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不差錢》,差道德” 趙本山袒露春晚情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ent/pics/15910/15910797.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春晚小品《不差錢》

從1990年第一次登上春節聯歡晚會,趙本山已經在這個舞台上站了19個年頭。因為春晚,他成了家喻戶曉的笑星;也因為春晚,他有無數個夜晚在影視之家的房間裏“衝著西四環狂喊”。

今日21時,趙本山將在東方衛視《楊瀾訪談錄》中,袒露自己對春晚愛恨交織的情感,並首次回應魏明倫對小品《不差錢》的道德批判。

也曾努力“巴結”春晚

從“巴結”著上春晚,到如今成了春晚名副其實的台柱子,趙本山已經在春晚的舞台上呆了19個年頭。他說自己曾經曆過《不差錢》中丫蛋的心理。“剛上春晚的時候,我搬著一箱茅台酒去北京,還到處打聽這玩意給誰送去,後來愣是沒找到,而且覺得這東西也拿不出手,就自己一天一瓶把酒全喝了。”

演了19年,年年要創新,要讓13億人都為了一句話笑逐顏開,談何容易?今年春晚,趙本山經曆了太多波折。先是老搭檔宋丹丹、範偉退出,讓他備感孤獨,心裏也因此賭著口氣,發誓要演好小品,不能讓別人說自己是“指著別人上春晚的”。後來小品被斃,趙本山說,是因為“孩子打點滴將近半個月,媳婦打電話的時候哭了”。於是,他連夜開車趕回沈陽。第二天領導看不見他,就覺得“趙本山也太牛了”。

年年下跪發誓“不再來”

其實,以往每年準備春晚也都不輕鬆。每次回到五棵鬆影視之家看到熟悉的房間,趙本山的心裏都會 “咯噔”一下。在這裏,他每天熬夜到天亮才睡覺,“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就把窗戶打開,順著四環喊,天天如此。”他還不無辛酸地說:“每年年三十晚上,我都會衝著屋裏的燈跪地下起誓,說來年不來了。這話說了十年,但下一年還是‘好了傷疤忘了疼’。”

究竟是什麽力量讓趙本山甘願受此“折磨”?“我要上春晚,就因為我是個’大眾情人’。”趙本山坦承,他上春晚有私心,但這私心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身邊的一群徒弟。“對我來說,基本夠了,你說一個人能花多少錢?但身邊的一群孩子都在眼巴眼望地等著我的成功福澤到他們身上。”

目的就是要捧火徒弟

《不差錢》捧紅了小沈陽,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趙本山用心良苦,但真正聽到趙本山提攜徒弟的那份心,也著實讓人感慨。

“我哪怕一聲不吱,站著陪你演完,你能火就行。”趙本山說,他在整個小品創作過程中就“這種心情”。為了能讓徒弟在短暫的時間內最大程度地呈現魅力,趙本山甘當綠葉,他說:“我多說一句話就會把徒弟的話擠沒了,所以我還是保持樸實老爺爺的形象,讓孩子們去演吧。”同時為了充分展現小沈陽和丫蛋的才藝,趙本山對人物形象和劇本都進行過合理設計。不過,徒弟們第一次上春晚,趙本山在演好自己戲份的同時還要密切關注徒弟的表現,“如果哪塊不對了,哪個詞忘了,或者哪個緊張了,我就要把注意力吸引到我這兒。”趙本山點評說,其實小沈陽當天的“勁”還是用大了。

“二人轉”不能專業化

趙本山在采訪中說:“是二人轉的奶水把我養大的,當靈感枯竭的時候,我又回到二人轉上去了,因為我能從二人轉裏邊發現很多東西。”

二人轉雖然貼近生活,但由於過於粗口而不能登大雅之堂。對此,趙本山表示,我們要親近大俗,中國有9億農民,真正雅的人並不多。他認為,對待民間藝術要有民間藝術的觀念,如果把二人轉改成芭蕾舞就不可能有人看了。趙本山還指出,二人轉不能專業化,“二人轉是自由的藝術,一旦專業了就是它死亡的開始。”

對待娛樂要有娛樂精神

著名作家、劇評家魏明倫曾對《不差錢》進行猛烈的批判:“我看小品‘不差錢’,差道德。”對此一直保持沉默的趙本山,在《楊瀾訪談錄》中首次做出回應。他認為,魏明倫作為大文化人,點評小品確實有點“瞎材料了”。

趙本山指出,小品最大的主題就是快樂。“我們別較勁,隻想說明什麽,主題有多深刻,讓人快樂起來才最重要,老百姓快樂才是小品的第一政策。”趙本山說,大家不應該指望一部小品起到教育人的作用,“一年365天,前麵的日子都在教育中走過,最後一晚你還教育,這有用嗎?”趙本山認為,對待娛樂就要有娛樂精神,要把心情打開,用快樂的態度來對待快樂的小品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