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中國人心中無可置疑的電影大師,也因此惹來最多爭議;
薑文,中國電影界最大的異數,升起了“太陽”後讓一些人有點眩暈;
李安,最儒雅的華語導演,手持《色•戒》成了帶著狠勁兒的大膽之徒。
威尼斯電影節,讓這三位為電影而生的人聚在一處,記者邀請這三位華語電影的代表人物共同回答了一份關於電影的問卷,試圖以此呈現他們各自的性格和對於未來中國電影之路的思索。當這份答卷全然展開,我們欣喜地發現,骨子裏,他們還是各自的自己。
【關鍵詞】民族
如何評價國際電影節上越來越多的中國麵孔?
張藝謀:對我來說,今年隻是華語電影的一個旺年。但萬一明年收成不好或者沒有了呢?是不是就說明我們又退步了以至於滿腹狐疑?
薑文:在我執導的3部電影中,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中的男主角獲得了威尼斯影帝,第二部影片捧走了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不過總的來說,電影節在我看來就像趕集,大家買片賣片,有人賺就會有人賠,我充其量是個起哄的。
李安:中國電影在崛起,這是一個趨勢,今年之所以這麽多華語片進軍威尼斯,是因為華語電影積壓了太多年,現在是向世界證明的時候了。
【關鍵詞】榮譽
怎麽看待電影節大獎?
張藝謀:大獎有時是一個偶然。一個電影節選出的好電影,其實隻代表那一屆評委會成員在那一段時間的口味和偏好。真正的好電影都沉澱在人們的心裏了。
薑文:很多人問我是否有信心,《太陽》能否在這屆電影節上拿獎,我認為信心其實可以用來做更有意義的事情。至於與李安的《色•戒》一同競爭,我不跟李安PK跟誰PK,李安是什麽人?李安是唯一把中國片拍得能夠在美國賣上億美金的人,而且片子不那麽商業,還有營養,跟他在一起怎麽都不算輸。
李安:威尼斯電影節主席馬克•穆勒先生很看好中國電影,但這並不代表我們不會空手而歸,這是雙方的事情。令我欣慰的是,《色•戒》中所有演員和我都是盡心盡力、掏心地在做。
【關鍵詞】利益
如何看待影片國外得獎國內票房不如意?
張藝謀:我覺得國外得獎的影片(在國內)沒有好的票房太正常了,小眾和大眾本來就是兩條路。文藝片本來就不是以商業贏利為目的,回本就可以了。
薑文:對於電影的各個環節來說,我是做質量的,質量做好了,交給發行公司,發行公司推向市場,再變成商品,他們有他們的一套,他們每天每年都在做這個事,我不是每天每年做這個事的。我是弄劇本的,想故事,找演員,選景拍。
李安:電影不是一個人的事情,它是很多人一起工作的一個成績,其實所有電影都是一種新的嚐試與挑戰。可能一部作品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的那種,那就喜歡的捧個場,不喜歡的看個熱鬧。
【關鍵詞】抉擇
你在商業片與藝術片之間做何選擇?
張藝謀:文藝片仍然是現在大多數內地年輕導演的選擇,這可能和中國文化人的傳統有關,而我自己很欣賞寧浩《瘋狂的石頭》的嚐試。其實電影不分類型的高下,隻有好與壞的區別。而對我個人來說,很多人似乎不喜歡我拍商業片,但是我覺得是商業片讓我有了用兩條腿走路的機會。
薑文:什麽叫商業?有一種人,他們首先考慮的是你兜裏、大腿旁邊那兜裏的錢。而我們想的是觀眾能看著來勁,觀眾來勁電影票算什麽?為什麽有人說貴呢?那是因為不值,不值的話兩毛錢都覺得貴。不過,不管怎麽說在我沒幹活的這幾年,他們幾個把票房往上拉了不少,無論如何,這都是一件不錯的事。
李安:我想這對有些導演來說是一種困擾。我本身不是曲高和寡的那種個性,但你讓我通俗到底,不講內容,無論如何也做不到。我的電影好的時候兩邊都占不到,不好的時候兩邊都有一些尷尬。
【關鍵詞】衝擊
怎麽看待好萊塢的一統天下?
張藝謀:不能把美國電影通稱為好萊塢電影,電影是很難分清國界的。三大電影節近年來爭著請好萊塢明星,你能說這是誰向誰妥協?世界越來越小,你還是你我還是我,但在影像中更多的是融合。
薑文:我認為好萊塢製作的電影充滿意味,而且擁有龐大的觀眾群。在我看來,留在中國和前往好萊塢並非相互對立。今後,“在一個地方拍攝兩種電影”的機會將大大增加。
李安:我覺得不必那麽堅壁清野、同仇敵愾,現代的中國人應該有辦法在舊的東西裏製造一種新意。
【關鍵詞】困境
你認為中國電影目前麵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麽?
張藝謀:好劇本太少。為什麽沒有好劇本,我也不知道。全世界都沒好劇本。
薑文:中國現在的電影創作是心態有問題,我反正是糟糠,跟你過了這麽多年,澡不洗、頭不梳,往床上一躺,先跟你聊柴米油鹽,怎麽糟心怎麽聊,誰都不把誰當回事,他對社會沒有態度,對人生沒有態度,卻非要在這兒聊,好像不聊不合適,那能舒服嗎?
李安:盡管中國語言生動而豐富,但是內地電影卻太缺少戲劇元素的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