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有了統一譯名:夫妻肺片不再叫兩口子的肺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四川名菜有了統一的英語、日語和韓語譯名,外國朋友點起菜來應該不會犯迷糊了。

    昨日,成都市商務局網站公布了190道四川名菜、名小吃的統一譯名,並規定了不同種類菜品的譯名方法,此舉也是迎接軟件提升的重要一環。

    此前譯法各異

    夫妻肺片譯為“兩口子的肺”

    川菜譯名的不統一,讓不少外國朋友很困惑。記者在春熙商圈一些飯館隨機調查時發現,如麻婆豆腐,有的譯為MaPo beancurd,也有翻成是beancurd with piquancy(有辣味的豆腐),最經典的是doufu maked by the old woman with freckles(直譯為長了雀斑的老女人做的豆腐)。而回鍋肉,有的竟翻譯為slicedpork,Sichuanstyle(直譯是“切開的豬肉,四川風味”);各種各樣的翻譯讓人捧腹,也常常讓在成都生活的外國友人摸不著頭腦。

    據在成都生活多年的澳大利亞人哈維斯說,他剛來成都時,曾被一知名川菜館服務員遞上的菜譜嚇了一大跳。讓人垂涎欲滴的川菜圖片旁,赫然標注著:Husband and wifes lung slice(丈夫和妻子的肺切片)。

    負責編製譯名的成都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相關人士介紹,川菜的英文譯名之所以出現偏差,主要源於中外文化的差異,以及中英文的表達差別。按照英語國家的習慣,菜名一般開門見山,如烤牛肉就直接用Roast(烤)beef(牛肉)來表達,而中國的菜名則較為藝術化,講究意境,“如中國的‘推紗望月’,就連很多中國人都難搞明白是一道什麽菜,更不用說外國人了。”該人士還提到,一些高檔酒店、餐館推出的英文譯名都是自己工作人員翻譯的,導致常出現詞不達意的現象,讓外國人難以理解。

    現在規範譯法

    避繁就簡方便口頭傳播

    在成都市商務局網站公布的譯名名錄上,四川名菜的英、日、韓語翻譯采取避繁就簡的基本原則:譯文在能基本反映菜點特點的基礎上,采用盡量簡潔的表達方式,以方便口頭介紹、記憶和傳播。

    而從細則上,則規定了不同菜品的譯法。如以原材料命名的名菜,“雞米芽菜”的英譯模式為主料+配料,譯為“Minced Chicken with Preserved Mustard Buds”;以形狀命名的名菜,如“荷葉餅”,英譯模式為形狀+主料,譯為“Lotus Leaf Cakes”;以器皿命名的名菜,如“毛肚火鍋”,則采用主料+器皿,譯為“Tripe Hot Pot”。

    對於約定俗成的菜品,則采用既有譯法(+注釋),已形成了現有的拚寫方式,仍保留其拚寫方式。如“擔擔麵”譯為“Dan Dan Noodles”,“ 鍋盔 ”則 譯 為“Guokui(Sichuan Pastries)”,“麻婆豆腐”就叫“Mapo Tofu”。

黑天鵝的羽毛 發表評論於
想起我朋友的一件好笑事,她公司很多鬼佬,對中華文化很有興趣,每次大夥兒去吃飯都帶上那些鬼佬,他們就不停地問東問西,坐在她旁邊的鬼佬每上一個菜就要問她,這是什麽菜,那是什麽菜,讓她非常頭疼,要拚命地向他解釋,說明,死好多腦細胞,後來上了一道炒青菜,那鬼佬非要她解釋青菜是什麽菜!她煩透了,就說,青菜!Qing cai is Qing cai! Now Eat!!
澳洲這裏的超級市場也賣幾種亞洲的蔬菜,白菜就是buk choy! 沒人翻譯成white vege! 哈!
就愛窺電影 發表評論於
很多同樣的菜名,各家的做法味道都大相徑庭。就是同樣的名字又能怎樣?我看根本不需要政府出麵來規範譯法,就算是一個參考名詞最好了。 最怕的是,在想象不如現實瘋狂的中國,這個規範翻譯弄不好是工商局用來征收罰款的又一來源。
不上稅 發表評論於
這活兒應該交給中共中央編譯局(Central Compilation & Translation Bureau),省得那幫人吃飽了沒事幹。
longsigh 發表評論於
我去參觀過成都市內的金沙博物館。那裏的圖片說明的英文翻譯有多處會令人笑掉牙。國家辦的機關都不能把正式英文翻譯弄好,又何論私家餐館的菜單翻譯呢?
bzonline123 發表評論於
How could You fool me who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your cover up game?
Nonantum 發表評論於
夫妻肺片=Fuqi Feipian (Beef and Ox Tripes in Chili Sauce)
中國新聞的通病是提到網站但不給出網址。還有提到外國人但不給出原名。
nonantum 發表評論於
******cdmbc.gov***/attachment/130418/1304181205424904.DOC
文學會員 發表評論於
其實應該有個全國的統一譯名部門,否則今天成都市商務局搞個翻譯,明天北京‘武漢。。又搞另一個。。。最後又亂套了。
forplaying 發表評論於
夫妻肺片最早的做法確實有牛頭皮等所謂廢料,故最初的名字也確實叫“廢片”。也由於是大雜燴的廢料,故也有說法是“夫妻燴片”。還有一個名字少有人知,叫“兩頭望”,和古代的窮秀才在街邊買肺片的時候的舉止有關,有興趣的可以去查一下。如今的做法裏很少有牛頭皮了。但一定不應該有牛肺或者豬肺。
成年人 發表評論於
順便說一句:“夫妻肺片”裏頭包含牛頭皮。不知道的一定不是地道的四川人。
成年人 發表評論於
不光川菜,中文的菜名根本無法準確翻譯。為什麽?“民以食為天”-- 中國人的“吃”絕不僅僅為了果腹,講究色香味,講究“美食不如美器”,菜名也頗具詩意風雅,語言精練寓意深邃,而且典故奇多,其他任何語言絕難以翻出神韻來。“踏雪尋梅”-- 一道價廉物美的素食,這菜名怎麽翻? “東坡肘子”-- 不介紹蘇東坡,這菜名還有意思嗎? “佛跳牆”,“滿漢全席”,要靠區區幾個單詞翻出來必然鬧笑話。簡單的“高湯”,英文就不是兩個單詞說得清楚。 除此之外,中國的烹飪詞匯名目繁多,中國人恐怕自己都一鍋粥。隨手能舉出的就有:燜,燴,鹵,燒,醸,燉,吊,扒,熗,煨....梁實秋能翻譯《莎士比亞全集》,這些詞匯我看他也得撓頭。
露易絲湖 發表評論於
不堅持自己的民風民俗, 連哺育我們長大的飲食習慣都不保留或不尊重.代表自身這個族群慢慢滅絕, 這一點中國人真的要學習日本人.
露易絲湖 發表評論於
為了滿足鬼佬對中國人土生土長的生產生活方式的好奇心, 有些中國人真是煞費苦心, 中國人土生土長的生產生活方式是神傳文化, 好東西被洋人們學去了, 最後還要用你的先進的文化或物器回頭來賣給你, 欺負你, 中國人的血液和骨子裏天生沒有流氓的基因.
Snoopy~ 發表評論於
原來如此,這個有道理,有點大雜燴的意思。謝謝花椒的解釋。
Snoopy~ 發表評論於
夫妻肺片--聽起來嚇人,吃起來真是了不得,連我這個不吃辣的都忍不住吃。怎麽想出來這個名字的?自己報上來!
有些意思了 發表評論於
其實根本不需要將名字譯成英文. 名字就用漢語拚音寫. 菜名下麵寫上菜的成分. 例如,夫妻肺片 Fuqifeipian(Pork,Green Onion, ...)就行了. 就像在美國去意大利或法國餐館一樣,他們的菜名從來不轉譯成英文. 大家習慣了,這個菜名就流行了. 比如Mapo Tofu. 很多喜歡吃中餐的美國人都知道是什麽菜.
大佑 發表評論於
全該音譯!(最多菜單旁邊加注解,那些studpid菜名都該屬於注解內容)讓老外自己記住 what is MapoToufu and what is Yuxiangrousi...they just need to learn once, next time, they can remember and speak out the name of the dishes as we Chinese people do....世界文明的中國菜deserve to have their own names and Chinese people deserve to have foreigners to remember the same names of the dishes we cook.

再扯遠一點,國人之所以英語說比讀寫要差很多,是因為骨子裏不理解說的重要性。按寫法翻譯人名成中文也是很愚蠢的。。。
若問生涯 發表評論於
昨天去了一家小小的川菜館,也算地道。他們的菜單是:tougne, hart and tripe.
那夫妻肺片正式的英文翻譯是什麽?
黑天鵝的羽毛 發表評論於
麻婆豆腐,笑死我了,翻譯得那麽literal啊~連人家臉上的麻點都翻譯出來了,哈哈哈!
獨角軍爺 發表評論於
翻譯早就有標準-名稱直譯,有些人自作聰明,顯擺外語。
youshihundanyige 發表評論於
有鏈接嗎?去了網站,沒有看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