤上使北京難堪。
一名美國高級官員將這種針鋒相對的做法稱為中方為國內觀眾所做的“表演”,毫無疑問,這次外交會談不會取得多少成果。不過,這位官員後來表示,討論在記者離開房間後平靜了下來,並進行了一場實質性的對話,時長遠長於原本計劃的時間。
在過去四年中,對華戰略常常是充滿衝突的——唐納德·J·特朗普(Donald J.
Trump)總統既渴望簽署貿易協定,又要懲罰北京對維吾爾族人的嚴重侵犯、對區域水域的軍事侵略以及沒有及時應對新冠疫情的暴發——拜登政府則尋求采用新的策略。
新的對華政策主要基於競爭——在經濟上和外交上——但也準備在必要時將合作或對峙交替進行。在安克雷奇進行的談判旨在為該策略設定一個基準。
目前尚不清楚兩國之間可以有多少合作,盡管這對於實現一係列共同目標是必要的,包括限製伊朗的核計劃和朝鮮的武器係統。
拜登政府高級官員此前曾開玩笑說,此次談判取得重大進展的希望非常渺茫,雙方不如索性用傳真發送各自的談話要點會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