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例中學生自演性事內幕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清晨的陽光透過臥室的玻璃窗,照射在熟睡中的高中生大江身上。不過他睡得似乎並不安穩,臉上顯出一種奇怪的表情。突然,大江掀開被子坐了起來,神色慌張地衝進衛生間,迅速將自己的內褲脫下,扔進水池裏,然後擰開水龍頭……母親見大江神色異常,就在衛生間門口關切地問道:“怎麽了?”   聽到母親的聲音,大江卻緊張地脹紅了臉,尷尬地在裏麵應了一聲“沒怎麽”……   讀到這一幕,男性讀者會心一笑:這是青春期男孩的小秘密,任何一位男性在成長過程中都曾經曆過類似的狀況。   不過大江的尷尬遭遇卻不再是他自己的小秘密了,而要走上大銀幕,這在中國確是破天荒的頭一遭。   這一幕就是春節前剛剛開拍的《性,青春的顫音》(以下簡稱《青》)中的情景。這是建國以來第一部以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為主要內容的電影。與傳統的科教片不同,這是一部用故事片的敘事性結構來講述中學生自己的“性”事的影片。   傳統觀念的影響根深蒂固,即使在今天,讓國人公開談“性”,仍然有色變之虞。一群在校的中學生卻在每秒24格的膠片上公開演繹自己的“性”故事,引起了人們極大關注。影片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演員們又是如何來演繹它的呢?記者日前采訪影片的製作方與主要演員,為大家揭開這部戲的神秘麵紗。   等待:八年換了三任導演   性格內向的大江是南方某城市的高一學生,他正暗戀著同學小月,甚至看見小月就會舉止失宜,小月對此卻渾然不知。   一天,生理老師給同學們上了一堂有關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發育的總結課。在課堂上,老師講述了一些非常重要而平時又容易被忽視的現象和現象背後的科學,並讓同學們自己列舉了青春期的發育特點,告訴大家該如何應對。正為生活中遇到的一係列“麻煩事”苦惱的大江茅塞頓開。課後,他及時調整了心態,又恢複了和小月的正常交往。   當記者從製片人王豐那兒得知這個故事,很難相信這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故事就是《青》中將要演繹的“性事”。   王豐則坦言,劇本出爐的背後其實並不像想像的那麽簡單。“八年磨一劍!”談到影片的整個創作過程,王豐不由得發出這樣的感慨。“其實早在1997年,我們就有了拍攝一部針對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片的設想。”王豐回憶,當年北京科教電影廠與國家教育部聯合舉辦“全國中小學生優秀歌曲推薦比賽”的時候,與教育部主管德育的部門聯係頗多。交流中,雙方都感到中學生的性教育一直是薄弱問題。長久以來,中學生的性教育走的都是計劃生育的路線,偏重人口生殖等枯燥的理論說教,而真正與中學生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緊密相關的青春期性教育則比較容易忽略,因此雙方希望能從這個方麵找到一個切入點。   “提出這個構想很簡單,真正去做才發現困難比想像的要大得多!”王豐表示,雖然青春期性教育隻是中學生性教育中的一塊,但是對於一部影片來說,這個問題的範疇還是太大了,製作方很長時間都難以找到一個合適的突破口。“那個時候也有其他的製作單位向這個選題發起挑戰,遺憾的是沒有人能成功,而失敗的案例倒擺在我們的麵前。”   八年間,製作方拿出過各種類型的劇本。“純科教型的搞過,純案例型的也搞過!”王豐說,他們原本最擅長的是拍社會題材的紀錄片,當年轟動全國的紀錄片《東星輪大劫案》就是他們的作品。因此用案例來表現問題的方式最先進入製作方的視野。“很快我們就發現,拍社會題材的模式並不能簡單地套用在這部戲上。過去我們拍些科教性質的紀錄片,那都有比較鮮明獨特的案例。而麵對青春期性教育這個題材,我們發現很難找到一個特別的現實案例。這原本就屬於比較私秘的東西,誰會拿出來說呢?”   本子被槍斃了一個又一個,北京科教電影製片廠的廠長換了兩任,影片導演換了三任,拍攝青春期性教育片的構想卻從未終結。“很多人都在看著我們,等待這部影片的出爐。三任導演每人都有自己的創意,但是最後選擇了劉方導演的創意,因為她的劇本更接近年輕人的思維與口味。”王豐透露說。 磨難:拍攝被多次拒絕   說學生們的性問題,自然首先要學生能夠接受。而“教育片”這三個字通常是學生心中“無味”的代名詞,常常令他們比較抵觸。《青》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影片設置了一明兩暗3條線索:明線是一堂生動的性教育課,課堂上有實驗,有三維、二維動畫,還有師生間生動的問答。暗線一條為大江、小月的不斷閃回,用來佐證老師對青春期的描述;另一條則是老師講的故事,為困惑的中學生提供一些處理問題的思路和啟示。”編導劉方很有信心地表示,影片用平視角和中學生討論他們關心的敏感問題,這符合學生想找一個朋友來探討問題的心態。   而這個劇本的出爐,和劉方的兒子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劉方告訴記者,為了使影片更貼近中學生的生活,讓他們易於接受,她在寫作劇本的時候,多次將寫好的本子讓自己16歲的兒子看,聽取他的建議,這樣可以直接了解到未來的觀眾想看到什麽不想看到什麽。劇本完成後,也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邊拍攝邊與片中的中學生演員進行交流,然後做出適當的修改。片中的一些台詞就采用了中學生時下的流行時髦語言。   學生的接受問題解決了,可學校方麵的態度就不那麽樂觀了。選擇場地的問題就曾令製片方大傷腦筋。王豐說,原本劇組將拍攝地點定在廣州,就是考慮到那裏是南方的大城市,人們在思想上比較開放。在聯係華師附中番禺學校拍攝前,卻遭到了五六家中學的拒絕。有的中學校長一聽“性”、“早戀”等字眼,臉色立刻就變了,他們表示自己的學校校風嚴明,絕對不會出現早戀的情況。如果讓劇組在他們的校園內拍攝,將來影片播出後,大家會認為學校在這些方麵有問題,影響學校的名聲。   困惑:拿捏尺度   凡涉及“性”的影片,尺度的把握是最大的一個難題,《青》也不例外。“說得少了,觀眾覺得沒勁;說得過了,電影審查部門那兒又過不去。”王豐說,這對劇組是個考驗,影片要麵對一群初二到高二的學生談性,劇中的演員又都是在校的學生。   “別以為孩子什麽都不知道!”他信心滿滿地表示,影片有實質性的突破。“其實現在的學生通過各種渠道可以了解到很多信息。過去傳統的中學生性教育影片對於尺度的控製比較嚴格,有些時候甚至脫離了學生的實際狀況,學生普遍覺得沒意思。”製片方避開了中學生實際已經知道的內容,將重點放在了青春期性發育引起的生理與心理、情感等問題上。“其實說穿了就是一些老師不便在課堂上公開講解而學生又關心的問題。”   “相較於過去的中學生性教育片,《青春的顫音》在語言的運用上有了比較大的突破。”王豐舉了一個例子,影片中有這樣一幕:   一個調皮的男生提問,引起一片噓聲,“老師,手淫會不會影響身體健康?”   “大家別笑,這個問題問得好!手淫其實就是性自慰。”   ……“性自慰”這個字眼比較中性,不含貶義。它其實與道德無關,隻不過是一種非常個人化的行為。“研究表明,隻要不過分頻繁,性自慰對人體沒有損害,相反,它是人在強烈的性衝動中比較安全,又不傷及他人的解決辦法。”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剛才說的是男性自慰,女性因為性器大部分在體內,自慰不當會引發很多健康問題,而且婚前女性性自慰,能導致處女膜破壞,由於社會上還有相當多的成年男性有處女情結,很可能導致少女在未來婚姻中出現矛盾。”   “性自慰”這個現象在如今的學生中實際上已經存在,而在過去的影片中,“性自慰”這個詞從來都是避而不談的。《青》片通過一個調皮男生之口引出了關於學生手淫的問題,進而通過老師的口鄭重地說出了“性自慰”這個概念,並且分析了它的安全性和可能帶來的傷害,道出了以往想說而不敢說的一些東西。   不過,《青》對於“性”尺度的衝擊也僅僅限於此。製作方認為更多的問題目前尚無法通過成人的方式來直接告訴學生,隻有借助一些技術手段完成,例如課堂上大家談到“男生每天產生多少精子”“女生每月產生多少卵子”的時候,一旁的投影儀就會投射出電腦三維動畫:卵巢推近,有很多卵子,顏色代表性激素變化,上麵的一個成熟、長大、透亮,掙脫大本營,進入輸卵管,向右遊走;大批精子進入陰道,向左奮力衝刺……   影片中還有一個女主角小月正在洗澡的大膽鏡頭,但是導演“朦朧”地處理了這個鏡頭:用浴簾遮擋住小月,然後通過投射在浴簾上的小月的剪影來表現人體。   製作方承認,這些都是在目前國情下,為避免給學生造成“過分”的刺激而做出的妥協之舉,與國外同類影片中直接用真人裸體作為示範的方式相比,仍然還有很大的距離。 入戲:學生坦然演繹“性事”   《青》的主要演員基本上都是在校的中學生,可是影片描述的是非常私秘的事情,有多少學生願意公開演繹這些日常生活中都感到尷尬的鏡頭呢?   出乎製作方意料的是,這部涉及“性”的影片,在選男女主角的時候,報名的人卻特別地多。小月的扮演者宋苡嘉是學表演的初三學生。她得知自己能夠參加拍攝這部電影,感到很高興,而且她的家長和同學知道她拍攝這樣一部性教育片,都表示支持。   大江的扮演者陳凱告訴記者,他是學舞蹈的初三學生。拍《青》之前,在青島也參加過不少影視作品的拍攝,可以算得上“個中老手”,不過參加性教育片的拍攝卻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我以前演繹的都是一些武俠片之類的非現實題材作品中的人物,主要靠台詞和動作來表現人物。而這次演的是一個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中學生,又是有‘性’困擾的學生,隻能通過表情來表現人物的內心,確實比較難。尤其是一些比較敏感的詞,也許私下裏同學間說說沒什麽,可是真拿到台麵上來一板一眼地說,還真有點尷尬。”陳凱表示,自己的學校並沒有放映過這樣的影片,隻發過一本比較枯燥的書,而這次參加電影的拍攝,讓他們了解到自己正在經曆的成長發育中的一些知識,而這些正是他們學校生理教育中說得很含糊、與家長又不經常交流、但是又特別想知道的。“導演一再強調要選初三的學生來演恐怕就是這個原因。因為隻有這個年齡的學生才能有本色的表演,如果年齡再大一點,可能什麽都知道了,就無法準確把握青春期的那種特殊心態了。”陳凱向記者解釋。   提到學生們在影片中的表現,王豐說:“在拍攝過程中,孩子們入戲很快,表現得也很隨意,沒什麽壓力。他們表現得比我們想像的更為開放。”   影片中有一位比較特殊的演員——老師的扮演者吳若梅,她是我國著名的青春期問題教育專家、《中學生報》主編。吳若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處於青春期的學生其實對於生理方麵的困擾並不多,他們的煩惱更多地來自於自己身體變化引起的心理問題。對於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出現,他們總擔心是否會有這樣那樣的毛病。男孩比較關心自己的生殖器官,而女孩則比較關心自己的胸部。但是這些部位的變化又不能公開探討,學生們通常會私下比較。在沒有正確觀念指導的情況下,學生對比較結果的理解就會產生偏差。除此之外,性心理方麵的困惑也纏繞著不少學生,他們無法分辨同性依賴和同性戀的區別,這會讓很多同性關係比較親密的學生錯誤認為自己是同性戀。在以前的學生性教育片中,這些問題都被忽略或者回避了。”   “當然,《青》片也不是解決了所有的這些問題,實際上單純地靠一部影片也無法來完成這樣的任務。盡管《青》在尺度、表現方式等方麵做出了一些突破,但是從專家的角度來看,影片仍然算得上比較保守,至於與國際同類影片的水平相比,更有不少差距。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並非出自孩子本身,而是大人們在麵對孩子的性困惑時無法保持一份應有的坦然。” (本報記者 張辰)