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武裝對峙重創中緬邊貿 華商排長隊逃離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up2/160.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果敢街頭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up2/161.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遠眺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up2/162.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南傘口岸(本版照片均為資料照片)

一次少見的緬甸境內的武裝對峙正在給中國雲南南傘口岸的邊境貿易帶來重創。果敢,這個鄰邦小城享受的高度自治正在經受緬甸政府更加苛刻的目光,當雙方都維持“強硬”,受影響的將不僅僅是膽戰心驚的果敢人,更是大量來自中國的商人、小生意者和打工仔;誰也不能否認,維係繁榮的邊貿互市仍然是嗬護整個區域的長治久安與和諧發展的關鍵。



   果敢“8.8事件”重創南傘邊貿



  南傘,位於雲南西部臨滄市鎮康縣境內的邊境小鎮,距省會昆明800多公裏,從臨滄市驅車趕往南傘也需要七個多小時,一路盤山而行,狹窄的公路在滿目蒼翠之間逶迤延伸,最終將你帶到一個氣候炎熱、地形狹窄的南傘腹地;從巍峨的國門向外眺望,緬甸果敢特區不過百米之遙。



  果敢是緬甸撣邦的第一特區,實行高度自治,擁有軍隊並自行管理內部事務。8月7日,緬甸軍方以果敢槍械修理廠製造毒品為由,派出30名警察欲強搜該廠,隨後緬軍、果敢同盟軍處於對峙狀態,造成果敢居民恐慌。8日至12日,近萬名果敢難民(包括中國人及緬甸邊民)越過國境線奔入南傘躲避;經過中方及時果斷的外交、疏散、收容、遣返等努力,果敢事態已經平息,但目前的局勢還是讓果敢人憂心忡忡,也讓南傘口岸很多中國商人損失慘重。



  與果敢做了20多年生意的百貨批發老板段中和回憶說,“很多人從8日開始湧進來,11日晚上最亂最多,果敢國境線上密密麻麻全是人;那天果敢自治區主席彭家聲自己覺得緬政府要動他了,要求跑到中國避難並且做好開戰準備;當天還有人乘亂跑到賭場去偷錢,被老板開槍打死,很多人以為是緬甸軍方和果敢同盟軍交火了,他們像潮水一樣往南傘這邊衝過來。”段中和不少在果敢做生意的朋友就把首飾、手機、摩托車等等商品甚至店鋪賤價賣了跑到南傘,可謂血本無歸;果敢首府老街很快就人去屋空、大門緊閉;11日晚,守在邊境期待出關的果敢人、中國人的隊列整整綿延9公裏。



  “這兩天每天都會有果敢人跑到南傘來,後來中國政府的工作做得非常到位,成立了前線指揮部,建立了難民營,很多人就從南傘回內地了,絕大部分果敢人也被勸回去了。”老段說,但眼下的邊貿仍未恢複,過去他每天都要往果敢運送百貨,現在隻能停下,每天損失2000多元。在南傘,像他這樣長期與果敢開展貿易的私營業主不下二十人,“每個老板每天都在虧錢!”



  段中和在當地被人叫做老段,都說他是個老江湖,與果敢自治區主席彭家聲關係很鐵。有人爆料說,上世紀90年代老段為獨霸果敢百貨市場每年要向彭家聲“上貢”100餘萬元。這是果敢人與南傘商人進行邊貿的最心照不宣的方式。類似的門檻費依據貨品的不同而各有差別,像礦藏、金屬、藥材等的門檻費就更高,日用品、小食品等則稍低一些,彭家聲將自己的自治特區變成了一個類似沃爾瑪的大賣場,幫助那些“上貢”的商人們形成壟斷。



  記者與老段閑聊的當口,老段的倉庫門前正在卸貨而不是裝貨,那是從省內批發地運入後本該運抵果敢的百貨,現在那些哐哐的貨物砸動地板的聲音仿佛在剜著老段的心,“誰都希望那邊的局勢趕緊平息,這個仗不能打!打起來我就虧慘了!”



  仍在果敢做生意的南傘人段蓮壽10日當天帶著孩子“逃回”南傘,15日,果敢局勢趨於穩定後他又帶著孩子回去了,“這仗應該不會打了。中國人在果敢的投資太大,我就投了100多萬啊,投入比我們大的還多得很,有的在這邊蓋賓館、賣電器、賣百貨、賣大米,甚至甘蔗都是中國人買了地在老街 (果敢首府)種的;如果打起來,緬甸要賠多少個億啊!緬甸哪來那麽多錢,當然不願打。我們就更不願意打了!都想好好在這邊做幾年生意。”



  緬甸果敢特區政府稽查處處長魯正江告訴記者,在果敢做生意、打工的南傘人、內地人多達數萬人,老街店鋪90%以上由中國人投資,同時果敢不少水電、基建項目都依靠中國投資者“一手操辦”。對峙事件影響巨大,眼下果敢老街店麵頂多恢複了30%,大多數中國商人都走了,果敢從未如此凋敝冷清,往日的繁華恍然如夢。“8.8事件引起的後遺症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這無論對果敢還是南傘,打擊都太大了,誰都不希望看到今天這種局麵。尤其老街,它對中國商人的依附性太高,對我們果敢的打擊更大。”



  果敢族介紹 (來自網絡)


  果敢族是緬甸的一個很特殊的民族:在緬甸,他們被指為從中國雲南省而來,居住在果敢縣的中國漢人;但亦有西方人指他們是佤族人;而在中國,有人指他們是明朝在緬甸的遺民。在緬甸,這些果敢族人還成立了果敢邦(即今日的撣邦第一特區),是緬甸境內唯一由漢族為主體成立的地區組織。



  果敢邦是由一個楊姓的土司家族所成立,他們聲稱是明朝的遺民,在17世紀明亡時遷移至雲南省,然後再移居到緬甸的東北部。雖然英國在1885年並吞了上緬甸,使果敢族的地方主權轉移到英國,楊氏家族依然得以維持在區內的權力。緬甸獨立後,上、下緬甸統一,使果敢族失去權力,而原來的統治家族亦因此而流亡海外。1962年中緬劃定邊界時,果敢地區從法律上劃歸緬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