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馮鞏:知道的和不知道的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有關馮鞏:知道的和不知道的 (一)  馮鞏是公認的大腕兒,但是關於這個大腕兒,公眾卻知之甚少。除了工作和事業之外,馮鞏不向媒體提供自己的私人信息。在記者提出要了解這些信息的時候,馮鞏通常用他的馮氏風格婉言謝絕:“我的妻子和兒子,除了是我的妻子和兒子外,和別人的妻子和兒子沒太大的區別。”如果記者一定要了解馮鞏的另一麵,他就會把身子一轉,一邊用手將衣服往上一撩,一邊背對著記者說:“你不是想了解我的另一麵嗎?請看,這就是我的另一麵”。  (二)  綜合各種公開的資料,馮鞏屬雞,1957年出生於天津。其曾祖父是大名鼎鼎的北洋軍閥首領、曾經擔任中華民國代總統的馮國璋。祖父曾經留學德國,回國後創辦了一家油漆廠,新中國成立後,他自願將全部資產轉交給新生的人民go-vern-ment。馮鞏的父親是一所中學的教師,去世比較早。值得一提的是馮鞏的母親,這位昔日“京東第一家”的劉家大小姐,早年畢業於著名的輔仁大學數學係。無論在人格上還是在藝術道路上,母親對馮鞏的影響都比較深遠。  1973年,馮鞏創作演出相聲處女作《尊師愛徒弟》,參加天津市優秀節目會演。後投師著名相聲藝術家馬季門下,學習相聲的創作與表演。  (三)  八十年代初期,馮鞏與自己的中學同學艾慧結婚,婚禮相當簡樸。婚後不久,馮鞏前往北京進入鐵路文工團工作,妻子仍然在天津。在牛郎織女的歲月裏,她們的兒子降臨人間。由於馮鞏未能在病床前陪伴妻子和兒子,他特意給兒子取名誠誠,寓意夫妻永誠相伴長相廝守。  (四)  馮鞏的藝術道路起源於相聲。從說相聲到今天,馮鞏換了十幾個搭檔,其中合作時間最長的是牛群。在與牛群長達10年的合作中,他們二人憑借《小偷公司》(1988年)、《辦晚會》(1992年)、《拍賣》(1993年)、《點子公司》(1994年)、《最差先生》(1995年)等眾多經典作品,將人們深惡痛絕的腐敗加以辛辣的諷刺,真正將笑聲傳到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可貴的是,這些作品都將社會縮影刻畫得入木三分,使老百姓笑過之後,還能仔細咂摸出笑聲以外的東西來,讓相聲作為現實主義的底層藝術,真正承擔起記錄時代、反映時代的功用。  (五)  馮鞏是相聲演員,但他又是較早在藝術領域綜合發展的演員之一。早在1989年,馮鞏就因主演電影《站直了,別趴下》榮獲第十六屆電影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1998年,他又憑借電影《沒事偷著樂》摘取第十八屆金雞獎最佳男演員獎。對於這樣的成就,馮鞏病不覺得自己很成功,相反他自嘲說:自己是相聲界最會拍電影的,電影界最會說相聲的。  (六)  如果說馮鞏作為一個演員在電影中飾演角色還屬於“票友”的話,那麽他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則讓他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電影人。影片中,馮鞏從《誰說我不在乎》裏的精神病醫生、《沒事偷著樂》裏的貧嘴張大民,搖身一變成為河北保定一個老實憨厚的“板兒爺”。雖然是導演處女作,但馮鞏卻用了相當專業的手法,塑造了一個個既普通又各具特色的小人物。在他們身上,印刻著鮮明的生活烙印,充滿了人性化的色彩,與當年的《沒事偷著樂》一脈相承。  (七)  “凡是有人說‘馮鞏在台上真逗’,我一定說‘馮鞏本人比相聲還逗’;凡是有人說‘馮鞏在台上真聰明’,我也一定會說‘馮鞏本人比台上還聰明’;凡是有人說‘馮鞏在台上真可愛’,我也一定會說‘馮鞏本人比台上更可愛’。”  說這段話的是個女人,但她既不是馮鞏的妻子,也不是馮鞏的紅顏知己。  說這話的人是央視著名節目主持人倪萍,也是馮鞏多變的搭檔。在與馮鞏多年的合作中,二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在藝術上日臻默契。對此,有人在私下裏開玩笑地問馮鞏:“難道你和倪萍就沒碰出點火花來?”馮鞏則坦誠地講:“我們就好比是兩隻蠟燭,在一定的距離內還可以相互照耀,若是碰到一起了,那可就是惹火燒身。”  (八)  在藝術上精益求精的同時,馮鞏還是公益事業的積極參與者。  他是中國明星足球隊的副領隊;  他是中央電視台優秀綜藝節目《藝苑景線》最初的總策劃人;  他是全國青聯秘書長,他擔任青聯秘書長的方式被團中央領導譽為是“一種有益於青聯事業發展的好形式”。  (九)  作為一位知名度很高的藝術家,馮鞏也有自己忠實的擁躉。在參加中央電視台“心連心藝術團”的慰問演出時,主持人朱軍發現,歌唱家蔣大為的追星族全是清一色的中年男歌迷,著名表演藝術家濮存昕的追星族幾乎全部都是少婦,隻有馮鞏的追星族不但人數眾多,而且男女老少都有。朱軍忍不住問馮鞏:“相聲這麽不景氣,喜歡你的人卻這麽多,你說這是為什麽?” 馮鞏指著自己的臉說:“這是因為我的這張臉長得老少鹹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