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身也是藝術 把自己下體照片送藝術展的小女生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昨天,除了許多人打電話來詢問展覽地點、時間以及是否需要門票外,多數讀者直抒胸臆、暢所欲言。

成都美院學生前衛作品展亮相南京

2006年5月21日,成都美院的王承雲老師帶著他的20多位學生來到南京博物院,舉辦了一場名為“實驗空間”當代藝術作品展。

展覽除了一些雕塑和圖片作品外,其中不少作品是通過刻畫人體繁殖器官和男女性關係等方式表達主題,意識大膽,前衛。在展覽中一組攝影作品是通過各個角度拍攝的女性下體的畫麵特寫。據觀測應該是作者自己從鏡中拍攝。而這組作品的本人,今年22歲的川音成都美術學院大二的學生王桂權就站在一旁接受觀眾對作品的谘詢。當市民問她為什麽會做出這樣的作品時,她笑著解釋說:“其實很簡單,我最初我隻是想看清楚鏡子裏的自己是什麽樣子。”



今年22歲的川音成都美術學院大二的學生王桂權就是拍攝女性下體的畫麵特寫的作者


王桂權自拍的女性下體照片


“實驗空間現代藝術展”參展作品


一些觀看照片的市民說,他們能夠接受這樣的作品,但南京是個保守的城市,應該有很多人看不下去。

令記者感到吃驚的是,多數二三十歲的年輕讀者表示非常不理解,甚至破口大罵,而有好多五六十歲的中老年讀者反而和聲細語,坦然接受。而在熱線來電中,隻有兩位女性讀者發表了觀點,其他均為男性。

要尊重藝術和思想自由

某先生(不願透露姓名,50多歲,從事管理工作,也許會去看)

現在怎麽什麽都成藝術了呢?我都想不明白了。隨心所欲的東西就是藝術?不過,這也是別人的自由,也不該去強求,畢竟存在就是合理的。我能接受這個行為,但是不是藝術還有待討論。

陳先生(31歲,公司職員,會去看)

南京有不少人說看不下去,我覺得他們是偽君子,其實心裏是想看的,南京有很多這樣的偽君子。我就支持暴露,人的思路不應該那麽狹隘,這也是一種文化的開拓。它是不是藝術我搞不清,但應該能接受,我傾向於裸體主義,很多東西就該拿到太陽底下曬曬殺殺菌。

王女士(60歲,退休公務員,一定要去看看)

我想問問展覽的時間地點,我很好奇。我挺想看看現在的年輕人到底什麽想法。

某先生(不願透露姓名,50歲,職員,會去看)

真善美是沒有雜念的,這些隻是反映了人的本性。

淫穢圖片會汙染眼球

某先生(30多歲,做裝飾工程方麵的工作,不會去看)

第一,我個人認為這樣的作品談不上前衛作品。生活發展到今天,DNA都破譯了,而這些老師和學生還停留在展示人體器官上,算什麽前衛呀?你要放在5000年前,那現在被考古學家挖出來也許還能研究當時的前衛藝術呢。第二,這些小孩對生活對人生沒有真正的感受,就想通過一些做法去吸引眼球,這是社會的病態。這種表達美的方式我替他們感到悲哀,認為暴露就是藝術,那是愚昧。

管女士(30多歲,營銷,堅決不看)

我看報紙看得臉都紅了,她想表達什麽自己都說不清,隻為好玩,一點羞恥感都沒有。沒有思想,隻是暴露。孩子要是問起來都不好回答。人體畫展我能接受,但這個我不能接受,區別在於這個是沒有思想內涵的,很黃。何先生(28歲,警察,不會看)

女生的照片稱得上是黃色照片,我沒看過這個畫展,但我認為夠得上掃黃打非的了。把下體放大從各個角度拍攝,肯定是黃色的。雖然披上藝術華麗的外衣,但在公共場合展出還是很淫穢的。

高先生(43歲,外科醫生,不會看)

所謂的藝術家黔驢技窮了,這是對人體藝術的褻瀆。

南博展這個,有點荒唐

李先生(40多歲,經商,堅決不看也不能讓孩子接受這種教育)

這種作品展出來不符合民風吧,這不是性騷擾嗎?在你自己的地方隨便你怎麽玩,但是在公共場所展覽就是表現社會不文明。要在醫學院我還覺得正常呢。從保護青少年的角度,堅決不要看這種展覽。

蘇先生(不會看)這根本不是藝術的東西,藝術不是這麽直白的,上不了藝術的台麵。我經常看一些展覽,在南博看過不少書畫名家的作品展覽,但是這種所謂的藝術我是看也不會看的。

季先生(可能會看)其實這也不足為奇,是正常現象啦。我18年前就在北京展覽館看過這樣的展覽了,大家都排隊進去,人山人海的,我還買了作品呢。但是聽到在博物院展出我還是很吃驚,這也太不合適了吧?

策劃方反應:看多了就習慣了

采訪對象:王承雲(“實驗空間現代藝術展”的總策劃)

在展覽的第二天,記者帶著讀者的爭議和討論再次采訪了王承雲老師。在電話中,他告訴記者自己正在和南京的朋友一起吃飯,當聽說讀者有些激烈言辭時,他笑著說:第一次看一定會不習慣,看多了就好了。”王承雲認為,本次展出的作品都是很有想像力的藝術作品,包括廣受非議的軟雕塑和女生自拍作品。“用軟雕塑做東西是沒有限製的,可以做嘴巴、鼻子、水果、植物……所有題材都可以,當然就包括人的生殖器,這是很正常的呀,也很好玩。如果有人認為這很肮髒,我覺得那是他把人體的器官想象得太陰暗了,這完全沒有必要。”在本次南京的展覽中,對於展館的布置曾受到了一定的限製,而現在隨著越來越多的觀眾的進入,必然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討論之中來,對此,王承雲和他的學生們感到有壓力嗎?“完全沒有,我從來都沒有感覺到什麽壓力,除非公安局來撤我的展覽,否則就算隻剩一幅畫,我也要展到最後那一天。”藝術家看法:

南京有過更大膽的嚐試

采訪對象:吳翦(36歲,南京藝術學院油畫專業畢業,現從事當代藝術工作。作品曾參加過法國雙聯藝術展。)

記者聯係到吳翦時,他正在和幾個搞當代藝術的朋友聊這場展覽和女生自拍的作品。

作為同行,吳翦覺得沒必要把目光聚焦在這件作品本身,而是應該更深入地了解這幅作品背後作者想表達的內容。“更誇張的表達方式我們都見過,如果作品中的內涵和想表達的內容很打動人的話,就是成功的作品。”據了解,南京也曾搞過比“女生自拍”更大膽的當代藝術創作,可能因為當時是在一個小圈子裏麵進行,所以沒有引起太大的轟動。“現在藝術已經不純粹是審美藝術了,它的審美功能已經被工藝品等代替,尤其當代藝術,它講究的是對人內心深處想法的表達。對於當代藝術是否一定要通過裸體、性器官等這些極端方式表達,吳翦認為,可以,但不是全部。還有很多其他的表達方式。

對於讀者的各種不良反應,吳翦也是深有體會,“我們在搞作品時也遇到過類似情況,但是慢慢總會好起來的,以前的女人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才敢出門,現在基本上是露得越多越時尚,這中間總有一個發展過程。”美學教授分析:

老年人比年輕人更寬容

采訪對象:潘知常(南京大學美學教授)

針對本報熱線中的“怪現象”:年輕讀者很激動地聲討,反而是年齡偏大的讀者相對平和。記者采訪了潘知常教授。

初聽這個現象,潘知常也覺得很奇怪,後來分析了一下,他認為年輕人可能對現代藝術的內涵不清,以至於跟生活等同了。

他簡單敘述了現代藝術跟傳統藝術的區別,“藝術都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傳統藝術更強調的是高於生活,而現代藝術更強調源於生活。”現代藝術就是要在生活中發現你沒有發現的東西,其實生活中任何部分都是有內涵的,換一個角度把它挖掘出來。“年輕人可能認為這些作品就是生活,沒有看到內涵,所以接受不了。”老年人接受這些作品,潘知常倒不認為是因為他們理解了前衛藝術,“他們可能有更多的經曆使得他們開始寬容。”在之前的幾十年生活中他們也許對新事物批評過很多次,但結果發現無效,於是開始學會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