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憂外患 優存劣汰,中國電視劇如何突圍?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近年來,中國電視熒屏熙熙攘攘,一派繁榮,暗地卻波譎雲詭,險象環生。

記者在剛剛閉幕的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上了解到,一方麵國產電視劇贏利點越來越小,另一方麵韓劇攻勢凶猛,中國許多電視劇公司身陷內憂外患,正麵臨著生死考驗!

 內 憂

在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節目交易會上,參展商數量明顯少於往年。

從電視劇製作人論壇上傳出的數據稱,現在每年中國電視劇製作公司投資加起來大概有50億-60億人民幣,但從市場上隻能回收20億人民幣,所以中國電視劇一年虧損40億元!

第十一屆上海電視節隆重開幕,3300嘉賓出席。

盡管這種說法並未得到權威部門的證實。但中國電視劇市場長期供大於求,業內競爭日趨白熱化,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廣東強視影業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遊建鳴對新華網記者說,"電視劇公司幾乎少了一半。"

拍攝過《冬至》等電視劇的英馬影視文化公司副總裁陳誌康說,由於主管部門對電視劇製作的政策不穩定,電視台壟斷電視劇收購價格,加上電視劇製作成本逐年水漲船高,國內電視劇市場隱藏著很深的危機。

上海三九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裁楊玉冰認為,造成電視劇公司陷入生死困境的主要原因是,電視劇市場的"蛋糕"有限。

"中國的電視劇產量到2004年已經達到大約12000集,但是電視台的黃金時段是有限的,能夠在黃金檔播出的電視劇隻有大約5000集。國內電視劇市場的蛋糕隻有這麽大。"

供大於求,中國電視劇的這一困境短期內難以緩解。上海電視節組委會發布的"2005-2006中國電視劇市場調查報告"稱,2004年,國內電視劇無論是在申報數量、製作數量還是製作長度方麵仍呈現上升趨勢。去年全國電視劇申報數量為2843部,共69613集,創下曆史新高。

北京潤亞影視傳播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趙智江指出,隨著外資進入,許多上市公司和房地產公司紛紛涉足電視劇製作,中國電視劇市場的競爭在未來隻會更加激烈。

不過,電視劇市場的惡性連鎖反應已令業內人士憂心忡忡。中國電視劇的製作成本不斷上升,而盈利空間不斷壓縮,必將影響電視劇整體製作水準。

《神雕俠侶》製片人馬中駿指出,電視台壟斷價格造成中國電視劇行業盈利水平過低。電視劇是中國電視台的廣告創收主力,2004年電視劇廣告投放額占整個電視廣告投放總額的44%。但電視劇公司沒能分享到應有的收成。

按照國際慣例,電視台收購一部電視劇的價格應該占這部電視劇播出時廣告收入的40%,但在中國這個比例還不到20%。

遊建鳴說,目前國內主流電視台對製作水平較高的電視劇收購價格

女演員張少華獲得最佳女演員獎

定在每集60-65萬元,而每集電視劇的製作費用已高達50多萬。電視劇盈利空間已微乎其微,而市場風險卻越來越大。

低盈利正在影響中國電視劇的製作水平。電視劇公司為開源節流,紛紛消減製作費用,引發電視劇質量下降。

不少製片人都指出目前內地演員片酬太高,導致電視劇投資成本越來越高。香港有線衛星電視有限公司營運總裁徐小明說:"現在內地電視劇虧本太大,每年虧本比例超過60%,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演員的漫天要價。演員的高片酬操縱了電視劇投資的資金鏈,我們已經無力承受了!"

金英馬影視文化公司副總裁陳誌康說,現在一部片子投資一百萬以後,60%到70%是付給演員,剩下的這些怎麽拍得出好的作品?他認為要共同創造一個比較良好的職業道德環境,讓演員拿一個"真正的中國的價位",這樣使整部作品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製作質量上。

一些製作公司負責人並不諱言:他們賺不了錢,是因為錢被電視台賺走了--電視台的買家不肯多花錢,一般國際上一部電視劇的價格應該占這部電視劇播出時廣告收入的40%,但是中國的實際情況是隻占20%不到,80%全部賺到電視台的"荷包"裏。這樣,電視劇的製作費就會削減,電視劇質量當然直線下降。

金英馬影視文化公司副總裁陳誌康說,一部電視劇從立項、編劇、導演、後期製作,最後交給發行人之後,很大的困難就是要跟電視台去交流。"電視台是國家的媒體,又是強勢媒體,這時候就出現很多不平衡的環境、方式等等……"


外 患

幾年前國內電視劇製作公司顧盼自雄的日子正在遠去,韓劇的巨大影響力,使"恐韓"的不隻是中國足球隊,中國電視製片人也似乎有些談"韓"色變了。

在上海電視節舉行的"2005年電視劇題材市場研討會"上,國內眾多頂尖的電視製片人一致"炮轟"韓劇,要求有關方麵減少韓劇的播出量,給國內電視劇"留點空間"。



由韓國KBS電視台所拍攝的電視劇《生活如歌》成為最大贏家。
韓劇真的搶奪了中國電視劇的大蛋糕嗎?

按照目前的政策,電視台晚間黃金時段必須安排播出國產劇,韓劇等引進劇隻能在22:00以後播出,央視播韓劇的《海外劇場》安排在23:00。這個時段對於很多電視台來說已經是垃圾時段,或者說是雞肋,因為大部分觀眾已經準備入睡了。正因為如此,電視台購買該時段電視劇的價格也偏低,如果說央視八套在黃金時段可以給出80萬/集的價格,在這個時段也就是18萬/集。由此看來,國內劇和韓劇根本不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

從數量上看,新出爐的《中國電視劇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國內引進劇中港劇依舊稱雄,韓劇次之。2004年批準引進發行的電視劇共計70部,1297集,港台劇依然最多,占45部,韓劇居第二位。

可見,韓劇在國內的衝擊,絕對沒有這些電視劇大佬們所說的那般嚴重--可以這麽說,韓劇尚未對中國電視劇市場造成巨大衝擊,卻對電視劇公司的自信心造成了巨大衝擊,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去研究如何製作適合觀眾口味的優秀節目,而是想到用行政手段去封殺"競爭"對手。

但是對中國觀眾而言,他們跟電視劇製作人的心態截然相反。

記者在上海隨機采訪了幾位觀眾,他們說:

"說減少韓劇播放量的人有沒有想到過觀眾!我是在電腦上看韓劇的,電視上播的韓劇那麽少,而且不是最新韓劇,都是兩、三年前的了!還在深更半夜播,算是夠照顧國產劇了,其他國家哪有這樣的! 難道總是讓觀眾看些他們不喜歡的! 說'韓劇威脅論'的人太自私了!國內的觀眾夠慘了,隻能在電腦上看韓劇,'韓流'是在電腦上形成的,不是在電視上!電腦的信息又是無國界, 還是省點時間,考慮一下自己的內容吧!"


"我覺得韓劇在中國應該全麵放開,中國電視人應該有點危機感了,全麵放開後,他們是不是就應該考慮一下中國受眾的需求了,一味的喊封殺隻能自貶身價。 "

"現在國內的古裝劇實在沒法看,當年看《還珠格格》時,小燕子的性格很特別,對於以前的片子來說很新鮮,所以很喜歡,也就紅遍大江南北。誰知,後來的古裝劇跟風跟得離譜,部部都有一個以上瘋了的'小燕子',簡直倒胃口!"

很多專家都認為,韓劇能夠在中國吸引大量觀眾,一言而蔽之:"用中國文化的拳頭打遍中國"。韓國電視劇裏麵的人物包裝非常成功,都是極養眼的帥哥美女,但跟國產電視劇裏的帥哥美女相比,韓劇人物骨子裏卻又都非常傳統,描寫的家庭故事、彰顯的文化精神,全部圍繞傳統儒教的道德核心進行,誠、信、廉、恥……一個不少。韓劇表現的愛情大都浪漫、純潔,沒有流行文化對第三者、一夜情的寬容和嘉許,也絕少暴露及性元素的表現,男女主人公哪怕愛得死去活來,中間也始終隔著一段距離。

早在2004年底,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劉長樂在廣東一次演講時,談到韓劇現象時,就大聲疾呼:中國觀眾對於具有傳統文化內涵的產品、對於正在逐漸失去的傳統道德體係,是那樣的渴望、懷念和追求!

日本著名導演山田洋次說,日本有很多好的傳統,也有不好的傳統,分清好、壞非常重要,但現在往往發生錯位,把好的丟掉了,壞的卻保持下來----對中國一些電視劇來說,山田洋次的話說得很到位。

長達三、四百集的韓劇,中國觀眾能夠在深夜裏一集不拉地看下來;一部《大長今》,在香港已經開始第三次重播,觀眾還是很多;一部《冬日戀愛》的DVD與相關產品,在日本收入高達45億日元……

中國電視製作人在嘖歎"韓劇神話"的同時,也應該反思一下:中國電視劇到底差在哪裏?

突 圍

在電視劇市場,"內容為王"是一條真理。 

就在越來越多的電視劇製作人指責電視台"欺行霸市"時,後者回應說:能否贏利,關鍵還是看電視劇的質量。中央電視台影視劇部主任汪國輝說,現在電視劇的數量,好象是供過於求,但是從質量上分析,實際上是求大於供。

如何改變國產電視劇質量良莠不齊的現狀,是本屆電視節討論的一個熱點。

電視劇公司為了規避風險形成"跟風"現象,讓中國熒屏忽而充斥公安警匪劇,忽而彌漫家庭倫理劇,忽而古裝打鬥泛濫成災,很容易讓觀眾"審美疲勞"。

  香港有線衛星電視有限公司營運總裁徐小明認為,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大陸生產的電視劇異軍突起,湧現許多水準精良的作品,如《雍正皇朝》、《大宅門》等等,不斷給人驚喜,因此在港台地區也獲得巨大成功。但當下中國熒屏似乎缺少了新鮮氣息、創新意識,變成相互跟風模仿,現狀不容樂觀。

近年來,中國電視劇中,"皇帝戲"、"古裝搞怪戲"泛濫成災,極大地敗壞了觀眾的胃口。然而從上海國際電視節發布的"2005-2006年度中國電視劇市場報告"中可以看出,去年中國電視熒屏上最"火"的十部電視劇中,平民生活已成為電視熒屏上的常青題材。

調查報告顯示,去年中國收視率最高的前三部電視劇分別是反映普通百姓生活的電視連續劇《大姐》、青春偶像劇《香樟樹》,以及曆史題材大片《成吉思汗》。其他最受歡迎的電視連續劇分別是《婆婆》、《正月裏來是新春》、《浪漫的事》、《越走越好》、《天下第一樓》、《女子監獄》和《延安頌》。隻有兩部古裝戲《成吉思汗》、《天下第一樓》。

在《第11屆上海電視節國際影視節目市場分析報告》中也可以看出,跟一兩年前相比,參展電視劇的題材,位居前麵的是青春偶像劇,占了22.18%,家庭倫理劇以20.08%居於第二位,前兩年充斥熒屏的武俠劇和法製劇則隻占5.44%和5.02%。

可以說,市場是最好的指揮棒。

中國電視劇如何創新,將是未來幾年中國電視劇製作商麵臨的一個關係生死存亡的嚴峻問題。成功製作了《看了又看》、《人魚小姐》和《大長今》等電視劇的韓國MB電視劇中心主任李殷詿認為,一部電視劇成功與否,最重要的是這個電視劇的故事主題,是否可以給觀眾全新的感覺,或者是一種新鮮的感覺。

質量決定生存。2004年,電視劇《龍票》在央視開創了"以點論價"(指根據電視劇的收視率決定購片價格)的先例,這種方式已經成為電視劇買賣的一種新趨勢。

在本屆電視節上,如何準確的評估電視劇的價值,達到電視台播出機構和製片方以及交易者中介渠道多贏的局麵,引起熱烈討論。

可以預見的是,中國電視劇公司正在麵臨一次大規模的優存劣汰,能夠生存下來的,還是那些能夠提供好作品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