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百年誕辰:影響華人影壇的十位強人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他們,代表了中國電影百年

為紀念中國電影百年誕辰,《人物》雜誌、人民出版社名人傳記中心、人物傳記資源網開展了這次中國電影百年人物影響力調查評選活動。

網上調查自2005年3月10日開始,在一個月的時間裏共有209542人次參加了投票。綜合網上調查和人物評價中心的評選結果,中國電影事業的重要奠基者鄭正秋、締造中國商業電影王國的邵氏兄弟、中國現實主義電影的奠基人蔡楚生、卓越的表演藝術家趙丹、永遠的天涯歌女周璿、現實主義電影的集大成者謝晉、20世紀中國功夫的化身、英雄與偶像李小龍、最具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導演張藝謀、首位獲得奧斯卡獎的華人導演李安、最具國際影響力的中國演員鞏俐等10人當選為中國電影百年最具影響力的人物(排名以生卒年和主要活動年代先後為序)。


鄭正秋

生卒年1889年-1935年。原籍廣東潮州,1902年畢業於上海育才公學,曾從事新劇運動,受聘為《民立報》劇評主筆,倡導戲劇應成為改良社會、教化民眾的工具。1913年與張石川合組新民公司,共同編導了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難夫難妻》。1922年與張石川等共同創辦明星影片公司。

一生共編導影片40餘部,是第一代導演中的佼佼者。1913年,《難夫難妻》是中國第一部故事片,被夏衍譽為“為中國電影事業鋪下了第一塊奠基石”。1923年編寫了電影劇本《孤兒救祖記》,第一次為國產片帶來遠遠超過外來影片的經濟效益和社會聲譽。1933年編導的《姊妹花》是中國最早的有聲故事片之一,創下了在同一家影院連續放映60餘天的空前紀錄。


邵氏兄弟

邵氏兄弟1925年在上海成立天一影片公司,從事影片的攝製與發行。1958年,邵逸夫在香港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建立起一座輝煌的電影王國。邵氏兄弟80年間共拍攝影片1000餘部,以商業娛樂片為主,但不乏佳作,有40多部影片獲得各類電影大獎,創造了多個第一,如拍攝了中國第一部武俠片《女俠李飛飛》、第一部片上發聲的有聲片《歌場春色》、第一部粵語片《白金龍》,開辟了黃梅調電影和新武俠片兩種新的電影形式……

邵氏兄弟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走過了中國電影發展的每一步,並且在每一階段都留下了深深的印痕。他們的曆史幾乎是中國商業電影發展的縮影。


蔡楚生

生卒年1906年-1968年。廣東潮陽人,1929年進入明星影片公司,以副導演兼美工師的身份協助著名編導鄭正秋工作。1933年拍攝的《都市的早晨》是他的成名之作。

抗戰期間,蔡楚生先後認識了周恩來、毛澤東等人,開始自覺地為人民解放事業而奮鬥。抗戰勝利後,按周恩來的指示,與其他影人共同建立了進步電影的陣地———聯華影藝社,一年後又改組成立昆侖影業公司,蔡為編導委員會成員。在戰後物資極其匱乏、自身重病未愈的情況下,蔡楚生又與鄭君裏合作,奮力完成了其最重要的代表作《一江春水向東流》。

主要作品有《漁光曲》、《一江春水向東流》、《南海潮》等。由於對中國電影事業和電影藝術發展所作出的貢獻,他被評論界譽為“中國進步電影的先驅者”、“中國現實主義電影的奠基人”。


周璿

1918年生於江蘇省常熟,1957年9月22日去世,終年39歲。

周璿一生共出演了40多部影片,並主唱過電影主題曲和插曲100多首,因其在電影《馬路天使》中飾演女主角小紅,並在影片中主唱的兩首插曲《四季歌》和《天涯歌女》,而成為人們心中永遠的銀幕偶像。主要作品還有《李三娘》、《董小宛》、《蘇三豔史》、《長相思》、《歌女之歌》、《莫負青春》、《憶江南》、《夜店》等


趙丹

生卒年1915年-1980年。祖籍山東肥城。1932年進入明星影片公司。

主要作品有《琵琶春怨》、《上海二十四小時》、《女兒經》、《馬路天使》、《十字街頭》、《中華兒女》、《遙遠的愛》、《幸福狂想曲》、《關不住的春光》、《麗人行》、《烏鴉與麻雀》、《武訓傳》、《李時珍》、《海魂》、《林則徐》、《聶耳》、《烈火中永生》,他代表了中國20世紀60年代前後的電影表演最高水平,享有相當的國際聲譽。


該片獲第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攝影獎、最佳美術獎;第1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文化部1980年優秀影片獎;第2屆“文匯電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編劇獎;第1屆中國電影優秀攝影獎;1995年上海影評學會中國電影90年“十大名片”之一
謝晉

生於1923年,浙江上虞縣人。1953年在上海電影製片廠任導演。謝晉先後任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委員。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印度國際電影節等國際電影節評委。

其它影片《高山下的花環》獲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3項大獎;第8屆《大眾電影》“百花獎”4項大獎。《芙蓉鎮》獲第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4項大獎;第1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4項大獎。《女兒穀》獲1995年第4屆全國大學生電影節特別榮譽獎。《鴉片戰爭》獲第1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5項大獎;1997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美洲特別大獎”。《最後的貴族》獲第1屆中國電影節榮譽獎。

李小龍

生卒年1940年-1973年。生於美國舊金山,祖籍廣東順德。1966年因參演《青蜂俠》一舉成名,開始私人教授好萊塢名人中國功夫。在不少外國人的心目中,李小龍就是中國功夫的化身。

1971年11月被國際武術權威雜誌《黑帶》列為“世界七大武術名家之一”,被譽為功夫之王、武之聖者。1972年憑《精武門》一片獲金馬獎“最佳技藝獎”,1993年好萊塢名人大道鋪上李小龍紀念星徽,1993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頒發的“終身成就獎”。



張藝謀

生於1951年,西安人。1978年進入北京電影學院攝影係,1982年畢業後任廣西電影製片廠攝影師,1987年開始出任導演。

1985年《黃土地》獲第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攝影獎。1988年影片《紅高粱》獲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第11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第38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熊獎。2000年2月《我的父親母親》獲第50屆柏林電影節“銀熊獎”評委會大獎。1995年在美國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被授予終生成就獎。1996年被美國《娛樂周刊》評選為當代世界20位大導演之一。2005年2月獲得好萊塢藝術指導公會頒發的電影影像傑出貢獻獎。


李安

1954年生於中國台灣省,祖籍江西。1975年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學院,後前往美國留學。

1993年《喜宴》獲柏林電影節金熊獎,並獲得了金球獎和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提名。1994年《飲食男女》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1995年《理智與情感》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並被評選為美國全國影評協會和紐約電影評論家協會最佳導演。2000年《臥虎藏龍》在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獲10項提名,並最終奪得最佳外語片、最佳原創音樂、最佳攝影及最佳藝術指導四項大獎。李安本人也獲得了第58屆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導演獎及美國“導演協會獎”。


鞏俐

1965年生於沈陽,祖籍山東濟南。1985年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表演係,畢業後留校任話劇研究所演員。

1992年《秋菊打官司》榮獲威尼斯最佳影片及最佳女主角金獅獎,並獲得金雞獎與百花獎雙料最佳女主角獎。2000年因《漂亮媽媽》榮獲第24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同時被授予藝術成就大獎,並獲得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同年獲邀出任第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