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名菜有了統一的英語、日語和韓語譯名,外國朋友點起菜來應該不會犯迷糊了。
昨日,成都市商務局網站公布了190道四川名菜、名小吃的統一譯名,並規定了不同種類菜品的譯名方法,此舉也是迎接軟件提升的重要一環。
此前譯法各異
夫妻肺片譯為“兩口子的肺”
川菜譯名的不統一,讓不少外國朋友很困惑。記者在春熙商圈一些飯館隨機調查時發現,如麻婆豆腐,有的譯為MaPo
beancurd,也有翻成是beancurd with piquancy(有辣味的豆腐),最經典的是doufu maked by
the old woman with
freckles(直譯為長了雀斑的老女人做的豆腐)。而回鍋肉,有的竟翻譯為slicedpork,Sichuanstyle(直譯是“切開的豬肉,四川風味”);各種各樣的翻譯讓人捧腹,也常常讓在成都生活的外國友人摸不著頭腦。
據在成都生活多年的澳大利亞人哈維斯說,他剛來成都時,曾被一知名川菜館服務員遞上的菜譜嚇了一大跳。讓人垂涎欲滴的川菜圖片旁,赫然標注著:Husband
and wifes lung slice(丈夫和妻子的肺切片)。
負責編製譯名的成都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相關人士介紹,川菜的英文譯名之所以出現偏差,主要源於中外文化的差異,以及中英文的表達差別。按照英語國家的習慣,菜名一般開門見山,如烤牛肉就直接用Roast(烤)beef(牛肉)來表達,而中國的菜名則較為藝術化,講究意境,“如中國的‘推紗望月’,就連很多中國人都難搞明白是一道什麽菜,更不用說外國人了。”該人士還提到,一些高檔酒店、餐館推出的英文譯名都是自己工作人員翻譯的,導致常出現詞不達意的現象,讓外國人難以理解。
現在規範譯法
避繁就簡方便口頭傳播
在成都市商務局網站公布的譯名名錄上,四川名菜的英、日、韓語翻譯采取避繁就簡的基本原則:譯文在能基本反映菜點特點的基礎上,采用盡量簡潔的表達方式,以方便口頭介紹、記憶和傳播。
而從細則上,則規定了不同菜品的譯法。如以原材料命名的名菜,“雞米芽菜”的英譯模式為主料+配料,譯為“Minced
Chicken with Preserved Mustard
Buds”;以形狀命名的名菜,如“荷葉餅”,英譯模式為形狀+主料,譯為“Lotus Leaf
Cakes”;以器皿命名的名菜,如“毛肚火鍋”,則采用主料+器皿,譯為“Tripe Hot Pot”。
對於約定俗成的菜品,則采用既有譯法(+注釋),已形成了現有的拚寫方式,仍保留其拚寫方式。如“擔擔麵”譯為“Dan
Dan Noodles”,“ 鍋盔 ”則 譯 為“Guokui(Sichuan Pastries)”,“麻婆豆腐”就叫“Mapo
To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