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簡陋土樓大地震中巋然不動 已有百年曆史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核心提示:9日,四川蒲江縣天華鎮金溝村的王誌清家要蓋新房了,地震中老屋成了危房,唯獨有百年曆史的土樓巋然不動,是拆是留,年近8旬的老人犯了難。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atchpic/A/AC/ACBFE8CE3EEF3836488D360FCADE08D7.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上下土樓靠一把小梯子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atchpic/F/F7/F75F498287AC484FD4806B633E8028B9.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是拆是留,王誌清還拿不定主意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atchpic/1/15/154037D235250FAD498C1456B878AFB4.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土樓上的小窗口

  “土樓是我爺爺的爺爺蓋的,哪舍得拆呢?”年近八旬的王誌清叼著煙鬥,窗外的光照進來,煙霧幽幽,襯出老人爬滿皺紋的臉。昨日,家住四川省成都蒲江縣天華鎮金溝村的王誌清蓋新房了,地震中老屋成為危房,唯獨祖上傳下的土樓巋然不動,是拆是留,他心中犯難了。這幢土樓是川西客家土樓,還是起防禦工事作用的碉樓?昨日上午,記者來到蒲江,一探究竟。

  實地探訪:土樓內部有文章

  王誌清的家在金溝村,隱在淺丘和桔園中。走進他的院子,土樓就立在院內東側。王誌清從土樓底層的圓拱小門出來,饒有興趣地邀請記者參觀。

  這是一個方形土樓,全為半尺長和寬的土坯壘成。樓頂加蓋灰瓦,頂穹和川西傳統民居無異。土樓正對院落的西麵牆上,有個高1米5左右的小門,這是土樓的唯一入口。土樓分為三層,底層堆了一些草和穀子,二、三樓都通過一個小梯子上下,每層都用結實的粗木隔開。土樓內部封閉,二、三樓的“窗戶”很獨特,二樓有成人巴掌大的兩個小孔,沒有窗戶;三樓除了同樣的小孔外,還有兩扇稍大的方孔。小孔酷似福建永定土樓的射擊孔,而整體卻與永定的方形土樓相似。

  曆史追溯:“歲數”不下百年

  王誌清說,他從小就住在土樓裏,20多年前老母去世後,才從裏麵搬出來。“二樓的床是母親的。”他的爺爺王雪哉(音)也住土樓,而土樓是爺爺的爺爺在壯年時蓋的,這樣算來起碼有100多年的曆史了。“以前土樓有五層高,後來被我拆了一半。”王誌清說。

  汶川地震中,王家老房子牆體嚴重傾斜,已經不能住人。與搖搖欲墜的老屋相比,緊挨著的土樓卻巋然屹立。王家人說,地震後,土樓隻是頂部散了點瓦片,其他都安然無恙。王誌清補好瓦,把家裏穀子等都轉移到土樓內,家人還在裏麵睡了幾晚。王家人原打算趁這次災後重建把土樓拆掉,但想到土樓可能有曆史價值,就暫停了下來。土樓是拆還是留,王家還想聽聽專家的意見再做決定。

  專家爭鳴

  “客家土樓說”

  ——四川客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孫曉芬

  自清始,四川吸納大規模的移民,主要來自湖廣、廣東和江西等省,史稱“湖廣填四川”,客家移民給四川帶來了獨特的客家建築和民俗。地處川西蒲江的這個土樓,會不會是客家土樓?

  四川客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區域史家孫曉芬說,該土樓與福建客家土樓的方樓極為相似,防禦目的的封閉性和布局也很像,土樓上的大小方孔,從所處高度和朝向看,與客家土樓的“瞭望孔”、“射擊孔”無異。

  事實上,客家土樓曾在川西有不少分布,她曾實地走訪了很多客家土樓,“但四川客家土樓在蒲江眉山一線很少,那裏的客家移民也不多。福建土樓都是石材,到了川西則就地取材改用土坯,是否是客家土樓,還要看土樓內鍋灶等擺設,客家土樓在這方麵有獨特性。”孫曉芬說。

  “禦匪碉樓說”

  ——蒲江縣文管所所長夏輝

  夏輝對該土樓興趣濃厚,以前幾次文物普查,都沒該土樓的記載,該土樓可以說是“最後的土樓”。他認為,這可能是防禦土匪的碉樓。“‘蒲邛大,鬼害怕’,解放前,蒲江、邛崍和大邑土匪多、鴉片多、土槍多,經濟殷實的家庭,為抵禦土匪搶東西,就蓋碉樓。”夏說,碉樓優點是不怕火燒,門小而重,一旦關上很難攻進。

  夏輝表示準備親自去看看,“和以前記載的禦匪碉樓對比研究,才能下最終結論。” (來源:華西都市報 作者:李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