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泗洪縣“萬民傘”真相調查:百姓稱是自願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原文標題:“萬民傘”下的真相

他平時接待信訪群眾,無論對方年紀多大,身上多髒,總是兩隻手去跟對方握手——“西楚刀郎”的這篇博文寫得很煽情

這篇博客或是王守權自己的授意,或是博主的政治投資,或是泗洪縣委宣傳部自編自演的一場“拍馬屁”鬧劇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14792/14792694.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西方的感恩節即將到來,一股寒流襲擊了蘇北平原。11月13日一大早,在江蘇省泗洪縣政府樓前上演了感人的一幕:數百名群眾自發地排著整齊的隊伍,抱著銅匾,撐著‘萬民傘’,打著‘清官旗’,集中在泗洪縣政府門前,長長的一串鞭炮發出震耳欲聾的響聲。

在這支隊伍裏,有風燭殘年的老人,有步履蹣跚的殘疾人,有從外地匆匆趕來的打工仔,有下崗工人,有農民,有孩子,有離退休老幹部,有退伍軍人⋯⋯每個人都在期盼著能再見見他們的恩人---王守權。

他悄悄地走了,正如他悄悄地來,帶走了泗洪百姓的敬仰,卻不帶走一片雲彩。得知王書記調走的消息,當地群眾用一種最古老的感恩方式---‘萬民傘’和‘清官旗’,來為他送行。”

這是一篇名為《縣紀委書記離任,百姓“萬民傘”相送》的博客文章,配以幾幅現場照片,發表於11月30日。這篇文章很快被推薦上某網站首頁,隨後,引起外界巨大的爭論,博主、紀委書記王守權和送“萬民傘”人,都成了輿論探究甚至懷疑的對象。

一開始不少人讚歎這位紀委書記的高風亮節,但隨後質疑聲開始迅猛增加。敏感的網友首先在照片上發現了“破綻”,博主貼出的照片上,無論哪張,都隻有“寥寥十幾人”,跟他在文章中提出的數百人相去甚遠;幾乎所有的錦旗都是一個模式,組織痕跡明顯;而隨著“西楚刀郎”被曝出泗洪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的身份,更讓他的博客顯得“有待商榷”。

網絡言論開始呈一邊倒之勢---這篇博客或是王守權自己的授意,或是博主的政治投資,或是泗洪縣委宣傳部自編自演的一場“拍馬屁”鬧劇。

懷疑和指責,開始鋪天蓋地襲來,讓居於江蘇西部小城裏的所有當事人都有些措手不及。

“西楚刀郎”是誰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經調查核實,“西楚刀郎”為泗洪縣委宣傳部一位李姓科長。

12月8日,泗洪縣委宣傳部內空蕩蕩的,隻有一名值班的工作人員。據這名姓孫的工作人員解釋,12月9日是泗洪縣“春回上塘”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的一個大型活動,宣傳部的其他人都去了上塘鎮籌備,其中包括“西楚刀郎”。

孫姓工作人員說,根據他的了解,李科長是一個十足的文人,並不會故意去拍領導馬屁,而且平時就喜歡“有感而發”,看到什麽事情,都喜歡在自己的博客上舞文弄墨一番,而他的博客也開了有兩年多了。在博客上寫這個活動,也就跟一般的文人抒發情感沒什麽兩樣。

“西楚刀郎”今年33歲,中文係出身,曾做過老師,幾年前通過公務員考試進入機關,先在鄉政府工作,後因業績突出,被調至縣紀委,很快又被調到了縣委宣傳部,現在的身份是理論科科長。

幾經周折,本刊記者終於電話聯係上了“西楚刀郎”。“寫這篇博客就是出於感動和衝動”,“西楚刀郎”首先否認了外界對自己拿這篇博客作政治投資的懷疑。他一再強調,自己與文中的縣紀委原書記王守權不在一個單位,“而且我才30多歲,做這樣的長線並沒有太多意義,何況網絡上有太多不確定性,我也沒必要冒險。”

“西楚刀郎”說,他對王書記的印象“特別好”,因為王書記特別親民,幾乎每周都要去信訪局現場接待上訪群眾。

他說,當天聽同事講述了送錦旗的事情後,非常感動,然後又搜集了當時的一些照片,覺得的確可以寫一篇文章。“當時情緒比較高漲,文章也因此帶上了煽情的色彩”。

隻是,他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這篇文章會帶來這樣巨大的社會影響。

對網民質疑的照片問題,“西楚刀郎”解釋說,照片是同事拍攝的,可能為了畫麵的美感,鏡頭的焦點並沒有對準大量前來送行的老百姓,所以出現在照片上的隻是稀疏的幾個扛旗、抬匾、舉傘的人。

“網上的熱烈反響,雖然打破了我平靜的生活,但對我的現實生活並沒有造成太大的損害。”他向《瞭望東方周刊》記者澄清,自己並沒有像一些報道所說的被停職,每天依然照常上班,“現在唯一內疚的事情,就是打亂了王守權書記的平靜生活”。

王守權是個什麽官

姬再清在照片上舉著“萬民傘”。

他曾經是縣航運公司的工人,大字不識,目前住在一個拆遷安置村裏。姬再清的家,就在村的最東頭。家裏的兩張床是用木板搭起來的,進屋的地方比較亮堂,放著一張坑坑窪窪的桌子,這是他的小孫子寫作業的地方。

“我是真心感謝王書記!”滿臉大胡子的姬再清說,他的房子是2001年拆遷的,由於沒有足夠的補償款,也沒有臨時安置房,買不起房子的他和老伴,隻能到處租房。為此,他開始不斷上訪,但很久都沒有結果,直到他在信訪局遇上了王守權。

不久,王守權幫他解決了臨時住宿。2007年,又幫他解決了安置房,讓他結束了四處漂泊的日子。

姬再清說,他一直視王書記為恩人,2006年就萌生了給王書記送一柄萬民傘的念頭。為此他還專門去了一趟鬆江打聽價錢,但被嚇了回來,因為鬆江的傘要用絲綢和繡品製作,價格不是他所能承受的。

姬再清這個隱蔽的願望,直到聽說付玉珍他們要給王書記搞一個“大動作”後,才又重新燃起。

付玉珍是一名越戰傷殘軍人,複員後被安排在泗洪縣國家糧食儲備庫上班。他告訴本刊記者,前幾年內退後,他所在單位的效益越來越差,而跟他一起複員的9名傷殘戰友,所在的單位同樣不是倒閉就是半倒閉,大家連基本的生活都難以維持。


他們走上了集體上訪之路。這個問題也是被王守權解決的。他安排民政局、信訪局、勞動局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然後批示有關單位,將付玉珍這個群體的退休待遇提高,還安排有關部門給他們免費體檢,甚至還四處“化緣”,安排他們去曾經戰鬥過的廣西,進行了一次紅色之旅,作為對這些傷殘軍人的補償。

11月初,付玉珍從一些上訪戶口中聽到了王守權要調走的消息。“當時就決定給他送錦旗,表示我們的感恩。”

他找到在環衛所工作的軍轉幹部朱修平和夏書關商量。朱修平並沒有上訪過,但在陪戰友上訪的過程中,對王守權留下了“不是一般好”的印象。

一個細節打動了朱修平,那年冬天,他陪戰友在多次上訪無望後,聽說了王守權這個人,於是跑到縣委招待所虹州賓館去“堵截”。

“我並不認識他的車,但他的車卻主動停了下來。”朱修平向本刊記者描述當時的一幕,“可能是我跟戰友拿著材料的樣子比較引人注意,王書記讓司機停下車,主動詢問我們,並拿走了我們的材料。”最後,這個事情獲得了解決。

朱修平說,王書記最讓他感動的一點是,隻要去上訪的人,都會得到他的手機號,而且他的手機幾乎24小時開機。

泗洪縣委宣傳部的一位工作人員也對本刊記者說,王守權這個人不錯,“見誰都笑眯眯的,他平時接待信訪的群眾,無論對方年紀多大,身上多髒,總是兩隻手去跟對方握手”。

在博客的照片中,有一位小學生舉著一麵錦旗。這名學生姓李,由於父親入獄,母親離家出走,他隻好寄居在貧困的姨媽家,無法上學。2007年初,他在別人的指引下給王守權寫了一封求救信,訴說自己的情況,並表示了“離家出走”的念頭。

信被王守權看到後,他到孩子的住處核實了情況,並協調教育部門免除了孩子的學雜費、住宿費等,民政部門也將這位學生納入了低保。

上訪者自願製作錦旗、萬民傘

其實,付玉珍剛開始隻打算由他們涉軍群體給王守權送行,他們將自己劃成“誌願軍”、“傷殘戰士”、“軍轉幹”3個小團體,準備用“清官旗”、“錦旗”和“金匾”來對王守權表示感謝。

但是消息很快在上訪者中傳開,一些工人、農民主動找上門來,要求加入這個團體。姬再清就是在這個時候找到付玉珍的,他提出了給王守權加上一個萬民傘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同意。

付玉珍介紹,這場活動的確是有組織的,他們幾個主要發起者還分了一下工,有的負責幾個團體間的聯絡,有的負責策劃路線和計劃。分工後,大家開始籌措資金。最初設想是每人拿出500元,但這個想法遭了“總領導人”朱修平的否定,認為這樣會引來話柄。這個時候,一位姓彭的個體商戶找上門來,表示願意資助3000元。

據付玉珍、姬再清、夏書關和朱修平4人共同證實,錦旗和清官旗是要求參加的人誰願意做就做,金匾則由他們涉軍團體集體定做,而萬民傘是姬再清自己掏腰包製作。

姬再清說,他當時跑了幾個周邊縣,才買齊了材料。由於不識字,口號是付玉珍幫他想的,每麵都有四個字,分別是:“平易近人”、“善待百姓”、“萬民呼聲”、“守權你好”,而傘底部是荷花,寓意出淤泥而不染,傘上端是藍天白雲,寓意高風亮節。

雖然大家最初的設想是“嚴格保密”,但為王守權送行的動靜在民間卻越來越大。11月10日左右,有8個人提前將錦旗送到了宿遷市委,這也讓王守權知道了付玉珍等人的計劃。

11月11日,付玉珍接到了王守權兒子的電話。“他一上來就叫我付大爺。”付玉珍說,王守權的兒子向他表示了感謝,然後說,能不能不要送錦旗,他父親不想這麽張揚。

“那怎麽可能!”付玉珍當時就拒絕了。朱修平在一旁插話,那時錦旗都已經做好,不送他們沒辦法交代。

幾番爭執下來,王守權兒子隻能說,如果實在要送的話,那就送到泗洪縣政府吧。

13日,由農民、工人組成的一支隊伍在縣體育中心門口集合,而另一支涉軍團體的隊伍則在縣政府所在地青陽鎮環衛所附近集合。早晨7點半,兩支隊伍在約定地點“會師”。

兩掛5000響的鞭炮劃破了這個小縣城的平靜。在縣政府對麵做煙酒生意的畢書林說,兩隊人馬一隊大約有20多人,另一隊則有上百人,不過後來圍觀者越來越多,整個場麵很是熱鬧。

付玉珍在現場負責維持秩序以及和政府的接洽。經溝通,9點左右,萬民傘、清官旗,由縣委、縣政府、縣紀委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代為接收。9點半,群眾才陸續離開現場。

一件好事、一個清官,結果被炒成這樣

不過,隨著萬民傘事件在網絡上的流傳,事情的發展,已經超出了付玉珍他們的想象。

這次事件,顯然讓王守權陷入了煩惱之中。本刊記者在幾天內試圖聯係這位新上任的宿遷市紀委副書記,傳來的隻有手機關機的提示音。他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則稱王書記去了南京。

之前在接受其他媒體的簡單采訪中,王守權一直強調自己堅決反對這種做法,並表示“隻是做了一名幹部應該做的事情”。他還特別表明,自己已是50多歲的人了,對升官“沒有想法了”。

付玉珍的講述也印證了這種說法。他說,在最初看到一些報道後,他曾給王書記打過電話。王守權抱怨,他們這個做法讓他“煩死了”,打擾了他這個平凡人的生活。付當時回答,“你管他怎麽炒!”

後來,付玉珍再也聯係不到王守權。

“這明明是一件好事,一個清官,結果被炒成這樣。”泗洪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金同闖嘶啞著嗓音對《瞭望東方周刊》記者說,縣委宣傳部絕對沒有參與這個事情,所有的事情都是老百姓自發的,外麵的種種質疑,隻能說明現在人們的定勢思維太強烈。

相比外界的熱鬧,泗洪縣的普通百姓依然平靜,他們甚至不知道,這場“萬民傘”事件已經變得如此沸沸揚揚。其實,那天很多人都看到了送“萬民傘”、“清官旗”的場麵,不過大家都很快淡忘了,對於他們來說,這不過是一場熱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