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全會破例提前,王岐山何去何從?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中紀委打虎記”專題頁麵
就在中共十九大開幕前夕,第十八屆中紀委第八次全會今日在北京先行召開。中共每屆黨代表大會開幕前,都會先召開本屆中央委員會的最後一次全體會議,即所謂七中全會,而同屆的中紀委委員都會列席七中全會,並在會期內召開本屆中紀委自己的最後一次全會,這就是中紀委的第八次全會。但今次中紀委的第八次全會,卻早於十八屆七中全會(將於本周三開幕)兩天召開,顯示這次中紀委的全會,較以往的全會有更多的議題。

中紀委全會破例提前  反貪風頭勁萬眾矚目

69歲的中紀委書記王岐山會否按慣例退休,已成為十九大最引人注目的焦點之一,無論他退或不退,中紀委領導層都麵臨大換血,130名中紀委委員也大半將會更換。過去5年,中紀委急速擴權擴編,轄下的監察室由原來的8個增加到12個,其中監督地方的監察室由4個增加到7個。十九大後,預期內地監察體製改革將會加速,在明年的十三屆人大上將完成修憲,納入了原屬各級檢察院的反貪局之後,中紀委將增加國家監察委員會的招牌,成為與國務院平級的超級監察機構,現有的黨內調查權與拘押權,將獲法律明確授權,擴大至所有公務員。因此,十九大上中紀委的動向萬眾矚目,是自然不過之事。

過去5年,中紀委這個肅貪利器盡顯威風。在國家主席習近平"『老虎』、『蒼蠅』一起打"的號召下,在王岐山的雷厲風行推動下,內地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反腐風暴,迄今為止,已有包括中央政治局前常委周永康,中央軍委前副主席郭伯雄、徐才厚,現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孫政才,現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令計劃、蘇榮等在內的逾200名副部級、少將級以上軍政高官落馬受查,反貪腐也成為習近平首個任期中最引人注目的政績,獲得國內外輿論的肯定。

與此同時,預防貪腐的各項製度建設亦全麵展開。向中央各部委派駐紀檢組長及對各地各部門的巡視實現了"全覆蓋";在全麵從嚴治黨的號令下,先後推出了《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幹準則》、《黨內監督條例》、《巡視工作條例》、《廉潔自律準則》、《紀律處分條例》、《問責條例》等多項黨內規章。在內地官場,"不敢腐"的震懾力已經形成,"不能腐"的製度框架初見端倪,當然,在公務員隊伍中形成"不想腐"的思想道德建設仍有漫漫長路。

由於中國特殊的政治體製,中紀委的這種自我監督,一直受到外間的諸多置疑,有人質疑反貪腐隻不過是內部權鬥排除異己的手段,有人質疑這種自我監督是否有效,更有人斷言一黨專政不可能解決貪腐問題。對此,王岐山並未迴避,他曾公開表示,"我們是一黨長期執政,最大的挑戰就是權力的有效監督,持續破解這一難題,黨才能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他曾不止一次地對訪客表示,中共自我監督、自我淨化的做法,相當於一個人給自己開刀動手術,屬於世界性難題。但他又表示"不信邪",誓要探索出一條自我監督的新路。

特殊政體靠自己動手術  王岐山自信非毫無理據

王岐山的自信雖然還要經過時間考驗,但並非全無依據。中國現時的貪腐問題,從縱向看,有經濟發展階段的因素,曆史上西方各國在工業化時期都曾出現過大規模的貪腐。資本積累或轉型時期缺乏規則,巨大的財富給腐敗創造了條件。但經濟的發展同時也給反腐敗創造了一定的條件,如高薪養廉等,結合反貪腐措施,已發揮一定效力。

從橫向比較看,與周邊實行多黨民主製的國家相比較,按透明國際的排名,俄羅斯、蒙古、印度、菲律賓、印尼等國的貪腐程度均超過中國,但迄今隻有中國發起了大規模的肅貪行動,新加坡和香港的政府廉潔程度,也遠較韓國和台灣為高,證明多黨製選舉並非反貪的靈丹妙藥。

從曆史上看,中紀委的作用和職責幾經起伏,很長時間不是武功被廢,就是形同虛設。十八大以來,中紀委的擴權擴編,很大程度上仍屬領導人的個人意誌,而非製度化的因素使然。因此,沒有製度的保證,中紀委可以被擴權,也隨時可以被削權。

古時河流上拉船的縴夫團隊為防害群之馬,會出錢請人拿鞭子來鞭撻團隊中偷懶的人,中紀委就是中共的黨鞭機構。但關鍵的問題,其一,持鞭人本身要有更高的道德標準,中紀委成員應該在黨內先公示個人財產,做道德典範;其二,中紀委及未來國監委的獨立性和超然地位應獲法律保障,這樣才能令反貪腐不是一陣風的運動,而是"永遠在路上";此外,反貪腐雖不能搞群眾運動,但必須依靠人民,隻有輿論監督與中紀委的自我監督相結合,反腐敗才不會人走政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