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我瘋狂渴望結婚 但七任男友沒人願意娶我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愁嫁:七任男友沒人願意娶我   信仰婚姻,男人缺席   自幼喪父的子魚跟著母親長大,受夠了男人缺席的負麵家庭教育,成了一個狂熱的婚姻教徒——要不遺餘力找個男人盡早結婚。常聽到母親發出聲聲歎息,也常看到她一個人抱著父親的遺像發呆。 不止一次,母親這樣對她說:“你要早點把自己嫁出去,有個男人女人才會有依靠,家才是家。”   自幼受到這樣的“熏陶”,子魚對“男人”、“成家”的向往到30歲時已經積累得無以複加。但她的生命中,少的就是一個男人。現實總要跟她作對,每當感情發展到一定熱度,她覺得可以談婚論嫁時,那個男人就臨陣脫逃。   一個對婚姻懷著信教般虔誠的女人,為何總是找不到誌同道合的“教友”?問她自己,她也是一臉的無辜和委屈。   有人遊戲婚姻,而她認真過頭   為了結婚,子魚可謂全力以赴。她拚命工作,不敢輕易跳槽,不敢怠慢老板和客戶,唯恐一點小小的波動打破了自己事業——積蓄——結婚的完美計劃。   同齡女伴賴在男友的房產上等待求婚,她可不敢。老老實實用自己的積蓄買了一套HOUSE,她說:這就是我和老公將來遮風避雨的小港灣,希望未來的他會喜歡。   以前的第1、2、3、4、5、6任男友,她都自覺自願為對方改變了很多。誰是獨生子,她就微笑頷首,脫下高跟鞋,天天下廚房;誰是做戶外運動生意的,她就戒煙戒酒,天天下健身房;誰是搞藝術的,她就打扮得像個永不畢業的藝術院校女生,提裏趿拉環佩叮當。   態度認真至此,苛求自己向對方靠攏至此,走著走著到了婚姻的門檻外,對方卻不是拒絕,就是疏遠,結果總是無疾而終。子魚就不明白了:憑我的誠意,就沒有哪個男人感念我?我還有哪裏不夠好?萬事俱備,隻欠丈夫嘛!   等不來男人說“嫁我吧”,她隻好說“娶我吧”   沒有一個中意的男人對自己說“嫁給我吧!”這樣經曆了四五任男友,子魚幹脆豁出去主動出擊,這一次,她下決心絕對不放過男友阿迪。   看完皇曆後選了一個好日子,她邀請阿迪去看自己正在裝修的新房。“房子這麽大,我一個人住多冷清,不如我們結婚吧。”阿迪聽後臉色有點不對,“魚兒,我覺得你非常好,但我目前沒有結婚的打算啊!”子魚再一次感覺到被拒絕的心痛。她實在不知道,怎樣才能逃出那個宿命的愁嫁怪圈……   心理觀察 結婚是她用來逃避孤獨的手段   缺少父愛,自信不足   心理學認為,女孩2歲左右開始從與母親的一體關係中分裂開來,把較大一部分情感投向與父親的關係上。到了3歲左右,女孩的認知能力和獨立性都有較大提高,達到一個轉折點,意識裏開始清晰地發現了父親。   這時,女孩變得會撒嬌,更願意與父親接近,讓父親抱。父親對女孩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父親給女兒更多新奇、刺激和超出常規的東西,帶給女兒更多的激情。女兒更願意與父親一起玩樂,追求新奇的探索。父親的身體魅力,讓女兒興奮。   父親的存在對女兒來說,是一種提供成長安全感的天然背景。女兒不但從父女關係中得到了對自己性別角色的認同和自信,而且還學習到與異性的相處模式。父親帶著女兒一起玩樂和遊戲,更給女兒開辟了一個探索現實世界的窗口。所以,女性成長中來自父親一方的支持,將帶給她自我認同的穩定感,以及情緒處理和理性思維能力,同時,在與異性的相處上,有經驗可以仿效,讓她對自己跟異性的關係充滿信心。   從子魚的童年成長經曆可以看出,她缺少來自父親一方的關愛。子魚因為缺少來自父親對自己的肯定、關愛和支持,所以,她對自己的性別角色不夠自信,同時對自己與異性關係的成敗也缺乏必要的預期和信心。這就是她後來總是把男人不娶自己當作男人不愛自己的基本根源。   單親家庭,壓力轉嫁   子魚的媽媽後來沒有再婚,她在帶子魚的過程中,體會到既當爹又當娘的雙重艱辛,從而會無意識地把缺乏男人支持的心態傳達給子魚,讓子魚感覺到她內心的焦慮。   她在帶子魚的過程中,更把壓力轉嫁給子魚,希望她跟男人建立一種依附關係,從男人那兒獲得安全感和認同感。   但是,她並沒有教給女兒應該如何建立良好的兩性關係。因為,良好的兩性關係應該是施與受的平衡,而一味偏向於要,這種單向模式會很快讓對方感覺到自己被掏空,從而把男人嚇跑。   她要的隻是結婚,卻不明白責任   子魚如此迫切,每次戀愛不到一年就想嫁給對方,她是真的愛這個男人嗎?她要的究竟是什麽?   實際上,她要的隻是結婚背後帶來的一個完整的家的感覺。因為從小她就生活在不完整的家庭,她太需要一個男人給她一個家,這個男人能夠無條件地寵愛她,讓她感覺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提出結婚要求,本身是她這種心理衝突的反映。   每次,她都要得太迫切,這正表現出她內心的焦慮。她想通過戀愛和結婚的方式來解決自己內心長期暗藏的問題——不能再忍受沒有男人的生活、同母親相依為命的模式。她認為男人能幫她解決這些心理困惑。   當她迫切地向男人提出結婚時,男人自然會感覺到莫名的壓力。他們想娶一個女人,也是因為她能好好地愛自己,而不單是給對方一個婚姻安全的保障。很多時候,愛不是說,而是行動。男人會更加注重通過女人到底有多愛自己,來選擇是否要同她結婚。正因為子魚過分渴求來自男人的理解、包容和肯定,所以才會給對方帶來極大的壓力。   他聲音:男人對結婚更加敏感   如果一個女人總是過分迫切地提出結婚,那麽,男人會認為自己被對方操控了。男人更希望由自己來提出,而不是由對方。女人在結婚這件事上,使用暗示的效果要遠遠大於明示。比如,她可以試探男人:“我想要一顆鑽戒,你能幫我選選嗎?”或者,女人也可以拿來一些婚姻類雜誌,在男人麵前展示。   但是,最後的決策權要交給男人,把一錘定音的權力放在男人手裏他會感覺比較好。畢竟,在男人這邊,他更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滿足女人的需要,如果一個女人過分獨立,連結婚這件事情的決策權都要牢牢地捏在手裏的話,那麽,男人會認為,自己沒有決策感,所以,會保持沉默,無法接受。   其實,在結婚這件事上,男人同女人一樣敏感。男人心裏最清楚,自己要娶什麽樣的女人,他希望細細觀察這個女人,衡量一下自己對她的愛是否達到了結婚的程度。   男人和女人對婚姻的預期不一樣。女人傾向情緒化一些,依賴感更重一些;而男人則認為,結婚就意味著所要承擔的責任和義務。男人心中,愛和結婚是可以分開的,愛一個女人,卻不一定要為她承擔責任和後果;而與一個女人結婚則十分鄭重,除了愛之外,還有更多需要考慮的事情。所以,男人需要更長的時間周期,來考慮婚姻這個頭疼的問題。   子魚因為長期跟母親一起生活,對男人的思維方式缺乏應有的了解和把握。她不能理解男人考慮結婚所需要的內心掂量,而是感情用事地以為:對方一旦回絕我,或保持沉默,那就是不愛我。其實,這些很可能都是她的自我錯覺。   對策:為自己的心找一個家   1你要的隻是結婚的形式,卻並不了解它的實質。婚姻的實質,是一種有施有受的充滿愛的人際關係,如果決定結婚,那麽你一定要準備著有所給予和承擔。如果不是,那就不要急於考慮結婚。   2你的結婚狂熱行為,表明你對婚姻的看法過於自我,你的內心,還沒有屬於自己的家。尋求心理谘詢,給自己的內心建立一個家,把安全感放在自己的內心,而不是某個男人身上。   3把自己缺失的東西找回來,從內心成長起自愛。你的內心受傷了,因為你早年缺乏來自父親的支持、認可和關愛,勇敢承認,然後自己給自己充分的認可。你可以找一些男性的長者聊天,同他們探討人生的事情,了解愛的真諦。   4跟男性交往時,要懂得適當地暗示。暗示比明示效果更佳,在於暗示給雙方留下了回旋的餘地,但暗示前也要充分考慮對方同意的可能性,不要把希望太多寄托到對方身上。有時候,做比說更有效果。   5不慌不忙地等待,不去刻意地預知結果。很多東西,特別是男女之間,是一種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過程,刻意地期待結果反而破壞了這個自然進程。學會去做自己的事情,學習等待與延遲滿足自己的能力,經營好自己的生活。不勉強對方,也是不勉強自己,有可能你得到的是一個意外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