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專家專訪:趙薇演木蘭是一個笑話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王兆勝簡介: 曾獲首屆冰心散文理論獎。現主要從事林語堂研究、中國散文研究和散文創作。出版多部關於林語堂的著作。 主持人說:訪談已經開始了,請大家踴躍提問 主持人說:各位網易的網友們大家好,非常高興今天我們聊天室請到了著名的學者林語堂研究學會顧問、中國散文學學會會員王兆勝博士作客我們聊天室,我們先請王博士和大家打個招呼。 王兆勝說:各位網友你們好! 主持人說:因為前幾天新版的電視劇《京華煙雲》剛剛在央視一套播放,新版《京華煙雲》一播放引起了社會各界很的關注, 這個爭議也很大,我們今天特意請到王老師作客我們聊天室來談談相關方麵的問題。 看兩集新版《京華》就沒興趣了 主持人說:王老師,這個《京華煙雲》上演之前央視以及各大媒體做了大量的宣傳,在沒有看到新版之前您有過怎樣的期待? 嘉賓說:首先我感覺到能夠播放林語堂的《京華煙雲》我很振奮,但是後來看了一些報道,就感覺到演員的選製上 有些問題,尤其他讓趙薇演作品裏的木蘭我感覺差距很大,因為這個形象在林語堂筆下是一個很完美的典型。 王兆勝說:除了她的貌美之外有很深厚的文化積澱和很獨特的心裏。但是趙薇的形象從長的和從她整個氣質上來說差距很大。 所以既有期待,又感覺這個可能很難演好,所以我到後來看了兩集以後就沒有興趣了。 主持人說:您前期有沒有說會期待她比舊版《京華煙雲》拍得更精彩一些? 主持人說:沒有這個期待。因為趙雅芝我沒看全,看了一部分,我感覺趙雅芝演的木蘭可能她把她的優雅的古典美演出來了。 但是離這個形象還是有相當距離的,比如說她的個性、活潑她是演不出來的。那麽趙薇這個好像演不出趙雅芝 典雅的性質,有一個地方采訪我的時候我說相距千裏,我覺得她很難超越趙雅芝的角色。 主持人說:您舊版《京華煙雲》是全部都看了嗎? 王兆勝說:我沒看全,看了一部分。 主持人說:那新版的呢? 王兆勝說:新版的我看了三分之一吧。 主持人說:那給您總體的感覺是怎麽樣的呢? 王兆勝說:趙雅芝的電視劇裏麵有一些地方還是有優點的,剛才講的一個是她的古典美表現出來了,另外電視劇裏麵把民國 的氣息、情調演繹得是不錯的,而且演員整體上還可以。但是這裏麵存在的問題也是比較多的,比如演員搭配上有點問題。 王兆勝說:趙雅芝的個子我覺得和木蘭比較接近,但是他的配角察覺很大,比如適亞是要非常高的,要高出趙雅芝一頭,這樣就使趙雅芝變矮了,這個搭配適亞應該不是那麽高的,這個電視劇裏麵包括金亞都很高,這個高離本身作品差距比較大。 王兆勝說:再一個作品裏麵好像很多演員演得比較木,像徐亞比較木,當然這個問題比較多了,但是現在趙薇演的電視劇裏麵 我覺得問題更大,問題非常非常多,改編的不好。 新版是個現代的鬧劇 主持人說:有網友反映說改動太大。 王兆勝說:對,而且沒有內在邏輯性,把整個作品的精神和血脈都改掉了,我覺得說得不客氣一點是一個現代的鬧劇,他和林語堂的原旨的精神主旨差別很大,基本上把他的很多東西都改掉了,可以說他是用現代人的觀念,主要是用魯迅、巴金這些人的觀念來改變林語堂,實際上這二者的差別很大,林語堂的價值是在於對魯迅、巴金這些作家觀念的反駁,但是在這個作品裏麵是被他們用魯迅的眼光改掉了。 王兆勝說:還有一個整個作品裏麵民國的情調沒有,完全是現代的一個電視劇。 主持人說:有一個網友說《京華煙雲》是以晚清的民國為背景,但是他說怎麽看不到那時候的服裝,還有網友說《京華煙雲》給他一看是很耀目的感覺,這個差別比較大。 王兆勝說:對,比如木蘭剛出場的時候沒有一個大家閨秀的感覺,到後來她打扮是一個長長的項鏈,很俗,但是木蘭這個形象本身是很有品位的。 主持人說:我當時很注意她的服裝。 王兆勝說:很俗,另外演員的腔調說話的言詞都沒有民國味道,比如趙薇的木蘭說話的時候太快,一下子就出來了, 就像現代小青年講話一樣。 主持人說:她的語言我聽起來好像跟其他的電視劇台詞演的是沒有區別的那種。 王兆勝說:對,我們希望的是這樣的表述方式——有文化、整個表述上非常雅質,林語堂的作品都是很優雅的。在這個中間有閑淡的感覺,平常心,從容不迫。但是趙薇演的這個木蘭就是現在的小青年說話了,太快了,包括有時候叫爸、叫媽、叫爹,都很混亂,沒有民國的氣息。 改編有違原著精神 主持人說:我最近也看了很多網友的留言,大家比較關注的焦點是劇本改編的怎麽樣,另外是主要幾個演員的表演上,其實我覺得這兩方麵也決定了一部戲基調的最主要方麵了,那您覺得一個劇本的改編最基本的原則應該是什麽? 王兆勝說:一個劇本如果和原著沒有改變那就不是改編了,他可以有改動,可以按照改編者的意圖來改,但是不能離開底本。 王兆勝說:也就是說不能和底本的主要觀念相背,如果這樣的話就不是在原著的基礎上改編,我覺得這次新版《京華煙雲》 的最大失誤就是改編得不好,一個出入大,是背道而馳。原著主要表述道家、儒家文化的大綜合,在林語堂作品裏麵主要倡導道家和儒家精神的融匯,林語堂曾經講過這樣一句話,他說兩腳踏中西文化、一心批注中國文章,他 希望把東方和西方文化融合在一起, 王兆勝說:另一方麵可以用自己的一顆心評說,他的觀念就不是中國的或者西方的,他是融合 他的很多思想是希望把中外的思想融合在一起,他的精神主要是道家精神,所以一開篇就是道家女兒,但是這個道家女兒有儒家的精神。 所以在木蘭是演繹得應該是溫文爾雅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很融洽的,除了個別的變調以外總體的夫子、妯娌、 姐妹關係是很融洽的。但是在這部戲裏麵的改編完全打碎了,他把這個家庭寫得很異化,各個自私自利,而且把曾 家的人都寫得用盡心機。 主持人說:而且感覺上矛盾重重。 王兆勝說:對,這個是有違林語堂寫作的精神的。林語堂曾說過我最欣賞孔門弟子相互之間的暢談,我恨不得成為 孔子門下弟子,他很寵信儒家文化和喜歡孔子思想的,這個作品裏麵寫得是很和諧的,但是在改編裏麵把這一點改掉了。 王兆勝說:另外對莫愁,這個莫愁是儒家文化的典型,在木蘭身上融合了儒家和道家的精神,但是在莫愁身上主要是儒家, 她比木蘭更溫文爾雅,但是這個作品改編成了現在很時髦的女青年,她還有反叛的精神出現。 王兆勝說:她是用西方的眼光反觀林語堂的作品,實際上在作品裏麵林語堂是希望這個姐妹花一個是儒家、一個是道家兩者相得益彰,但是在這個作品裏麵把一個寫成儒家文化的反叛者,另一個把木蘭也改成了一個救苦救難的菩薩,木蘭的改編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把握住著作的精神。林語堂的木蘭是一個儒家文化上道家精神的傳承者,她遇到任何事情都能超越它,身心都很自由,既有中國文化的美德,也有西方文化的活潑,但是在這個作品裏麵是一個沒有個性的人物。 主持人說:感覺她從開始到後來感覺就像一個忍者一樣。 王兆勝說:對,比如徐亞和木蘭感覺是很好,這是木蘭選擇他的前提,還有救命之恩,但是在作者的改編裏麵孫亞 是一點也不喜歡木蘭,而且在作品裏麵木蘭是一個完美的典型,就是說這個人長得貌美到成了一個天仙了。 所以說她出嫁的時候沒有見過她的人見之為之動容,是天地孕育出的精華,但是這個作品改編的徐亞就不喜歡她, 這個差距是和林語堂的作品差距很大的。 新劇沒有把握好姚木蘭的神 主持人說:看前一部《京華煙雲》的時候我也是從中間看的,就是前麵三十集幾乎都是演孫亞和麗華的關係,木蘭基本上就是隱忍的總體感覺就是這個劇很煩,與時下流行的言情劇沒有什麽區別,相比其他可能後麵更好一些,不知道您是怎麽想的。 王兆勝說:我覺得林語堂的作品主要不是演的矛盾複雜心,這個作品裏麵有衝突,但是這個衝突是主調,矛盾下麵是和諧。 但是改編之後沒有和諧,隻是追求矛盾,矛盾下麵是衝突,有一種迎合讀者和觀眾的心,後來幾集我沒有看, 我信也不會好,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從前麵的對演來看,他離這個主題好像比較遠, 王兆勝說:我看到後來有這麽一種感覺,就是他想把這種矛盾慢慢理順,讓木蘭有一種和諧的因素在裏麵,但是整個林語堂的劇表達的就是木蘭是這樣一個人,就是說整個的木蘭不管是遇到什麽困難她都會超越它,用順勢的方式超越它,但是電視劇裏麵理解順勢理解的是忍,但是林語堂筆下的順勢是一種知己的順勢,在理解了世界和人生的天地道心之後才進行的一個超越。 王兆勝說:這裏麵主要表現的是一種悲劇的喜劇人生觀,為什麽這麽說呢?就是因為這個世界本身是悲劇的,比如木蘭到後來發現他最愛的是孔令夫,但是她沒有辦法,她必須要嫁給徐亞,一個是他喜歡她,再一個是他救了她的命,再一個木蘭信命,和很多人和命運搏鬥不一樣,林語堂講的是順應人生,有的東西達不到就要超越它。所以木蘭這裏麵有一個超越,但是在這個電視劇裏麵是忍,讓我們感覺沒有個性,根本沒有美感,這個我覺得她沒有把握住這個精神。 主持人說:有網友說在電視劇剛剛開始播放的時候前麵有一個是林語堂的詩,其中有一句是關於抗 日的, 他說他感覺這部戲很大意義上是在於紀念抗 日,但是整部劇演到40多集才看到關於抗 日的事情,那這部分占的 比例是不是和原著比起來少了一點? 王兆勝說:這個戲背景寫的就是抗戰,但是好像在整個的作品裏麵抗戰隻是一個背景,換言之是一個側峰行筆,不是中峰行筆的, 他主要表現的是在抗戰的背景下不同人的命運,每個人怎麽把握自己的命運,尤其是木蘭這個角色,如何把握自己的命運, 如果表述出自己的性格。 趙薇演木蘭是一個笑話 主持人說:可能姚木蘭這個角色在作品裏麵爭議是最大的,包括演員等等,有網友說他覺得趙薇這個演員的氣質不符合演木蘭, 他很喜歡扮演曼妮的演員,他說如果扮演曼妮的演員扮演木蘭是比較適合的。 王兆勝說:他的第一個看法我是同意的,不客氣地講,趙薇演木蘭是一個笑話,因為木蘭這個角色是很難找的, 但是趙薇和這個角色就差很多,比如木蘭這個角色和趙薇應該至少差五公分,木蘭應該是1.65左右,另外趙薇沒有神韻, 我覺得趙薇眼睛大,但是沒有神韻,還有她精神氣質上缺乏書卷氣,木蘭這個形象應該是很有涵養的人,但是在趙薇身上 我們看不到文化的深厚積澱。 王兆勝說:還有神采是不夠的,林語堂筆下的女性很注重英氣,就是眉宇之間英氣逼人,像秋瑾一樣,在這一點上我覺得趙薇沒有英氣, 感覺像是一個平平淡淡沒有英氣的角色,所以我想包括趙雅芝也沒有這種英氣,到了關鍵時刻拍案而起,有血性。 在這個作品裏麵我覺得木蘭和趙薇之間的差距很大,這個演員沒找好,而且整個林語堂的作品主要演的是木蘭, 別的角色都可以忽略。 王兆勝說:另外一方麵他談到讓曼妮來演木蘭我覺得也不合適,因為曼妮這個角色我看上去一個長的……我說的不客氣啊, 我覺得長得尚可,但是和木蘭相比不可同日而語的,木蘭應該是一個長得看了以後還想再看的,這個不光是靠外在的貌美, 還有這個神采,我覺得韓國的電視劇如果能找這麽一個角色來演木蘭應該會好一點,就是說我看韓國劇的時候長得氣質都很好。 王兆勝說:在這一點上我覺得演曼妮這個角色貌美不合適,另外氣質上也達不到,剛才講曼妮這個決策太柔了,沒有英氣和才氣, 因為木蘭是很有才華的,才氣橫溢、英氣逼人,就像我們看到一個舞蹈者一樣,能夠把沉重的肉身劃為輕盈的舞蹈。 在這些演員裏麵我覺得差距很大,不可同日而語。 赫本類型的演員適合演姚木蘭 主持人說:您現在看過的演員您覺得有比較適合演木蘭這個角色的嗎? 王兆勝說:因為我平常看電視劇看得很少,看了電視劇以後我就搖頭(說實話),很少看到有看了讓人感覺好的, 我們的電視劇一個是劇本寫得不好,另外沒有品位,演員也不投入,缺乏那種全身心的投入,這一點我覺得為什麽韓國電視劇 大家喜歡看呢?他們演的投入,我們的演員就在背台詞,這是我們演員最大的差距就是沒有涵養, 王兆勝說:演員讀書少, 讀書也不是讀真正的書,讀那些雜誌、流行書,你讀流行書以後這個人的氣質、精神沒有光澤,所以我們今天的演員即使說 讀了很多書都是流行雜誌,不是經典的東西,另外我們現在的演員可能缺乏精神的修煉,比如有一個叫赫本的演員, 那樣的演員一看麵部很清氣,但是現在的演員一看麵部有濁氣,我說不好現在的演員,總體上我對他們不是太喜歡, 這些我也不知道哪個演員能適合,但是我覺得至少演木蘭的角色要精心來選,一個要貌美,要有文化,精神氣質上要有儒家的 精神,有道家的逍遙,精神品位也要有很高境界的,有靈氣。 王兆勝說:有一個研究者曾經講林語堂筆下的木蘭集匯了林黛玉的智慧、寶釵的美貌和風姿, 現在我們的演員長得不錯,但是沒有內涵,讓人一看沒有個性,個性是什麽呢?就是韻味,林語堂經常說一個女性沒有豐姿 就像旗偃旗息鼓一樣,不會飄揚。 沒必要把愛情拔高到無以複加的地步 主持人說:有人說這部戲裏麵的愛情好像有一個四角關係,使本來很有包容心的作品一下子變成了現代時尚的言情戲, 網友問原著體現的關於愛情和婚姻的關係應該是怎樣的關係呢? 王兆勝說:在這個電視劇裏麵揭示了沒有愛情就沒有好的生活,沒有愛情的衝突就沒有好的戲,這個和林語堂的差別很大。 在林語堂的原著裏麵主要強調的不是愛情的衝突,而是愛情的協調,他曾經講過“我們現代人的毛病就在於把愛情 當飯吃,把婚姻當點心吃”,他主要闡述了愛情和婚姻的關係,他希望的愛情和婚姻不是我們現代人所衝突的觀念, 比如說自五四以來我們的新文學,中國現代文學,魯迅也好、巴金也好,他們倡導的是愛情至上,也就是說無愛情寧可死, 王兆勝說:巴金筆下的《家》作品裏麵的角色也是這樣,不管他後來找的妻子怎麽好他都感覺人生沒有味道,民鳳因為得不到愛而自殺, 在我們現代作家的觀念裏麵好像習慣地把愛情推到極端,別的東西都可以退出舞台,也就是在這樣的關係引導下 今天我們處理愛情的時候有很多角的關係,到後來變成了相互爭鬥和殘殺,我覺得這是對愛情理解的誤區,愛情 作用婚姻的基礎是無可厚非的,沒有愛情就沒有婚姻,但是把這個擴大到無以附加的程度,甚至把愛情大於人生 和人類是很可怕的,林語堂的觀念正好糾偏了這個觀念。 王兆勝說:比如剛才講如果一個人結婚後以愛情為基礎那是很好的, 另外他強調愛情和婚姻是一種辯證的關係,愛情是婚姻的前提和基礎,但是並不等於說我沒有愛情我這個婚姻就沒有希望和樂趣了。 王兆勝說:比如作品裏麵的木蘭就是這麽一個形象,她一麵晴天的時候念的是徐亞,陰天想的是立夫, 一麵她接受現實的婚姻,另外一方麵又憧憬美好的東西。 王兆勝說:林語堂本身也是這樣,他年輕的時候喜歡一個女孩,他爸爸不同意,他回家就哭,後來有人給介紹了一個他鄰居的女兒, 這時候林語堂沒有做掙紮和努力,就同意了後來的婚事,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他是沒有個性和追求的,沒有抗爭精神。 但是林語堂不是這麽認為,他說一個是農民的孩子,一個是富家女,二者不可同日而語,他就順應了人生,在這個關係 裏麵,林語堂說過一句話,他說他最感到自豪的是把一個沒有愛情的婚姻變成了美好的婚姻,他們的婚姻變得非常好。 王兆勝說:但是他女兒對他的評價說在我爸爸最深處還是為他的第一個喜歡的女人留著的。也就是說愛情固然重要,但是愛情 並不大於人生,我們得不到愛情的時候我們也不悲觀,也沒有喪失人生的意義,而是超越了這一點,在更多的事情上 發揮他的光芒,後來到作品的後麵木蘭就是這樣,是超越了愛情的,很有品位的人,在林語堂作品裏麵紅牡丹也是這樣, 她一直追求很完滿的男性,但是後來發現根本就沒有,後來最後就很心滿意足地和一個農民結為夫婦。 王兆勝說:所以林語堂整個婚姻觀、價值觀是這樣的,愛情固然重要,但是它不能大於人生,也不能成為超越一切的東西, 我們要盡一切努力獲得幸福之快樂,他曾經講過,我最佩服的是一個人受了不白之冤,被投進監獄,沒有任何希望, 但是他能在心中其樂熔融,不被任何東西打倒,這樣的人很了不起。 王兆勝說:現在這部戲就和林語堂的原意背道而馳。 喜歡新版《京華》是對原著不了解 主持人說:最近我們網易也做了一個新、舊版的《京華煙雲》的調查,發現超過調查人數73.1%的人喜歡新版《京華煙雲》的, 您怎麽看待這個問題? 王兆勝說:這個是很自然的,因為現代人看現代劇是很親近的,但是裏麵我有兩個問題要談,一個很多現在的觀眾可能對原著不了解, 一個他可能沒有看,另一個即使看了以後他對林語堂的原旨沒有把握,有一個作家叫徐徐,他對他的好友講過, 林語堂是中國20世紀最容易書寫的一章,林語堂自己也說過一方麵我是現實主義者,另一方麵他又是一個夢想家, 他對西方文學很著迷,他行動上是儒家,思想上是道家,所以他說他做人要嚴謹,他說我倡導革命,但是反對革命家。 王兆勝說:所以林語堂是很矛盾的,我們現在很多人對林語堂的了解是很表麵化的,主要是用魯迅的眼光解讀林語堂,這是很大的誤區,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讀者喜歡新版《京華煙雲》是有請可原的。 第二個問題就是審美眼光變了,比如我們現在很多人看流行歌曲的演唱會,在我看來很多歌手打扮得一點兒也不好看,不舒服,但是台下看的人搖手裏的東西,搖得我都暈了,我覺得有距離感, 王兆勝說:比如我們聽一個古典音樂,是相當有內涵的, 現在的流行歌曲也有很好的,但是我覺得在這個台子上,很多人的台風不好,沒有修養,但是為什麽這麽多年輕人 瘋了一樣追星、著迷,這裏麵就有誤區,人要追求有品位和境界的東西,對世俗的東西要保持距離,但是我們現在很多聽眾和觀眾可能不能保持距離,沒有距離就沒有審美,久而久之他們的審美眼光就低了,這個我也能理解。 主持人說:還有網友說我在看《京華煙雲》之前並不知道作者為了把《紅樓夢》翻譯給外國人看結合當時的背景寫的作品, 但是我在看新版《京華煙雲》的時候,有幾天我突然間心裏想怎麽這個電視劇感覺有點像《紅樓夢》啊,後來他才知道 《京華煙雲》的作者是以這樣的原因寫出來的,他說可能這個作品也是以幾家人的生活為主線,主要描寫了一些小姐、少爺們的人物, 他說從這一點看來這個新版還是有一定意義的。 王兆勝說:這個網友還是比較了解,林語堂最初是在國外,他想英譯《紅樓夢》但是後來想了一下,外國人和《紅樓夢》有一定距離, 可能翻譯出來外國人不喜歡,於是他打消了這個念頭,或來有一次他聽外國教授說有一個外國作家40多歲才開始寫小說。 這時候他就突發其想我為什麽不開始寫一個仿《紅樓夢》來寫一部小說呢? 王兆勝說:在這裏麵他講了一個話,他講的是哪個人物仿哪個人物的話,這裏麵不展開來講了,但是林語堂的《京華煙雲》和《紅樓夢》 既有相同的類似地方,但是有很多地方也有不一樣的,比如在《紅樓夢》裏麵是一個女兒崇拜,對劉姥姥,對很多結婚的覺得就有了濁氣了,寶玉就不太喜歡,但是在林語堂裏麵不是這樣,不光是沒有結婚的,結婚的也是美的, 包括電視劇的改編裏麵也要考慮到家庭關係和《紅樓夢》的感覺,我想這裏麵的成功之處,一個就是《紅樓夢》以後的 作家幾乎沒有不受《紅樓夢》影響的,我也寫過類似的評論的文章, 王兆勝說:但是我們現在的讀者很少有沒讀過《紅樓夢》的, 所以現在觀眾心理上就有一個期待,觀眾也有一個潛理解,這是二者契合的原因。 還有這個作品本身就是仿《紅樓夢》的,所以不管怎麽改包括家庭的內容以及很多信息都不可能不帶進來,比如作品裏麵寫木蘭的家庭是有古董、收藏的大家庭,這個改編裏麵也有這種體現,那這種關係和大家庭的文化內涵在新版的 《京華煙雲》裏麵也有表現,這也是我們今天讀者看著比較親近的原因。 作品缺乏道家精神的灌注 主持人說:我們知道肴嘉在林語堂原著中是道家的代表,您覺得電視劇裏麵表現得到位嗎? 王兆勝說:我覺得表現得很不到位,作品裏麵基本上沒有表現這個主題,盡管在演員和改編上有這個努力,比如 姚思安是陳寶國扮的,在這個作品裏麵他一直在講道家話,講道家的觀念,怎麽樣要從容不迫,有這種努力, 但是整個作品缺乏道家精神的灌注,如果把道家精神比作一條水,那整個《京華煙雲》就是一條道家河, 但是實際上它缺乏了道家體係,成了一條道家的空河,所以整個作品看起來沒有精神,另外這個演員的選擇很有問題, 比如陳寶國這個形象是比較剛性的,讓他演比較溫和的人物,就比較缺乏道家的精神。 王兆勝說:還有在整個改編的情節裏麵表述得不夠,比如一個細節說莫愁出嫁,在這個細節上發生一些衝突,一方麵曾家都在等著 姚家的莫愁嫁過去,另一方麵莫愁跑了,失蹤了,這時候姚家,尤其是要表現姚三的狀態,姚家表現的是熱鍋上的螞蟻, 姚三也變成了沒有任何主意的角色了,這是屬於改編者加上的,但是原著上是不存在的, 王兆勝說:作品裏麵不存在莫愁的四角關係,作品裏麵即使加上這段戲也沒有表現道家的精神,比如姚三為了這麽一個小事就是無所適從,那我們怎麽看出他的道家精神呢? 道家精神是一切東西都可以化解的,在這個作品裏麵姚三這裏就是最好地反駁了道家精神。 道家對林語堂影響最大 主持人說:林語堂最後定居國外,中間還留學,受西方文化影響比較深,父親是一個傳教士,母親是一個基督徒, 那您覺得中西文化影響哪一個對他更深一些呢? 王兆勝說:這個問題很好,這確實是林語堂精神、思想、文化和他的信仰是他寫作的關鍵,如果要說哪一個影響最大很難講, 有非常複雜,林語堂在這中間非常複雜,但是一定要說的話,林語堂曾經自己講“如果在一個地方讓我談影響我最大的宗教信仰無疑我會說道家” 王兆勝說:林語堂還有一點就是說他的家庭是一個有基督教背景的,他爸爸是鄉村傳教士,媽媽是基督教徒,他也是一直信任基督教, 但是晚年的時候有一個變化,在中年的時候他妻子曾經做過一個手術,他妻子也是一個基督徒,他就說你能不能說治好病以後咱們到教堂去信教去, 在這個關鍵時刻林語堂就沒有保證,但是晚年的時候他陪著他妻子到教堂去,有一天他突然聽到傳教士講聖經之言, 這時候他感覺眼前突然一亮,他就說我感覺我又回歸了基督教。 王兆勝說:所以我覺得不管怎麽說基督教對林語堂的影響非常到,還有一個儒家,儒家他自己講我最希望成為孔子的弟子, 所以這個儒家也不能忽略,在林語堂身上應該是一個儒家、道家和基督教的互補。 主持人說:網友也很關心說王老師最近在忙什麽,有沒有做什麽新的東西出來? 王兆勝說:我博士論文做了林語堂研究,我讀博士的時候是研究魯迅的,我到寫論文的時候是轉向了做林語堂研究,做了這個博士論文以後就開始寫了林語堂,後來出了《林語堂文化選擇》等等一些書,最近有一個《林語堂大傳》很快就要出了,還有一本是《林語堂與中外名人》現在在寫《林語堂與中國文化》也就是說在林語堂研究這方麵我一直在做,70%精力都在做林語堂研究這塊,下一步我想我想把《林語堂與中國文化》這本書先寫出來,一步步在做。 主持人說:我們大家也都期待您的新作問世,今天由於時間關係我們的訪談接近尾聲,我們今天非常感謝王老師作客我們聊天室,也感謝各位網友的參與,謝謝大家,再見。 王兆勝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