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八卦:網友曆數娛樂圈假冒偽劣四宗罪過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0090315/Img262798211.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無極》劇照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0090315/Img262798212.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滿城盡帶黃金甲》劇照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0090315/Img262798213.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赤壁》劇照


  曆數娛樂圈假冒偽劣“四宗罪”

  在山寨文化滄海橫流,娛樂誠信危機四伏的今時今日,娛樂圈打假已然成為娛樂消費的重點。從2003年崔健叔叔的“反假唱運動”,到2009兩會期間倪萍阿姨的“反山寨宣言”,近年來文娛產業在飛速發展,不斷滿足人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時,也粗放型地釀就了一批假冒偽劣產品。娛樂打假,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作為向公眾推廣精神食糧,提供休閑娛樂的第三產業,娛樂維權的意義顯然與僅關乎吃喝住用行的第一、第二產業一樣重要。

  公眾對娛樂維權的高度關注,不能不說是社會的進步。適逢“3·15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我們說,娛樂消費維權打假也應該提上日程。

  第一宗:假唱潮

  惡劣指數:★★★★

  假唱好似娛樂圈的潛規則,雖然很多人知道,很多人厭惡,但一直存在。直到2008年底,國家要求杜絕假唱,這一娛樂圈假象再一次被關注,春節晚會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舉動。2008年最出名的假唱就是奧運會開幕式上林妙可的假唱,如此堂而皇之,令人咋舌。香港影星梁詠琪日前被曝光的一次假唱則更為驚人——在為北京電視台活動演出時,梁詠琪不小心跌倒,但她的“歌唱”仍然在字正腔圓地繼續。

  時下深受年輕一代追捧的台灣組合飛輪海,在2006年也曾爆出假唱新聞。開場演出時,傳出的不是歌聲而是喘氣聲,隔了一會參差不齊的歌聲才逐漸響起。據了解當時是事先錄好了歌曲原聲準備現場放,隻要對口型就可以了,沒想到錄好的原聲卻不知道為什麽放不出來,隻能硬著頭皮自己唱,其真實唱功也因此曝光。很多人曾經以為,隻有那些“缺斤少兩”的混子歌手們才會假唱,以免自己出醜,但實際當然不是如此,那些真正以實力著稱的歌手,照樣假唱不誤。

  假唱之所以能夠盛行,全在於一個觀念:觀眾是最好糊弄的,何必那麽當真,錢掙到了就行了。但現在倘若再這麽想,恐怕就該有問題了。久病成醫,如今的觀眾也學精了,很多觀眾在看節目時都會特別注意到歌手的口型與話筒間的細微區別,尤其是那些混子歌手演唱時,很多個假唱就是這樣被揪出來的:當你的口型不對,你的話筒位置不對,這些全都逃不過細心觀眾的眼睛。

  2009年央視春晚堅決扛起了“真唱”的大旗,並在真唱這塊試金石下,眾多當紅明星被拒之門外。雖然除夕之夜直播的真唱效果不算盡善盡美,但好在真唱讓觀眾感覺歌手們的表演更有誠意,所以多數人都以非常包容的心態對待,並呼籲娛樂圈以春晚為坐標,今後把真唱運動堅持到底!

  第二宗:抄襲風

  惡劣指數:★★★★★

  近年來,華語樂壇的抄襲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吉祥三寶》主旋律與法國電影《蝴蝶》主題曲相似,抄襲之名難以洗脫。花兒樂隊的《嘻唰唰》被指涉嫌抄襲日本組合Puffy的《K2G奔向你》。周傑倫的《四麵楚歌》的作曲被指與立陶宛演唱組合GSindikatas的單曲《Muzikakurisaugo》非常相似。還有王蓉創作的《水煮魚》被指抄襲《老鼠愛大米》,因為其中一句為“我愛你就像愛吃水煮魚,我要永遠把你放在我的油鍋裏”……

  著名樂評人孫孟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就我所聽到的音樂而言,抄襲的作品竟然占了20%~30%。”根據各方提供的情況,發現目前樂壇的抄襲風氣大致有三種。最直接方式是抄歐美冷門作品。這種抄襲手法是最卑鄙的手法——收集各式各樣的歐美冷門唱片中的歌曲,填上中文詞,寫上自己名字,然後便成了自己的作品。

  孫孟晉說:“一些所謂的大牌創作歌手,他們會自己或者托朋友找一些沒名的或者是黑人的唱片,他們就把這樣的作品直接大段大段地當成了自己的音樂。”第二種抄襲是采取間接方式進行——東拚西湊。與上一種手法而言,這種手法無疑是比較隱蔽和高明一點。有業內人士透露,從東來東往的《別說我的眼淚你無所謂》到趙英雄的《刺激2005》,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

  事實上,抄襲之風不僅局限在音樂圈。熒屏抄襲之風,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2000年之前,正當日劇雄霸亞洲之時,國產劇盛行抄東洋。編劇們秉持“拿來主義”的態度,幾乎是原封不動地照搬照抄。《新聞小姐》、《將愛情進行到底》與日劇《新聞女郎》、《愛情白皮書》的相似度竟然高達90%。2000之後,美劇當道,我國的編劇敏銳地感知到市場口味變化,當機立斷,掀起一股模仿美劇高潮。《危情24小時》模仿《24小時》;《都市六人行》模仿《老友記》;《末路天堂》甚至在宣傳的時候就號稱是中國版的《迷失》……

  第三宗:注水劇

  惡劣指數:★★★★

  注水肉市場誠信低,人人喊打,這已是共識。“注水劇”實質上是一種文化上的注水肉,是電視創作中的一種假冒偽劣行為。比原定合同多剪出幾集的“注水劇”多如牛毛,“注水”方式也是五花八門。要把短小精悍的劇情拉成少則20集,多則40集的長篇電視劇,加入感情糾葛是最常用的辦法。於是,三角戀、多角戀、老少戀輪番上場,接吻戲、親熱戲、爭風吃醋戲陸續不斷。在新版《白蛇傳》中,法海暗戀白素貞,連翹喜歡許仙,小青既勾引法海又與杜仲相愛等荒誕的情節讓人啼笑皆非。難怪女作家趙凝曾嚴詞激烈地批評“影視改編‘注水’是一種強奸”。

  除了名家名著被改編“注水”外,紅色經典“注水”的現象更為嚴重。從《林海雪原》到《野火春風鬥古城》,從《小兵張嘎》到《紅色娘子軍》,都招來質疑聲連連。2006年熱播的《沙家浜》盡管有陳道明、程前、許晴等大腕坐鎮,依然難逃觀眾的指責:3小時的樣板戲被拉成30集,而且整個劇情展開緩慢,不連貫、不緊湊,有“注水”之嫌,麵對指責,該劇編劇高景文也不得不承認:“劇情的確有點拖遝,我自己看有時候都著急。”

  《漢武大帝》號稱60集,沒想到最後兩集卻是以拍攝花絮“濫竽充數”。原來,這是因為播出與廣告客戶簽訂的是60集的合同。不把兩集花絮混入58集電視劇,何以得到1.25億元的廣告收入。還有一種“注水”來自電視台,在原本就“注水”的電視劇中多次插播廣告,無疑是雪上加霜。或者是把原本80集的《武林外傳》剪成120集播出,肆意拉長收視率高的電視劇以賺取廣告費。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觀眾對“注水”劇極度反感。王小姐告訴記者:“現在電視台播出的一些電視劇真好比是一塊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第四宗:炒作秀

  惡劣指數:★★★★★

  除了假唱和代言假產品,娛樂圈的眾多大腕們還有更隱蔽的造假行為:製造假新聞。或者,我們可以換個說法:炒作。可能有人會有疑問:假新聞難道不是應該追究媒體的責任麽?其實不然。許多假新聞的最初起源並非媒體本身,記者自己也是受害者。許多明星為了炒作,不惜親身上陣,製造假新聞,以求登上媒體版麵來贏得關注。以今年2月爆出的馮小剛情變為例。僅憑一張照片,此前寂寂無名的“緋聞女主角”戚薇迅速為眾人熟知,比起辛苦拍片唱歌,這樣的走紅方式無疑是輕鬆又省力。難怪有人評價:“娛樂圈中最真的就是炒作,最假的就是戀情。”

  豔照門火爆了2008的整個新年,陳冠希的大名就連賣茶葉蛋的大媽也知道了。有人立馬看到了人民群眾原來也是熱愛世俗新聞的。新年後不久,有人在網上發帖稱:撿到演員王學兵的手機,且曝光了裏麵一些“肉麻短信”。可惜畢竟不如香港那邊放得開,短信內容沒能引起圍觀群眾的興趣,反而引來“炒作”猜疑。就連好像是明星們“很受傷”的偷拍事件,也逃不掉“炒作”的身影。2008年,章子怡海灘豔照成了熱議焦點,開始很多人都同情章子怡,痛罵狗仔,但最終的分析看,這更像是章子怡或背後的團隊自導自演的偷拍。香港查小欣都說,章子怡賺大了。

  如果說,藝人們為迅速上位而進行的炒作,最多也就是老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眾人唏噓之後,一句“這就是娛樂圈。”倒也罷了。然而,明眼人不難發現,這些動態的明星八卦,大多都與市場行為掛鉤。比如,愛情總是在新電影上映前後出現,偷拍總是在某首新歌打榜時進行……當然,近年來最讓老百姓“咬牙切齒”的還是一堆低俗電影事前鋪天蓋地的宣傳。宣傳費,在電影投資拍攝時,預算甚至能占到“總盤”的30%以上。數不勝數的明星見麵會,不厭其煩的電視談話節目,劇組人員甚至不惜自降身段,到全國各大影院一一“掃樓”。最後,當然還是老百姓買單。

  從《十麵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夜宴》、《無極》再到去年的《赤壁》……無一例外,都可寫入營銷學經典案例。而這些電影的幕後推手或者說導演們,就好比是一個樓盤的包工頭,憑自己的名號和大肆宣傳,讓投資方和自己獲得了巨大的利益,至於觀眾的口碑和意見那屬於售後服務,要找就找“物業公司”,“開發商”哪有功夫管這些!在一個娛樂時代,會娛樂會炒作的人就是一台印鈔機。有了滾滾而來的利益,無論電影還是電視劇都無所謂是大片還是爛片。然而,長此以往,觀眾在經曆無數次類似“狼來了”的欺騙後,還會走進電影院嗎?而華語電影的未來又將在何處呢?

  任賢齊漏稅被罰80萬

  任賢齊3月13日被台灣當局要求補稅和罰款共80餘萬元(414萬台幣),原因是10年前他拍攝連續劇《笑傲江湖》時未將64萬元(合327萬餘元台幣)的片酬納入所得報稅,又漏報公司業務報酬136萬元(合690萬元台幣)。

  稅局要求任賢齊補稅及罰款共80餘萬元(414萬台幣),任賢齊提起行政訴訟救濟,日前敗訴。法官認為,任賢齊提供專業勞務,以每集1.98萬元(10萬元台幣)的報酬受雇參與連續劇演出,個人不必負擔任何盈虧風險,所獲得的酬勞屬個人薪資所得,應於申報所得稅時計入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