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文化十二怪:閻崇年遭打 季羨林字畫“被盜”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編者按:2008年的文化界,著實熱鬧,戲仿《好了歌》以記之。


耄耋國寶精神好,父子終於相見了。

自稱藏畫久不見,兩三年前已沒了。

作協主席文筆好,做鬼也能幸福了。

此言一出惹眾怒,網友紛紛開罵了。

七旬崇年講課好,圖書簽售挨打了。

學者自此都乖巧,露麵全有保安了。

美女作家皮膚好,意淫偶像全脫了。

大師沒空懶搭理,忙著上網寫博了。

三分形似,倒有七分不像,欲知詳情,請看年終盤點——2008文化“十二怪”。

第一怪:僻詞流行多山寨

核心提示:這一年的網絡流行語或古意盎然,或“雷”味十足。每個出來“打醬油”的路人,都可以通過俯臥撐,練習自己的“叉腰肌”。

2008年是“雷詞”爆發的一年,新的流行語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搶占了各大網媒、甚至傳統媒體的顯要位置。如果下麵這些話你沒聽過幾個,肯定會被人說很“槑”。

這一年最為怪異的流行語以“囧”、“槑”代表,此二者已成為目前網絡上使用最為廣泛的字眼。別誤會,這可不是傳說中的“火星文”,而是我們老祖宗曾經用過的古字,不信去查查“jiong”(三聲)和“mei”(二聲)。與之相似的還有兲(本意可不是那種小動物)、玊、氼、砳、嘦、嘂、謽……

如果說“囧”主要因字形而被關注,“打醬油”、“很黃很暴力”、“俯臥撐”等則是由相關的新聞事件引起。網民在關注社會現實的同時,用這些略帶戲謔的熱詞或多或少地表達著自己的意見。類似的還有“很傻很天真”、“範跑跑”、“做人不能太 CNN”、“三聚氰胺”、“豔照門”、“叉腰肌”等。即使在山河同悲的大地震發生後,網民也找到了寄托情感的話語方式。“不拋棄,不放棄”——這句曾因電視劇而火起來的話,一次次地被提起,傳遞著不屈不撓的意誌和堅定不移的信念。而那隻著名的小豬,則給這滿目的悲哀,添上了一抹堅強的笑意。

2008年,還有一個詞不能不提,那就是太火的“山寨”。就連《新聞聯播》都說:“從 2003年開始出現山寨手機到各種山寨產品,‘山寨’一詞已經從經濟行為逐漸演變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這是國家級電視台首度關注網絡時代所形成的草根文化,也意味著由這一新興詞匯所代表的民間文化現象,第一次進入官方視線。究竟是什麽讓涉嫌盜版仿冒的“山寨現象”引發如此大的關注?有人認為是大家將“山寨文化”與“山寨產品”混為一談了。“山寨產品”打法律擦邊球,“山寨文化”則有其積極的一麵——它將會成為所有傲慢的強權者的敵人。究竟2008年風風火火的“山寨”命運如何?列位看官還需靜觀其變,眼跟前兒的一出大戲就是“山寨春晚”。

針對火熱的網絡流行語,有人發出質疑:這些不夠嚴謹的話語,會不會影響語言的“純淨度”,甚至造成青少年文字素養的滑坡?但更多的專家給予了寬容的態度。他們認為,包括網絡流行語在內“熱詞”的出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個國家當今社會的現狀。社會在進步,語言自然需要更加豐富,不可能一成不變。如其所言,在冷颼颼的經濟環境裏,與其高呼“狼來了”,不如讓“熱詞”自己個兒蹦躂去吧,沒力氣的自然就銷聲匿跡了。

第二怪:兆山代鬼說歡快

核心提示:頂著山東省作協副主席名頭的王兆山,以地震死難者“縱做鬼,也幸福”的“佳句”為自己招來了滿身的口水。

有人說作家的書桌平靜,事實上,2008年的文壇並不安寧。山東省作協副主席王兆山代鬼立言,在某報副刊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江城子•廢墟下的自述》的古體詞。該詞以5.12汶川大地震為背景,以死難者的口吻發出了 “縱做鬼,也幸福”,“ 隻盼墳前有屏幕,看奧運,同歡呼”的感慨。此文經報刊及網絡轉載,瞬間傳遍大江南北,激起罵聲如潮。詞作者“山東省作協副主席”的身份使這場“口誅筆伐” 進一步升溫,網絡上對“作協”的質疑聲也隨之響起。眾多評論指責王的“幸福論”缺少基本的人文關懷,肉麻到讓人惡心的程度,是“舊時代的垃圾”。一時間網民的文學熱情空前高漲,紛紛為其和詩,並繼“範跑跑”、“豬堅強” 之後,為其取名“王幸福”、“幸福詩人”。更有作家李鍾琴以退出作協的激烈舉動來抗議王兆山“給山東作協抹黑”。針對此事,中國作協主席鐵凝回應“不妥並讓人遺憾”。她表示,作家應該遵從起碼的社會公德,要有道德良心。

麵對網絡上口水四溢、大棒橫飛的景象,王兆山本人的心態倒是比較好。他表示感謝媒體的關注,“寫文章都是這樣,肯定有很多評論,各種聲音都有。”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作協主席們”的出鏡率較之往常似乎更高一些。先是有這位寫“鬼詞”招來滿身滿臉的口水,隨後又是數十人的大擂台。臨到年底,還有某市作協主席涉嫌抄襲被調查。這樣一個本來嚴肅的文學機構,在2008年或多或少也沾了點娛樂色彩。

第三怪:秋雨濺淚把名敗

核心提示:餘“大師”今年各色新聞不少,但最具爭議的還是地震後的那番言論。於是有人將其與某省作協副主席放在一起,並稱為“南秋雨,北兆山”。

餘秋雨一直是中國文化界備受爭議的人物。2008年,他先是留下了“孔子是戰國人”的經典段子,隨後又遭遇了“大師門”、“故居門”,還被一80後女作家“意淫”了一把。該女子不僅聲稱想和餘秋雨“一夜情”,還大膽曬出全裸照片,引得網民議論紛紛。

然而要談到“餘大師”這一年給人印象最深的,上述種種還都輪不到。汶川地震之後的一篇博文,將餘秋雨再一次推到風口浪尖。6月5日,他在自己的博客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含淚勸告請願災民》的文章,勸災區民眾以大局為重,不要因為倒掉一兩座學校而成為外界反華的口實。此文一出,頓時引來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支持者認為他語重心長,有清醒的大局觀;反對者則認為,他是發“媚語”,站在“死者身上跳舞 ”。在這篇文章遭到不少網友“炮轟”後,近100頁的留言全部被刪掉,隨後博客評論功能也被關閉。當有媒體就此事向餘秋雨發問時,他本人采取了回避的態度,表示自己什麽都不想說。

在山河變色舉國同悲的時刻,中國的文化人到底應該扮演何種角色?

第四怪:文化城與輿論賽

核心提示:百名政協委員聯名提案反對也沒見到效果,“孔孟之鄉”還是“肯定要建”投資或需數百億的中華文化標誌城。

有一件事貫穿了2008年,曾經被百名政協委員聯名提案反對,招來輿論近乎“一邊倒”的質疑,引發了廣大網友的激烈爭論。在這種情形下,當事方卻依然故我,這就是備受爭議的“中華文化標誌城”項目。

今年3月9日,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政協主席孫淑義,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作了名為《加快推進中華文化標誌城建設,打造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發言,建議把中華文化標誌城列為國家重大文化工程項目。

此番言論出爐後,遭到了百名政協委員的聯名提案反對,他們要求“中華文化標誌城項目必須再搞科學論證”。各位委員以及其後激烈的評論聲音,圍繞的焦點之一即是“300億元”的投資規模。盡管相關負責人後來澄清,這個數字隻是個別專家的初步估算。具體要投資多少,隻有等規劃設計方案出來後才能確定。但質疑聲卻依舊存在,如此巨大的投資規模,是否經過科學論證?是否有借國家名義,賺取商業利益的嫌疑?“孔孟之鄉”又能否代表中華民族的全部傳統文化?項目或許需要萬人搬遷,當地民眾的反應又怎樣……

國家發改委隨後要求山東省對“中華文化標誌城”創意內涵和規劃方案進一步組織科學論證,並在此基礎上開展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之後,關於此事的爭論漸漸平息,直到今年11月底,一則“中華文化標誌城方案征集延長到明年”新聞再次拉回人們的視線。濟寧市市長張振川在百名委員簽名反對後,曾公開表示“肯定要建。”而今果然如此,於是有評論歎息民意輿情的微不足道。在新一輪的質疑麵前,這座“城”的未來走向如何?恐怕現在沒人能說得清。有評論指出,文化標誌是在漫長歲月中潛移默化、約定俗成的,而不是人為樹立、權威生造可以形成的。從某種意義上講,保留原貌就是對文化和曆史遺址最好的保護 。

第五怪:謝晉名聲被敗壞

核心提示:謝晉導演溘然長逝,宋祖德再潑“髒水”。廣電總局一官員稱要“清除害群之馬”。大師死後亦不得安寧,追悼會上的混亂場麵則令人心寒。

2008年的中國電影,將最多的淚水與懷念送給謝晉。謝導的藝術成就無需贅言,否則也不會有黨和國家領導人送花圈。有評論稱:如果把20世紀分成前後兩半,要舉出後半個五十年中影響最大的一些中國文化人,即使把名單縮小到最低限度,也一定少不了謝晉。這樣一位殿堂級人物的離去,自然不能稱之為“怪”。所言詫異者,指的是大師仙去後引發的種種風波。謝導去得突然,死因也並未立即公布。一向以炮轟名人為己任的“宋大嘴”隨後拋出“謝晉死於酒後亂性,與某演員有私生子”等言論,引起軒然大波。出於對死者的尊敬,電影圈內人士紛紛譴責宋的行徑卑劣,中國電影家協會等聯合發表聲明維護藝術家榮譽。謝晉夫人也表示,將通過法律手段追究宋的責任。種種譴責聲裏,廣電總局某司長“清除害群之馬”的話語被突出放大,亦引發了另外一番規模較小的討論。

“大嘴”的言論固然於死者是極大的不敬,謝導追悼會上的混亂場麵同樣令人心寒。其時,前去悼念的一眾明星被“圍追堵截”,甚至傳出與粉絲有肢體衝突。不僅如此,一些群眾還瘋搶免費發放的謝晉紀念冊,用來悼念的花束則散落一地,甚至還有人渾水摸魚偷照相機。由於場麵太混亂,到最後遺體告別廳也被迫關閉。本該莊嚴肅穆的儀式,在鬧哄哄中尷尬收場,惟有謝老安詳地靜臥在鮮花叢中。

有評論指出,當一代電影大師歸於出生之地,已顯浮躁的中國電影是否會雪上添霜?


第六怪:作協主席打擂台

核心提示:高調開鑼的作協主席擂台賽虎頭蛇尾,反倒被兩位副主席與韓寒的對罵搶走風頭。

史無前例的“作協主席網上打擂”從一開始就噱頭十足。向來半遮麵龐的“主席們”而今要展露真容,以網絡寫手的方式更新文字,這吊足了一眾文學愛好者的胃口。但興衝衝而來的看客們很快就被潑了一盆冷水,先是幾位名單上的主席遲遲沒有上傳大作,而後又有人發現一些參賽者的更新速度“有點慢”。再往後,“擂台”幹脆就被另一件事搶走了風頭——80後作家代表人物韓寒和兩位副主席的“對罵”。雖然其中一位表示“要是我當韓寒他爹,那下一秒就把他打死”(後澄清是誤會),但並未繼續升級。倒是另一位難忍“標題黨”的評價,向韓寒開炮。後者則還擊“你比我低級”,還拋出“解散作協”的口號。近年來,作協吸納郭敬明等年輕人的改革舉動為自己加分不少。但此舉卻被韓寒視為“馴化”,一如既往地鄙視之。幾乎與這場對罵同時,已經有雞肋味道的擂台賽悄然變臉成“巡展”。這項活動開始前,曾有人期望藉此改變傳統文學與網絡世界的隔膜,重新激發出老作家的創造力,但夢想似乎並未照進現實。誠如評論家所言,這隻是一次成功的媒介策劃罷了。

第七怪:羨林收藏被“盜賣”

核心提示:舉報者稱“國寶”季羨林先生藏畫被盜,北大發聲明否認外流。季老親口稱丟畫“誰也掩蓋不了”,事件愈發撲朔迷離,外界呼籲第三方介入。

10月底,有媒體報道稱“季羨林私人藏品未授權流向拍賣市場”。消息一出,輿論嘩然。已經近百歲高齡的季老被譽為“國寶”級的文化大師,究竟是誰膽大包天動了他老人家的珍藏?此事與季老所在的北京大學又有無關係?飽受質疑的北大隨後成立調查組,並聲明未見季老藏品流失,報道中所涉及字畫係偽作。然而風波卻並未就此平息,質疑之聲有增無減,甚至有消息稱季老曾遭秘書虐待,致信總理“求救”。11月 26日,北大再次聲明,公安機關的調查進一步證實,“舉報人”張衡手中的字畫全係偽作,所謂的“秘書盜賣說”完全沒有任何依據。然而,當事人張衡則表示,北大沒有找他本人驗證這批字畫。

此事在重重迷霧中沉寂了一段時間。12月8日,有媒體公布視頻對話記錄,季老本人稱“偷畫的事情,誰也掩蓋不了”,有的人“當麵叫你季爺爺,背後偷你的畫”。北大一相關人士隨後表示,校方始終尊重季老的意願,至於“父子13年不能見麵”,那是老人家自己不願意見。“字畫門”是爭奪財產的鬧劇,校方正在調查背後是否有陰謀。媒體隨之掀起新一輪聚焦,關注點轉向北大調查的公信力,有人感慨其傳統精神淪落,呼籲公布細節和司法介入。亦有評論從人本主義角度出發,呼籲各方尊重季羨林作為普通人的權利。

從媒體爆料“季老藏品被盜”至今,已有將近兩月。撲朔迷離的過程中,以季老本人在視頻中的話語最能讓人動容。在那份對話記錄裏,人們可以看到大師的寬容情懷,亦能感受其中些許的淒涼與無奈。讓一位將要百歲高齡的長者卷入目今的亂局,足以令後生晚輩們羞愧難當。巴金曾發出“壽則多辱”的感歎,信然。隻不過,大師們山高雲淡,多不會受俗務侵擾太多。真相出爐之日,那些始作俑者難免自取其辱。

第八怪:茅盾大獎乏人愛

核心提示:中國文壇長篇小說的最高獎項日前出爐,但公眾的反應並不熱烈,折射出當下傳統文學的尷尬處境。

2008年11月2日,第七屆茅盾文學獎頒獎典禮在茅盾的故裏浙江烏鎮舉行,賈平凹等人獲得獎項。

有評論說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素來沒有什麽懸念,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入圍作品依照“ 茅獎”的評獎標準逐一篩選反複討論,本屆又頗具新意地在網絡上集體展示,以顯示其“市場化”。也無怪乎大小媒體早早將獲獎結果猜了個八九不離十。而另一方麵,公眾對本屆茅盾文學獎的反應卻是“情理之外,意料之中”。某網站進行的網絡調查結果顯示,對於獲獎作品“一部也沒有讀過”的網民占38%。據媒體報道,本屆獲獎結果公布後,獲獎作品的銷量“並無明顯增加”。作為中國文壇影響力最大的獎項,這樣的“冷遇”實在不合常情,但也沒有讓人感到多少意外。事實上,最近幾屆的“茅獎”已經受到多方詬病。其評審標準、評委資質以及評審過程的不透明都是引起爭議的主要原因。有種說法認為,茅盾文學獎已經成了各種社會力量、文化力量折中的結果。正是這種 “折中”,讓其泯滅了自己的個性。公眾對當代文學的高期待值超越了“茅獎”的承受力,這種失望變成一種冷漠,表現為低下的閱讀吸引力和市場影響力。

當我們熟悉的文學期刊要麽停刊淡出,要麽慢慢變得麵目全非,曾經有過黃金時代的“茅盾文學獎”又將何去何從?

第九怪:崇年被打理何在

核心提示:年過七旬的閻崇年簽售時,遭人耳光伺候。多位學者紛紛譴責打人者,但亦有評論讚這一巴掌“打得響亮”。媒體“清算”百家講壇的報道出爐後,關於其將會“生”還是“死”的問題,亦引發了一場討論。

2008年的百家講壇,留給人的最深印象,或許是一記耳光。10月5日下午,《百家講壇》主講人閻崇年在江蘇無錫新華書店圖書中心簽售時,被一青年男子扇了耳光。此事被報道後,引發了廣泛的爭論。有學者表示,學術問題上的分歧不應該訴諸暴力手段,用拳頭對付老人是懦夫所為。支持該青年的人則認為,話語權的不平衡是衝突原因之一,草根觀點被嚴重漠視了。閻崇年後來開出的三個討論條件未免有些高,實際上否認了公眾對真知的渴求。在你來我往的辯論中,一些人收集的包括“剃發易服是民族文化的一種交流形式,不能上綱上線”等在內的“閻崇年語錄”被廣為傳播。閻本人後來聲明,“語錄”中的話完全不是自己說的,純屬捏造。打人青年則在被處以15天拘留並罰款1000元後表示,自己和閻崇年不是學術之爭,而是道德觀價值觀上的分歧。由於“掌摑事件”的發生,在其後的地壇圖書節上,閻崇年、於丹等學者出現時,現場都安排了頭戴鋼盔的保安人員。

在種種分析裏,有一個聲音認為閻崇年實際上是在為百家講壇受過。該節目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形象,製造壟斷態勢,排斥不同觀點。姑且不論這種觀點是否公允,曾經無比紅火的百家講壇,似乎在今年遭遇到了自己發展的瓶頸。某刊物的“清算百家講壇”就指出:在收視率日薄西山的情形下,這檔節目實際上已進入死亡倒計時。對於類似的言論,百家講壇製片人萬衛予以堅決否定:“收視率一直保持平穩狀態。”

生存還是死亡,其實並不是什麽問題。因為當節目形式僵化不再受觀眾歡迎,它自然會退出人們的視線。 “掌摑事件”引發的評論中,有這樣一種說法:曆史本身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掌握強大話語權的“百家講壇”,如何在保證自己權威性的同時,避免成為排斥其他聲音的“一言堂”?

第十怪:刊物賣文被人曬

核心提示:純文學期刊舉步維艱,《譯文》壽終正寢。國家級刊物公開賣版麵,有評論指出,長此以往,或將淪為“文學站街女”。

2008年對文學類期刊來說恐怕不是一個豐收的年份。11月20日,有媒體報道國家級刊物《報告文學》公開賣版麵,隻要交錢就能登文章。此事引起了新聞出版總署的高度關注,新聞報刊司副司長張澤青表示,應給予嚴懲。對於該刊執行主編所稱是“文學類刊物,不能算有償新聞”,張澤青表示,“報告文學是一種紀實報道,隻不過加了些文學修辭,隻要說的是真人真事,就是新聞,是新聞就絕對不能有償”。

作家出版社社長、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何建明認為,這種行為很不光彩,但有客觀原因。“沒有一定的資金支持,文學刊物是辦不下去的。”還有評論稱,《報告文學》的這個無奈之舉,其過程真實地記錄了文化期刊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的式微。

這一年,遭遇困境的文學期刊也確實並非隻此一家。上海《譯文》雜誌出完2008年第六期後,悄然停刊。加上之前幾家關門的刊物,有評論稱今年為“人文雜誌停刊年”。各方聲音在惋惜該刊壽終正寢同時,大多讚同純文學類期刊生存困境由來已久的說法。有統計稱,目前全國近千種文學期刊中,能維持正常循環的不到100種,發行量過萬份的不超過10種。讀者相對有限、網絡信息的衝擊、傳統文學雜誌未能適應市場變化以及紙價上漲等,都被認為是嚴肅文學雜誌市場不景氣的原因。

純文學雜誌曾是人們汲取精神食糧的重要陣地之一,筆者亦相當懷念在圖書館捧讀《譯文》的時光。但隨著網絡等媒介的迅猛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日漸豐富,嚴肅文學的市場則受到擠壓。在生存壓力下,一些刊物逐漸淪落到收費發稿的境地,另外一些則轉而迎合讀者需要,進軍通俗文學市場,失去了本來麵目。真正能保持原本特色而存活下來的嚴肅刊物則越來越少,從目前情況來看,發展前景亦不甚樂觀。

十一怪:富豪榜少人信賴

核心提示:本年度的中國作家富豪榜日前出爐,腳踩文學娛樂兩條船的郭敬明蟬聯榜首。榜單前十位均為暢銷書作家,其客觀真實性則依然受到質疑,被指“無關文學”。

盡管客觀真實性依然飽受質疑,2008年的中國作家富豪榜出爐後,仍然獲得了媒體的關注。然而,多位上榜作家均表示其中數據不實,數篇評論則直言此榜“無關文學”。作家方方就認為,上榜的作家自有上榜的理由,而好作家上不了榜,完全正常。造就這樣一個排行榜的原因,一方麵是有效的商業手段進行包裝,一方麵是讀者整體閱讀層次偏低。

在商品經濟的衝擊下,傳統觀念中淡泊名利、遠離喧囂的作家形象日益模糊。通過勞動獲得財富自然無可指摘,但財富並不能完全證明一個作家的寫作價值。

十二怪:少林托管僧人派

核心提示:少林寺網上開店,萬元售賣武功秘笈。年底正式“托管”昆明4古寺,這在千年曆史上還是頭一遭。

近年來頗為時尚的少林寺留給2008的,依舊是一串引人爭議的足跡。網上開店售賣僧人練功用品,包括近萬元一套的“少林武功醫宗秘笈”,讓少林寺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反對者稱此舉有損出家人形象,支持者則認為是一種文化的推廣。11月24 日,少林寺與雲南昆明市官渡區政府簽訂協議,正式接管官渡古鎮內的土主寺、法定寺、妙湛寺和觀音寺,期限為二十年,這在少林寺曆史上尚屬首次。12月13 日,少林寺派遣首批十餘名僧人入駐。

相關消息使得少林寺“擴張”的話題再次被熱議。曾被外界稱為“少林CEO”的方丈釋永信則否認這種說法,稱“托管”是佛教界的新鮮事物。有學者表示,這種形式的好壞,還需要時間去檢驗。

近些年的一係列新潮舉措,讓千年古刹的現代麵目飽受質疑。人人心中都有一個少林寺,不少人還在懷念1982年那部影響深遠的電影。有人指出,大家都看到了少林寺這個演出,那個來訪,誰看到了早晨五點不到寺院的僧人們就起來修禪研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