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馬廳官被讚焦裕祿:3000萬也收買不了我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中紀委打虎記”專題頁麵

4月21日最高檢網站發布消息,湖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原巡視員黃愛國(正廳級)涉嫌受賄罪一案,日前經湖北省人民檢察院指定管轄,由襄陽市人民檢察院依法向襄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襄陽市人民檢察院起訴書指控:被告人黃愛國利用其擔任荊門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財物,依法應當以受賄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黃愛國是湖北荊州人,出生於1957年,其仕途一直未離開湖北本地。

1973年,16歲的黃愛國成為一名插隊青年,到湖北江陵縣插隊了3年多。文革結束後,他考入哈工大,學習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後又在華中科技大學獲工學碩士學位。

“政事兒”注意到,畢業後黃愛國回到家鄉,成為一名技術幹部,多年未離開生產一線,早年在通江機械廠、國防科工委四川基地工作,後任荊門市化工廠副廠長,無紡地毯廠廠長,荊門市二輕工業局局長,二輕工業總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等職。

2000年5月起,他調入荊門市掇刀區委,曆任工委副書記、區長、政協主席等職,2003年調任湖北省沙洋縣,在此當了3年半的縣委書記。2007年7月,他晉升荊門市市長助理、荊門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躋身廳級之列,並於一年後出任副市長。

2011年11月,他離開荊門來到省會武漢,出任湖北省質監局副局長、黨組成員,直至2016年5月落馬。

“政事兒”注意到,在2003年12月至2007年7月之間擔任沙洋縣委書記期間,一篇題為《為老百姓多做實事是人生最大的樂趣》的報道,曾大篇幅介紹黃愛國的“廉政事跡”,稱其為“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

文章發出後,這篇表揚性質的報道激起了民眾的反感,被網絡和媒體評價為“肉麻”、“吹噓”,在當年引起了較大爭議。

文中稱,黃愛國“對腐敗現象深惡痛絕”,2002年在掇刀區當區長時,一位當建築老板的同學給黃愛國送來10萬元要求投標項目,並表示事成後再給20萬元,黃愛國嚴詞拒絕:“別說三十萬,就是三百萬、三千萬,也收買不了我!”

文章還稱,一名年輕幹部被提拔後,出於感激將裝有1000元的信封送給黃愛國,“誰知信封還沒拿出,黃書記就怒斥:‘你敢拿出來試試?!我馬上交到紀委!’”


此外,文中還敘述了黃愛國所說的一些廉政言論:“高揚反腐利劍,掀起一場經久不息的廉政風暴”;“這輩子信了共產黨,就要死心塌地跟黨走”;“我們是農民的兒子,農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要官沒有,跑官不給”;“隻要做一天官,我就要管一天事,上要對得起組織,下要對得起百姓,中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政事兒”注意到,這篇報道刊發於2006年12月的一份中央媒體上。幾天後,傳來當日的報紙在當地被“封殺”的消息。

2007年1月有消息稱:“連日來,湖北沙洋縣委辦在全縣範圍收繳12月23日《農民日報》。收繳這天的報紙是因為《為老百姓多做實事是人生最大的樂趣——記湖北省沙洋縣委書記黃愛國》一文。當地幹群看了後,認為是一篇最肉麻的文章。黃愛國同誌認為此文嚴重地影響了上級組織和人民群眾對自己的看法,形成誤解,於是下令在全縣範圍收繳當日報紙。”

後經媒體查證,沙洋縣一些鄉鎮,確有將當天報紙“按要求上交到縣委辦”的情況。

之後黃愛國接受了媒體采訪,當記者問他“覺不覺得這個報道肉麻”時,黃愛國說,“因為這個報道寫的是自己,自己真的不好做評價,但可以保證報道所列舉的事例都是真實的。”

他還回應有網民說他“在一些場合裝腔作勢故意說普通話”:“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詞,我從出生到現在就是說普通話,不是到了沙洋才說的呀。”

“其他人不高興,得罪了他們,他們要怎麽說我,背後做些什麽,我也顧不了那麽多了。”黃愛國說,如果那些發帖的人敢留真姓名,他就會以誣陷罪起訴他們。

在該篇表揚報道中,“政事兒”注意到一個細節,文中稱:“黃愛國的愛人王萍在隨調沙洋前,每次從荊門到沙洋,往返都是乘坐客車,從來沒有動用過公車。他的兩個妻弟下崗多年,按他的職權,幫他們安排個工作應該沒問題,但他沒有這麽做。”

而2016年7月在湖北省紀委對其“雙開”的通報中稱:黃愛國違反組織紀律,在組織函詢時不如實說明問題;違反廉潔紀律,長期占用私營企業主車輛;違反國家法律規定,利用職務便利在企業生產經營等事項上為他人謀取利益並收受財物。

“政事兒”注意到,在襄陽市檢察院的起訴書中,黃愛國的受賄時間為擔任荊門市副市長期間,未提及其任沙洋縣委書記時期。

看來,當時沒有動用公車的黃愛國,在離開沙洋縣來到荊門市後,找到了其他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