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片《七龍珠》快評:悟空的生死是最大的誤傳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ent/r/m/2009-03-13/U2519P28T3D2418723F326DT20090313185418.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龍珠》香港影院宣傳畫

注:電影《七龍珠:全新進化》為內地譯名,香港版為《龍珠:全新進化》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龍珠》要拍真人版。

  兩岸三地不約而同地選用了有周潤發露臉的那張五人立姿的海報,海報上孫悟空一身校園打扮,不但凶神惡煞、更是印堂發黑,而旁邊幾位角色也沒有好臉色看,倘若把海報上的龍珠和片名去掉,換個《死神來了》(Final Destination 4)沒準兒也有叫座力,恕筆者對黃毅瑜導演的“死神”係列有點定格了。

  該罵的罵了一年了,該來的還是要來,從半年前就炒得沸沸揚揚的日本3月13日首映,亞洲其他地區同步或準同步,結果韓國一聲“借過”改到3月12日,而循例周四上映新戲的香港(連帶澳門)也向前連跳了兩天變成12日。

  3月12日,剛踏上羅湖的列車就開始看到“《龍珠:全新進化》本日公映-先聲奪人”的電視預告片;市內,地鐵站巨幅廣告、熒幕預告片、雙層巴士車身廣告、還有巴士站燈箱廣告等盡收眼底,《龍珠》港版漫畫的老東家文化傳信原來也早在2月同步出版了中文版電影版小說。

  當你被告知,90年代全42卷《龍珠》漫畫在這個600萬人口的大都市以每卷逾20萬本的銷量躋身香港史上最暢銷日本漫畫書之列,那麽,你就會明白如此鋪天蓋地的宣傳是來得多麽的自然。

  選擇了號稱“全港超動感影院”、裝備了“Infrasonic”係統的The Grand Cinema,為了想感受一下座椅隨著音效強烈震動的感覺,結果,預告片《守望者》《X戰警前傳:金剛狼》的震動讓我印象深刻,但《龍珠》看完後,我卻不禁要問自己,震了嗎?

觀感一:觀眾少

  在這個失業率居高的大時代下的周四工作日下午2時半,並沒有很多龍珠“死忠”和我一起分享這份領先全球的喜悅,甚至笑場我也隻是聽見後麵哼哼的笑了幾下——那是在悟空的女友“琪琪”從悟空的房間悄悄出來,正好被布爾瑪撞見,被布爾瑪揶揄了一句的時候。

觀感二:“規則”被重複使用

  觀影過程,觀眾會留意到兩句台詞,它們共用了“規則”這個關鍵詞。第一句,那是在影片開場就出現,在尾段又一次重申的:“第一條規則,就是沒有規則。”第二句,是琪琪所說的:“這是我的遊戲,我定規則。”咳,這當然不隻是為了啟發大家“濱崎步為電影版《龍珠》而寫的主題曲歌名《Rule》(規則)原來跟這蠻吻合的呀”。而是需要大家明白,這兩句話是用來為影片自我辯護的,它們是在很隱晦地對大家申明:第一,不要用定勢思維來看這部電影;第二,要認清在這個電影裏,是好萊塢定的規則,不是萬人崇拜的漫畫作者鳥山明。換個說法,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洋話no rule就等於disorder,一字記之曰——亂。

  所以,你準備看這部連自己也自認是“亂”片的真人版《龍珠》了嗎?但看無妨,畢竟在放映廳熄燈後,你還能把握最後一次機會,運用“第一條規則,就是沒有規則”這話打一口速效預防針,提高免疫力。而更好的預防方法,就是閱讀下文。

(下文中有部分劇透,不喜者慎入)

  那麽現在,就請隨我一起進入這個發生在公元2009年,被54歲的原作者鳥山明定義為“平行次元”的“全新”龍珠世界。

  這是一個科技發達的世界,壓縮原子的膠囊技術尖端,可以從一個茄子般大小的膠囊變出一輛巨大的三輪摩托;越野大卡車沒有機翼也進行噴射式飛行,隻差沒看到在水裏遊;手槍以氣壓取代子彈,卻一樣能致人於死地。

觀感三:東西揉雜

  這更是一個東西方文化揉雜的世界,悟空的房間牆上貼著2010年世界杯某球星的海報,想不到還是個球迷;在教學樓走廊的地震告示牌上,隻用三種語言書寫,順次為英文、中文、西班牙文,而某原始部落的居民說的竟是日語;孫悟飯親自下廚炮製粵菜鳳爪和乳鴿;台山(Toi San)由一個廣東僑鄉小城變成了一個著名大都會,而且還是天下第一比武大會的所在地;台山寺(Toi San Temple)住著龜仙人的師父諾裏斯(Norris)和一眾念著藏語經文的僧侶,通過彩粉曼陀羅沙畫參悟宇宙玄機。

觀感四:原著的影子依然存在

  那麽圍繞龍珠有關的人和事又怎樣了?可以肯定的是,幾乎每個人看片子之前也會關心這個問題:“這個看起來被改得麵目全非的片子跟《龍珠》有哪些聯係?”

  在這個“龍珠”世界裏,除了那7顆橙色的小珠子之外,有這麽幾處還是能讓我們找到原著的溫心感覺:一、悟空背著如意棒坐布瑪的摩托車開在山間的小路上,多麽美好;二、布爾瑪和悟空剛來到包子城查詢龜仙人的住址資料,和原著裏小悟空找布爾瑪時相似;三、龜仙人摸了兩回布爾瑪的屁股,收藏三點式雜誌,果然還是有點好色;四、悟空最後打敗短笛大魔王那一幕,也確實跟原著是很像的。不過,由於也就隻有這麽幾處相似,我傾向把這表述為“向原著致敬”。

觀感五:悟空是高中生 龜仙人不是禿頭

  但是,接下來請開始做好預防措施。這部電影裏麵,悟空是個剛滿18歲的高中生,一心想追求同班女同學琪琪;龜仙人沒有禿頭、胡子、龜殼,說的笑話也比較不好笑,繃著臉多於笑著臉;短笛雖然是綠色的,但是沒有觸角,他用抽血的方式製造怪物;影片也有變幻膠囊,但並不是在棉花糖般的煙霧中“嘣”地把物品炸出來的;布爾瑪不是一頭的綠發,樂平是個中年男人,但他們忠於原著地產生了感情;悟空不是月圓之下變身,而是改為日全食之下,變身後也沒有幾層樓那麽高。

  劇情方麵呢?片長隻有86分鍾,裝不下太多情節。不過,導演還是選擇了悟空在鏡子前用發膠做頭發、悟空和高中惡少爺們打群架這類貌似有笑點的鏡頭,孫悟飯下廚做的菜也給賦予了如烹飪節目般的特寫(盡管炒得比較糊),為了保證這類輕鬆的鏡頭,悟空不得不在2周之內自學速成“龜派氣功”(這全靠琪琪),而能量與短笛有得一拚的龜仙人卻跑去練以死相換的絕技“魔封波”。決戰來臨,龜仙人出師未捷身先死,而天賦異稟的悟空,總算駕馭了自己體內大猩猩的澎湃力量,加上悟出融合天地之氣的訣竅,最終,不,應該說觀眾還沒反應過來就,打敗了短笛,全程耗時不到20分鍾。所以,給那些沒有打鬥情節就不爽的龍珠迷一個忠告,好好把握最後這20分鍾吧,一張電影票為的啥?就是這一段了。

觀感六:最後兩分鍾還在處理龜仙人的複活問題

  說實話,為了IMDB那段試映會的獨家爆料,我一直坐著等片尾演職員表出完之後是否還有畫麵,結果被我等到了一個(其實那個不算,因為放映廳還沒亮燈),最後的最後據說是悟空飛向夕陽的鏡頭,原來是沒有的。不知何故,看完腦子裏是沒有什麽感覺的,其實是反應不過來,說結束就結束了,直到最後,不能像《變形金剛》那樣悠然的看看夕陽,也不能像《蜘蛛俠》那樣跟隨彼得在城市裏穿行,借以緩衝一下看片的情緒。《龍珠》到最後兩分鍾還在處理龜仙人的複活問題。

  收集龍珠就像《死神來了》一樣,是應該一個蘿卜一個坑的,盡管黃毅瑜處理這一段還是輕重有分,但是既然故事設定離日全食還有2周,那就很應該把這個死期強調好,結果,影片的進度就跟周潤發的太極一樣,在兩軍對壘之前,完全感覺不到時間的緊迫感。再加上前半段把千百倍於正常時間的子彈時間浪費在一些水滴和玻璃碎裂的效果上麵,時間當然不夠用,也就造成了劇情越到後麵剪得越快的問題,不但沒能把劇本小說裏一些極有看點、過渡更流暢的情節給呈現出來,而且影片全長再一卡,什麽角色心理活動、感情交流加深完全沒有,就歡歡喜喜的結局了。

觀感七:悟空沒有戰死,短笛一直綠臉

  影片即將在內地上映,劇情不一一透露了,可以說截至目前已經公開的預告片加起來已經交了四分之一的底。在這裏隻澄清之前一些錯誤傳聞:一、悟空沒有戰死,二、短笛一直都是綠臉的、年輕的,他並沒有實現願望。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ent/r/m/2009-03-13/U2519P28T3D2418724F326DT20090313185547.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龍珠:全新進化》香港分級為IIA(兒童輕微不宜,如成龍的大部分電影就是IIA級)

  話說回來,能看到這裏的讀者,我相信你們對《龍珠》的情感一定也是非一般的,而我也將在此做一個中肯的總結。

  如此評判這部電影?《龍珠》隻是一部動漫改編電影,改是改得很厲害,但黃毅瑜對《龍珠》並不是沒有目的性地亂改,換成了任何一個好萊塢導演,也一定會改。

總結一:東西揉合傳達新意

  擁有全球知名度的這部作品,其電影自然需要揉合東西方的文化,因此,這種揉合已經不值得拿來說事了。盡管在本地化的過程中接受的程度不一樣,譬如說,無論歐美人怎麽揉合,我們都不會看得順眼;而且靠這些元素對觀眾形成的親切感,還不如作品本身的原作來得大。但歸根究底,改編者的立意是無可挑剔的。

總結二:《龍珠》可以讓你聯想到多部大片

  按黃毅瑜的說,這電影不是為了告訴龍珠迷《龍珠》有多棒,而是為了向新的觀眾傳達這點。準確來說,所謂“新的觀眾”主要還是針對《龍珠》所屬的片種:奇幻、冒險、神話、科幻、動作。具體在影片裏,悟空多次與龍珠產生通靈,你會聯想到《魔戒》;布爾瑪使用膠囊變出機車的兩組鏡頭,你也會感覺《變形金剛》有與之呼應之處。所以,配樂師布萊恩-泰勒也承認《龍珠》的配樂是在未來感和和魔幻感之間(盡管他的配樂也隻有最後一段《Dragonball: Evolution》主題印象才最深刻)。

總結三:片中女性角色很出彩

  飾演短笛大魔王的詹姆斯-馬斯特斯曾說過,《龍珠》原作裏的唯一缺憾,是女性角色沒有很好的展開,電影裏會填補這一缺憾。這其實是句大實話,相對於原著裏隻讓布爾瑪一個人在眾多男性角色裏團團轉,男女搭配均衡一點倒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影片讓布爾瑪、阿舞、琪琪三位女演員出盡渾身解數,並非完全為了露肉而登場。更匪夷所思的是,除了阿舞之外,影片還特地用穿插的手法為短笛大魔王增加了一位神秘的紅顏。

總結四:功夫方麵很失敗

  說它像一部香港功夫爛片,無可否認。就連鼎鼎大名的“龜派氣功”還被增加了武俠小說的運功療傷的功能,用來幫孫悟空起死回生,我看到這裏也終於想笑了。不過作為係列電影的首部曲,《全新進化》確實在試圖對那個篇章的《龍珠》作一個呼應,而那個篇章的《龍珠》正是向那個年代的港片作呼應。試想,兩個低破壞力的人在廣闊的荒野裏打,這不叫功夫老片叫什麽?沒有大城市的摩天大樓任人破壞,把變形金剛正邪兩派放到荒野上開打,也不會有出息到哪裏去。再說,悟空不是一生下來就跟賽亞人開戰,跟戰鬥力數值數百億計的敵人周旋。真要那些情節,那要等《龍珠2》《龍珠3》。

總結五:周潤發不是配角

  周潤發演得如何並不重要,哪怕他是鎮片之寶,龍珠迷爭議最大的由始至終隻是孫悟空一人。說他白種人,說他發型不行、道服醜陋,說他與琪琪接吻諸如此類的。平心而論吧,要黃種人當主角隻能日本自己拍,但好的亞洲片一般都逃不過被歐美翻拍的命運(隻是罵晚幾年的問題);發型和道服不忠實的問題就不需多談了,拍電影不是玩cosplay;至於接吻麽,原著裏打敗大魔王之後悟空都跟琪琪結婚了,孩子以後也要生了,還不許人接幾個吻啊?

  改動並非大事,情節張力不足以及1億美金的投資有否落到實處,才是真正值得反思的技術性問題。已經帶著平常心把這場戲一捧到底,可惜《龍珠1》還是不爭氣了點,隻能希望這些“相當優秀”的導演、所有演職員們在《龍珠2》繼續努力。如果影迷說受不了這家福克斯,那就隻能看《龍珠》哪天有《Hulk》這樣的福氣,由《綠巨人浩克》由別家接手再拍《無敵浩克》了。

  補充資料:港譯的神采

  作為功夫電影的發源地,和《龍珠》文化飽經孕育的香港,對此片的翻譯的確比較用心,對一些俚語等句子用簡潔淺白的廣東話翻譯,如“演嘢”(布爾瑪質疑樂平駕車直衝山崖是在作秀給她看)等,使用“雞手鴨腳”(悟空嘲笑惡少爺的手下功夫差)“事急馬行田”(龜仙人等不及,要親自對付短笛)“五行欠打 ”(初次與悟空不打不相識時)等精妙的俗語,甚至也有時下的潮流用語,如“爆”(蠢爆,布爾瑪惡狠狠的罵悟空)等。此外,在傳授功夫時的描述方麵,用詞也是非常考究,尤其是出自龜仙人周潤發之口,如“吸取天地靈氣”“固本培元”這類古雅的講法,還有稱讚悟空“食過夜粥”(練過功夫)自認“一代宗師”這些老師傅的口吻。不過也有少量紕漏值得指出,比如說Dragon Temple前一句還是“神龍寺”,隔了沒幾句就成了“龍廟”;布爾瑪以前一直把龍珠稱為Promethium Orb(鉕珠)化學元素“鉕”被改為“钜”;更有趣的是,悟空向琪琪解釋之前出手傷到她是因為他“打得興起”,字幕卻變成“打得性起”,用在這對戀人身上倒也更具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