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婚禮:最後的集體放縱?(組圖)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最近,與人討論法國人與中國人的婚禮習俗的異同,我發現,法國與中國的傳統婚禮有著非常明顯的差別。

  最突出的不同在於,在中國的傳統婚禮的過程中,男方一般要給聘金。我在台灣參加朋友的婚禮時,往往會聽到新郎的父母給了多少聘金,請客花了多少錢,等等。而在法國,剛好相反:沒有人談聘金,倒是新娘要準備充足的嫁妝。一般法國女孩子,從青少年開始,都會為了自己將來婚姻購買床單、碗盤、毛巾等家庭日用品,而且,婚宴的費用一般也必須由女方承擔。因此,法國有“嫁妝吞噬者”(croqueurdedot)的說法,用於形容少數不良男性,選擇結婚對象時專門挑選富貴家庭的女兒,作為致富的途徑。

  另外一個比較突出的差別在於被邀請的人所送的禮。在中國誰被邀請參加婚禮,就應該送份紅包,而紅包是有“行情”的。我的一個法國朋友在台灣與台灣女孩子結婚,就完全入鄉隨俗了;他就直接與朋友說:他們結婚是按照中國的習慣收紅包的,不照法國的習俗。

  法國的習俗是:新娘新郎在結婚前想清楚,他們婚後家裏需要什麽東西,再到當地的較有規模的商場建立一個“結婚明細表”(listedemariage),列出他們所需要的東西。此後,在所寄的請帖會附上說明:“我們的結婚明細表在某某商場”。你就必須前往該商場看明細表裏有什麽東西還沒被別的客人買,再按照自己的經濟能力替新人買一套床單或一組水晶杯,等等。當然,不能不買咯!

  法國人結婚,也會從客人的身上賺一點:方法是拍賣新娘的襪帶(其實,現在法國女性很少穿傳統必須綁襪帶的絲襪,而穿褲襪)。拍賣的過程也蠻有意思:每次有人出錢,就把新娘的裙子撩得高一點,直到襪帶出現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