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是剽竊中文的產物?中國留學生聽完瑟瑟發抖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最近,微博上的迷惑行為真是越來越多,就拿量子波動讀書法來說,這個號稱隻在幾秒內快速翻書頁就能記住知識的先進讀書方法,就讓圈哥看得目瞪狗呆。





然而這還不算完,這兩天更有一套說辭,直接把人給看蒙了英文是剽竊中文的產物???

不得不說,這個英文剽竊中文的離譜理論,真的是讓圈哥身邊留學的、學英語專業的小夥伴再也看不下去了......

英文是剽竊中文的產物

我???

就在昨天晚上,@中國經濟網和@梨視頻兩大頻道,發布了同一支帶著英文是剽竊中文的產品話題tag的視頻,迅速引發了一波網友的閱讀。









在微博應接不暇的推送裏,這則視頻成功引起了圈哥的注意。





懷著虛心求教的態度和不了解情況就不能隨便嘲笑他人的心態,打開了這個時長隻有3分59秒的視頻,目不轉睛地從頭看到了尾。





看完之後,抱著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瞎也不能我一個人瞎的信仰,圈哥決定,把這個視頻的全部內容,複述給大家聽。





視頻一打開,是《破譯英文密碼》這本書的作者兼愛我中文網的總裁元定,介紹這本書的核心觀點和理論英文是剽竊中文的產物。







元定非常自信地說,雖然曾經有學者提出過一些類似或者相似的言論,但是《破譯英文密碼》這本書,做到了首次大量地、係統化地、數據化地呈現英文剽竊中文的證據多達五千多個英文單詞都來源於中文。

係統、數據這些嚴謹的科學字眼都用上了,還聲稱多達五千多個單詞都來自中文?要知道,正常托福和雅思考生的平均詞匯量也就是1萬個。





但是這還不算完,人有多大產,地有多大產,元定女士振振有詞地講起了英文剽竊中文的原則,那就是斷章取義和取音,為了把這個原則解釋地清楚一些,視頻裏麵提到了3個例子。

首先,她說字母A來源於甲骨文命的上半部。

搜了下命的字形演變,發現甲骨文命字的上半部分(意為朝下的口),真的和字母A有那麽一點點像。

或許這就是命吧。





但後麵這些,就開始越來越沒根據了,比如第二點是,字母B就是來自於漢字裏的耳朵旁,隻是把下麵那部分給截掉了。

這樣一本正經胡說八道,要不是上過小學,差點就信了。





不過大招還在後麵,元定女士最後還給出了一個非常驚世駭俗的例子,關於單詞 go 和中文場景的淵源。

她說,因為 go 的發音是狗,這 go 的意思,就牽扯到了一個用中文遛狗的場景。





遛狗的人都知道,牽著狗的時候,狗永遠是向前跑的,所以你隻要喊一聲狗!狗!,就等於是發出一聲號令,狗就會向前跑,所以go是前進的意思。



聽完隻想問:親親,這邊確定腦子沒問題麽?





在列舉完一些牛頭不對馬嘴的牽強例子之後,元定女士開始上升高度,強行給中文加光環了。

她說,中文博大精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語言,如果使用中文,就會讓大腦充分進化...

另外,元女士還非常鏗鏘有力地說,和中文相比較,不管是西方文化和英文文化,都沒那麽和諧,充滿了侵略性,是一種不斷侵略的狀態,這樣發展下去的結果就是,人和整個生物圈同歸於盡。





在看完這樣一段敢上九天攬月,能下五洋捉鱉的演講之後,智商不僅受到了嚴峻的考驗,耐心也得到了充分的鍛煉。

看了下麵熱鬧的評論區後,大家也是惡評如潮。

有人表示元女士振振有詞,害得自己差點就信了!





有人覺得這種觀念有些極端,要真讓外國人看見了就太丟人了。





還有人道破天機:這不就是把發音一樣(還有長得像)的中英文詞扯上關係麽!





大部分網友還是覺得,看得尷尬癌都犯了,感覺智商受到了極大的侮辱。









關於英文語言的各種奇葩言論,咱之間也見過一籮筐,但是像今天這種如此耳目一新的,也是頭一回見。

這不是郭德綱的段子

而是上百個專家的會談報告

其實,寧可相信這些言論是想出來的段子,然而事實是,這是個一本正經的會談講座。

據悉,這段視頻來自於由愛我中文網、世界文明起源研究會等共同發起支持的英文是剽竊中文的產物環球講座,是於本月11號在北京舉辦的。

可怕的是,參加會議的人超過160多名,有各領域的專家學者還有大學教授,都到場了。





根據愛我中文網公號平台的文章,這次會議的內容概括下來就是揭秘英文起源真相,為中文和英文的關係正本清源,恨不得每句話都上升到東西方文化較量的高度...





而在那則微博視頻裏發出驚世駭俗之語的,是一名被稱為中文和中醫的學習踐行者、愛我中文網總裁、《破譯中文密碼》新書作者的元定老師。

為此,圈哥專門去扒了一下這個所謂的愛我中文網,發現裏麵主要分為華語會 淑女會 筋磁會 健康會和元老會五大板塊。





在華語會部分,大部分都是各種各樣對漢字和中國文化元素的解讀,有文字解釋也有視頻形式。





在文生專著板塊,隨便點開英文學習,看到的居然是下麵這樣對 ear 和 eat 這兩個最最基本的單詞的曲解。





感覺寫這個文章的人不是淘金起家的,就是采耳出身的。

當圈哥打開第二大板塊淑女會時,看到首頁是關於淑女文化的解讀。

也許,雖然對英文的解釋離譜,但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見解方麵還是有所建樹的吧?

結果沒想到,讀到的竟然是如下圖這般胡說八道的內容:

不僅說女性追求解放,背離了柔美特性,還說女性處於強勢地位會刺激雄性荷爾蒙,長期積累誘發婦科疾病???





至於後麵三個筋磁會健康會和元老會就更別說了,分明是拿著傳統文化的元素,包裝成一些廣告,荼毒不明就裏的讀者。

比如說筋磁會部分,說用美玉揉人體,人的筋條會不斷生長,斷了也會融合;健康會不斷宣揚東方文化高於英文的地位;元老會則宣揚遊學項目,內容十分混亂。

不過,更讓人三觀俱碎的是,在此網站上,關於這次會議的報道裏居然寫著:要普及英文是剽竊中文的產物,還要讓更多的人,尤其是外國人知道。





試想,這群人是有多無知多大膽,才敢拿著中華文化給自己莫名其妙的理論當遮羞布呢?

恐怕正如網友所說,若要是傳出去了,那才是真正的丟人吧!



愛我中文沒毛病

但英語起源還真不是中文來的...

本著擺事實,講道理的態度,以自己這個英專生一點淺薄的知識,給大家簡單科普下英語語言的真正起源。

其實呢,英語的緣起完全是依托日耳曼地區,也就是今天的德國西北到荷蘭一帶。

在公元幾百年的時候,日耳曼人不斷向西歐擴張,和當時說拉丁語的羅馬人有點交集,隨後入侵大不列顛,把古英語的雛形帶入了英國,所以,英文天生就帶有一些德語和拉丁語的基因。





後來發展到了1066年,曆史上著名的諾曼公爵入侵英格蘭發生了,法語成了統治宮廷和上流社會使用的語言。

雖說此後三百年內,英國再沒有出過一個講英語的國王,但是普通民眾依然在講英語,法語詞匯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和古英語融合。





比如,現在我們熟知的 archer(弓箭手),army(軍隊),soldier(士兵),castle(城堡),這些帶有一定戰爭和侵略意味的詞匯,其實就是最早一批融入英文的法語詞。

後來隨著英法文化不斷融合,sausage(香腸),bacon(培根),lemon(檸檬),vinegar(醋)等原本屬於法語的詞,也漸漸進入英語語言庫。

根據語言學家統計,源於法語的關於美食、烹飪、食材等的英語詞匯,就達到了將近500個。

後來,由於戰爭和貿易等因素,英語中也湧現了不少來源於阿拉伯語和西班牙的詞匯。

比如我們現在熟知的mattress(床墊),就是來源於阿拉伯語;美劇裏總能聽到的 amigo(朋友),就是來自於西班牙語的朋友一詞。

就連我們很熟悉的城市名洛杉磯 Los Angeles 也是來自於西語,Los是西班牙語裏的冠詞,相當於一個複雜版本(陽性+複數)的the,Angeles 是西語的天使,所以洛杉磯天使之城的意思,其實是從西語裏來的。





當然,經過上千年的演變和多種其他語言的融合,尤其是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英語有了一個非常龐大的詞匯庫和豐富的形態,講究形合(中文句子則意合,結構較鬆散),注重嚴謹的句子架構,成了一門很科學的語言。

當然,英文也囊括了一些來自中文的詞匯,但是由於漢語是來自東亞的漢藏語係,而英語發源於歐洲的日耳曼語係,所以來自中文的英文單詞隻有大約30個,大部分於19世紀後期或20世紀引進。

其中,一部分來自普通話,一部分來自粵語,但都基本以食品或者文化意象和概念為主。

比如來自普通話的有,bonsai 盆栽,chow mein 炒麵, Kungfu 中國武術,Mahjong 麻將,tofu 豆腐,Confucius 孔夫子等。

來自粵語的有,dim sum 點心,wok 炒鍋,won ton 雲吞等等。

不過,在今天這個荒唐的視頻裏,最讓人震驚的,其實不是英文的起源被徹底弄錯,而是這些別有用心的人,試圖給語言的地位分出個三六九等。

學語言的人從第一天就知道,不論是被全世界接受的英文,還是不那麽被了解的阿富汗語,在承載人文價值和反映曆史沿革的層麵上,都是絕對平等的。

語言彼此之間的發展曆程天差地別,但都因為某種方式和外來語有所交融,相互借鑒,即便後來持續變化,各自的語言之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卻曆久彌新。

我們熱愛中文那種充滿朦朧意境的強大表現能力,在2018年的花滑賽場上,羽生結弦的表現被中文解說員概括為容顏如玉,身姿如鬆,翩若驚鴻,婉若遊龍,讓人驚歎中文之美。





我們也癡迷於英文語言的複雜變換和縝密邏輯,為莎翁感慨人生虛無的見地感到深深歎服,直到如今無數人還在從莎翁的作品中尋找靈感:

Lifes but a walking shadow, a poor player that struts and frets his hour upon the stage, And then is heard no more: it is a tale. Told by an idiot, full of sound and fury, signifying nothing.

人生不過是一個行走的虛影,一個在舞台上指手畫腳的拙劣伶人,登場片刻,就在無聲無息中悄然退下;他是一個愚人所講述的故事,充滿著喧嘩和騷動,卻找不到一點意義。

即便是對於其他不夠了解的語言,我們也該保持同樣尊重的態度,因為它一定有與眾不同之處,也有說其他語言的人體會不到的妙處。

日語裏的名詞 komorebi,指的是那種從樹葉縫隙間透過的點點日光。

在意大利語裏有個動詞 communovere,指的是看到故事裏動情的章節時被溫暖、感動得掉眼淚的狀態。

在冰島語裏有個動詞tima,意思是即便可以負擔得起,但怎麽也下不了狠心為一件事情花費時間或者是金錢的那種糾結的情緒。

這些表意微妙又細致的,情感美好又可愛的外語詞匯,也許是我們在中文或者英文裏沒有看到過的,但對它們的了解,會讓我們對語言和文化更生出多一分的喜愛,和多一些的尊重。

最後想說,希望英文剽竊中文這種愚蠢滑稽的言論以後可以少一些,也希望所有人能用最平等的心境,去體會語言之美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