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副尋人撲克沈陽推出 收錄27名兒童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尋人撲克中的兩兄弟   中國尋人“第一人” 沈陽推出中國第一副“尋人撲克”   他表示條件成熟將專為昆明做一副“尋人撲克” 近日,有“中國尋人第一人”之稱的尋人啟示網站創辦人沈浩正式推出他籌劃已久的“尋人撲克”。這副撲克共收錄了27個失蹤兒童,每個孩子均有相關照片,個人資料和聯係方式等。在“尋人撲克”收錄的27個失蹤孩子中有兩個是在昆明走失的,他們是李元胡和他的堂地李繼陽。 這副“尋人撲克”首次印刷了10000副,主要通過誌願者和合作尋人網站無償送費全國公安、民政機構以及普通市民。發放的重點區域是廣東、福建、河南以及山東,這些省份是失蹤兒童流落最多的地方。   昨日,本報記者連線了沈浩,在采訪中沈浩向記者講述了他推出“尋人撲克”的過程和艱辛。據了解,今年沈浩被評為“安徽省十大傑出青年誌願者”。這個榮譽,在中國所有做尋人服務的同行中是唯一的。李繼陽的父親李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做“尋人撲克”不一定能找到孩子,但這至少是一種新的途徑,為了找到孩子,他們願意進行嚐試。這副“尋人撲克”被稱為“中國第一副‘尋人撲克’”     做“尋人撲克”跑了7個省13座城市   新報:做這個事情的初衷是什麽?這個創意怎麽來的?   沈浩:2005年10月,我去湖北,幫助一個從小被拐騙山東如今已經長大的孩子尋家。2003年11月23日,武漢晚報為此報道了我的事跡。當天的武漢晚報上,還有一篇文章,介紹河南滎陽警方發撲克牌通緝令的事情。2003年伊拉克戰爭,美軍用同樣的方法發行撲克牌通緝令。這兩件事,給我以啟發。我與聯合尋人網站長劉德誌開始探討此事的可行性。   新報:對於家庭困難的,可有優惠?這是很多家長關心的 。   沈浩:600元不是一個很高的數字。我們認為是適宜的。我們有一個同行網站,也推出同樣的服務。他的報價是2000。   新報:成本是多少,以10000副計算?   沈浩:我們向廠家詢價,廠家的報價從0.59-4.00元不等。我們選擇適中的價位,2.20元。10000副撲克的設計、印刷的成本約為22000元。然後加上傳送成本,我們的收費是每家600元。52家,31200元,是可以使這個計劃順利完成的。但第一副撲克,我們隻收到了26家的費用。   我們在做這個計算的時候,沒有考慮我們的差旅支出。而為了收集第一副撲克的資料,我走了7省13市,你可以想象我的差旅費是多少。   記者:那就是說你們是在虧本做這個事情,差額部分怎麽解決呢?   沈浩:我在做尋人啟事網站的同時,還經營了另外一個商業網站。從這個商業網站收益中,取出一部分彌補尋人啟事網站的虧損。當然,我們也希望在我們的努力之下,能夠尋求到企業的支持與讚助。   記者:你們做的這副"尋人撲克"是否為中國第一副"尋人撲克"?   沈浩:這副撲克,可以稱為"中國第一副尋人撲克"。在我們所能查詢到的信息中,之前還沒有關於"尋人撲克"的記錄。   記者:推出這副尋人撲克,前後花費了多長時間?   沈浩:籌劃這件事,從2005年11月開始。兩個站長,在網上討論了近四個月。2006年3月27日,我開始了"2006尋親之旅"活動,就是為了收集尋人撲克的資料。到5月4日返回滁州,我在外走了38天。回滁稍做休整,又去了江蘇、河南。一共走了七個省十三座城市。第26份資料,是7月18日寄到的。7月20-21日,我到浙江與廠家聯係。8月1日撲克成品運至滁州。   如條件允許將專為昆明做一副“尋人撲克”   記者:聽說條件允許你要為昆明的失子家庭做一副"尋人撲克"。怎麽想到要專門為昆明做一副呢?   沈浩:今年為了征集尋人撲克資料,我在昆明呆了十天。十天中,我接觸到了太多的苦難。我希望能為這些失子家庭多做一些事情。由於他們對我們有疑慮,當時,沒有更多的失子家庭表示願意加入尋人撲克計劃。但現在,第一副撲克已印製出來,至少可以讓他們相信,我們是在做事情的,而不是欺騙他們的。他們應該相信我們的誠意。當然,如果他們不願意接受這個計劃,我們也不勉強。畢竟,他們經曆了更多,他們有他們的想法。我不能去改變什麽。對不對?   記者:具體怎麽操作?通過什麽途徑進行發放?   沈浩:有關尋人撲克的發放,我們已接洽相關的合作網站與友情單位。比如,在河南,我們委托河南失而複得網幫助散發。在河北,我們委托石家莊的中華義工網幫助散發。不久之後,這些撲克即可運到各地,由這些熱心朋友來幫助我們散發了。   記者:能否真正推出?   沈浩;推出已不是問題。我們印了10000副成品,肯定要把它散發出去,使之發揮到最大的效果。如果有四十位以上的家長,明確表示願意加入尋人撲克,我可以親去昆明與他們麵談。   記者:也就是說如果願意加入的人數超過40人,就會推出?會就在昆明做尋人撲克一事做針對性的工作嗎?   沈浩:是。第一副尋人撲克到貨後,我們從8月2日開始做宣傳的。這兩天,我們已接到各地不少失子家庭的谘詢。如果能在昆明收集到40個失蹤兒童的資料,其餘12份資料,從其他地方補充,是沒有多少困難的。萬事開頭難。我們現已開了頭。接著往下做,我們也積累了更多的經驗。   希望通過努力建立“尋人基金”   記者:你怎樣定位你的"尋人"事業?   沈浩: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這是就是我當初建立尋人啟事網站時的想法。至今未變。   記者:對於您所做的一切,有沒有遇到來自社會上的不信任的眼光,對此,您有何感想?   沈浩:中國有句老話:不做事,沒有事;一做事,一身事。我們在幫助別人的同時,總是會遇到各式各樣的評論的。有支持的,有不支持的;有信任的,有不信任的。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初做尋人啟事網站的時候,我遭遇了很多的不信任。當時,曾感覺一肚子委曲。我在幫助他們的時候,他們卻懷疑我的用心。隨著時間的推移,尋人啟事網站的成功案例越來越多,我的經驗也更加豐富,心態也變得平靜起來,我在做我自己的事情。尋人現在是我事業的組成部分。要想把事業做好,太在意別人怎麽看,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想起一句名言: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我是問心無愧的。   記者:您今後在尋人啟事網站上有什麽進一步的計劃?   沈浩:我有一個夢想,我希望能夠通過我們的努力,建立一個"尋人基金"。這樣,網站的運作,會有一個完整的保障,也許可以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記者:謝謝接受我的采訪。祝願你的"尋人基金"早日建立,這對許多失子家庭將是個很好的消息。到那時就可以幫助更多的人了。     實習記者 羅樹兵/文   連線李繼陽父親李健   李健和他的哥哥從貴州來昆明打工已經多年,沒想到2004年11月25日中午他們的孩子李 繼陽和李元胡一起失蹤了。而且失蹤的地點就在他們的住地門口。快兩年了,每每想起走失 的孩子,李健兄弟都會痛苦萬分。孩子在哪裏?孩子現在過得怎麽樣?孩子是否還在這個世 界上?這些問題他們每天都會不自覺地在想。快兩年了,想起失蹤的孩子。李健會感到深深 的自責,他覺得自己沒有盡到做父親的職責,沒有看護好孩子,才導致孩子的失蹤。孩子失蹤後,他們曆盡千辛萬苦尋找孩子。可是,快兩年了,孩子依然沒有找到。他們 找孩子的蹤跡不僅遍布昆明,還發動親戚朋友到會澤、宣威,直至一路走到福建的泉州、廈 門找尋,但是依然沒有找到。   今年4月中旬沈浩為他的“尋人撲克”收集資料(本報2006年4月12日曾做過報道),李 健和沈浩進行了接觸並同意支付600元給沈浩,要求他們的孩子上“尋人撲克”。近日,沈浩的“尋人撲克”正式推出了。作為支持者,他們對“尋人撲克”抱有什麽的態度是記者一 直關注的問題。就此問題,昨日晚上記者再次采訪了李健。   孩子失蹤前曾有“預感”   采訪中李健向記者講述了孩子失蹤當天“從未告訴過人”的細節。李健說,從2004年9 月開始他和妻子就照看孩子進行了分工,白天由妻子負責,晚上則由李健負。11月25日早晨 李健早晨他起得較晚,就領著孩子到外邊玩。結果在玩的過程中弄髒了孩子的衣服,回來後 就讓妻子給孩子換衣服。孩子的衣服換好後,他抱著孩子想“如果哪天孩子丟了我怎麽辦” ,他回憶說。“結果當天中午孩子就失蹤了”,他對當時自己的預感感到很奇怪。   自從孩子失蹤後,李健白天做生意再也沒有以前的那種勁頭了。他告訴記者,他們家是 “三代單傳”,老家的父親對男孩子比較重視。他甚至相信“這就是天命”,他說這話的時 候表情嚴肅,沒有絲毫調侃的意味。   願意做沈浩的誌願者   和沈浩接觸後,他便有主動做誌願者的念頭。他說,雖然他並不認為沈浩的找人方法有 多麽有效。但“在茫茫人海中,還有人主動來說要幫你找孩子”,無論如何也會“讓人感動 的”,他邊說邊強調“沒有我們這樣找孩子經理的人不能理解我的這種想法的”。   對於沈浩幫人找人時的收費問題,他認為沈浩做個尋人網站需要很大的啟動資金,他能 自己能夠理解。所以當初沈浩說要做“尋人撲克”時,他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並且和沈浩 簽定“授權委托書”。在沈浩籌備的過程由於報名的人少,“尋人撲克”差點流產。後來引起中央電視台的關 注才把這個事情做了下來,李健說。   希望“尋人撲克越做越多”   雖然李健還沒有拿到“尋人撲克”,但他對此舉很是支持。他說這是第一次做,效果怎 麽樣誰也不知道,但他願意嚐試。由於失去兒子的痛苦,李健現在對所有失去親人的家庭都有種特殊的感情,“或許是由於同病相憐吧”,他對自己的感受做這樣的解釋。在他看來,隻要能證明“尋人撲克”確實能起到作用,就算找不到自己的孩子,“我們的600元錢還是值得的”,他強調說。   “這是第一副尋人撲克,我希望尋人撲克能夠越做越多,也希望尋人撲克的影響能大一些,這樣就有希望幫助象我們一樣的人找回孩子和親人”,他嚴肅的說。他在尋找孩子的過程中用了各種各樣的方法,但都沒有收效,他希望“尋人撲克”能發揮作用的心情非常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