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諾貝爾獎得主曾強暴少女未遂 終生自責成就盛名(圖)

諾貝爾獎得主曾強暴少女未遂 終生自責成就盛名

文章來源: aTouchofZen 於 2009-08-26 13:30:10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蠅王》作者強暴未遂

  終生自責,亦悟人性之惡,成就文學盛名

  已故英國大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威廉·戈爾丁曾意圖強暴一位15歲少女,未遂。

  “極為醜惡”

  戈爾丁生前秘密為太太作傳,曆數她如何賢淑,而自己又是如何禽獸,內心“極為醜惡”(monstrous),不僅酗酒,而且自小作惡,終生自責。

  這本私密傳記名為《說男道女》(Men,Women&Now),從未付梓,但牛津大學榮退英國文學教授約翰·凱裏(John Carey)在獲準閱讀和引用戈爾丁的個人文檔之後,已將有關文字收入他即將出版的戈爾丁傳記。 750) this.width=750' alt="" hspace=0 src="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09/08-26/U136P4T8D1836097F107DT20090826161452.jpg" align=baseline border=0>

1983年,威廉·戈爾丁與太太安在威爾特郡自家花園中。戈爾丁同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

  戈爾丁年及二八,少女多拉僅隻13歲時,兩人同在威爾特郡馬爾伯勒上音樂課,因而結識。兩年後,戈爾丁已入讀牛津,某日在家中,多拉來訪,散步途中,戈爾丁起了歹心。他“確信她有雲雨之意,這明顯地寫在她那俏皮、成熟而渴求的雙唇之上”,於是“笨拙”地下了手,叫喊著:“我不會傷害你的”,結果兩人“像敵人一樣扭打起來”,多拉反抗成功,跑掉了。

  又過了兩年,戈爾丁與多拉重逢且重歸於好,卻發現後者竟然通知他爸爸、在學校做教員的老戈爾丁手持雙筒望遠鏡,從遠處監控兩人戶外尋歡。戈爾丁的大哥約瑟夫,此時也正在不遠處,與女友行同樣事。

  “此乃多拉的複仇。”凱裏教授分析道,“她想告訴他,他兩個兒子都不是什麽好東西。”

  凱裏確信,戈爾丁為與多拉的關係感到羞恥,盡管他說她“天性墮落”,小小年紀,已“像猿一樣”不知檢點。

  《蠅王》或由此出

  未遂之事牢記於心,加上其他個人經驗,竟一股腦轉為文學驅力,令戈爾丁一舉寫出小說《蠅王》。“人性之惡”亦成他日後所有作品的貫通主題。

  凱裏寫道,戈爾丁了解並且厭惡自己生性殘忍,自認“如果生在希特勒的德國,他怕是早成納粹。多拉令他得以自我認知”。

  頗為類似的殘忍與善惡衝突的主題,皆入1954年出版的小說《蠅王》。而戈爾丁自牛津畢業後,任小學老師,每日眼見班上男生欺淩弱小,更有心從中挑撥離間,看少年對抗,甚至借帶學生前往索爾茲伯裏短遊之機,將他們分成兩組,演練攻守,借此觀察其品行習性,為創作積累素材。最終,戈老師以RM·巴蘭汀1857年的童書《珊瑚島》為藍本,寫出《蠅王》,講一群學童因飛機失事,落難荒島,先互助,後相殘。小說最後:

  “頭上黑煙滾滾,麵對將要化成焦土的海島,他的哭聲越來越高。在這種悲痛的感染下,其他小孩也抽搐、啜泣起來。蓬頭垢麵、汙穢滿身、痛哭流涕的拉爾夫站在他們中央,為人類失去天真無邪,為人心的邪惡,為正直聰明的朋友豬仔死於非命而悲傷。”(梁義華譯文。《蠅王·金字塔》,漓江,1992)

  書名“蠅王”出自希伯來語“別西卜”似是而非的意譯,乃撒旦之別號,既代表人性之惡,亦喻指惡者為王。書中另有一處寫到盤旋著蒼蠅的死豬頭,被幻覺中的孩子誤認為蠅王。

  憑借這本處女作,戈爾丁一舉成名,僅在英國,《蠅王》已售出2000萬本,他亦以此書獲頒1983年的諾貝爾獎。

  戈爾丁於1993年去世,享年81歲。太太安則於1995年過世。此後,戈爾丁的個人文檔一直封存,包括三部未出版的小說,兩部傳記,以及記錄逾20年、長達200萬詞的日記。

  杯中殘生

  上周日,英國各大報紙均對強暴未遂一事做了報道,但以《星期日泰晤士報》最為詳盡,也最將重點置於此事施於戈爾丁個人生活及其文學創作的影響之上,而非僅僅圍繞聳人聽聞的強暴做八卦文章。其中一個原因,或許由於凱裏教授乃《泰晤士報》的資深評論家之故。

  戈爾丁同樣惡待多拉之後的女友莫莉,在發現她性冷感之後,解除了婚約。莫莉傷心欲絕。

  他執教鞭到中途,便應征入伍,服役於皇家海軍,曾參與諾曼底登陸戰,以及追殺並擊沉德國巨艦俾斯麥號一役。凱裏認為,戈爾丁的心創一部分來源於此。“戰爭經曆,天生畸形足的兒子大衛又精神失常,以及他失掉寫作能力,均助長了其酗酒問題。”

  自責貫穿了戈爾丁的一生。“他當真認定自己是惡魔。”凱裏認為,“或許因為他總把大衛當孩童對待,或許因為莫莉,他拋棄她,也毀了她一生,或許因為他戰時殺掉的那些人。”

  在書中,凱裏總結道:“他在自己的心底看見所有惡的種子,並且發現了極其醜惡、抑或在想像中推定為極其醜惡的東西。”

  約翰·凱裏著《威廉·戈爾丁:寫出〈蠅王〉的人》(William Golding:The Man Who Wrote"Lord of the Flies"),厚近600頁,將於9月3日由費伯與費伯書局出版。《泰晤士報》文化副刊已獲授權,將於近日刊出此書節選。

  中國內地出版有多個《蠅王》中譯本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美媒爆料:特朗普厭倦了,希望她自己收拾殘局
美籍華人商務部員工前往中國探親後被禁出境
太空無秘密!美衛星拍下中國“實踐26號”超清特寫
演唱會捉姦:出軌CEO曾大讚女主角 正室FB遭洗版
中國男在矽穀賣醬香餅月賺$2萬被逮捕 疑因“無照”…

24小時討論排行

韓國申遺全麵潰敗:泡菜 端午 大木匠技藝被聯合國撤銷
"再造3個三峽" 雅魯藏布江工程開工意味著什麽?
幼兒園鉛中毒案調查出爐 人為投毒6人被捕17人被查
美國家情報總監:奧巴馬政府曾偽造川普通俄材料
告“叛國罪”!美情報總監鎖定奧巴馬時代三大情報首長
中國機器人3分鍾就能自行換電 24小時不間斷工作
共和黨出招反製中共 提案逼華府與北京“斷親”
川普不愛電動車 美政策大轉彎 電車將變貴
LA車輛衝撞人群視頻曝光!30傷7命危 肇事者遭群毆
富國銀行駐美高管被中國限製離境,引發商界擔憂
ICE再爆爭議!男子送女兒上學 當場被砸破車窗逮捕
窮苦“挖煤小子”逆襲變博士!論文致謝詞感動無數網友
Meta超級智能團隊曝光:一半來自中國 年薪最高$1億
中共政治局公告引關注 習近平正為繼任做準備?
加薩援助站再開火!以色列軍隊"無差別掃射"釀32死
農夫山泉收購美國地皮“我們的水被中國人買了”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諾貝爾獎得主曾強暴少女未遂 終生自責成就盛名

aTouchofZen 2009-08-26 13:30:10
  《蠅王》作者強暴未遂

  終生自責,亦悟人性之惡,成就文學盛名

  已故英國大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威廉·戈爾丁曾意圖強暴一位15歲少女,未遂。

  “極為醜惡”

  戈爾丁生前秘密為太太作傳,曆數她如何賢淑,而自己又是如何禽獸,內心“極為醜惡”(monstrous),不僅酗酒,而且自小作惡,終生自責。

  這本私密傳記名為《說男道女》(Men,Women&Now),從未付梓,但牛津大學榮退英國文學教授約翰·凱裏(John Carey)在獲準閱讀和引用戈爾丁的個人文檔之後,已將有關文字收入他即將出版的戈爾丁傳記。 750) this.width=750' alt="" hspace=0 src="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09/08-26/U136P4T8D1836097F107DT20090826161452.jpg" align=baseline border=0>

1983年,威廉·戈爾丁與太太安在威爾特郡自家花園中。戈爾丁同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

  戈爾丁年及二八,少女多拉僅隻13歲時,兩人同在威爾特郡馬爾伯勒上音樂課,因而結識。兩年後,戈爾丁已入讀牛津,某日在家中,多拉來訪,散步途中,戈爾丁起了歹心。他“確信她有雲雨之意,這明顯地寫在她那俏皮、成熟而渴求的雙唇之上”,於是“笨拙”地下了手,叫喊著:“我不會傷害你的”,結果兩人“像敵人一樣扭打起來”,多拉反抗成功,跑掉了。

  又過了兩年,戈爾丁與多拉重逢且重歸於好,卻發現後者竟然通知他爸爸、在學校做教員的老戈爾丁手持雙筒望遠鏡,從遠處監控兩人戶外尋歡。戈爾丁的大哥約瑟夫,此時也正在不遠處,與女友行同樣事。

  “此乃多拉的複仇。”凱裏教授分析道,“她想告訴他,他兩個兒子都不是什麽好東西。”

  凱裏確信,戈爾丁為與多拉的關係感到羞恥,盡管他說她“天性墮落”,小小年紀,已“像猿一樣”不知檢點。

  《蠅王》或由此出

  未遂之事牢記於心,加上其他個人經驗,竟一股腦轉為文學驅力,令戈爾丁一舉寫出小說《蠅王》。“人性之惡”亦成他日後所有作品的貫通主題。

  凱裏寫道,戈爾丁了解並且厭惡自己生性殘忍,自認“如果生在希特勒的德國,他怕是早成納粹。多拉令他得以自我認知”。

  頗為類似的殘忍與善惡衝突的主題,皆入1954年出版的小說《蠅王》。而戈爾丁自牛津畢業後,任小學老師,每日眼見班上男生欺淩弱小,更有心從中挑撥離間,看少年對抗,甚至借帶學生前往索爾茲伯裏短遊之機,將他們分成兩組,演練攻守,借此觀察其品行習性,為創作積累素材。最終,戈老師以RM·巴蘭汀1857年的童書《珊瑚島》為藍本,寫出《蠅王》,講一群學童因飛機失事,落難荒島,先互助,後相殘。小說最後:

  “頭上黑煙滾滾,麵對將要化成焦土的海島,他的哭聲越來越高。在這種悲痛的感染下,其他小孩也抽搐、啜泣起來。蓬頭垢麵、汙穢滿身、痛哭流涕的拉爾夫站在他們中央,為人類失去天真無邪,為人心的邪惡,為正直聰明的朋友豬仔死於非命而悲傷。”(梁義華譯文。《蠅王·金字塔》,漓江,1992)

  書名“蠅王”出自希伯來語“別西卜”似是而非的意譯,乃撒旦之別號,既代表人性之惡,亦喻指惡者為王。書中另有一處寫到盤旋著蒼蠅的死豬頭,被幻覺中的孩子誤認為蠅王。

  憑借這本處女作,戈爾丁一舉成名,僅在英國,《蠅王》已售出2000萬本,他亦以此書獲頒1983年的諾貝爾獎。

  戈爾丁於1993年去世,享年81歲。太太安則於1995年過世。此後,戈爾丁的個人文檔一直封存,包括三部未出版的小說,兩部傳記,以及記錄逾20年、長達200萬詞的日記。

  杯中殘生

  上周日,英國各大報紙均對強暴未遂一事做了報道,但以《星期日泰晤士報》最為詳盡,也最將重點置於此事施於戈爾丁個人生活及其文學創作的影響之上,而非僅僅圍繞聳人聽聞的強暴做八卦文章。其中一個原因,或許由於凱裏教授乃《泰晤士報》的資深評論家之故。

  戈爾丁同樣惡待多拉之後的女友莫莉,在發現她性冷感之後,解除了婚約。莫莉傷心欲絕。

  他執教鞭到中途,便應征入伍,服役於皇家海軍,曾參與諾曼底登陸戰,以及追殺並擊沉德國巨艦俾斯麥號一役。凱裏認為,戈爾丁的心創一部分來源於此。“戰爭經曆,天生畸形足的兒子大衛又精神失常,以及他失掉寫作能力,均助長了其酗酒問題。”

  自責貫穿了戈爾丁的一生。“他當真認定自己是惡魔。”凱裏認為,“或許因為他總把大衛當孩童對待,或許因為莫莉,他拋棄她,也毀了她一生,或許因為他戰時殺掉的那些人。”

  在書中,凱裏總結道:“他在自己的心底看見所有惡的種子,並且發現了極其醜惡、抑或在想像中推定為極其醜惡的東西。”

  約翰·凱裏著《威廉·戈爾丁:寫出〈蠅王〉的人》(William Golding:The Man Who Wrote"Lord of the Flies"),厚近600頁,將於9月3日由費伯與費伯書局出版。《泰晤士報》文化副刊已獲授權,將於近日刊出此書節選。

  中國內地出版有多個《蠅王》中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