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陳衝再年輕幾歲,遇到如今這樣的好時代,她在中國觀眾基礎會比現在好很多。
1993年,陳衝在電影《大班》中裸露胸部,之後緊接著又在電影《誘僧》中全裸出鏡。但這兩部美國電影並沒有給她帶來多少“粉絲”,反而由於資訊的不對稱,當時陳衝在中國國內頗受非議。
1995年,鄔君梅主演的《枕邊書》,使其一躍成為國際影星。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當許多中國藝人紛紛向往衝進好萊塢的時候。2007年,鄔君梅突然帶著她的新電影《上海紅美麗》殺回大陸。在此之前,陳衝、羅燕等有著好萊塢背景的中國女星,也嚐試過回到中國發展,最終都以灰頭土臉的結局收場。這幾乎成了歸國女星的宿命,很難改變。鄔君梅能否打破宿命?
女強人講究的是經營 當然,用回歸給鄔君梅定義,顯然不合適。畢竟中國也是國際影壇的一部分,既然是國際影星,那麽在中國拍片和在美國拍片,都是走在國際這條軌跡當中。鄔君梅持同樣的理論,她認為,隻要劇本合適、市場認可,她對在哪個國家拍電影都無所謂。
不管是回歸還是國際,這些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鄔君梅這次的《上海紅美麗》,靠什麽征服大陸觀眾,最終讓自己逃開歸國女星失敗的宿命。
擺在鄔君梅麵前有許多失敗的案例。早在2003年的時候,鄔君梅在大陸拍攝胡安執導的電影《美人依舊》,那一年尊龍在中國拍攝電影《自娛自樂》,他們兩個都是憑借電影《末代皇帝》揚名國際影壇的明星。4年之後,尊龍已經淪落到在中國拍電視劇的地步,鄔君梅走上了自己製作影片的女強人之路。
可能這是鄔君梅與尊龍之間最大的區別,一個懂得從善如流地在國際影壇上經營自己,另一個麵對中國遠未成熟的廣闊市場無所適從。
但懂得經營自己的不光是鄔君梅一個,陳衝、羅燕、張瑜等女星也知道如何經營自己的事業。
羅燕回到中國投資拍攝的電影《庭院裏的女人》,同樣走的是好萊塢製作發行模式,請到好萊塢男星威廉·達福主演,投入100萬元人民幣宣傳費。但這部總投資8000萬的電影,在中國國內的票房並不理想。羅燕在這部影片失利之後,在大陸觀眾視線裏銷聲匿跡很長一段時間。
之後,同樣有好萊塢背景的張瑜同陳衝也分別回到大陸拍攝電影《太陽有耳》和《天浴》,盡管都在一些電影節上獲得獎項,也在小範圍內贏得了一些知名度,但張瑜和陳衝本人並未在大陸引起關注,最後也陷入尷尬的沉默當中。
而鄔君梅雖然和她們走的是同類路線,但她似乎對市場的意識更強烈。2003年的《美人依舊》包括更早之前的《宋家皇朝》,隻是她對中國市場的一次探詢。
在今年之前,她一直沒有放棄自己在海外影壇的動作,連續接拍了多部海外影視劇。
可以說,陳衝、張瑜、羅燕這些有著海外背景的女演員,做製作人完全沒有她們做演員那麽從容和風光。從鄔君梅高調回中國拍戲、開博、製片來看,儼然沒有受到之前回中國製片那些女星的失利所困擾。
事實上,電影已經拍出來了,4月29日《上海紅美麗》開始在大陸公映。鄔君梅也將挑戰出國女星回國製片的失利宿命,改寫賺得名氣戲難火的尷尬曆史。
她從好萊塢走來
鄔君梅曾被美國 《人物》雜誌評選為“世界最美麗的50人”之一。在西方,鄔君梅是亞裔柔美麵孔的代言人,精致小巧的五官讓她獨有一種東方韻味的性感。
鄔君梅出生在上海的一個電影世家,母親是上海知名演員林曼芳。移居美國後,她被意大利導演貝托魯奇看中,出演了《末代皇帝》中的文繡,這個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敢與皇帝離婚的皇妃為她贏得了意大利電影節最佳女配角的提名。
1996 年,導演彼得·格林納威的《枕邊書》,讓鄔君梅真正走進了電影的藝術殿堂,她毫不扭捏地在鏡頭前展示了自己的健美身材和對藝術的理解。用導演彼得的話講,鄔君梅就是一座挖掘不完的寶藏,每次見到她都能產生新的靈感,而接下來在他的《八個半女人》中,他破例再次把鄔君梅招到了自己麾下,打破自己從不重複沿用女演員的先例。
高調宣傳 全麵回國
《上海紅美麗》是鄔君梅和丈夫奧斯卡聯手回故鄉拍攝的第一部戲,他們帶著好萊塢的經驗和視角,拍攝製作一個發生在上海的現代都市奇景故事。在影片未宣傳之前,鄔君梅已經在中國大陸悄悄展開了宣傳攻勢,網絡、平麵、參加公益活動,一時間燃起了“美麗”的宣傳戰火。
在鄔君梅還沒有回到中國之前,她就已經在自己的博客上大講奧斯卡評選和好萊塢軼事,受到了不少業內人士與網民追捧,短短一個月時間,她的博客點擊率就超過了百萬人次,也算為旅居海外許久沒有消息的自己拉攏了不少人氣;剛剛回到中國不久,就有數家時尚類雜誌瞅準了旅居海外多年的華裔女星歸國的噱頭,邀請鄔君梅拍攝封麵;和超女李宇春、台灣女星吳佩慈一同成為“艾滋病基金會”的愛心大使;《上海紅美麗》還未公映,係列電影投資拍攝計劃便提上了日程。看來,鄔君梅夫婦此次的全麵回歸,勢必會在中國影壇掀起一股美麗旋風。
誰的《上海紅美麗》
《上海紅美麗》看得出來是屬於上海的故事,同時也帶著好萊塢的異域風情。影片講述一個女人與4個男人愛欲情仇的懸疑故事,極能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
如果《上海紅美麗》基調和情緒不是過於偏西方,出現外國人做中國菜的生疏感,在中國大陸就不會像《庭院裏的女人》那樣出現水土不服的問題,想必能得到觀眾的認可和喜歡。
好多作家和影視作品都有一種上海情結,那裏的梧桐小巷、弄堂老房,風情外灘、林立大廈都是他們眼中的一道別致風景。
但這些作品多是停留在上個世紀30年代的舊上海,永遠表達的是“夜上海”歌聲中的燈紅酒綠或兵臨城下的亂世紛爭,即使是當下已成為時尚之都的上海出現在電影中,也隻是成為配戲的風景了,而無法真正展現都市變革深處的衝突。
影片《上海紅美麗》的故事把觸角深入了現代城市飛速發展的一麵,展示了一段流光溢彩城市風景下的恩怨情仇,探討了在一個欲望城市中人性的回歸。
《上海紅美麗》演員陣容頗具新意,除了鄔君梅領銜主演外,還將匯集影帝葛優、硬漢孫紅雷和剛剛走出破產陰影的鍾鎮濤。
出國女星今何在?
龔雪: 1979年,龔雪在影片《祭紅》中飾演程瑩童母女兩個角色,後又在影片《快樂的單身漢》、《大橋下麵》和電視劇《秋海棠》中演主角,塑造了一係列美好形象。1986年,龔雪來美國結婚,相夫教子。目前回到中國定居。
王姬:1980參演《塞外奪寶》首次登上銀幕,之後參加《草莽英雄》、《京都球俠》拍攝。1988年來美國求學。1993年,在《北京人在紐約》中飾演阿春,之後回到中國發展。
宋佳:1981年考入上海戲劇學院表演係,她是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較有名氣的女演員,後來來美國耶魯大學學習戲劇。1998年正式重返大陸演藝圈,成功塑造了電視劇《嫂娘》中張敏的角色。2002年在電視劇《塵埃落定》中出演土司太太,目前活躍在影視一線。
叢珊:1981年,18歲的叢珊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表演係。1982年出演《牧馬人》女主角李秀芝。1987年叢珊自費赴法國留學,其間她也回到中國參加一些電影、電視劇的拍攝,如《戲說慈禧》等。1996年,叢珊回到中國,參演了一些電視劇的拍攝。
麥文燕:1980年代主演過《蝦球傳》、《絞索下的交易》等眾多影視作品,在那個百廢待新的創業年代裏風靡了整整一代中國觀眾,後移居美國。
當時的人們還不知道“性感”為何物時,麥文燕便以其時尚、前衛的風格,成了少男少女們如醉如癡的偶像。
張偉欣:1979年參加了故事片《漓江春》的拍攝,從此走上了銀幕。1985年在影片《良家婦女》中,飾演善良、人性被壓抑了的農村婦女玉娘。
張偉欣於上世紀80年代末出國留學,學習導演及剪輯藝術。現為某跨國公司執行董事,居住在舊金山,女兒李小璐目前活躍在影壇。
嚴曉頻:1982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係,在校期間便在電視劇《在水一方》中飾演角色,扮演天真善良的姑娘朱詩卉,1992年隨丈夫來美國陪讀。回到中國後,她在《北京人在紐約》、《孽債》、《一家兩製》等影視劇中飾演角色。
白靈:1984年涉足影壇,在影片《海灘》中演女主角陸小妹。此後,主演了影片《月月》、《大學生軼事》、《淚灑姑蘇》等。1988年在影片《弧光》中演女主角景喚。1990 年,受紐約大學電影係之邀,作為訪問學者來美學習,其後留美進入好萊塢發展拍攝過多部電影,2004年出演港片《三更之餃子》。
她們都已踏上歸國之路
許多出國女演員的回歸軌跡,有著驚人的相似,她們回到中國後開始做電影製片人或投資人。在鄔君梅之前,上世紀80年代出國的女演員張瑜、叢姍、王姬等人已經都回到中國拍戲,但她們的回歸之路並不是那麽一帆風順。
張瑜的賺名不賺利
2002年,世界吉尼斯英國總部正式授予中國電影《廬山戀》“世界上在同一影院連續放映時間最長的電影”的吉尼斯世界紀錄。就是這部1980年拍攝的電影讓張瑜一夜成名。1981年“百花獎”評選中張瑜獲得的1260萬張選票的紀錄,至今無人能夠打破。那一年張瑜還創造了一個紀錄,一年連獲四冠的女演員——首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第四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中國文化部政府獎、文匯報獎的最佳女演員獎。
1985年,張瑜來到美國,在加州州立北嶺大學學習電影電視製作,後攻讀碩士學位。多年後她回憶說,覺得當時自己的生活閱曆太簡單,非常想學一些新知識,開拓視野,豐富閱曆。
張瑜來美國雖然讓她失去一個女演員在大陸發展的黃金期,但這樣的付出是值得的。張瑜說自己收獲最大的是,學習電影的製作流程,積累當導演、攝影、美術等各方麵的經驗,為自己將來可以自如 駕馭一個攝製組打下好的基礎。
1995年對於張瑜而言是重要的一年,她回到中國當起了獨立製作人,請導演嚴浩拍攝了《太陽有耳》,自己則扮演了上世紀30年代初華北農村的傳奇女性油油。雖然《太陽有耳》捧回了第46屆柏林電影節銀熊獎,但它在大陸因票房不佳收益甚少。有了這次有名無利的失利經驗,張瑜表示這會讓她今後再投資電影時更加理智,考慮的也會更全麵。
陳衝的導演夢想
在上世紀80年代的出國熱潮中,陳衝是出國比較早的女星。這位以《青春》成名,《小花》走紅的女星,在自己最紅的時候,出國求學。初到異鄉,她經曆了許多留學生一樣的艱難日子。在學校讀了三年之後才接第一部戲。1987年的《末代皇帝》斬獲9項奧斯卡大獎,但陳衝卻以兩票之差與最佳女主角無緣。
1997 年陳衝籌資100萬美元,獨立製片拍攝了自己的導演處女作《天浴》。那時候三十出頭的陳衝到了好萊塢華裔女星的尷尬之年,但自編自導《天浴》卻讓她開辟了一條自己的新領域。這部耗時5個月在西藏拍攝的電影,獲得了1998年金馬獎7項大獎,但由於題材敏感,被大陸禁放。有了這次導演經驗,2000年,陳衝殺回好萊塢執導了《紐約的秋天》,但觀眾卻隻注意到了瀟灑倜儻的李察·基爾。
羅燕之《庭院裏的女人》
羅燕是科班出身,1982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係。1984年,因主演影片《女大學生宿舍》,獲“百花獎”最佳女主角提名。1985年,因主演《紅衣少女》獲“百花獎”最佳女配角提名。該片獲當年“百花”、“金雞”、“政府”最佳影片。
1986 年,羅燕將因《紅衣少女》獲得的獎金800元人民幣支付了上海外語學院出國人員培訓部的學費。半年後,懷揣60美元她毅然決然赴美留學。在經曆了無數的坎坷後,羅燕終於取得了波士頓大學藝術學院碩士學位。接下來,兩年的洛杉磯戲劇中心製作助理的工作,讓羅燕後來走進好萊塢打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1996 年,羅燕購買賽珍珠的小說《庭院裏的女人》版權並用英文完成小說電影劇本的改編。經過兩年的籌備,1999年,由羅燕擔任製片和主演的《庭院裏的女人》在蘇州取景拍攝。該片在2001年4月全球同步上映,但是在中國的口碑與票房都不佳,有的影院甚至提前撤片,換成其他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